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进气孔基本都在雾化器底部。雾化器底部装配到电池上时,雾化器底部与电池接触面之间必须有间隙,气体经过此间隙,再经过进气孔,进入雾化器内的雾化腔,从而达到雾化器进气的目的。如果没有间隙,则电池会把雾化器的进气孔堵住,进气孔如果给堵住,则雾化器就没有气体进入雾化腔,雾化器没法抽出气溶胶,失去功能。
3.由于雾化器底部与电池接触面之间的间隙的客观存在,使雾化器在抽出气溶胶工作时,会有部分在雾化腔内形成的气溶胶,通过雾化器底部的进气孔,反溢出到此间隙的空间内,从而形成冷凝液。此冷凝液会残留在此间隙内,也即是残留在电池的表面,影响产品质量,给消费者很不好的产品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雾化底座、雾化腔以及至少一进气通道,还包括:
6.底盖,设于所述雾化底座的底部;
7.所述进气通道包括:
8.进气口,开设于所述雾化器的侧面,并与外界相连通;
9.进气孔,贯穿所述雾化底座,所述进气孔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雾化腔相连通;其中,所述进气口高于所述进气孔靠近所述底盖的一端。
10.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进气通道还包括:进气槽,所述进气槽由所述底盖与所述雾化底座之间界定出,并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进气孔相连通。
1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进气槽为开设于所述雾化底座的底部和/或所述底盖的内端面上的进气凹槽。
12.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套设在所述雾化底座外围,所述底盖罩设于所述雾化底座的底部和所述壳体的下侧部;
13.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或所述底盖的侧壁。
14.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底盖包括一长度方向和一宽度方向,所述进气口沿所述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或所述底盖的侧壁。
15.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雾化顶盖和雾化芯,所述雾化顶盖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雾化底座配合共同界定出所述雾化腔;
16.雾化芯设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雾化芯上至少设置一发热体。
17.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穿过所述雾化底座并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的电极连接件;
18.所述底盖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电极连接件对应的电极连接口。
19.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用于与外部电源装置的气流传感器相连通的气流通道。
20.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气流通道包括:贯穿所述雾化底座并与所述雾化腔相连通的气流孔、开设于所述底盖上的气流口、以及开设于所述雾化底座的底部和/或所述底盖的内端面上的并与所述气流孔和所述气流口相连通的气流槽。
2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气流槽为弯曲状。
22.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气流槽内设有第二凸起部。
23.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器中,所述气流口的一侧边上设有垂直于所述底盖内端面并插入至所述气流槽中的档液件。
24.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装置以及与所述电源装置电连接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为上述所述的任一雾化器。
25.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雾化器包括雾化底座、雾化腔、至少一进气通道以及设于雾化底座底部的底盖。该进气通道包括:开设于雾化器的侧面并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气口以及贯穿雾化底座的进气孔。进气孔分别与进气口和雾化腔相连通;其中,进气口高于进气孔靠近底盖的一端。当抽吸时,外面的空气通过此进气通道进入雾化腔工作。而当抽吸停止,雾化腔形成气溶胶并通过进气口反溢出来时,会通过侧面直接发散到周边空气中,无法在雾化器底部与电池之间形成冷凝液,让电池更干净整洁。
附图说明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整体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爆炸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雾化器在第一视角下的剖面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雾化器在第二视角下的剖面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雾化底座的底部结构图;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底盖的底部结构;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底盖上的档液件插入至雾化底座上的气流槽的剖面图;
35.图8是本实用新型气流孔与雾化腔的连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
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构造了一种雾化器,包括:雾化底座1、雾化腔7以及至少一进气通道,并且还包括:底盖4,设于雾化底座1的底部;
39.其中,进气通道包括:
40.进气口8,开设于雾化器的侧面,并与外界相连通;
41.进气孔11,贯穿雾化底座1,进气孔11分别与进气口8和雾化腔7相连通;其中,进气口8高于进气孔11靠近底盖4的一端。
4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器包括雾化底座1、雾化顶盖2、壳体3、底盖4、雾化芯5、发热体、电极连接件6、雾化腔7、进气通道、出气通道以及气流通道。
43.其中,如图2、图3所示,雾化顶盖2位于壳体3内,并与雾化底座1配合共同界定出雾化腔7。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顶盖2套设在雾化底座1上并合围形成雾化腔7。雾化芯5设于雾化腔7内,雾化芯5上至少设置一发热体,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芯5的底部设有一发热体,以形成雾化面,雾化芯5底部与雾化底座1和雾化顶盖2之间界定出雾化腔7,雾化腔7与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相连通,该雾化腔7用于将发热体通电后加热雾化的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与外界空气进行混合。
44.如图3和4所示,壳体3套设在雾化底座1外围,底盖4罩设于雾化底座1的底部和壳体3的下侧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下侧部的两侧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卡扣部32,底盖4的两侧部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卡扣部32对应的卡口42。优选地,壳体3下侧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卡扣部32,底盖4的两侧部上分别开设有两个与卡扣部32对应的卡口42。
45.壳体3与雾化顶盖2之间界定出储液腔31,该储液腔31用于存储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顶盖2上开设有与雾化芯5的吸液面和储液腔31相连通的导液孔22。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液面可朝向雾化面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凹槽,凹槽一方面可用于增加吸液面积,另一方面可用于缩短雾化面至吸液面之间的距离,以提升液体传输效率。雾化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平坦状,用于供发热体一体成型于其上。
46.该雾化器的出气通道包括开设于顶盖上的与雾化腔7相连通的出气孔21以及开设于壳体3上的与外界和出气孔21相连通的出气槽33,供在雾化腔7形成的气溶胶经该出气通道被抽吸出。
47.电极连接件6穿过雾化底座1与发热体电连接,其中,正极连接件与发热体的第一端接触电连接,负极连接件与发热体的第二端接触电连接。相应地,如图6所示,底盖4的底部开设有与电极连接件6对应的电极连接口41,包括正极连接口和负极连接口。
4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进气通道包括:进气口8、进气槽9以及进气孔11。其中,进气口8开设于雾化器的侧面,并与外界相连通;进气孔11贯穿雾化底座1,位于雾化腔7下端,并与雾化腔7相连通;进气槽9由底盖4与雾化底座1之间界定出,并分别与进气口8和进气孔11相连通。
49.其中,该进气槽9为开设于雾化底座1的底部和/或底盖4的内端面上的进气凹槽1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雾化底座1的底部上开设有进气凹槽12,该进气凹槽12延伸到雾化底座1的一侧边,形成侧边开口13,进气口8与该侧边开口13相连通,进气孔11与该进气凹槽12的另一端部相连通,并由底盖4的内端面封闭该进气凹槽12的凹口方向,以形成进气槽9。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底盖4的内端面上可开设有进气凹槽12,并由雾化底座1的底
部进行封闭,以形成进气槽9。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底盖4的内端面和雾化底座1的底部上均分别开设有进气凹槽12,对应贴合,以形成进气槽9。
50.该进气槽9为直线状。并且,优选地,进气槽9内设有第一凸起部14,凸起的目的是:气溶胶如果通过进气槽9向外散发,有一个转弯的地方,可以减少气溶胶向外散发,气溶胶越少向外散发,外面就越少冷凝液,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进一步地,该凸起部的边缘为圆滑状,可以让进气圆滑,减少抽吸时的噪音。
51.如图2和图4所示,进气口8开设于壳体3的侧壁和/或底盖4的侧壁。并且,优选地,底盖4包括一长度方向和一宽度方向,进气口8沿长度方向开设于壳体3的侧壁和/或底盖4的侧壁。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8包括:开设于壳体3上的与进气槽9一端相连通的凹口34、以及开设于底盖4侧部上的与凹口34对应的侧孔43。其中,该凹口34与侧边开口13相连通,至少一进气孔11连通于进气槽9的另一端部。优选地,该进气槽9的另一端部处开设有两个进气孔11,以增大进气量。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该进气口8可单独开设于壳体3的侧壁,或单独开设在底盖4的侧壁,或者由壳体3与底盖4的侧壁间隙限定,能够与进气槽9连通即可。
5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该雾化器的气流通道用于与外部电源装置的气流传感器相连通,当用户抽吸时,雾化腔7内部形成负压,直接触发外部电源装置处的传感器。具体地,该气流通道包括贯穿雾化底座1并与雾化腔7相连通的气流孔15、开设于底盖4上的气流口44、以及开设于雾化底座1的底部和/或底盖4的内端面上的并与气流孔15和气流口44相连通的气流槽16。其中,该气流孔15开设于雾化腔7侧部,依图中所示箭头方向与雾化腔相连通。该气流槽16还可用于滞留溢出的气溶胶,因此该气流槽16为弯曲状,并且内部设有第二凸起部17。底盖4上的气流口44的一侧边上设有垂直于底盖4内端面并插入至气流槽16中的档液件45,用于进一步挡住气溶胶流向气流口44后冷凝,在电池装置上留有冷凝液。
53.第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装置以及与电源装置电连接的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雾化底座1、雾化腔7以及至少一进气通道,并且还包括:底盖4,设于雾化底座1的底部;
54.其中,进气通道包括:
55.进气口8,开设于雾化器的侧面,并与外界相连通;
56.进气孔11,贯穿雾化底座1,进气孔11分别与进气口8和雾化腔7相连通;其中,进气口8高于进气孔11靠近底盖4的一端。
5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器包括雾化底座1、雾化顶盖2、壳体3、底盖4、雾化芯5、发热体、电极连接件6、雾化腔7、进气通道、出气通道以及气流通道。
58.其中,如图2、图3所示,雾化顶盖2位于壳体3内,并与雾化底座1配合共同界定出雾化腔7。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顶盖2套设在雾化底座1上并合围形成雾化腔7。雾化芯5设于雾化腔7内,雾化芯5上至少设置一发热体,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芯5的底部设有一发热体,以形成雾化面,雾化芯5底部与雾化底座1和雾化顶盖2之间界定出雾化腔7,雾化腔7与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相连通,该雾化腔7用于将发热体通电后加热雾化的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与外界空气进行混合。
59.如图3和4所示,壳体3套设在雾化底座1外围,底盖4罩设于雾化底座1的底部和壳体3的下侧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下侧部的两侧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卡扣部32,底盖4
的两侧部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卡扣部32对应的卡口42。优选地,壳体3下侧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卡扣部32,底盖4的两侧部上分别开设有两个与卡扣部32对应的卡口42。
60.壳体3与雾化顶盖2之间界定出储液腔31,该储液腔31用于存储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顶盖2上开设有与雾化芯5的吸液面和储液腔31相连通的导液孔22。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液面可朝向雾化面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凹槽,凹槽一方面可用于增加吸液面积,另一方面可用于缩短雾化面至吸液面之间的距离,以提升液体传输效率。雾化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平坦状,用于供发热体一体成型于其上。
61.该雾化器的出气通道包括开设于顶盖上的与雾化腔7相连通的出气孔21以及开设于壳体3上的与外界和出气孔21相连通的出气槽33,供在雾化腔7形成的气溶胶经该出气通道被抽吸出。
62.电极连接件6穿过雾化底座1与发热体电连接,其中,正极连接件与发热体的第一端接触电连接,负极连接件与发热体的第二端接触电连接。相应地,如图6所示,底盖4的底部开设有与电极连接件6对应的电极连接口41,包括正极连接口和负极连接口。
6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进气通道包括:进气口8、进气槽9以及进气孔11。其中,进气口8开设于雾化器的侧面,并与外界相连通;进气孔11贯穿雾化底座1,位于雾化腔7下端,并与雾化腔7相连通;进气槽9由底盖4与雾化底座1之间界定出,并分别与进气口8和进气孔11相连通。
64.其中,该进气槽9为开设于雾化底座1的底部和/或底盖4的内端面上的进气凹槽1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雾化底座1的底部上开设有进气凹槽12,该进气凹槽12延伸到雾化底座1的一侧边,形成侧边开口13,进气口8与该侧边开口13相连通,进气孔11与该进气凹槽12的另一端部相连通,并由底盖4的内端面封闭该进气凹槽12的凹口方向,以形成进气槽9。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底盖4的内端面上可开设有进气凹槽12,并由雾化底座1的底部进行封闭,以形成进气槽9。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底盖4的内端面和雾化底座1的底部上均分别开设有进气凹槽12,对应贴合,以形成进气槽9。
65.该进气槽9为直线状。并且,优选地,进气槽9内设有第一凸起部14,凸起的目的是:气溶胶如果通过进气槽9向外散发,有一个转弯的地方,可以减少气溶胶向外散发,气溶胶越少向外散发,外面就越少冷凝液,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进一步地,该凸起部的边缘为圆滑状,可以让进气圆滑,减少抽吸时的噪音。
66.如图2和图4所示,进气口8开设于壳体3的侧壁和/或底盖4的侧壁。并且,优选地,底盖4包括一长度方向和一宽度方向,进气口8沿长度方向开设于壳体3的侧壁和/或底盖4的侧壁。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8包括:开设于壳体3上的与进气槽9一端相连通的凹口34、以及开设于底盖4侧部上的与凹口34对应的侧孔43。其中,该凹口34与侧边开口13相连通,至少一进气孔11连通于进气槽9的另一端部。优选地,该进气槽9的另一端部处开设有两个进气孔11,以增大进气量。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该进气口8可单独开设于壳体3的侧壁,或单独开设在底盖4的侧壁,或者由壳体3与底盖4的侧壁间隙限定,能够与进气槽9连通即可。
6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该雾化器的气流通道用于与外部电源装置的气流传感器相连通,当用户抽吸时,雾化腔7内部形成负压,直接触发外部电源装置处的传感器。具体地,该气流通道包括贯穿雾化底座1并与雾化腔7相连通的气流孔15、开设于底盖4上的气流口44、以及开设于雾化底座1的底部和/或底盖4的内端面上的并与气流孔15和气
流口44相连通的气流槽16。其中,该气流孔15开设于雾化腔7侧部,依图中所示箭头方向与雾化腔相连通。该气流槽16还可用于滞留溢出的气溶胶,因此该气流槽16为弯曲状,并且内部设有第二凸起部17。底盖4上的气流口44的一侧边上设有垂直于底盖4内端面并插入至气流槽16中的档液件45,用于进一步挡住气溶胶流向气流口44后冷凝,在电池装置上留有冷凝液。
68.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9.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雾化器包括雾化底座、雾化腔、至少一进气通道以及设于雾化底座底部的底盖。该进气通道包括:开设于雾化器的侧面并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气口以及贯穿雾化底座的进气孔。进气孔分别与进气口和雾化腔相连通;其中,进气口高于进气孔靠近底盖的一端。当抽吸时,外面的空气通过此进气通道进入雾化腔工作。而当抽吸停止,雾化腔形成气溶胶并通过进气口反溢出来时,会通过侧面直接发散到周边空气中,无法在雾化器底部与电池之间形成冷凝液,让电池更干净整洁。
70.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