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金工具 专利正文
门锁结构、门锁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门锁结构、门锁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门锁结构、门锁。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传统的机械门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各类智能门锁应运而生。但目前智能门锁仍然采用机械锁芯与智能锁体进行配合,提高了开门的难度,降低了开门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门锁结构,包括:
4.相连接的内把手与第一锁胆,所述第一锁胆背离所述内把手的一端设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配合部;
5.相连接的电动装置与第一滑动件,所述电动装置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滑动件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周缘设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可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锁胆;
6.拨轮,所述拨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所述拨轮;以及
7.相连接的外把手与第二锁胆,所述第二锁胆背离所述外把手的一端设有第三配合部;所述电动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沿靠近所述外把手的方向滑动,使所述第一滑动部可与所述第三配合部相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锁胆。
8.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门锁结构,通过在第一锁胆内设置第一滑动件,并且使第一滑动件与第一锁胆的第一配合部与拨轮的第二配合部相配合,从而实现滑动连接。此时可通过转动内把手,带动第一锁胆转动,第一锁胆转动可带动第一滑动件转动,第一滑动件转动可最终带动拨轮转动,从而实现开关门。
9.另外,本技术还通过在第一锁胆内增设电动装置,并使电动装置连接第一滑动件。这样便可利用电动装置驱动第一滑动件沿靠近外把手的方向滑动,从而使第一滑动部还与第二锁胆的第三配合部配合。因此第一滑动部便与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及第三配合部均配合起来。此时可通过转动外把手,带动第二锁胆转动,第二锁胆转动可带动第一滑动件转动,第一滑动件转动可最终带动拨轮转动,从而实现开关门。
10.综上,本技术提供的门锁结构,可利用电动装置来控制第一滑动件的滑动,从而来实现内把手开门或者外把手开门,降低了开关门的难度,提高了开关门的效率。
11.其中,所述电动装置包括电机、第一传动件、第一辅助滑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第一传动件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靠近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空间,所述第一滑动空间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
12.当所述电机转动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所述第一螺纹、所述第二
螺纹、以及所述第一滑动件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沿靠近所述外把手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也沿靠近所述外把手的方向滑动。
13.其中,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动空间,所述第二滑动空间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滑动空间的第四配合部,所述第一滑动件靠近所述电机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滑动空间内,且设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四配合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
14.其中,所述电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部,当所述辅助动件沿靠近所述外把手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15.其中,所述电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当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分离,且所述第一螺纹相较于所述第二螺纹远离所述电机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16.其中,所述第二锁胆背离所述外把手的一端设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所述第三配合部,所述门锁结构还包括锁芯、滑动装置、以及第二滑动件,所述锁芯、所述滑动装置、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滑动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滑动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锁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
17.当所述锁芯转动时,可带动所述滑动装置运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动件沿靠近所述内把手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二滑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
18.其中,所述滑动装置包括第二传动件与第二辅助滑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锁芯,所述第二传动件背离所述锁芯的端面为斜面,所述斜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较于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锁芯,所述第一端上设有阻挡部,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靠近所述锁芯的一端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抵接所述斜面;
19.当所述锁芯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所述凸起部、所述斜面、以及所述阻挡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沿靠近所述内把手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动件也沿靠近所述内把手的方向滑动。
20.其中,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背离所述锁芯的一端设有第三滑动空间,所述第二滑动件靠近所述锁芯的一侧设于所述第三滑动空间内,且所述第二滑动件可在所述第三滑动空间内滑动;所述滑动装置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
21.当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沿靠近所述内把手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22.其中,所述滑动装置还包括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与所述第二锁胆,当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沿靠近所述内把手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四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23.其中,所述门锁结构还包括锁壳,所述锁壳设有过孔,所述锁壳还设有连通所述过孔的转动空间,所述拨轮设于所述转动空间内,所述第一锁胆与所述第二锁胆相对设置,且部分所述第一锁胆与部分所述第二锁胆均设于所述过孔内。
24.其中,所述锁壳上还设有连通所述过孔的限位孔,所述第一锁胆与所述第二锁胆上均设有转动槽,所述门锁结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贯穿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转动槽,
以使所述第一锁胆与所述第二锁胆只可相对所述锁壳转动。
2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门锁,包括控制面板、处理器、及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门锁结构,所述处理器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门锁结构,所述控制面板用于接收验证信息,当所述验证信息与预设验证信息相匹配时,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动装置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锁胆。
26.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门锁,通过采用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门锁结构,当控制面板接收到的验证信息与预设验证信息相匹配时,控制面板可通过处理器控制电动装置运动,利用电动装置来控制第一滑动件的滑动,从而来实现内把手开门或者外把手开门,降低了开关门的难度,提高了开关门的效率。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门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的爆炸图。
30.图3为图1中第一锁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1中第一滑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图1中第二锁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当门锁结构为初始状态时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34.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当门锁结构为第一转动状态时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35.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电动装置与第一滑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图8的爆炸图。
37.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图8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38.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图8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39.图1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图8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40.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锁芯,滑动装置,及第二滑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14为图13的爆炸图。
42.图1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图13沿c-c方向截面示意图。
43.图1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当门锁结构为第一转动状态时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44.图17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凸起部位于第一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18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凸起部位于第二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6.图19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辅助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的分解示意图。
47.图2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图13沿c-c方向截面示意图。
48.图2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门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9.图2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锁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0.标号说明:
51.门锁结构-1,内把手-10,第一锁胆-20,第一收容空间-21,第一配合部-22,电动装置-30,电机-31,第一传动件-32,第一螺纹-321,第一辅助滑动件-33,第一滑动空间-331,第二螺纹-332,第二滑动空间-333,第四配合部-334,稳定件-34,第一弹性件-35,第二弹性件-36,第一滑动件-40,第一滑动部-41,第二滑动部-42,拨轮-50,通孔-51,第二配合部-52,外把手-60,锁芯-61,第二锁胆-70,第三配合部-71,第二收容空间-72,滑动装置-80,第二传动件-81,斜面-810,第一端-811,第二端-812,阻挡部-813,第二辅助滑动件-82,凸起部-820,第三滑动空间-821,第五配合部-822,第二滑动件-90,第三滑动部-900,第三弹性件-91,第四弹性件-92,止位部-93,台阶结构-94,锁壳-95,过孔-951,转动空间-952,安装孔-953,限位孔-954,转动槽-955,限位件-96。
具体实施方式
52.以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53.请一并参考图1-图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门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图1中第一锁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第一滑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二锁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当门锁结构为初始状态时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当门锁结构为第一转动状态时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54.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门锁结构1,包括相连接的内把手10与第一锁胆20,所述第一锁胆20背离所述内把手10的一端设有第一收容空间21,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1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1的第一配合部22。相连接的电动装置30与第一滑动件40,所述电动装置30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滑动件40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21内,所述第一滑动件40的周缘设有第一滑动部41,所述第一滑动部41可与所述第一配合部22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动件4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锁胆20。拨轮50,所述拨轮50设有通孔51,所述通孔5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配合部52,所述第一滑动部4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52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动件40滑动连接所述拨轮50。相连接的外把手60与第二锁胆70,所述第二锁胆70背离所述外把手60的一端设有第三配合部71;所述电动装置30可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40沿靠近所述外把手60的方向滑动,使所述第一滑动部41可与所述第三配合部71相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一滑动件4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锁胆70。
55.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结构1可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门锁中,本实施方式在此并不限定门锁的种类。只要门锁中的结构件可控制门锁结构1运动即可。
56.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结构1包括相连接的内把手10和第一锁胆20。其中内把手10即为设于门内一侧的把手,即用户处于房间内所能触碰到的把手。内把手10连接第一锁胆20,因此当用户转动内把手10时,第一锁胆20也会随同转动。如图3所示,第一锁胆20具有第一收容空间21,可用将各种各样的结构件装设在第一收容空间21内。并且第一收容空间21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配合部22。第一配合部22后续用于与第一滑动部41进行配合。可选地,内把手10可套设与第一锁胆20的外周缘并与第一锁胆20相连接。
57.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结构1还包括相连接的电动装置30与第一滑动件40。其中
电动装置30是可通过电信号控制其运动的装置,而第一滑动件40与电动装置30连接,因此当电动装置30运动时会带动第一滑动件40滑动。并且,如图4所示,第一滑动件40的周缘设有第一滑动部41。可选地,第一滑动部41与第一滑动件4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第一滑动部41可与所述第一配合部22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动件4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锁胆20。可选地,第一滑动部41可以为滑块,第一配合部22可以为滑槽。或者第一滑动部41可以为滑槽,第一配合部22可以为滑块。通过上述配合可知第一滑动部41可相对第一锁胆20滑动,但当第一锁胆20转动时,第一配合部22也会跟着进行转动。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滑动件40可相对第一锁胆20进行滑动,且第一滑动件40可与第一锁胆20同时进行转动。
58.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结构1还包括拨轮50,拨轮50设有通孔51,通孔5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配合部52,所述第一滑动部41还可与所述第二配合部52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动件40滑动连接所述拨轮50。可选地,第一滑动部41可以为滑块,第二配合部52可以为滑槽。或者第一滑动部41可以为滑槽,第二配合部52可以为滑块。这样当第一滑动部41转动时,第二配合部52也会跟着转动,从而使拨轮50也转动。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滑动件40可相对拨轮50进行滑动,且第一滑动件40可与拨轮50同时进行转动。换句话说,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结构1具有初始状态,即第一滑动件40与第一配合部22与第二配合部52配合时的状态,此时用户可通过转动内把手10带动第一锁胆20转动,第一锁胆20带动第一滑动件40转动,第一滑动件40带动拨轮50转动,从而实现开关门。因此在初始状态下,用户可通过内把手10转动来实现开关门。
59.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结构1还包括相连接的外把手60与第二锁胆70。其中内把手10、第一锁胆20与外把手60、第二锁胆70相对设置。外把手60为设在门外的把手,供门外的用户进行使用。可选地,外把手60套设在第二锁胆70的外周缘并与第二锁胆70相连接。如图5所示,第二锁胆70背离所述外把手60的一端设有第三配合部71。可选地,第一滑动部41可以为滑块,第三配合部71可以为滑槽。或者第一滑动部41可以为滑槽,第三配合部71可以为滑块。当初始状态下时,第一滑动件40的第一滑动部41还未与第三配合部71进行配合,因此外把手60转动时只能带动第二锁胆70转动,第二锁胆70无法带动拨轮50转动,此时只有内把手10转动可以使拨轮50转动,外把手60无法带动拨轮50转动。即用户只能在门内进行开门,在门外是无法实现开门的。
6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门锁结构1除了具有初始状态之外,还具有第一转动状态(如图7所示),即电动装置30可在处理器的控制下进行运动,使电动装置30可驱动第一滑动件40沿远离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如图7中d1方向所示),从而使第一滑动部41可与第三配合部71相配合,此时第一滑动部41便同时与第二配合部52与及第三配合部71相配合。当用户转动外把手60时,外把手60转动带动第二锁胆70转动,第二锁胆70转动带动第一滑动件40转动,第一滑动件40转动带动拨轮50转动,最终实现开门。至于在第一转动状态下第一滑动部41是否还与第一配合部22相配合,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限定。例如第一滑动部41可与第一配合部22持续配合,或者第一滑动部41与第一配合部22相分离。
61.并且,当电动装置30驱动第一滑动件40沿靠近外把手60的方向滑动后,还可驱动第一滑动件40反向转动(如图6所示),即沿靠近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如图6中d2方向所示),从而使第一滑动部41与第三配合部71相分离,使门锁结构1从第一转动状态回到初始
状态,使外把手60重新无法开门。例如当用户在门外需要使用外把手60开门时,可通过电动装置30使第一滑动件40滑动并与第三配合部71配合,从而实现外把手60开门。当用户进屋后,电动装置30还可使第一滑动件40反向滑动并与第三配合部71分离,使外把手60无法开门,提高了安全性能。
62.综上,本技术提供的门锁结构1,可利用电动装置30来控制第一滑动件40的滑动,从而来实现内把手10开门或者外把手60开门,降低了开关门的难度,提高了开关门的效率。
63.接下来本技术将详细介绍电动装置30如何使第一滑动件40滑动。请一并参考图8-图10,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电动装置与第一滑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爆炸图。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图8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装置30包括电机31、第一传动件32、第一辅助滑动件33,所述第一传动件32连接所述电机31,所述第一传动件32背离所述电机31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321,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33靠近所述电机31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空间331,所述第一滑动空间33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螺纹332;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33背离所述电机3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40;
64.当所述电机31转动时,所述电机31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32转动,所述第一螺纹321、所述第二螺纹332、以及所述第一滑动件40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33沿靠近所述外把手60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40也沿靠近所述外把手60的方向滑动。
65.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装置30包括电机31、第一传动件32、第一辅助滑动件33。其中电机31可转动。可选地,电机31可在处理器的控制下进行转动。例如当处理器收到转动指令时,处理器控制电机31开始沿第一方向转动,或者沿第二方向转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由于第一传动件32连接电机31,因此当电机31转动时会带动第一传动件32转动。并且第一传动件32背离所述电机31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321,而第一辅助滑动件33上第一滑动空间33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螺纹332。因此当第一传动件32转动时,第一辅助滑动件33也应转动,但由于第一辅助滑动件33连接第一滑动件40,第一滑动件40与第一配合部22与第二配合部52相配合,且电机31的扭力较小,因此第一滑动件40的存在限制了第一辅助滑动件33的转动,从而使第一辅助滑动件33转为滑动。当电机3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辅助滑动件33可沿靠近所述外把手60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40也沿靠近所述外把手60的方向滑动(如图10中d1方向所示),从而与第三配合部71相配合。当电机3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辅助滑动件33可沿远离外把手60的方向滑动(如图10中d2方向所示),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40也沿远离所述外把手60的方向滑动,从而与第三配合部71相分离。
66.可选地,请再次参考图10,本实施方式中,电动装置30还包括稳定件34,稳定件34套设于第一传动件32上,从而提高第一传动件32转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可选地,稳定件34包括但不限于轴承,稳定件34的数量本实施方式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67.请再次参考图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33背离所述电机31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动空间333,所述第二滑动空间333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滑动空间333的第四配合部334,所述第一滑动件40靠近所述电机31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滑动空间333内,且设有第二滑动部42,所述第二滑动部42与所述第四配合部334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动件4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33。
68.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一辅助滑动件33背离所述电机31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动空间333,并在第二滑动空间333的侧壁上设置第四配合部334,第一滑动件40靠近电机31的一端凸设有第二滑动部42,第二滑动部42与第四配合部334相配合以使第一滑动件40连接第一辅助滑动件33,即第一滑动件40可相对第一辅助滑动件33滑动,且第一滑动件40可与第一辅助滑动件33同时转动,实现转动连接。同时第一滑动件40与第一锁胆20滑动连接。因此第一螺纹321与第二螺纹332相配合不会使第一辅助滑动件33转动,而是转换成滑动。
69.可选地,第一滑动空间331与第二滑动空间333可以为间隔设置,或者第一滑动空间331与第二滑动空间333连通,此时第一滑动空间331与第二滑动空间333可以理解为在第一辅助滑动件33上开设的孔。
70.可选地,第二滑动部42可以为滑块,第四配合部334可以为滑槽或滑孔。或者第二滑动部42可以为滑槽或滑孔,第四配合部334可以为滑块。进一步可选地,第二滑动部42与第一滑动件4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本实施方式以第二滑动部42与第一滑动件40为分体式结构,即第二滑动部42贯穿第一滑动件40,从而露出与第一滑动件40的周缘,这样可方便安装与拆卸。
71.请一并参考图11,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图8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装置3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5,所述第一弹性件35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33与所述第一滑动部41,当所述辅助动件沿靠近所述外把手60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一弹性件35处于压缩状态。
72.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增设第一弹性件35,使所述第一弹性件35套设所述第一滑动件40,并使第一弹性件35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33与所述第一滑动部41。其中这里所说的接触可以理解为抵接、粘接、或者为连接,本实施方式在此并不进行限定。当电机31转动时可带动第一传动件32转动,第一传动件32转动可通过第一螺纹321与第二螺纹332的相互配合从而使第一辅助滑动件33沿靠近所述外把手60的方向滑动时,此时可使第一弹性件35处于压缩状态,这样第一弹性件35便可利用其背离内把手10一端产生的回弹力来使第一滑动件40沿靠近所述外把手60的方向相对第一辅助滑动件33滑动,从而使第一滑动件40与第三配合部71相配合,从而使外把手60可以实现开关门。
73.另外,第一弹性件35还具有其他的作用,例如当第一辅助滑动件33沿靠近所述外把手60的方向滑动时,此时第一弹性件35处于压缩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当第二螺纹332与第一螺纹321分离,且第二螺纹332相对第一螺纹321远离内把手10时,第一传动件32便无法与第一辅助滑动件33继续配合。此时第一弹性件35处于压缩状态,因此第一弹性件35靠近内把手10一端也可利用其回弹力使第一螺纹321刚刚抵接第二螺纹332。这样当电机31回转时,第一螺纹321便可立即与第二螺纹332相配合,从而使第一辅助滑动件33沿靠近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进而使第一滑动件40也沿靠近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从而使第一滑动件40与第三配合部71分离。
74.可选地,当第一辅助滑动件33沿靠近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时,第四配合部334可与第二滑动部42相接触,从而带动第一滑动件40也沿靠近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
75.请一并参考图12,图1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中图8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动装置3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6,所述第二弹性件36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33与所述第一传动件32,当所述第一螺纹321与所述第二螺纹332分
离,且所述第一螺纹321相较于所述第二螺纹332远离所述电机31时,所述第二弹性件36处于压缩状态。
76.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增设第二弹性件36,使所述第二弹性件36套设所述第一传动件32,并使所述第二弹性件36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一辅助滑动件33与所述第一传动件32。其中这里所说的接触可以理解为抵接、粘接、或者为连接,本实施方式在此并不进行限定。上述内容介绍了当第二螺纹332与第一螺纹321分离,且第二螺纹332相对第一螺纹321远离内把手10时,可利用第一弹性件35来使第一螺纹321恰好抵接第二螺纹332。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电机31反转时,第一辅助滑动件33沿靠近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当滑动一定距离后,所述第一螺纹321与所述第二螺纹332分离,且所述第一螺纹321相较于所述第二螺纹332远离所述电机31时,第二弹性件36处于压缩状态,此时便可利用第二弹性件36远离内把手10一端的回弹力来使第二螺纹332也可恰好抵接第一螺纹321。这样当电机31正转时,第二螺纹332便可马上与第一螺纹321相配合,从而使第一辅助滑动件33沿远离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最终使第一滑动件40与第三配合部71相配合。
77.可选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螺纹321与第二螺纹332的螺纹具有正旋或反旋两种状态。例如当第一螺纹321与第二螺纹332为正旋时,电机31正转,第一辅助滑动件33可靠近电机31。反之亦然,例如当第一螺纹321与第二螺纹332为反旋时,电机31反转,第一辅助滑动件33可远离电机31。
78.请一并参考图5,图13-图16,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锁芯,滑动装置,及第二滑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爆炸图。图1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图13沿c-c方向截面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当门锁结构为第一转动状态时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锁胆70背离所述外把手60的一端设有第二收容空间72,所述第二收容空间72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收容空间72的所述第三配合部71,所述门锁结构1还包括锁芯61、滑动装置80、以及第二滑动件90,所述锁芯61、所述滑动装置80、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滑动件90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72内,所述滑动装置80的一端连接所述锁芯6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90;
79.当所述锁芯61转动时,可带动所述滑动装置80运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动件90沿靠近所述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第二滑动件90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40。
80.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在门外除了可以使用外把手60开门外,当门锁没电或出现其他故障时,用户还可利用钥匙进行开门,即本实施方式的门锁结构1还具有第二转动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可在第二锁胆70设置第二收容空间72,并且同样将第三配合部71设于第二收容空间72的侧壁上。本实施方式可增设锁芯61、滑动装置80、以及第二滑动件90,并将锁芯61、滑动装置80、以及至少部分第二滑动件90设于第二收容空间72内。同时使所述滑动装置80的一端连接所述锁芯6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90。这样从初始状态至第二转动状态的过程中,当用户将钥匙插入锁芯61的锁孔内,并转动钥匙时可带动锁芯61转动,锁芯61转动可带动滑动装置80运动,滑动装置80的运动还可带动第二滑动件90沿靠近所述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如图15与图16中d2方向所示),以使所述第二滑动件90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40。此时若继续转动钥匙,便可利用第二滑动件90带动第一滑动件40转动,而第一滑动件40转动便可带动拨轮50转动,从而实现开门。
81.另外,当用户开门后,用户还可反转钥匙,使锁芯61反转,从而使第二滑动件90沿
远离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如图16中d1方向所示),使第二滑动件90与第一滑动件40分离,使在门外无法开关门。
82.综上,本技术提供了两种在门外开锁的方案,一种方案为用把手开门,此时为第一滑动件40来与第二锁胆70相配合。另一种方案为用钥匙开门,此时为第二滑动件90来与第一滑动件40相配合。
83.可选地,锁芯61、滑动装置80、以及第二滑动件90设于第二锁胆70内。当用外把手60开门时,第二锁胆70转动,但第二锁胆70的转动并不会带动锁芯61、滑动装置80、以及第二滑动件90的转动。
84.可选地,第一滑动件40与第二滑动件90的端部可一个设置凸起,另一个设置凹槽,这样当凸起设于凹槽内时,第一滑动件40与第二滑动件90便可实现共同转动的转动连接。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一滑动件40的端部设置凹槽,第二滑动件90的端部设置凸起。
85.可选地,锁芯61的外周缘设有凹槽,第二锁胆70的内周侧壁上也设于对应的凹槽,门锁结构1还包括滚动件,滚动件设于锁芯61与第二锁胆70的凹槽内,从而使锁芯61可相对第二锁胆70转动,但不可滑动,从而实现锁芯61的固定。
86.可选地,外把手60的端部可打开与关闭,从而漏出锁芯61。
87.请一并参考图17-图18,图17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凸起部位于第一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凸起部位于第二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装置80包括第二传动件81与第二辅助滑动件82,所述第二传动件81连接所述锁芯61,所述第二传动件81背离所述锁芯61的端面为斜面810,所述斜面8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811与第二端812,所述第一端811相较于所述第二端812远离所述锁芯61,所述第一端811上设有阻挡部813,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82靠近所述锁芯61的一端设有凸起部820,所述凸起部820抵接所述斜面810;
88.当所述锁芯61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81转动,所述凸起部820、所述斜面810、以及所述阻挡部813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82沿靠近所述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动件90也沿靠近所述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
89.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滑动装置80可使第二滑动件90滑动,滑动装置80可以包括第二传动件81与第二辅助滑动件82。其中第二传动件81连接锁芯61,且第二传动件81背离锁胆的端面为斜面810。当锁芯61转动时可带动第二传动件81转动,从而使斜面810转动。并且在斜面810的第一端811,即斜面810远离锁芯61的一端。换句话说,在斜面810的最高处设置一个阻挡部813。同时在第二辅助滑动件82靠近锁芯61的一端设置凸起部820,这样当第二传动件81转动时,斜面810会从第一端811到第二端812的方向与凸起部820接触,即从低点到高点与凸起部820接触。并且利用斜面810的倾斜使第二辅助滑动件82沿靠近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如图17中d2方向所示),并与第一滑动件40连接。当凸起部820与第二端812接触时第二滑动件90连接第一滑动件40,或者凸起部820还未运动到第二端812时第二滑动件90便连接第一滑动件40。此时若第二传动件81继续转动,阻挡部813便可阻挡第二辅助滑动件82的滑动,从而使第二辅助滑动件82发生转动,使第二滑动件90转动,带动第一滑动件40转动,最终带动拨轮50转动。
90.另外,当钥匙反转时,锁芯61翻转,带动第二传动件81反转,从而使凸起部820从斜面810的第一端811运动到第二端812,即从斜面810的高处运动到低处,此时第二辅助滑动
件82便可反向沿远离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如图18中d1方向所示),从而使第二滑动件90与第一滑动件40相分离。
91.综上,第二传动件81利用斜面810和阻挡部813可先实现与第二辅助滑动件82的滑动连接,随后实现与第二辅助传动件的转动连接,利用第二传动件81先后实现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92.可选地,锁芯61的端部可设有凹槽,第二传动件81的端部设有对应凸起,凸起设于凹槽内,从而使第二传动件81连接锁芯61。
93.可选地,第二传动件81靠近第二辅助滑动件82的一端也可设有凸起,凸起设于第二辅助滑动件82的第三滑动空间821内,从而使第二传动件81滑动连接第二辅助滑动件82,以固定第二辅助滑动件82。
94.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件81背离所述锁芯61的端面呈轴对称,即所述第二传动件81背离所述锁芯61的端面具有两段斜面810,且两段斜面810呈轴对称设置,从而使凸起部820不管在哪段斜面810均可以实现上述运动。
95.请一并参考图19-图20,图19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辅助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的分解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图13沿c-c方向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82背离所述锁芯61的一端设有第三滑动空间821,所述第二滑动件90靠近所述锁芯61的一侧设于所述第三滑动空间821内,且所述第二滑动件90可在所述第三滑动空间821内滑动;所述滑动装置80还包括第三弹性件91,所述第三弹性件91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82与所述第二滑动件90;
96.当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82沿靠近所述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弹性件91处于压缩状态。
97.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在第二辅助滑动件82背离锁芯61的一端设置第三滑动空间821,并使部分第二滑动件90设于第三滑动空间821内,且可在第三滑动空间821内滑动。可选地,第二滑动件90的周缘设有第三滑动部900,第三滑动空间821的侧壁上设有第五配合部822。可选地,第三滑动部900可以为滑块,第五配合部822可以为滑槽。或者第三滑动部900可以为滑槽,第五配合部822可以为滑块。第三滑动部900与第五配合部822相互配合使第二滑动件90可在第二辅助滑动件82内滑动,且第二滑动件90可与第二辅助滑动件82同时转动,实现转动连接。
98.另外,本实施方式还增设了第三弹性件91,所述第三弹性件91套设所述第二滑动件90。且所述第三弹性件91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82与所述第二滑动件90。其中这里所说的接触可以理解为抵接、粘接、或者为连接,本实施方式在此并不进行限定。当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82沿靠近所述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弹性件91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第三弹性件91背离外把手60的一端便可利用回弹力使第二滑动件90朝向远离外把手60的方向滑动,最终使第二滑动件90连接第一滑动件40。
99.可选地,第二滑动件90靠近外把手60的一端设有止位部93,所述止位部93可卡接第二锁胆70,从而防止第二滑动件90滑动过渡与第二辅助滑动件82相分离。其中,止位部93与第二滑动件9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本实施方式在此并不进行限定。只要使止位部93的尺寸大于第二滑动件90的尺寸即可,从而可使止位部93卡接于第二锁胆70上。具体地,第二锁胆70内可设置台阶结构94,从而形成止位面,用于与止位部93相配合
实现卡接。
100.请再次参考图2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装置80还包括第四弹性件92,所述第四弹性件92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82与所述第二锁胆70,当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82沿靠近所述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四弹性件92处于压缩状态。
101.从上内容可知,第二辅助滑动件82可通过第二传动件81的斜面810实现滑动。因此,本实施方式可增设第四弹性件92,使第四弹性件92的相对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82与所述第二锁胆70。其中这里所说的接触可以理解为抵接、粘接、或者为连接,本实施方式在此并不进行限定。当用户转动钥匙开锁开门时,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82沿靠近所述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四弹性件92处于压缩状态。当打开门后第四弹性件92可利用其反弹力使所述第二辅助滑动件82通过第二传动件81的斜面810沿远离所述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并利用止位部93带动第二滑动件90也沿远离所述内把手10的方向滑动,使第一滑动件40与第二滑动件90分离。
102.请一并参考图21-图22,图2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门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锁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门锁结构1还包括锁壳95,所述锁壳95设有过孔951,所述锁壳95还设有连通所述过孔951的转动空间952,所述拨轮50设于所述转动空间952内,所述第一锁胆20与所述第二锁胆70相对设置,且部分所述第一锁胆20与部分所述第二锁胆70均设于所述过孔951内。
103.本实施方式还可增设锁壳95,锁壳95设有过孔951与转动空间952,将拨轮50设于转动空间952内,将部分第一锁胆20与部分第二锁胆70均设于过孔951内。利用锁壳95将本技术要相互配合的结构件保护起来,防止受到外界的损坏。同时利用锁壳95将多个部件整合到一起,从而便于安装至门内,降低了装配难度。
104.可选地,锁壳95上设有安装孔953,用于将锁壳95装设于门内。
105.请再次参考图2,图21-图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壳95上还设有连通所述过孔951的限位孔954,所述第一锁胆20与所述第二锁胆70上均设有转动槽955,所述门锁结构1还包括限位件96,所述限位件96贯穿所述限位孔954与所述转动槽955,以使所述第一锁胆20与所述第二锁胆70只可相对所述锁壳95转动。
106.在本实施方式还可使第一锁胆20与第二锁胆70和锁壳95活动连接。具体地,在锁壳95和锁胆上分别设置限位孔954与转动槽955,同时利用增设的限位件96,使限位件96贯穿限位孔954与转动槽955,这样便可利用限位件96来显示第一锁胆20与第二锁胆70的滑动,使第一锁胆20与第二锁胆70只能相对锁壳95转动。这样不仅可实现所需的连接方式,还便于装配与拆卸,只需要将限位件96移除,便可将第一锁胆20与第二锁胆70从锁壳95中去除,降低了装配难度。
107.另外,本技术除了提供了上述的门锁结构1外,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门锁结构1制备的门锁。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门锁,包括控制面板、处理器、及如本技术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结构1,所述处理器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门锁结构1,所述控制面板用于接收验证信息,当所述验证信息与预设验证信息相匹配时,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电动装置30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滑动件4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锁胆70。
108.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包括控制面板,处理器与门锁结构1。其中控制面板可以为密码面板,指纹面板,摄像头面板等等。控制面板可获取验证信息,例如当控制面板为密码
面板时,验证信息可以为密码信息。当控制面板为指纹面板时,验证信息可以为指纹信息。当控制面板为摄像头面板时,验证信息可以为人脸信息。随后处理可判断上述验证信息是否与预设验证信息相同,即密码是否匹配,指纹信息是否匹配,人脸信息是否匹配。当验证信息与预设验证信息相匹配时,处理器便可控制本技术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门锁结构1,来使电动装置30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滑动件4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锁胆70,使用户可以在门外用外把手60开门,降低了开门难度,提高了开门效率。
109.以上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