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烟用加热烟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烟用加热烟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烤烟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烟用加热烟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常规烤烟电子烟都是利用发热体直接与烟料接触发热对烟料进行加热烘烤,导致烟料每个位置的加热温度不一直,烟料受热不均匀,产生的烟雾口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用加热烟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烤烟电子烟烟料受热不均匀,烟雾口感差的问题。
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烟用加热烟具,包括烟具主体和控制组件,所述烟具主体具有发热体和与外界相通的通气腔,所述发热体设有与所述通气腔相通的多个气孔,通电后所述控制组件可控制所述发热体发热并产生热量,气流可从所述通气腔进入带动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从所述气孔排出对烟料加热至产生烟雾。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计发热体和通气腔,利用通气腔内的通过的气流,将发热体产生的热量,通过气流方式将热量传递到烟料各个位置对烟料加热,可以使烟料受热均匀,达到烟雾口感好的目的。
5.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体主体和电加热元件,所述发热体主体一端端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电加热元件轮廓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电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通气腔位于所述发热体主体一端端部之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加热元件包括电发热丝、电加热管中的至少一种。
6.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发热体主体另一端缩颈并沿轴向延伸形成了发热体配体,每一所述气孔开设在所述发热体配体一端端部上且通向所述凹槽内。其中,每一所述气孔开设在所述发热体配体一端端部上且通向所述凹槽内。需要说明的是,电加热元件产生热量会集中在凹槽内,然后随气流直接从气孔排出,可提高热量利用率。
7.在一优选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控制所述电加热元件发热的控制板,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发热体主体一端端部开设的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温度传感器可感知电加热元件发热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后温度传感器会将温度信息反馈给控制板,使控制板控制电加热元件不在升温,从而起到过温保护作用。
8.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烟具主体包括主体壳和电极连接件,所述主体壳内形成有腔体空间,所述控制板安装在所述腔体空间内,所述主体壳一端端部设有用于打开烟具电源的电源键,所述主体壳远离所述电源键一端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控制板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开口端,所述电极连接件一端从所述开口端贯穿于所述腔体空间内,所述控制板负极与所述电极连接件一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电极连接件是由导电金属材质制成。
9.在一优选例中,位于所述腔体空间之外的所述电极连接件外壁设有与所述电极连
接件一体成型用于散热的多个凸延体,所述电极连接件开设有内部中空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安装有用于导电的导电件,所述控制板正极与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导电件外壁与所述第一通道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件隔离。其中,位于所述腔体空间之外的所述电极连接件外壁设有与所述电极连接件一体成型用于散热的多个凸延体,需要说明的是,烟具工作时会产生的热量,热量可通过电极连接件传导到凸延体上然后散发到外界。
10.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烟具主体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一端端部形成有第一内凹空间,所述第一内凹空间顶壁开设有通孔,所述电极连接件另一端从所述通孔插入所述第一内凹空间内,所述电极连接件另一端端部连接有用于导电的第一电极件,所述第一电极件开设有内部中空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设有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内安装有第二电极,所述导电件一端端部与所述第二电极一端端部相抵接。
11.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烟具主体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一端端部形成有第二内凹空间,所述第二内凹空间底壁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发热体主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内凹空间底壁,所述发热体配体从所述第三开口露出所述底盖外,所述发热体主体一端端部安装有用于隔热的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隔热件的固定件,所述第一电极件远离与所述电极连接件连接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
12.在一优选例中,所述上盖罩设在所述底盖一端外周且所述第一内凹空间内周壁和所述底盖外周壁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用于进气的气口,所述气口通向通气腔内;需要说明的是,外界空气可从气口进入到通气腔内。
13.在一优选例中,所述隔热件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气孔相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四贯穿孔,所述隔热件是由隔热性良好的半导体材质制成;其中,所述隔热件是由隔热性良好的半导体材质制成;进一步优选的是云母材质制成,既能隔热,又能起到绝缘作用。
14.在一优选例中,所述上盖一端端部形成的第一内凹空间与所述底盖一端端部形成的第二内凹空间围合形成了所述通气腔。
15.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导电件设有内部中空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内设有测温管,所述测温管一端从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二电极中贯穿且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测温管内。
16.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一端连接有用于导电的电极固定件,所述电加热元件正极与所述电极固定件连接,所述电加热元件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件连接。
1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技术特征,分布在各个技术方案中,如果要罗列出本技术所有可能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即技术方案)的话,会使得说明书过于冗长。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本技术上述发明内容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下文各个实施方式和例子中公开的各技术特征、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都可以自由地互相组合,从而构成各种新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均因视为在本说明书中已经记载),除非这种技术特征的组合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例如,在一个例子中公开了特征a+b+c,在另一个例子中公开了特征a+b+d+e,而特征c和d是起到相同作用的等同技术手段,技术上只要择一使用即可,不可能同时采用,特征e技术上可以与特征c相组合,则a+b+c+d的方案因技术不可行而应当不被视为已经记载,而a+b+c+e的方案应当视为已经被记载。
18.实施本发明的烟用加热烟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烟用加热烟具通过设
计第一腔室汇集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气流方式将热量传递到烟料各个位置对烟料加热,可以达到烟料受热均匀,烟雾口感好的目的。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发明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其中,
20.图1是本发明的烟用加热烟具的爆炸图;
21.图2是本发明的烟用加热烟具的立体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的烟用加热烟具的剖视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的烟用加热烟具的加热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的烟用加热烟具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发明的烟用加热烟具的导热基座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的烟用加热烟具的加热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27.图8是本发明的烟用加热烟具的气流走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9.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烟料”指发烟物质,是经加热或燃烧可以产生气味和/或尼古丁和/或烟气的物质,即可被雾化的物质。烟料可以是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固态烟料因为透气性、组装和制作等方面的考虑,经常加工成薄片状,因此又俗称为薄片,丝状薄片也称为薄片丝。本发明实施例所讨论的烟料可为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烟液、烟油、烟胶、烟膏、烟丝、烟叶等,例如,人工合成的烟料含有甘油、丙二醇和烟碱等。所述烟液为液体,所述烟油为油状,所述烟胶为凝胶状,所述烟膏为膏状,所述烟丝包括天然的或人造的或萃取加工过的烟丝,所述烟叶包括天然的或人造的或萃取加工过的烟叶。烟料可以在被其它物质封存的形式下被加热,如保存在可遇热降解的包装中,例如微胶囊中,加热后所需挥发性物质从降解或有孔隙的封存包装中导出。
30.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烟料可以含有烟碱,也可以不含有烟碱。含有烟碱的烟料可以包括天然烟叶制品,以烟碱为原料制成的烟液、烟油、烟胶、烟膏、烟丝、烟叶等中的至少一种。烟液为水状,烟油为油状,烟胶为凝胶状,烟膏为膏状,烟丝包括天然的或人造的或萃取加工过的烟丝,烟叶包括天然的或人造的或萃取加工过的烟叶。不含有烟碱的烟料主要含有香味物质,例如香料,既可被雾化以起到模拟吸烟过程又起到戒烟等目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香料包括薄荷油。所述烟料还可包括其他添加剂,例如甘油和/或丙二醇。
31.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烟用加热烟具指用于提供电能进而给烟料提供热能的装置。
32.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加热元件”指利用电能产生热能或利用电磁感应磁场产生的涡流磁场而产生热能的元件。也就是说,加热元件在被通电的状态下产生热能,或者置于电磁感应线圈形成的磁场范围内产生热能。
33.在一些实施例中,烟用加热烟具包括加热组件100,如图7所示,加热组件100包括第一腔室2605和设在第一腔室2605内的加热元件25,第一腔室2605设有第一进气部和出气部,在第一腔室2605外设置烟料,出气部通向烟料。其中,第一进气部和出气部可以分别是孔或通道等等。烟料设在第一腔室2605外,与加热元件25不直接接触,气流从第一进气部进入第一腔室2605内,加热元件25产生的热量随着气流流出出气部,将热量传递至烟料的各个位置,使烟料受热均匀,提升烟雾口感。
34.其中,加热元件25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包括但不限于导电金属、石墨烯、碳纳米材料等。
35.如图4

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00包括第一端壁24、第二端壁2609和第一围壁2603,第一端壁24和第二端壁2609分别设在第一围壁2603的两端,第一端壁24、第二端壁2609和第一围壁2603围合形成第一腔室2605,第一进气部和出气部分别设在第一端壁24和第二端壁2609上。在一些实例中,第二端壁2609和第一围壁2603一体成型,构成导热基座26,且二者是由绝缘导热材料制成的,增加加热面积,绝缘导热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由陶瓷、玻璃、石英。在另一些实例中,第一端壁24是由隔热材料制成的,使热量尽可能地保留在第一腔室2605内,并通过第二端壁2609以及出气部传导给烟料。隔热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云母、玛瑙、玉石、水晶等,优选采用云母。其中,第一端壁24与第一围壁2603可以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均可。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围壁2603远离第二端壁2609的一端端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凸沿2610。第一端壁24设在固定在凸沿2610上。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部包括多个进气孔2401,出气部包括多个出气孔2604,每一个进气孔2401从第一端壁24朝向第二端壁2609的投影与每一个出气孔2604相互错位,进气孔2401与出气孔2604通过第一腔室2605相通。其中,进气孔2401从第一端壁24朝向第二端壁2609的投影是指进气孔2401以垂直方向从第一端壁24投影至第二端壁2609的位置。通过将进气孔2401与出气孔2604相互错位,使热气流在第一腔室2605内涡流,并增加热气流的流经路径,以减少散热,提高热量利用率。
38.如图1

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烟用加热烟具包括用于容纳烟料的容纳器29,容纳器29设有开口端(图中未标示),容纳器29具有容纳腔2901,用于填装烟料,第二端壁2609用于覆盖容纳器29的开口端,出气部(出气孔2604)朝向烟料。通过该设计,第二端壁2609的热量和出气部(出气孔2604)流出的热气流可以集中加热烟料,减少热量的损失,使烟料快速达到高温,产生烟雾。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烟用加热烟具包括控制组件200,控制组件200与加热组件100之间设有散热空间300,该散热空间300是控制组件200与加热组件100之间具有间隔距离形成的空间。该散热空间300用于减弱加热组件100的热量,降低控制组件200周围的温度,避免热量传至控制组件200导致控制组件200的损坏或寿命短的问题。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00设在加热组件100远离烟料的一端。其中,因加热组件100产生的热量主要集中供给烟料,因此烟料温度较高,控制组件200设在加热组件100远离烟料的一端,可以远离烟料,避免控制组件200被高温影响使用寿命。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空间300内设有多个散热片1601。其中,散热片1601是由导热金属制成,包括但不限于铝片、铜片等等。利用散热片1601可以进一步达到散热的目的,
降低控制组件200周围的温度。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00包括主体壳4和用于控制加热元件25加热的电路控制板7,主体壳4内形成有腔体空间401,电路控制板7安装在腔体空间401内。利用主体壳4保护电路控制板7。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5通过第一电极连接件16和第二电极连接件14与电路控制板7电连接,散热空间300位于主体壳4外,第一电极连接件16和第二电极连接件14的至少部分位于散热空间300处,每一个散热片1601设在第一电极连接件16和/或第二电极连接件14上。其中,第一电极连接件16和第二电极连接件14是由导电金属制成的,包括但不限于铜、银、铝等等。第一电极连接件16和第二电极连接件14除了起到导电的作用,还起到将控制组件200和加热组件100连接起来的作用,同时使控制组件200和加热组件100相互隔离。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00包括第一导电电极20和第二导电电极19,加热元件25分别与第一导电电极20和第二导电电极19电连接,第一导电电极20和第二导电电极19分别对应与第一电极连接件16和第二电极连接件14电连接。其中,利用第一导电电极20、第二导电电极19、第一电极连接件16、第二电极连接件14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分配,便于组装。其中,第一导电电极20和第二导电电极19是由导电金属制成的,包括但不限于铜、银、铝等等。
45.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壳4对应的壳壁上设有通孔(图中未标示),第一电极连接件16的一端从通孔伸入腔体空间401内并与电路控制板7电连接,第一电极连接件16的另一端从通孔伸出主体壳4外且与所第一导电电极20电连接。其中,第一电极连接件16与第一导电电极2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触接、过盈配合、利用紧固件等方式相对固定并实现电连接。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连接件16具有中空的第一通道1602,第二电极连接件14设在第一通道1602内,且第二电极连接件14与第一电极连接件16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件15,第二电极连接件14的一端与电路控制板7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件14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电极19电连接。其中,第二电极连接件14与第二导电电极19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触接、过盈配合、利用紧固件等方式相对固定并实现电连接。第一绝缘件15可以是由硅胶、塑胶等材料制成的,呈套环状并半套环状,套设在第二电极连接件14的外周壁和第一电极连接件16内与第一通道1602对应的内周壁之间,起到绝缘作用和定位第二电极连接件14的作用。
4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电极20具有中空的第二通道2001,第二导电电极19设在第二通道2001内,第二导电电极19与第一导电电极20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件21。其中,第二绝缘件21可以是由硅胶、塑胶等材料制成的,呈套环状或半套环状,套设在第二导电电极19的外周壁和第一导电电极20内与第二通道2001对应的内周壁之间,起到绝缘作用和定位第二导电电极19的作用。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片1601设在第一电极连接件16的外壁上并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其中,散热片1601是由导热金属制成的,与第一电极连接件16可以是同样的金属,该金属既导电又导热,包括但不限于铜、铝、银等等。多个散热片1601沿着第一电极连接件16的轴向依次排列。烟具工作时会产生的热量,热量可通过第一电极连接件16传导到散热片1601上然后散发到外界。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壁24的外侧设有罩体17,罩体17与第一端壁24之间设有第二腔室1703,第二腔室1703设有第二进气部。其中,罩体17相当于罩设在加热组件100的上方,散热空间300位于罩体17与主体壳4之间,散热片1601也设在罩体17与主体壳4之间。
第一电极连接件16起到隔离主体壳4和罩体17的作用。罩体17起到隔热作用的同时,还与第一端壁24之间形成第二腔室1703,第二腔室1703起到汇聚进气流的作用,使气流最大化地通向加热组件,同时第二腔室1703内的气流也起到隔热作用。第二进气部可以是孔或通道等等。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00配有底托28,罩体17罩设底托28上方,罩体17包括第三端壁1705和第二围壁1706,第三端壁1705设在第二围壁1706的一端,第三端壁1705与第二围壁1706围合形成内凹空间1702,第一端壁24与第三端壁1705相对;底托28包括第四端壁2809和第三围壁2801,第四端壁2809设在第三围壁2801的一端,第二围壁1706位于第三围壁2801外侧且第二围壁1706与第三围壁2801之间设有作为第二进气部的进气通道1704。其中,罩体17的第三端壁1705连接在第二围壁1706的顶端,第四端壁2809连接在第三围壁2801的底端,气流从作为第二进气部的进气通道1704只有向上才能流进第二腔室1703内,又因第二腔室1703内的气流遇到加热组件100变成热气流容易上升,因此该热气流不会从进气通道1704流出,避免热气流的损失。其中,第三端壁1705和第二围壁1706一体成型,第四端壁2809和第三围壁2801也一体成型。
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端壁2809上开设有第一贯穿孔2802,第一围壁2603远离所述第二端壁2609的一端端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凸沿2610,第一围壁2603和第二端壁2609伸出第一贯穿孔2802,凸沿2610抵接在第四端壁2809上。其中,第一围壁2603、第二端壁2609、凸沿2610一体成型,且均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因此第一围壁2603和第二端壁2609可以快速因加热元件25产生的热量而变热,利用第一围壁2603和第二端壁2609增加了加热烟料的面积,且第一围壁2603和第二端壁2609从第一贯穿孔2802伸出直接置于装有烟料的容纳器29内,使热量集中于烟料,可以快速使烟料达到需要的温度。同时底托28除了可以与罩体17形成进气通道1704以外,还起到对加热组件100的部分保温作用。另外,底托28的第三围壁2801相对于加热组件100的第一端壁24向上凸伸,可以增加作为第二进气部的进气通道1704的延伸长度,同时进一步起到保温作用。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托28的第四端壁2809与第一围壁一端的凸沿2610之间设有隔热垫片27。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端壁1705上开设有用于方便所述加热组件100通电的第二贯穿孔1701。其中,第一导电电极20设在第二腔室1703内,第二导电电极19设在第一导电电极20的第二通道2001内,第一导电电极20从第二贯穿孔1701伸出与第一电极连接件16相互电连接。
54.如图4

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5分布设在第一腔室2605内的第二端壁2609上并在第一腔室2605内形成热气流,第二端壁2609上设有多个隔板260,隔板260将第一腔室2605分隔成多个分隔空间2601,加热元件25位于每一个分隔空间2601内。其中,隔板260竖立在第二端壁2609上,隔板260与第二端壁2609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相互组装。隔板260分隔成多个分隔空间2601可以定位加热元件25,避免加热元件25发生短路现象,同时可以利用隔板260使热量集中在分隔空间2601内,减少热量损失。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分隔空间2601彼此相通,加热元件25的两端分别沿着分隔空间2601形成的路径延伸至每一个分隔空间2601内。其中,分隔空间2601彼此相通,加热元件25可以仅设计一个,延伸至各个分隔空间2601,在生产加工时,加热元件25仅配有两个
引脚,实现电连接工艺(如焊接等)即可,减少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利用相通的分隔空间2601,加热元件25可以在有限面积的第二端壁2609上延伸出最大的长度,以增加电压,最大化的产生热量。在另一些实例中,分隔空间2601也可以不相通,每个分隔空间2601内的加热元件25直接从隔板260上穿插而过彼此相连或一体成型。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隔板260中包括呈环状的主隔板2607,每一个主隔板2607包围在相邻的主隔板2607的内部和/或外部,相邻的两个主隔板2607之间形成所述分隔空间2601,每一个主隔板2607上开设有开口2606,每一个主隔板2607上的开口2606朝向与相邻的所述主隔板2607上的开口2606朝向相互背离。其中,主隔板2607的数量包括多个,其可以是圆环状、椭圆环状、多边形环状(例如矩形环状、三角形环状、菱形环状等等)。以主隔板2607包括从内至外依次排列的第一主隔板2607a、第二主隔板2607b、第三主隔板2607c为例,第一主隔板2607a、第二主隔板2607b、第三主隔板2607c以同一中心点向外辐射的方向依次排列。第二主隔板2607b将第一主隔板2607a包围在内,第三主隔板2607c将第二主隔板2607b包围在内,第一主隔板2607a上开设的开口2606朝向与第二主隔板2607b上开设的开口2606朝向相互背离,第二主隔板2607b上开设的开口2606朝向与第三主隔板2607c上开设的开口2606朝向相互背离,因此第一主隔板2607a上开设的开口2606朝向与第三主隔板2607c上的开口2606朝向相同。在另一些实例中,主隔板2607也可以为平直表面的片状(参见图7),主隔板2607上未设开口2606。在另一些实例中,主隔板2607也可以呈螺旋状设在第二端壁2609上,主隔板2607上未设开口2606。其中,加热元件25沿着所设计的分隔空间2601的路径安装在分隔空间2601内。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隔板260中还包括副隔板2608,每一个主隔板2607上与该主隔板2607上的开口2606相对的位置沿远离该开口2606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副隔板2608,副隔板2608从相邻的主隔板2607的开口2606伸出。在这些实例中,以主隔板2607包括从内至外依次排列的第一主隔板2607a、第二主隔板2607b、第三主隔板2607c为例,第一主隔板2607a、第二主隔板2607b、第三主隔板2607c以同一中心点向外辐射的方向依次排列。第二主隔板2607b将第一主隔板2607a包围在内,第三主隔板2607c将第二主隔板2607b包围在内,第一主隔板2607a上开设的开口2606朝向与第二主隔板2607b上开设的开口2606朝向相互背离,第二主隔板2607b上开设的开口2606朝向与第三主隔板2607c上开设的开口2606朝向相互背离。其中,第一主隔板2607a上开设第一开口,第二主隔板2607b上开设第二开口,第三主隔板2607c上开设第三开口。第一主隔板2607a与第一开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一副隔板2608a,第一副隔板2608a从第一主隔板2607a上沿远离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并从第二开口伸出连接至第三主隔板2607c上,即第一副隔板2608a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主隔板2607a和第二主隔板2607c上。第二主隔板2607b与第二开口2606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副隔板2608b,第二副隔板2608b从第二主隔板2607b上沿远离第二开口2606的方向延伸并从第三开口2606伸出连接至围壁2604上,即第二副隔板2608b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主隔板2607b和围壁2604之间。通过设计副隔板2608使加热元件25可以完全相互隔离,避免短路。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5包括螺旋状的导电发热丝和/或导电发热管。其中,采用螺旋状的发热丝和/或发热管可以使加热元件25的面积最大化,最多地产生热量,优选采用螺旋状的发热丝,在有效的面积内达到最大长度的发热丝的效果,电阻率低,发热量大,耗电小,加热效果最佳,可以迅速产生热气流集中加热烟料,烟雾口感佳。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室2605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1与电路控制板7电连接。其中,利用温度传感器11控制加热元件25加热,可以起到控制第一腔室2605内的温度和/或第二端壁2609、第一围壁2603的温度,使烟料在预设温度内加热,避免过多有害物质的产生。另外温度传感器11还可以起到过温保护的作用。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11设在第一腔室2605内的中间位置或靠近中间位置。该设计可以使测温更准确。
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连接件14具有中空的第三通道1401,第三通道1401内设有测温管12,温度传感器11安装在测温管12内,第二导电电极19具有中空的中空孔(图中未标示),测温管12从主体壳4内沿着第三通道1401、中空孔插入进第一腔室2605内。其中,第一腔室内设有孔2602,测温管12的一端插入孔2602内固定。
62.下面通过一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

7,本实施例的烟用加热烟具包括镜片1、导光环2、导光环螺丝3、主体壳4、电源键5、负极盖6、电路控制板7、负极片8、支架9、隔热环10、温度传感器11、测温管12、测温管套13、第二导电电极连接件14、第一绝缘件15、第一电极连接件16、罩体17、螺丝18、第二导电电极19、第一导电电极20、第二绝缘件21、电极固定件22、固定件23、第一端壁24、加热元件25、导热基座26、隔热垫片27、第二端壁28、容纳器29。
63.其中导热基座26包括第一围壁2603和第二端壁2609,第二端壁2609设在第一围壁2603的底端并一体成型,第一围壁2603的顶端端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凸沿2610。第一围壁2603的顶端还盖设有第一端壁24,第一端壁24通过紧固件(如螺钉等)固定在第一围壁2603的顶端端部或凸沿2610上。第二端壁2609开设有多个出气孔2604,用于排热气流。
64.第二端壁2609上竖立有多个环状的主隔板2607,并沿径径方向依次呈扩散状排列,每一个主隔板2607包围在相邻的主隔板2607的内部和/或外部,相邻的两个主隔板2607之间形成所述分隔空间2601,每一个主隔板2607上开设有开口2606,每一个主隔板2607上的开口2606朝向与相邻的所述主隔板2607上的开口2606朝向相互背离。每一个主隔板2607上与该主隔板2607上的开口2606相对的位置沿远离该开口2606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副隔板2608,副隔板2608从相邻的主隔板2607的开口2606伸出。加热元件25安装在分隔空间2601内固定用于发热产生热量,加热元件25延伸至每一个分隔空间2601内。出气孔与每一个分隔空间2601相通,每一个分隔空间2601均对应设有出气孔2604。
65.导热基座26配有底托28,底托28包括第四端壁2809和第三围壁2801,第四端壁2809设在第三围壁2801的一端,第四端壁2809上开设有第一贯穿孔2802,第一围壁2603和第二端壁2609伸出第一贯穿孔2802,凸沿2610抵接在第四端壁2809上。隔热垫片27安装在第四端壁2809与凸沿2610之间,起隔热作用,第一围壁2603和第二端壁2609伸出第一贯穿孔2802,用于方便排热气流。
66.第一端壁24安装在导热基座26顶端用于隔热使加热元件25发热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分隔空间2601内。固定件23位于第一端壁24上且固定在底托28上,用于固定第一端壁24,第一端壁24上开设有多个与出气孔2604相通的进气孔2401用于通气流,固定件23上开设有与进气孔2401相对应的第四贯穿孔2301,也用于通气流。每一个进气孔2401从第一端壁24朝向第二端壁2609的投影与每一个出气孔2604相互错位。
67.主体壳4内形成有腔体空间401,电路控制板7安装在腔体空间401内固定,用于控
制加热元件25发热,电源键5安装在电路控制板7上且上端露出主体壳4顶部外用于控制电源打开,导光环2用导光环螺丝3固定在主体壳4顶部用于显示通电或工作状态的亮灯信息,镜片1贴在主体壳4顶部用于起美观作用,支架9安装在主体壳4底部用于固定电路控制板7,支架9上开设有开口端901,隔热环10安装在开口端901内固定,第一电极连接件16上端从隔热环10贯穿到主体壳4的腔体空间401内,负极片8套在第一电极连接件16上端外壁起导电连接作用,负极盖6套压在第一电极连接件16上端用于将负极片8固定在第一电极连接件16上,电路控制板7输出端负极焊接在负极片8上用于导电,位于腔体空间401之外的第一电极连接件16外壁设有与第一电极连接件16一体成型多个凸延体1601用于散热,第一电极连接件16开设有内部中空的第一通道1602,第二导电电极连接件14安装在第一通道1602内用于起导电连接作用,电路控制板7输出端正极焊接在第二导电电极连接件14上用于导电,第一绝缘件15安装在第二导电电极连接件14外壁与第一通道1602内壁之间用于起绝缘作用,防止第二导电电极连接件14与第一电极连接件16接触发生短路。
68.罩体17罩设底托28上方,罩体17包括第三端壁1705和第二围壁1706,第三端壁1705设在第二围壁1706的一端,第三端壁1705与第二围壁1706围合形成内凹空间1702,第一端壁24与第三端壁1705相对;底托28包括第四端壁2809和第三围壁2801,第四端壁2809设在第三围壁2801的一端,第二围壁1706位于第三围壁2801外侧且第二围壁1706与第三围壁2801之间设有作为第二进气部的进气通道1704。第三端壁1705上开设有第二贯穿孔1701。第一电极连接件16下端从第二贯穿孔1701插入内凹空间1702内,第一导电电极20上端利用螺纹固定在第一电极连接件16下端用于导电和将罩体17固定在第一电极连接件16上,第一导电电极20开设有内部中空的第二通道2001,第二绝缘件21安装在第二通道2001内起绝缘作用,第二导电电极19安装第二绝缘件21内用于导电,第二导电电极连接件14底部与第二导电电极19上端相抵接,电极固定件22套在第二导电电极19下端用于起导电连接作用,第一导电电极20利用螺丝18固定在固定件23上。
69.罩体17与第一端壁24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1703,进气通道1704通向第二腔室1703内,外界空气可从进气通道1704进入到第二腔室1703内。
70.其中第二导电电极连接件14设有内部中空的第三通道1401,测温管套13安装在第三通道1401上端内用于固定测温管12,测温管12从测温管套13和第三通道1401以及第二导电电极19中贯穿而出且插入孔2602内,温度传感器11安装在测温管12内且与电路控制板7电连接用于感知加热元件25发热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后温度传感器11会将温度信息反馈给电路控制板7,使电路控制板7控制加热元件25不在升温,从而起到过温保护作用,加热元件25输入端正极焊接在电极固定件22上通电,加热元件25输入端负极焊接在第一导电电极20上通电。
71.容纳器29顶部内凹形成了容纳腔2901,容纳腔2901内可装入烟料,容纳器29下端缩径并延轴向延伸形成了排烟管2902,排烟管2902与容纳腔2901相通,第二端壁2609覆盖在容纳器29的开口端。
72.图8是烟用加热烟具的气流走向具体实施说明,通电后加热元件25发热将热量集中在导热基座26上的第一腔室内,抽烟时,空气从进气通道1704进入到第二腔室1703内,然后通过第一端壁24上的进气孔和固定件23上开设的第四贯穿孔2301进入到每一个分隔空间2601内,带动加热元件25发热产生的热量从导热基座26的第二端壁的出气口1704排出,
并将热气流传递到容纳器29内对烟料加热至产生烟雾。
7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