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金工具 专利正文
一种零件加工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零件加工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工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件加工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自从出现机械,就有了相应的机械零件,机械零件(machine element)又称机械元件(machine part)是构成机械的基本元件,是组成机械和机器的不可分拆的单个制件,在机械零件的加工制作中,需要用到各种设备与装置,其中常用的为定位装置。
3.目前,现有的机械零件都是通过对零件表面的进行固定限位来达到定位的效果,但遇到轮毂之类表面凹陷的工件时,现有的定位结构只能与此类的边缘处接触,由于接触面积小,导致在工件在加工时很容易因为受力而出现偏移的问题,从而增大了加工误差,此外,现有的定位装置无法辅助工作人员转动工件的位置,因此在转动工件位置时都需要工作人员先松开定位装置在手动调整工件的位置,操作起来十分麻烦。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零件加工定位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零件加工定位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零件加工定位装置,包括台体,所述台体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行程槽,且两个行程槽之间相互贯通,两个所述行程槽的内侧共同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限位座,且限位座与行程槽之间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座的顶侧均装设有夹持组件,所述台体的一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且双向螺杆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台体的底端靠近两个行程槽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油泵,所述台体的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台体的底侧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端设置有驱动组件。
7.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外固定头、内固定头、限位头,所述外固定头固定连接于限位座的顶端,所述外固定头远离行程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支撑架所述外支撑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液压缸,且第一液压缸的活塞端与外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外固定头的外边面开设有第一内槽,且内固定头滑动连接于第一内槽的内侧,所述内固定头远离行程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支撑架,所述内支撑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内固定头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内槽,且限位头滑动连接于第二内槽的内侧,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端与限位头之间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缸与第一液压缸的底端均设置有电磁阀,两个所述电磁阀共同固定连接有导油软管,且导油软管远离电磁阀的一端与油泵之间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罩、第二电机,所述支撑罩固定连接于固定底座的顶端,且支撑柱与支撑罩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撑罩的顶端,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支撑罩的内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
齿轮,且第二齿轮与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
10.优选的,两个所述行程槽的内底侧均开设有排屑槽。
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零件加工定位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零件加工定位装置,通过第一液压缸将内支撑架从第一内槽内向工件一侧顶出,以便于内固定头与工件凹陷的表面相抵,并且通过第二液压缸将限位头由第二内槽内向工件一侧顶出,以便于限位头抵在工件凹陷表面的中侧,通过以上的由外而内地逐层定位,有利于增加该夹持组件与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增加夹持时的摩擦力,进而有利于提升定位时的稳定性。
1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零件加工定位装置,通过第二电机的驱动使第一齿轮在支撑罩内驱动第二齿轮以及支撑柱转动,从而便于驱动台体以及工件位置转动,免去了人工调整位置的麻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台体;202、排屑槽;2、行程槽;3、第一电机;4、双向螺杆;5、外固定头;6、限位座;7、第一内槽;8、内固定头;9、第二内槽;10、限位头;11、外支撑架;12、第一液压缸;13、内支撑架;14、第二液压缸;15、电磁阀;16、导油软管;17、油泵;18、支撑柱;19、固定底座;20、支撑罩;21、第二电机;22、第一齿轮;23、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请结合参阅附图1-3,一种零件加工定位装置,包括台体1,台体1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行程槽2,且两个行程槽2之间相互贯通,两个行程槽2的内侧共同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4,双向螺杆4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限位座6,且限位座6与行程槽2之间滑动连接,两个限位座6的顶侧均装设有夹持组件,台体1的一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且双向螺杆4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台体1的底端靠近两个行程槽2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油泵17,台体1的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8,台体1的底侧设置有固定底座19,固定底座19的顶端设置有驱动组件。
20.进一步的方案中,夹持组件包括外固定头5、内固定头8、限位头10,外固定头5固定连接于限位座6的顶端,外固定头5远离行程槽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支撑架11外支撑架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液压缸12,且第一液压缸12的活塞端与外支撑架11之间固定连接,外固定头5的外边面开设有第一内槽7,且内固定头8滑动连接于第一内槽7的内侧,内固定头8远离行程槽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支撑架13,内支撑架1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液压缸14,内固定头8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内槽9,且限位头10滑动连接于第二内槽9的内侧,第二液压缸14的活塞端与限位头10之间固定连接,在两处的外固定头5相互配合将轮毂之类的工件抵住后,通过外支撑架11上的第一液压缸12将内支撑架13从第一内槽7内向工件一侧顶出,以便于
内固定头8与工件凹陷的表面相抵,并且通过第二液压缸14将限位头10由第二内槽9内向工件一侧顶出,以便于限位头10抵住工件凹陷表面的中侧,通过以上的由外而内地逐层定位,有利于增加该夹持组件与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增加夹持时的摩擦力,进而有利于提升定位时的稳定性。
21.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二液压缸14与第一液压缸12的底端均设置有电磁阀15,两个电磁阀15共同固定连接有导油软管16,且导油软管16远离电磁阀15的一端与油泵17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二液压缸14与第一液压缸12上设置电磁阀15便于在遇到表面凹陷程度不一的工件时,可选择单独使第二液压缸14或第一液压缸12的活塞端顶出。
22.进一步的方案中,驱动组件包括支撑罩20、第二电机21,支撑罩20固定连接于固定底座19的顶端,且支撑柱18与支撑罩20之间转动连接,第二电机21固定连接于支撑罩20的顶端,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延伸至支撑罩20的内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2,第一齿轮22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23,且第二齿轮23与支撑柱18之间固定连接,便于通过第二电机21的驱动使第一齿轮22在支撑罩20内驱动第二齿轮23以及支撑柱18转动,从而便于驱动台体1以及工件位置转动,免去了人工调整位置的麻烦。
23.进一步的方案中,两个行程槽2的内底侧均开设有排屑槽202,落入行程槽2内的废屑可直接通过排屑槽202排出,从而可减少废屑在行程槽2内的残留。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零件加工定位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第一电机3带动双向螺杆4转动,以便于使双向螺杆4带动两侧的限位座6在对应的行程槽2内滑动,以便于使两处的外固定头5相互配合将轮毂之类的工件被初步定位在台体1上;
25.在两处的外固定头5相互配合将轮毂之类的工件抵住后,通过启动两侧的油泵17,使油泵17通过导油软管16将液压油导入第二液压缸14与第一液压缸12的内侧,通过外支撑架11上的第一液压缸12将内支撑架13从第一内槽7内向工件一侧顶出,以便于内固定头8与工件凹陷的表面相抵,并且通过第二液压缸14将限位头10由第二内槽9内向工件一侧顶出,以便于限位头10抵在工件凹陷表面的中侧,通过以上的由外而内地逐层定位,有利于增加该夹持组件与工件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增加夹持时的摩擦力,进而有利于提升定位时的稳定性,在遇到表面凹陷程度不一的工件时,可选择单独开启第二液压缸14或第一液压缸12上的电磁阀15,来选择使限位头10或内固定头8被顶出;
26.通过第二电机21的驱动使第一齿轮22在支撑罩20内驱动第二齿轮23以及支撑柱18转动,从而便于驱动台体1以及工件位置转动,免去了人工调整位置的麻烦。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