首页 > 五金工具 专利正文
电子门锁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电子门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门锁。


背景技术:

2.电子门锁普遍采用的供电方式是通过额定容量的蓄电池。蓄电池的电压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下降。当蓄电池的电压过低时,电子门锁的识别速度就会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无法解锁的状态,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门锁,该电子门锁能够避免因为电压过低导致识别速度大幅度下降甚至无法解锁问题,运行状态稳定。
4.一种电子门锁,包括锁体装置和扣板装置,所述锁体装置包括锁舌组件、受电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扣板装置设置有用于所述锁舌组件插入的容纳腔和用于所述受电组件插入的馈电腔,所述扣板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馈电腔的供电电极,所述锁舌组件插入所述容纳腔时通过传动组件控制所述受电组件插入所述馈电腔以使得所述受电组件和所述供电电极电性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扣板装置安装在门框上,锁体装置安装在相对门框转动的门板上。在电子门锁的使用过程中,锁体装置需要跟随门板发生转动,而扣板装置则保持固定状态。供电电极设在在馈电腔内,从而可以在安装扣板装置时将供电电极接上市电,从而使得供电电极能够提供稳定的电源。而受电电极在锁舌组件插入容纳腔时也可以在传动组件控制下插入馈电腔,从而使得供电电极给受电电极供电,从而使得受电电极能够得到稳定的电源,从而避免电压过低导致识别速度大幅下降甚至无法解锁的问题,运行状态稳定。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体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受电组件插入所述馈电腔的驱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锁舌组件插入所述容纳腔时停止阻止所述受电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作用下插入所述馈电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电组件插入馈电腔的动力来源于驱动组件,而不是来自锁舌组件随动,从而使得受电组件的运动既可以独立于锁舌组件又受制于锁舌组件。当锁舌组件插入容纳腔时,传动组件才停止阻止受电组件插入馈电腔。因此,锁舌组件插入容纳腔,能够为受电组件插入馈电腔进行预定位。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受电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块,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轴、可绕着所述转动轴转动的制动件、用于复位所述制动件的制动复位件,所述制动件抵接所述第一制动块以阻止所述第一制动块越过所述制动件朝向所述馈电腔移动,所述制动件在所述锁舌组件插入所述容纳腔时发生转动以使得所述制动件失去抵接所述第一制动块。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制动件在锁舌组件插入容纳腔时发生转动以失去抵接
第一制动块,那么受电组件就可以在驱动组件作用拿下插入馈电腔。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可绕着所述转动轴转动的传动件和用于复位所述传动件的传动复位件,所述传动件设置有联动块,所述锁舌组件在插入所述容纳腔前驱动所述传动件相对所述制动件转动,所述复位件在所述锁舌组件插入所述容纳腔时复位所述传动件并通过所述联动块带动所述制动件发生转动。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体装置还包括退位组件,所述退位组件包括转动件和与所述转动件止转连接的第一退位件,所述第一退位件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受电组件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退位件绕着所述转动件转动时带动所述受电组件退出所述馈电腔。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件止转连接有第二退位件,所述第二退位件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锁舌组件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二退位件绕着所述转动件转动时带动所述锁舌组件退出所述容纳腔。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退位件连接有第一连动件,所述第一连动件连接有第二连动件,所述锁舌组件包括插入所述容纳腔的斜舌、与所述斜舌连接的连接轴和固定于所述连接轴的固定件,所述第二连动件与所述固定件抵接以驱动所述斜舌退出所述容纳腔。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件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制动块卡入的限位槽,沿着所述受电组件朝向所述馈电腔的移动方向,所述制动件在所述限位槽的前端设置有在所述受电组件退出所述馈电腔时引导所述第一制动块卡入所述限位槽的引导面。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受电组件包括受电部和锁止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所述受电部插入所述馈电腔的馈电驱动部和驱动所述锁止部朝向所述馈电腔移动的锁止驱动部,所述第一制动块设置于所述锁止部,所述受电部设置有第二制动块,所述锁止部和所述第二制动块抵接以阻止所述第二制动块越过所述锁止部朝向所述馈电腔移动。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体装置包括锁盒,所述锁盒设置有容纳所述锁舌组件和所述受电组件的安装腔,所述锁舌组件包括带有斜面的斜舌,所述扣板装置在所述锁舌组件插入所述容纳腔前抵接所述斜舌以驱动所述锁舌组件退回所述安装腔,所述扣板装置设置有用于所述锁止部插入的锁止腔,所述锁止部和形成所述锁止腔的所述扣板装置抵接。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体装置内部前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体装置内部后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体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受电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扣板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1000、锁体装置;
26.1100、锁盒;1110、安装腔;1120、第一活动槽;1130、第二活动槽;1140、第三活动槽;1150、定位块;1160、定位轴;1170、转动轴;
27.1200、锁舌组件;1210、斜舌;1220、连接轴;1230、固定件;1240、复位弹簧;
28.1300、受电组件;1310、锁止部;1311、锁止板;1311a、联动孔;1312、制动板;1313、主舌;1314、第一制动块;1315、驱动轴;1320、受电部;1321、受电电极;1322、连接块;1323、导向板;1323a、限位孔;1324、第二制动块;
29.1400、驱动组件;1410、锁止驱动部;1420、馈电驱动部;
30.1500、传动组件;1510、制动件;1511、第一制动臂;1511a、限位槽;1511b、引导面;1512、第二制动臂;1520、制动复位件;1530、传动件;1531、联动块;1532、活动孔;1533、避让孔;1534、缺口;1540、传动复位件;
31.1610、转动件;1620、第一退位件;1621、联动轴;1630、第二退位件;1631、第一连动轴;1640、第一连动件;1641、第一连动孔;1642、第二连动孔;1650、第二连动件;1651、第二连动轴;1652、主动臂;1653、从动臂;
32.2000、扣板装置;2100、扣板;2110、安装口;2120、容纳腔;2130、锁止腔;2210、围合部;2211、第一凸边;2220、封端部;2221、第二凸边;2222、减震孔;2230、馈电腔;2300、供电电极;2400、电极安装座;2410、固定槽;2500、减震弹簧;2600、减震柱。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本实用新型电子门锁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其包括锁体装置1000和扣板装置2000。扣板装置2000安装在门框上,锁体装置1000安装在相对门框转动的门板上。
37.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锁体装置1000包括锁盒1100、锁舌组件1200、受电组件1300、驱动组件1400、传动组件1500和退位组件。锁盒1100设置有安装腔1110以及连通安装腔1110内部和外部的第一活动槽1120和第二活动槽1130。锁舌组件1200、受电组件1300、驱动组件1400、传动组件1500和退位组件均安装在安装腔1110内。锁舌组件1200相对锁盒1100通过第一活动槽1120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驱动组件1400驱动受电组件1300相对锁盒1100通过第二活动槽1130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
38.参照图3、图4和图5,锁舌组件1200包括带有斜面的斜舌1210、与斜舌1210连接的连接轴1220和固定于连接轴1220的固定件1230。锁盒1100形成安装腔1110的内壁固定设置有与连接轴1220套接的定位块11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舌组件1200还包括与连接轴1220套接的复位弹簧1240。复位弹簧1240的一端与定位块1150连接,另一端与斜舌1210连接。此时,当斜舌1210通过第一活动槽1120向安装腔1110内部移动时,斜舌1210和定位块1150之间的距离减小,复位弹簧1240的压缩形变程度增大。此时,复位弹簧1240便能够为斜舌1210通过第一活动槽1120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提供动力。
39.参照图3、图4、图5和图6,受电组件1300包括锁止部1310和受电部1320。锁止部1310包括锁止板1311、与锁止板1311平行连接的制动板1312、与锁止板1311连接的主舌1313、与锁止板1311垂直连接的第一制动块1314、垂直连接于锁止板1311的驱动轴1315。锁盒1100还设置有连通安装腔1110内部和外部的第三活动槽1140。驱动组件1400包括锁止驱动部1410和馈电驱动部1420。锁止驱动部1410包括锁止扭簧,锁止扭簧的一端与驱动轴1315抵接,另一端与锁盒1100内壁固定连接。锁止扭簧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从而能够通过驱动轴1315驱动锁止板1311和制动板1312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从而带动主舌1313从第三活动槽1140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受电部1320包括受电电极1321、连接块1322、导向板1323和第二制动块1324。受电电极1321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块1322上,导向板1323也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块1322。在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受电电极1321固定在连接块1322的内部,而受电电极1321的端面几乎和受电电极1321的端面齐平,从而连接块1322也能够起到对受电电极1321的保护作用。导向板1323还设置有限位孔1323a。锁盒1100形成安装腔1110的内壁设置有卡入限位孔1323a的定位轴1160。随着受电组件1300在馈电驱动部1420的作用下相对锁盒1100移动,限位孔1323a相对定位轴1160移动。馈电驱动部1420包括馈电弹簧。馈电弹簧的一端与锁盒1100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板1323连接。在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向板1323设置有凹陷处,从而使得馈电弹簧的另一端能够直接钩在导向板1323的凹陷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馈电弹簧的一端可直接钩住定位轴1160以实现与锁盒1100的内壁连接。导向板1323和第二制动块1324垂直连接。沿着导向板1323朝向安装腔1110外部的移动方向,制动板1312抵接于第二制动块1324的前端,使得导向板1323无法在馈电弹簧的驱动下越过制动板1312朝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
40.参照图3、图4和图5,锁盒1100形成安装腔1110的内壁固定设置有转动轴1170。传动组件1500包括可绕着转动轴1170转动的制动件1510、用于复位制动件1510的制动复位件1520、可绕着转动轴1170转动的传动件1530和用于复位传动件1530的传动复位件1540。制动件1510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制动臂1511和第二制动臂1512,转动轴1170套接于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的连接处。第一转动臂设置有用于第一制动块1314卡入的限位槽1511a。第一转动臂在限位槽1511a的前端设置有在锁止部1310向安装腔1110内部移动时引导第一制动块1314卡入限位槽1511a的引导面1511b。沿着锁止板1311朝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的方向,引导面1511b位于限位槽1511a的前端。制动复位件1520包括制动扭簧,制动扭簧的一端与第二转动臂抵接,另一端与锁盒1100连接。当第二转动臂发生转动后,制动扭簧的两端之间的周向距离改变,从而使得制动扭簧与第二转动臂抵接的一端能够发生转动。传动件1530远离转动轴1170的一端设置有可与第二转动臂抵接的联动块1531。联动块1531设置有凹陷处。传动复位件1540为传动弹簧,传动弹簧的一端与锁盒1100连接,另一端钩住联动块
1531的凹陷处。当固定件1230跟随连接轴1220向安装腔1110内部移动时,固定件1230会和传动件1530远离转动轴1170的一端抵接。随着固定件1230进一步向安装腔1110内部移动,传动件1530会绕着转动轴1170转动,此时传动弹簧形变程度加大,从而产生复位传动件1530的动力。传动件1530设置有用于转动轴1170穿过的活动孔1532。活动孔1532呈长条状,从而允许传动件1530相对转动轴1170沿着活动孔1532的长度方向发生移动。
41.参照图3、图4和图5,退位组件包括转动件1610、与转动件1610止转连接的第一退位件1620、与转动件1610止转连接的第二退位件1630、与第二退位件1630远离转动件1610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动件1640以及与第一连动件1640远离第二退位件1630一端连接的第二连动件1650。其中,转动件1610只在如图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和第一退位件1620转动止转连接,而转动件1610和第二退位件1630在图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均为止转连接。第一退位件1620远离转动件1610的一端设置有联动轴1621,而锁止板1311设置有用于联动轴1621卡入的联动孔1311a。联动轴1621和联动孔1311a的配合实现第一退位件1620与锁止板1311联动。第二退位件1630设置有第一连动轴1631,第二连动件1650设置有第二连动轴1651。而第一连动件16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一连动轴1631穿过的第一连动孔1641和用于第二连动轴1651穿过的第二连动孔16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动轴163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连动件1640上,相应的第一连动孔1641设置在第二退位件1630上,第二连动轴165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连动件1640上,相应的第二连动孔1642设置在第二连动件1650上。第二连动件1650包括相连接的主动臂1652和从动臂1653。其中,第二连动轴1651设置在主动臂1652上,从动臂1653延伸至定位块1150和固定件1230之间且从动臂1653与固定件1230抵接以驱动斜舌1210向安装腔1110内部移动。传动件1530远离转动轴117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第二连动轴1651插入的避让孔1533。避让孔1533设置有缺口1534且缺口1534的口径大于第二连动轴1651的外径。此时,传动件1530既可以在固定件1230的驱动下绕着转动轴1170转动并使得第二连动轴1651退出避让孔1533,以避免第二连动轴1651影响传动件1530绕着转动轴1170转动,又可以在转动件1610驱动下,通过第一连动件1640、第二连动轴1651作用下既沿着活动孔1532的长度方向相对转动轴1170移动又绕着转动轴1170转动,从而能够避免固定件1230在第二连动件1650驱动下向安装腔1110内部移动时与传动件1530发生干涉。
42.参照图7,扣板装置2000包括扣板2100、固定座、供电电极2300、电极安装座2400、减震弹簧2500、减震柱。其中,扣板2100设置有用于固定座安装的安装口2110。固定座包括围合部2210和封端部2220。围合部2210呈现出两端敞口的状态。围合部2210的一端周围凸出设置有第一凸边2211,第一凸边2211抵接于扣板2100的一侧。封端部2220通过螺钉与围合部2210固定连接。封端部2220封闭围合部2210一端的敞口,从而围合部2210和封端部2220围成用于受电电极1321插入的馈电腔2230。封端部2220设置有第二凸边2221,第二凸边2221向扣板2100延伸并抵接于扣板2100的另一侧。利用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边2221夹持扣板2100的两侧,实现固定座和扣板2100的固定。
43.参照图7,电极安装座2400位于容纳腔2120中并可沿着容纳腔2120移动。围合部2210远离封盖部的敞口的口径小于电极安装座2400的外径,从而使得电极安装座2400无法从围合部2210远离封盖部的敞口脱离固定座。电极安装座2400设置有固定槽2410,供电电极2300卡入固定槽2410并固定在电极安装座2400背离封盖部的一侧。减震弹簧2500设置于
电极安装座2400和封端部2220之间。减震柱连接于电极安装座2400朝向封端部2220的一侧,减震柱与减震弹簧2500套接。封端部2220设置有用于减震柱穿过的减震孔2222。
44.参照图7,扣板2100设置有用于斜舌1210插入的容纳腔2120和用于主舌1313插入的锁止腔2130。
45.工作过程:
46.当门板相对于门框处于开启状态时,斜舌1210在复位弹簧1240作用下穿过第一活动槽1120并到达安装腔1110外部。传动件1530在传动弹簧的作用下处于与固定件1230接近的位置。制动件1510在制动弹簧的作用下处于第一制动块1314卡入制动槽的位置。此时,锁止板1311、制动板1312和主舌1313均受到限制,主舌1313无法穿过第三活动槽1140而到达安装腔1110外部。制动板1312抵接于第二制动块1324的前端,第二制动块1324也无法越过制动板1312朝向馈电腔2230移动。受电电极1321也无法穿过第二活动槽1130而到达安装腔1110外部。
47.当门板相对门框转动至斜舌1210的斜面和门框抵接时,进一步驱动门板相对门框转动。此时,在斜舌1210的斜面的引导下,斜舌1210穿过第一活动槽1120向安装腔1110内部移动。斜舌1210和定位块1150之间的距离减小,复位弹簧1240发生弹性形变。斜舌1210通过连接轴1220带动固定件1230向安装腔1110内部移动,固定件1230移动至与传动件1530抵接并进一步带动传动件1530绕着转动轴1170发生转动。传动弹簧随着传动件1530的转动发生弹性形变。传动弹簧形变程度加大,从而产生复位传动件1530的动力。
48.当门板相对门框转动至斜舌1210对准容纳腔2120时,复位弹簧1240和传动弹簧共同驱动锁舌穿过第一活动槽1120朝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至插入容纳腔2120中。传动弹簧驱动传动件1530绕着转动轴1170反向转动。当传动件1530转动至与门板相对于门框处于开启状态的相同位置时,传动件1530在惯性作用下仍会进一步转动。而随着传动件1530进一步转动,联动块1531就会与第二转动臂抵接并驱动第二转动臂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臂转动,使得第一转动臂失去对第一制动块1314的抵接。锁止扭簧作用于驱动轴1315,带动锁止板1311和制动板1312朝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此时,主舌1313恰好对准锁止腔2130,因此主舌1313随着锁止板1311穿过第三活动槽1140朝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至插入锁止腔2130。锁止板1311的移动带动第一退位件1620转动,但转动件1610并不随着第一退位件1620转动。而制动件1510和传动件1530会在制动扭簧和传动弹簧的作用下回到门板相对于门框处于开启状态的位置。
49.随着制动板1312朝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馈电弹簧驱动导向板1323在定位轴1160的引导下朝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此时,受电电极1321恰好对准馈电腔2230,受电电极1321跟随导向板1323穿过第二活动槽1130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并插入馈电腔2230,受电电极1321和供电电极2300接触实现电性连接。而在受电电极1321进入馈电腔2230的过程中,供电电极2300受到受电电极1321的挤压,减震弹簧2500发生弹性形变,电极安装座2400和供电电极2300共同沿着馈电腔2230向内移动,减震柱沿着减震孔2222向容纳腔2120外部移动。
50.而在开门时,一般通过把手驱动转动件161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退位件1620和第二退位件1630同步转动。第一退位件1620带动锁止板1311和制动板1312向安装腔1110内部移动,从而带动主舌1313退出锁止腔2130并通过第三活动槽1140进入安装腔1110中。而在
锁止板1311向安装腔1110内部移动的过程,第一制动块1314抵接于第一制动臂1511的导向面,从而使得第一制动臂1511发生转动,制动扭簧发生弹性形变。而当主舌1313完全进入安装腔1110后,第一制动块1314不再抵接第一制动臂1511的导向面。第一制动臂1511在制动扭簧作用下发生反向转动,使得第一制动块1314卡入限位槽1511a,实现第一制动块1314和制动件1510的抵接。同时,制动板1312带动导向板1323向安装腔1110内部移动,从而带动受电电极1321退出馈电腔2230并通过第二活动槽1130进入安装腔1110中。第二退位件1630通过第一连动件1640和第二连动件1650带动固定件1230向安装腔1110内部移动,从而使得斜舌1210退出容纳腔2120并通过第一活动槽1120进入安装腔1110中。同时,第二退位件1630通过第一连动件1640、第二连动轴1651带动传动件1530既沿着活动孔1532的长度方向相对转动轴1170移动又绕着转动轴1170转动。此时,门板可以相对门框转动至开启状态。
51.而当门板转动至开启状态时,松开把手,复位弹簧1240驱动斜舌1210穿过第一活动槽1120朝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并到达安装腔1110外部。固定件1230通过连接轴1220随着斜舌1210向安装腔1110外部移动。同时,固定件1230带动第二连动件1650、第一连动件1640、第二退位件1630、传动件1530和转动件1610复位。
52.在电子门锁的使用过程中,锁体装置1000需要跟随门板发生转动,而扣板装置2000则保持固定状态。供电电极2300设在在馈电腔2230内,从而可以在安装扣板装置2000时将供电电极2300接上市电,从而使得供电电极2300能够提供稳定的电源。而受电电极1321在锁舌组件1200插入容纳腔2120时也可以在传动组件1500控制下插入馈电腔2230,从而使得供电电极2300给受电电极1321供电,从而使得受电电极1321能够得到稳定的电源,从而避免电压过低导致识别速度大幅下降甚至无法解锁的问题,运行状态稳定。
53.受电部1320插入馈电腔2230的动力来源于馈电驱动部1420,而不是来自锁舌组件1200随动,从而使得受电组件1300的运动既可以独立于锁舌组件1200又受制于锁舌组件1200。当锁舌组件1200插入容纳腔2120时,传动组件1500才停止阻止受电组件1300插入馈电腔2230。因此,锁舌组件1200插入容纳腔2120,能够为受电组件1300插入馈电腔2230进行预定位。
54.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5.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