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金工具 专利正文
一种簧片锁、钥匙、锁具组合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簧片锁、钥匙、锁具组合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簧片锁、钥匙、锁具组合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2.通常,在挖掘机等作业机械的车门上设置有簧片锁,用于锁闭驾驶室。当操作手想要进入驾驶室时,需要将钥匙插入簧片锁的锁孔,然后旋转钥匙,打开簧片锁。但是,由于工程车车门的设置空间所限,簧片锁的体积一般都很小,不能按照家用门锁柱状锁芯结构进行防误操作设计,也不能通过增加簧片厚度来提高强度,因此经常发生钥匙没有完全插入锁孔,人为强行旋转钥匙,导致锁芯损坏的情况。
3.为此,现有技术出现了一种簧片锁,如中国专利文献cn1432711a公开了一种防拨簧片锁,它包括锁体及圆柱形锁芯,锁芯在轴向开有钥匙孔,每个锁片槽中设有一对层叠放置的锁片,锁体上有一组止锁槽,两个锁片之间连接有弹簧,锁片在锁片槽及止锁槽中滑动配合。这种簧片锁上下两个锁片(即簧片)叠放于一个锁片槽中,并且这两个锁片连接同一个弹簧,由于两个锁片具有一定厚度,使得两个锁片与该弹簧的作用点在锁芯的轴向上是有一定距离的,而且开锁时上下两个锁片会受到钥匙不同位置的作用,使得钥匙插入钥匙孔之后,在两个锁片的共同作用下,弹簧会产生一定扭转,也就是说,弹簧会在锁片槽中发生倾斜,弹簧与锁片槽的内壁将产生摩擦,长此以往,该弹簧很容易磨损变形、甚至失效,从而导致整个簧片锁损坏,影响簧片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簧片锁中弹簧容易损坏、影响簧片锁使用寿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靠、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并且安全有效的簧片锁、钥匙、锁具组合及作业机械。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簧片锁,包括锁套以及设置于所述锁套内的锁芯,所述锁套的内壁具有簧片限位槽,所述锁芯沿其轴向成型有簧片槽,所述簧片槽垂直于所述锁芯的轴向,每个所述簧片槽内设置一个簧片,所述簧片与所述簧片槽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
6.优选地,所述簧片槽包括开口朝上簧片槽和开口朝下簧片槽,在所述开口朝上簧片槽中所述簧片与所述开口朝上簧片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开口朝下簧片槽中所述簧片与所述开口朝下簧片槽的顶部之间设置所述弹性元件。
7.优选地,所述开口朝上簧片槽与所述开口朝下簧片槽交替间隔设置。
8.优选地,所述锁芯成型有至少四个所述簧片槽,有四个所述簧片槽内设置所述簧片,四个所述簧片槽中包括两个所述开口朝上簧片槽和两个所述开口朝下簧片槽。
9.优选地,所述簧片槽的开口均朝上或所述簧片槽的开口均朝下。
10.优选地,所述簧片一侧具有伸出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簧片槽之间设置所
述弹性元件。
11.一种与上述簧片锁配合使用的钥匙,所述钥匙插入锁芯的部分外边缘成型有与簧片数量对应的凹槽,所述钥匙完全插入所述锁芯,所述凹槽不接触所述簧片,所示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簧片插入簧片限位槽的长度匹配。
12.优选地,所述钥匙插入所述锁芯的部分为片状;所述凹槽为u型槽或v型槽。
13.一种锁具组合,包括上述的簧片锁以及上述的钥匙,所述簧片锁与所述钥匙配套使用。
14.一种作业机械,包括上述的锁具组合。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簧片锁,其锁芯成型有簧片槽,每个簧片槽内设置一个簧片,且在簧片与对应的簧片槽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也就是说,每个簧片均与一个弹性元件作用,弹性元件在压缩和复原过程中不会在簧片槽内发生倾斜,弹性元件与簧片槽内壁的摩擦很少,不易磨损变形,不会导致簧片损坏,有利于保证簧片锁的使用寿命。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簧片锁,锁芯成型有至少四个簧片槽,其中,有四个簧片槽内设置簧片,多个簧片的设计增强了锁芯及簧片整体的强度,簧片和锁芯不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能更有效地避免钥匙未完全插入锁孔、人为强行旋转钥匙时导致锁芯损坏的情况,能有效防止误操作,保证簧片锁的正常使用,而且当簧片槽有空余的时候,空余簧片槽可作为备用槽使用,增强簧片锁结构的设置灵活性,也方便后期维修。
18.(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钥匙,与本实用新型的簧片锁配合使用,其插入锁芯的部分外边缘成型有若干个凹槽,凹槽的设置位置保证在钥匙完全插入锁芯时凹槽不接触簧片,这种结构的钥匙构造不复杂,容易加工成型,而且非常实用。
19.(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具组合,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簧片锁和钥匙,能在钥匙未完全插入锁芯时有效避免误操作的发生,大幅降低故障率,保证簧片锁的使用寿命,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锁具组合适用作业机械、小型车辆、普通门窗、柜体等多个领域,应用范围广。
2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机械,包括本实用新型的锁具组合,该锁具组合结构紧凑、坚固耐用,适用于各种作业机械,而且其簧片锁和钥匙的结构能在钥匙未完全插入锁芯时有效防止误操作,大幅降低故障率,保证作业机械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簧片锁的示意图;
23.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钥匙的示意图;
24.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锁具组合误操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25.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锁具组合误操作状态下截面角度的示意图;
26.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锁具组合正常操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27.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锁具组合正常操作状态下的立体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锁套,101-簧片限位槽;2-锁芯,201-开口朝上簧片槽,202-开口朝下簧片槽;3-簧片,301-限位杆;4-钥匙;401-凹槽;402-限位凸台;5-弹簧;6-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4.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簧片锁的优选实施例。
35.簧片锁包括锁套1以及设置于锁套1内的锁芯2,锁芯2具有适于钥匙插入的锁孔。卡簧6将锁芯2固定在锁套1内,卡簧6的结构为现有常见结构,故此不赘述。
36.锁芯2沿其轴向成型有簧片槽,簧片槽垂直于锁芯2的轴向。簧片槽为宽度较窄的扁形深槽,每个簧片槽内设置有一个簧片3,簧片3与簧片槽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元件为弹簧5。
37.锁套1的内壁具有簧片限位槽101,簧片限位槽101的位置与簧片3对应并适于簧片3的伸出端插入,簧片限位槽101的两侧槽边会对簧片3进行限位,在强行旋转钥匙时,簧片3随锁芯2稍微转动一个角度就会被簧片限位槽101挡住,使锁芯无法继续转动,从而防止误操作,实现对簧片、锁芯的有效保护。
38.为了使簧片锁防误操作的可靠性更好,簧片槽包含开口朝上簧片槽201和开口朝下簧片槽202,在开口朝上簧片槽201中,簧片3与开口朝上簧片槽201的底部之间设置弹簧5;在开口朝下簧片槽202中,簧片3与开口朝下簧片槽202的顶部之间设置弹簧5。
39.簧片3中部具有钥匙可插入的孔,簧片3的一侧具有伸出的限位杆301,在装配簧片3和弹簧5时,将弹簧5置于限位杆301和簧片槽之间。
40.进一步的,锁芯2成型有至少四个簧片槽,比如四个、五个、六个等数量的簧片槽,其中有四个簧片槽中设置有簧片3,四个簧片槽中包括两个开口朝上簧片槽201和两个开口朝下簧片槽202,其他未设置簧片3的簧片槽可作为备用槽。
41.更佳的是,开口朝上簧片槽201与开口朝下簧片槽202交替间隔设置,在发生误操作、手动强行转动锁芯时,各簧片3对锁套1内壁簧片限位槽101的作用位置更分散,作用力更均匀,使锁套不易损坏,进一步保证簧片锁的使用寿命。
42.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锁芯2沿其轴向成型有四个簧片槽,四个簧片槽均与锁芯2的轴向垂直,四个簧片槽包括两个开口朝上簧片槽201和两个开口朝下簧片槽202,且开口朝上簧片槽201与开口朝下簧片槽202交替间隔设置。每个簧片槽均设置一个簧片3,每个簧片3与其所在的簧片槽之间设置有弹簧5。锁套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成型有簧片限位槽101,锁套1内壁顶部的簧片限位槽101适于开口朝上簧片槽201中簧片3插入并对该簧片3进行限位,锁套1内壁底部的簧片限位槽101适于开口朝下簧片槽202中簧片3插入并对该簧片3进行限位。四个簧片槽的设计既能保证簧片设置后,有足够的强度对抗误操作产生的作用力,又不会过多的增加制造成型的难度和加工成本。
4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与本实用新型簧片锁配合使用的钥匙,该钥匙4插入锁芯2的部分外边缘成型有与簧片3数量对应的凹槽401,该凹槽401可为u型槽或v型槽。钥匙4不插入锁芯2的部分还具有限位凸台402,用于抵住锁芯2朝向钥匙4的端面,当限位凸台402抵住该端面时,钥匙完全插入锁芯。凹槽401的深度与簧片3插入簧片限位槽101的长度匹配。
4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钥匙4插入锁芯2的部分为片状,凹槽401为u型且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凹槽401位于片状部分的一侧边缘,另外两个凹槽401位于片状部分的另一侧边缘,并且四个凹槽401在钥匙4的长度方向上交替排布。限位凸台402设置于在钥匙4插入锁孔时钥匙4不插入锁芯2部分的下部。当钥匙4完全插入锁芯2后,凹槽401不接触簧片3,簧片3与钥匙4的外边缘接触,此时簧片3的伸出端离开簧片限位槽101,锁芯2可以旋转,使簧片锁打开。
4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锁具组合,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簧片锁和本实用新型的钥匙,该簧片锁与钥匙配套使用,钥匙能打开/锁闭该簧片锁。
46.本实施例中,簧片锁即为上述簧片锁的优选实施例,即:簧片锁包括锁套1以及设置于锁套1内的锁芯2,锁芯2具有适于钥匙插入的锁孔。锁芯2沿其轴向成型有四个簧片槽,四个簧片槽均与锁芯2的轴向垂直,四个簧片槽中有两个开口朝上簧片槽201和两个开口朝下簧片槽202,且开口朝上簧片槽201与开口朝下簧片槽202交替间隔设置。每个簧片槽均设置一个簧片3,每个簧片3与其所在的簧片槽之间设置有弹簧5。锁套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成型有簧片限位槽101,锁套1内壁顶部的簧片限位槽101适于开口朝上簧片槽201中簧片3插入并对该簧片3进行限位,锁套1内壁底部的簧片限位槽101适于开口朝下簧片槽202中簧片3插入并对该簧片3进行限位。
47.本实施例中,钥匙也为上述钥匙的优选实施例,即:钥匙4插入锁芯2的部分外边缘成型有四个u型凹槽401,其中两个凹槽401位于片状部分的一侧边缘,另外两个凹槽401位于片状部分的另一侧边缘,并且四个凹槽401在钥匙4的长度方向上交替排布。钥匙4插入锁芯2的部分为片状,限位凸台402设置于在钥匙4插入锁孔时钥匙4不插入锁芯2部分的下部。
48.该钥匙4上凹槽401的设置位置与簧片锁中簧片3的设置位置时对应配合的,即当钥匙4完全插入锁芯2后,凹槽401不接触簧片3,簧片3与钥匙4的外边缘接触。凹槽401的深度与簧片3插入簧片限位槽101的长度匹配,也就是说,当钥匙4未完全插入锁芯2,簧片3将嵌入凹槽401,此时簧片3的伸出端仍能插入簧片限位槽101中,实现限位。
49.下面对本实用新型锁具组合的工作状态进行详述:
50.1、簧片锁未插入钥匙时(如图1所示):在开口朝上簧片槽201中,簧片3在弹簧5的作用下向上伸出,其伸出端插入上方的簧片限位槽101,簧片限位槽101对该簧片3进行限位,在开口朝下簧片槽202中,簧片3在弹簧5的作用下向下伸出,其伸出端插入下方的簧片限位槽101,簧片限位槽101对该簧片3进行限位。
51.2、当钥匙未完全插入簧片锁、发生误操作时(如图3、4所示):由于此时钥匙4的插入深度不确定,所有簧片3或部分簧片3会嵌入凹槽401中,或者簧片3与凹槽401的槽内侧边接触,此时,簧片3的伸出端仍然全部或部分插入簧片限位槽101中,如果操作人员强行转动钥匙,簧片3将被簧片限位槽101的侧边阻挡,而且四个簧片3的强度足以保证锁芯2无法进一步转动,从而实现对锁芯的防误操作保护。
52.3、当钥匙完全插入簧片锁时(如图5、6所示),簧片3将于钥匙4钥的外边缘接触,此时簧片3的伸出端完全离开簧片限位槽101,弹簧5被压缩,簧片3全部进入簧片槽中,转动钥匙4,锁芯2可随之旋转,使簧片锁打开。
5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本实用新型的锁具组合,该锁具组合安装于作业机械的车门上,其结构紧凑、牢固耐用,能有效防止误操作的发生,故障率低,不易损坏,有利于确保作业机械的正常运行。
54.在其他实施例中,簧片锁的锁芯2可成型三个、七个等数量的簧片槽,当簧片槽的数量大于3时,可仅在三个簧片槽中设置簧片3,其他空余的槽作为备用槽。
55.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簧片槽可均为开口朝上簧片槽,簧片3与其所在的簧片槽底部之间设置弹性元件,或者所有簧片槽可均为开口朝下簧片槽,簧片3与其所在的簧片槽顶部之间设置弹性元件,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56.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簧片3数量为三个时,钥匙4插入锁芯2的部分外边缘成型三个凹槽401,当簧片3数量为五个时,钥匙4插入锁芯2的部分外边缘成型五个凹槽401,以此类推。
57.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