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披露涉及一种具有关闭件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关闭件可被布置成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本披露尤其但不排他地适用于一种便携式气溶胶产生装置,该装置可以是自含式的且低温的。此类装置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或辐射来加热而不是灼烧烟草或其他合适的材料,以产生供吸入的气溶胶。
背景技术:2.在过去的几年里,风险被降低或风险被修正的装置(也称为汽化器)的普及和使用快速增长,这有助于帮助想要戒烟的习惯性吸烟者戒掉如香烟、雪茄、小雪茄和卷烟等传统的烟草产品。与在常规的烟草产品中灼烧烟草不同,可获得加热或煽动气溶胶基质来产生供吸入的气溶胶和/或蒸气的各种装置和系统。
3.一种类型的风险被降低或风险被修正的装置是加热基质式气溶胶产生装置或加热不灼烧装置。这种类型的装置通过将固体气溶胶基质(典型地,潮湿的烟叶)加热到典型地在150℃到300℃范围内的温度来产生气溶胶和/或蒸气。加热但不燃烧或灼烧气溶胶基质会释放出包含使用者寻求的组分但不包含燃烧和灼烧产生的有毒和致癌副产物的气溶胶和/或蒸气。此外,通过加热气溶胶基质、例如烟草而产生的气溶胶和蒸气典型地不包含由燃烧和灼烧产生的可能对于使用者来说不愉快的烧焦味或苦味。这意味着,气溶胶基质不需要典型地被添加到常规烟草产品的烟草中以使烟雾和/或蒸气对于使用者来说更美味的糖或其他添加剂。
4.现有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可能难以使用,并且所需的部件可能缺乏使用者友好性。例如,有帮助的是提供一种盖件,该盖件可以保护装置的设有气溶胶基质以供使用的区域;该盖件经常被装置的使用者移动,因此缺乏用户友好性的盖件是不希望的。
5.ep 3003073 b1描述了一种用于长形电子烟碱递送系统或其他调味蒸气递送系统的容器。该容器具有盖子,该盖子可枢转地附接至本体上使得其在关闭位置时覆盖插入件中的第一开口和辅助开口。
6.cn 206687163 u描述了一种低温吸烟制品,该低温吸烟制品包括盖件本体,该盖件本体可移动地安装在外壳上、并且被配置成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设置了触发器开关来激活或导通电源电路。
7.在两个现有技术出版物中,盖子是简单的并且未披露用于有效地控制盖子移动的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8.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本披露的多个方面。
9.根据本披露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
10.具有孔口的本体,气溶胶基质可穿过该孔口被接纳到该气溶胶产生装置中;
11.可相对于该孔口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关闭件,在该关闭位置时,该
关闭件覆盖该孔口,在该打开位置时,该孔口基本上未被该关闭件阻挡;以及
12.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将该关闭件从该关闭位置与该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一位置范围朝向该关闭位置偏置,并且将该关闭件从该关闭位置与该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二位置范围朝向该打开位置偏置,该关闭件的该第一位置范围比该第二位置范围更靠近该关闭位置,并且该关闭件的该第二位置范围比该第一位置范围更靠近该打开位置,该弹性元件的第一端被布置成与该关闭件配合来在当该关闭件处于该关闭位置时的第一位置与当该关闭件处于该打开位置时的第二位置之间沿第一方向移动,该弹性元件被定向成在横向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该关闭件朝向和/或背离该本体变形,以便当该第一端在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提供该偏置。
13.应了解的是,所描述的布置可以允许该弹性元件将该关闭件偏置到该打开位置和该关闭位置中。此外,通过将该弹性构件布置成朝向或背离壳体变形,当使用者与该关闭件相互作用时,该弹性构件典型地趋于朝向或背离使用者的手对该关闭件施力。这可以显著改善对该关闭件的感受和/或抵消例如,由于较差的制造公差等导致的该关闭件的不期望的移动自由度。
14.可选地,该第一位置范围与或基本上与该第二位置范围相邻。
15.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抵抗背离该关闭位置的移动;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在该关闭件处于该第一位置范围时抵抗背离该关闭位置的移动。
16.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抵抗背离该打开位置的移动;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在该关闭件处于该第二位置范围时抵抗背离该打开位置的移动。
17.可选地,该关闭件在该关闭位置和该打开位置中的每个位置中都是稳定的。
18.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当该第一端处于该第一位置时提供抵抗背离该关闭位置移动的偏置力,并且/或者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当该第一端处于该第二位置时提供抵抗背离该打开位置移动的偏置力。
19.可选地,该弹性元件是弹簧,优选地是扭转弹簧,更优选地是螺旋扭转弹簧,例如,其是弹簧、扭转弹簧或螺旋扭转弹簧中的至少一者。
20.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在离开由该孔口限定的平面的方向上变形。
21.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在与该孔口的轴线对准的方向和/或与可接收该气溶胶基质的方向对准的方向上变形。
22.可选地,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附接到该关闭件。
23.可选地,该弹性元件的第二端附接到该本体。
24.可选地,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引导件,其中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和/或与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相互作用的部件被布置成沿着该引导件移动来使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在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优选地,该引导件具有弧形的引导路径或线性路径。优选地,该弹性元件的第一端沿着该引导件的移动方向与该本体相切。
25.可选地,该关闭件从该关闭位置到该打开位置的移动的方向与该本体相切。
26.可选地,该关闭件从该关闭位置到该打开位置的移动方向在例如朝向或背离该本体的方向上。
27.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将该第一端朝向该引导件的一侧偏置;优选地,该侧是距该关闭件最远或最近的侧。
28.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直接背离该本体朝向该关闭件对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施力。
29.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直接背离该闭合件朝向该本体对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施力。
30.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当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位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时最大程度地变形。
31.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当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位于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相偏移的位置时最大程度地变形。
32.可选地,该关闭件可进一步移动到激活位置,在该激活位置时,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可操作来启动激活信号。
33.可选地,该关闭件可滑动到达该激活位置。
34.可选地,该关闭件可从该打开位置进一步移动至激活位置,在该激活位置时,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可操作来启动激活信号,其中,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当该关闭件从该打开位置移动到该激活位置时变形。
35.可选地,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被布置成可在该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该第三位置,该关闭件处于该激活位置。
36.可选地,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被布置成在与变形的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上可在该第二位置与该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37.可选地,该关闭件从该打开位置到该激活位置的进一步移动的方向横向于该关闭件在该关闭位置与该打开位置之间的移动的方向。
38.可选地,该关闭件从该打开位置到该激活位置的进一步移动的方向朝向该气溶胶产生装置。
39.可选地,该关闭件从该打开位置到该激活位置的进一步移动的方向与该关闭件从该关闭位置到该打开位置的滑动的方向相同,其中,该激活位置相对于该关闭位置超过该打开位置。
40.可选地,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激活引导件,沿着该激活引导件执行该第一端从该第二位置到该第三位置的进一步移动。
41.可选地,该引导件和该激活引导件各自从它们彼此接续的连结部延伸,该连结部与该打开位置相关联。
42.可选地,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激活检测器,该激活检测器被布置成检测该关闭件到激活位置的移动以启动激活信号。
43.可选地,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打开检测器,该打开检测器被布置成检测该关闭件从该关闭位置到该打开位置的移动,以便当该关闭件从该关闭位置到达该打开位置时启动状态信号。
44.可选地,该激活检测器和该打开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为:推动式按钮、分度齿、电触点、霍尔效应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开关、偏转传感器、应变仪、感应传感器、或超声传感器。
45.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定向来变形包括:布置该弹性元件来压缩。
46.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定向来变形包括:布置该弹性元件来延伸。
47.可选地,该关闭件可进一步移动至第二激活位置,在该第二激活位置时,该装置可操作来启动第二激活信号。该关闭件可以从该打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激活位置、从该关闭位置移动至该第二激活位置、或者从该激活位置移动至该第二激活位置。可选地,该第二激活位置是与该激活位置不同的位置。
48.可选地,该关闭件可从该打开位置、该关闭位置、和/或该激活位置移动至多个不同的激活位置。该关闭件可以在该打开位置与多个打开激活位置之间、在该关闭位置与多个关闭激活位置之间、和/或在该激活位置与多个另外的激活位置之间移动。
49.可选地,该关闭件可滑动到达该第二激活位置和/或该多个激活位置中的每个激活位置。
50.可选地,该关闭件从该打开位置到该第二激活位置的进一步移动的方向朝向该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本体。
51.可选地,该关闭件从该打开位置到该第二激活位置的进一步移动的方向与该关闭件从该关闭位置到该打开位置的移动的方向相同。
52.可选地,该关闭件从该打开位置到该第二激活位置的进一步移动的方向横向于该关闭件在该关闭位置与该打开位置之间的移动的方向。
53.可选地,该装置被布置用于针对该多个激活位置中的每个位置来启动不同的激活信号。
54.可选地,该关闭件被背离该第二激活位置和/或该多个激活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激活位置地偏置。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将该关闭件背离该第二激活位置和/或该多个激活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激活位置地偏置。可选地,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弹性元件被布置用于将该关闭件背离该第二激活位置偏置。
55.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使得针对该激活位置、该第二激活位置、和/或该多个激活位置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位置,存在不同的偏置力。
56.可选地,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安装在第一部件上,并且该弹性元件的第二端安装在第二部件上,其中,该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该第二部件限定的空间内。
57.可选地,该第二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和该第二部分被布置成装配在一起。优选地,该第一部分和该第二部分被布置成绕该第一部件装配在一起。
58.可选地,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被布置成装配在由该第一部件限定的空腔内。可选地,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二端被布置成装配在由该第二部件限定的空腔内。
59.可选地,该第二部件包括该引导件,其中,该第一部件的突出部被布置成当该关闭件在该关闭位置与该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时沿着该引导件移动。优选地,该引导件具有弧形的引导路径或线性路径。
60.可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将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朝向该引导件的一侧偏置,其中该侧是距该关闭件最远或最近的侧。优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直接朝向该关闭件背离该本体对该弹性元件的该第一端施力。
61.可选地,该关闭件可从该打开位置进一步移动至激活位置,在该激活位置时,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可操作来启动激活信号。优选地,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当该关闭件从该打开位置移动到该激活位置时变形。
62.可选地,该第一部件的突出部被布置成当该关闭件在该打开位置与激活位置之间
移动时沿着传感器引导件移动。
63.可选地,该第一部分的部件被布置成当该关闭件在该打开位置与激活位置之间移动时与激活检测器相互作用。
64.根据本披露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方法,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具有:
65.本体,该本体具有孔口,气溶胶基质可穿过该孔口被接纳到该气溶胶产生装置中;
66.关闭件,该关闭件可相对于该孔口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关闭位置时,该关闭件覆盖该孔口,在该打开位置时,该孔口基本上未被该关闭件阻挡;以及
67.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被布置成将该关闭件从该关闭位置与该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一位置范围朝向该关闭位置偏置,并且将该关闭件从该关闭位置与该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二位置范围朝向该打开位置偏置,该关闭件的该第一位置范围比该第二位置范围更靠近该关闭位置,并且该关闭件的该第二位置范围比该第一位置范围更靠近该打开位置;该方法包括:
68.使该弹性元件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关闭件被布置成在当该第一端处于该第一位置时的该关闭位置与当该第一端处于该第二位置时的该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69.其中,该弹性元件被定向成在横向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该关闭件朝向和/或背离该本体变形,以便当该第一端在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提供该偏置。
70.上述这些方面各自可以包括上述其他方面中提及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
71.本披露扩展至本文描述的和/或展示的任何新颖的方面或特征。本披露的另外特征用其他独立和从属权利要求来表征。
72.使用词语“设备”、“装置”、“处理器”、“模块”等旨在是通用的,而不是特定的。虽然本披露的这些特征可以使用独立部件、比如计算机或中央处理单元(cpu)来实施,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部件或部件组合来同样好地实施。例如,它们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硬连线电路、例如集成电路,以及使用嵌入式软件来实施。
73.应注意的是,在本文档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是指“至少部分地由
……
组成”。因此,在解释本文档中包含“包括”一词的陈述时,还可以存在在该词之后的那个或那些特征以外的特征。比如“包括”和“包括”等相关术语将以相同的方式解释。如本文使用的,名词前的“(一个或多个)”是指名词的复数和/或单数形式。
74.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气溶胶”应指分散在空气或气体(比如薄雾、浓雾或烟雾)中的粒子体系。因此,术语“气溶胶化(aerosolise或aerosolize)”是指制成气溶胶和/或分散成气溶胶。应注意,气溶胶/气溶胶化的含义与上面定义的挥发、雾化和汽化中的每一个是一致的。为避免疑义,气溶胶用于一致地描述包含雾化的、挥发的或汽化的粒子构成的薄雾或液滴。气溶胶还包括包含雾化的、挥发的或汽化的粒子的任何组合的薄雾或液滴。
75.现在将仅通过举例方式并且参考附图来描述优选实施例。
附图说明
76.图1是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77.图2是根据本披露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关闭件的构成视图。
78.图3(a)是从关闭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关闭位置。
79.图3(b)是从关闭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打开位置。
80.图3(c)是从关闭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可选地设置的激活位置。
81.图3(d)是从关闭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另一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激活位置。
82.图4示出了在使用期间,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布置。
83.图5展示了弹性元件的操作,该弹性元件形成关闭件的第一实施例的一部分。
84.图6是根据本披露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关闭件的构成视图。
85.图7(a)是从关闭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关闭位置。
86.图7(b)是从关闭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打开位置。
87.图7(c)是从关闭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激活位置。
88.图7(d)是从关闭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另一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激活位置。
89.图8是从关闭件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截面视图。
90.图9是根据本披露第四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关闭件的构成视图。
91.图10(a)是从关闭件的第四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关闭位置。
92.图10(b)是从关闭件的第四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打开位置。
93.图10(c)是从关闭件的第四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激活位置。
94.图10(d)是从关闭件的第四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另一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激活位置。
95.图11是根据本披露第五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关闭件的构成视图。
96.图12(a)是从关闭件的第五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关闭位置。
97.图12(b)是从关闭件的第五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打开位置。
98.图12(c)是从关闭件的第五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激活位置。
99.图12(d)是从关闭件的第五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另一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激活位置。
100.图13是根据本披露第六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关闭件的构成视图。
101.图14(a)是从关闭件的第六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关闭位置。
102.图14(b)是从关闭件的第六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打开位置。
103.图14(c)是从关闭件的第六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激活位置。
104.图14(d)是从关闭件的第六实施例的侧面看到的另一示意性截面视图,其中关闭件处于激活位置。
105.图15(a)是用于关闭件的关闭件附接机构的视图。
106.图15(b)是用于关闭件的另一关闭件附接机构的视图。
107.图16是在关闭件的各个实施例中可使用的传感器的视图。
108.图17是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第七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109.图18是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第八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110.图19是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第九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111.图20至图23是在组装的各个阶段中的关闭件的第九实施例的关闭件的构成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2.第一实施例
113.参见图1,根据本披露第一实施例,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包括本体102,该本体容纳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多个不同部件。本体102可以是任何形状,只要其大小被确定为匹配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中的所描述的部件即可。本体102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或者甚至材料层形成。
114.为方便起见,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第一端(是靠近关闭件106的这端、被示出为朝向图1的顶部)被描述为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顶部或上端。为方便起见,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第二端(是离关闭件106较远的一端、被示出为朝向图1的底部)被描述为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底部、基部或下端。为方便起见,从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顶部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底部的移动被描述为向下,而为方便起见,从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底部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顶部的移动被描述为向上。在使用中,使用者通常将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定向成第一端朝下和/或相对于使用者的嘴处于远侧位置,并且第二端朝上和/或相对于使用者的嘴处于近侧位置。
115.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包括朝向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第一端定位的加热腔室108。在加热腔室108的一端处,设置了穿过本体102的孔口104,孔口104提供了从本体102外部通向加热腔室108的通路,使得气溶胶基质可以经由孔口104被放入加热腔室108中。
116.在孔口104处,在加热腔室108靠近本体102的地方,设置了一个或多个间隔元件、比如垫圈来将加热腔室108安装在位。这些间隔元件减少了从加热腔室108到本体的热量传导。典型地,在加热腔室108周围的其他地方存在气隙,因此也减少了除了经由间隔元件之外从加热腔室108到本体102的热传递。
117.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腔室108的隔热,加热腔室108也被隔热物(未示出)包围。在
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物是纤维材料或泡沫材料、比如绒料。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物包括一对嵌套式管或杯,其间的空腔被包封。该空腔可以填充有隔热材料,例如纤维、泡沫、凝胶或气体(例如,在低压下),和/或该空腔可以包括真空。有利的是,真空需要非常小的厚度来实现高的热隔离。
118.孔口104典型地是以轴线a
‑
a为中心的圆形孔口。应了解的是,可以使用任何形状的孔口,例如可以使用方形或三角形孔口,其中轴线a
‑
a经过孔口104的中心。轴线a
‑
a可以被认为是垂直于由孔口104形成的平面,例如孔口104所处的平面的轴线。更确切地,如在看向孔口104时所见到的,孔口104的外围可以形成2d形状、典型地圆形。这种2d形状所在的平面是由孔口104限定的平面。
119.加热腔室108典型地通过深拉形成。这是形成加热腔室108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且可以用于提供薄的侧壁。深拉过程涉及用冲切工具压制金属板坯以迫使其进入成形模口中。通过使用一系列逐渐更小的冲切工具和模口,形成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在一端具有基部、并且具有的管其深度比跨管的距离更大(这是指管的长度相对大于其宽度,这就引出了术语“深拉”)。类似地,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基部与初始金属板坯的厚度相同。可以在管端处形成凸缘,其方法是在管状壁的与基部相反的端处留下原始金属板坯的向外延伸的边沿(即,在坯料中以比形成管和基部所需要的更多的材料开始)。替代性地,之后可以通过单独的步骤来形成凸缘,这个单独的步骤涉及切割、弯曲、轧制、模锻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深拉形成的加热腔室108具有孔口104,该孔口在深拉过程期间形成。
120.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包括关闭件106,该关闭件被布置成可在至少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关闭位置时,关闭件阻挡孔口104而使得材料不能进入加热腔室108中,在该打开位置时,孔口104未被覆盖以允许触及加热腔室108。关闭件106可以包括外部盖件112,外部盖件112被设置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本体102外部并且由此可用于与使用者交互。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包括被布置成随着关闭件106移动而变形的弹性元件114;并且包括引导件120,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被布置成沿着该引导件移动。
121.关闭件106典型地被布置成通过相对于本体102滑动可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典型地,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随着关闭件106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滑动而沿着引导件120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关闭件106被布置成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在这些实施例中,旋转可以是在任何平面内,例如旋转可以在由孔口104形成的平面内、或者可以垂直于或横向于由孔口104形成的平面。
122.典型地,弹性元件114是弹簧、比如螺旋弹簧或扭转弹簧。当弹簧背离松弛位置变形时,弹簧沿着由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和弹性元件114的第二端118限定的轴线施加压缩力或延伸力。弹簧施加的力取决于变形,其中所施加的力的量随着距松弛位置的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
123.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被布置成与关闭件106相互作用,以随着关闭件106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典型地,弹性元件被布置成沿着引导件12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弹性元件114的第二端118附接至本体102上,使得随着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相对于第二端118移动、例如旋转。引导件120典型地被布置成使得随着第一端116沿着引导件120移动,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与第二端118之间的距离改变,并且因此,弹性元件114变
形,从而导致弹性元件114对第一端116施加力。典型地,这包括弹性元件114随着关闭件106背离关闭位置移动而压缩,从而弹性元件114抵抗关闭件106背离关闭位置的移位。
124.第二端118典型地附接至关闭件106的被安装至本体102上的部件上。安装第二端118所施加的力平衡了由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使得随着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第二端118相对于本体102固定在位,同时第一端116相对于本体102移动。
125.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使得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两者均是“稳定”位置,例如当关闭件106处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时,作用在关闭件106上的净力为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的每个位置时,弹性元件114都处于基本上松弛位置,使得弹性元件114对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或第二端118不施加力或仅施加可忽略的力。典型地,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在关闭件处于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时处于变形位置;在此,当关闭件处于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时,弹性元件114施加力;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被引导件120的壁施加的力平衡。换言之,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是稳定平衡位置。在这些实施例中,需要阈值力来将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移位。弹性元件114典型地被布置成使得阈值力足够防止关闭件106由于意外的接触(例如,在使用者的口袋中偏移)而背离任一位置移动,但是不会高到难以在位置之间移动。为了使关闭件背离任一稳定位置移动所需的阈值力的典型值在0.1n至10n的范围内、例如3n。
126.在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位于引导件120上的既不是第一位置也不是第二位置的某个位置时,第一端116上被施加了净力,使得第一端116朝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一偏置,并且相应地关闭件106朝向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一偏置。第一端116偏置的方向取决于第一端116和第二端118的相对位置,使得当第一端116在第二端118的“左侧”时,弹性元件114施加起作用来使第一端向左侧移动的力;当第一端116在第二端118的“右侧”时,弹性元件114施加起作用来使第一端116向右侧移动的力。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使得随着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第一端116相对于第二端118移动,并且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的方向改变。更确切地,弹性元件被布置成使得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起作用来使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一位置范围朝向关闭位置偏置、并且使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第二位置范围朝向打开位置偏置。第一位置范围比第二位置范围更靠近关闭位置。类似地,第二位置范围比第一位置范围更靠近打开位置。
127.典型地,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使得第一位置范围基本上与第二位置范围相邻。因此,在关闭件处于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每个位置(或基本上每个位置)时,关闭件106朝向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偏置。更确切地,在弹性元件114不对关闭件106施加净力的意义上,在第一位置范围与第二位置范围之间的中间(例如,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的中间)可能存在不稳定平衡位置(或区域)。这通常发生在弹性元件114在使关闭件106朝向打开位置偏置与使关闭件106朝向关闭位置偏置之间改变的行程部分。不稳定平衡区域是指以下区域:其中任何方向上的小移位都会驱使关闭件背离该不稳定平衡区域。典型地,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使得此类不稳定平衡区域尽可能小。
128.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使得在关闭件106处于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基本上每个位置时,弹性元件114的变形的分量和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的分量均在关闭件106的移动方向上。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使得当关闭件106处于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时,这个力分量分别抵抗背离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的移动。弹性元件114进一步被布置成使得弹性元
件114的变形的分量和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的分量横向于关闭件106的移动方向,这个力分量起作用来迫使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抵靠引导件120的一侧。典型地,弹性元件114的变形的分量和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的分量相对于关闭件106在朝向和/或背离本体102、例如朝向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顶部或底部的方向上。这个力起作用来随着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保持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被压靠在引导件120的一侧、典型地顶侧上。这获得了关闭件106的平滑的滑动移动,这是让使用者愉悦的。
129.应了解的是,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以以任何取向被握住。总体上,参见图1被描述为“向上”或“向下”的变形和/或力的分量可以被认为是以下情况下的变形和/或力的分量:在穿过孔口104的材料接收方向上、沿着孔口104的轴线、垂直于或横向与由孔口104限定的平面、垂直于或横向于关闭件106的移动方向、相对于关闭件106朝向/背离本体102、和/或沿着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主轴线。
130.第一位置范围和第二位置范围典型地具有可比较大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位置范围为: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在第一位置与引导件120的中心点之间,而第二位置范围为: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在引导件120的中心点与第二位置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位置范围和第二位置范围的大小不同,例如弹性元件114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弹性元件114的第二端118更靠近引导件120的一端,例如相比第二位置更靠近第一位置(例如,几乎在引导件120的第一端的下方且略微“靠右”),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位置范围大于第一位置范围,并且在弹性元件114起作用来使关闭件106朝向打开位置偏置之前,仅需要背离关闭位置进行小的移动。
131.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使得在第一端116处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端116处于第二位置时相比,偏置力不同。因此,为了使关闭件106背离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所需的力与为了将关闭件106背离打开位置朝向关闭位置移动所需的力不同。这可以例如通过将弹性元件的第二端118定位成离引导件120的一端比离引导件120的另一端更近来实现。
132.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件120是线性的。典型地,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随着第一端116移动经过第一位置范围而更多地被压缩,并且因此在线性引导件的情况下,弹性元件施加的力的量随着第一端116移动经过第一位置范围而增加。在第一实施例中,引导件120是弧形的,使得随着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沿着引导件120移动经过第一位置范围,弹性元件114的变形的增大速率减小(并且因此,所施加的力的量的增大速率减小)。因此,第一实施例的弧形引导件产生的施加力在关闭件106背离关闭位置移动经过第一位置范围期间略微增大(但是小于线性引导件的情况)。
133.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件120是弧部,该弧部被布置成使得随着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移动经过第一位置范围和/或第二位置范围,对该第一端施加恒定量的力。更确切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件120被布置成使得在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与第二端118之间的距离在第一端116沿着引导件的整个移动过程中保持恒定;在这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4的变形仍随着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移动而改变,因为弹性元件114的变形方向改变。因此,对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施加的力的方向改变(并且偏置方向改变)。
134.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件120被布置成使得随着弹性元件的第一端116移动经过第一位置范围和/或第二位置范围,对该第一端施加逐渐减小的力。这可以例如通过将弹性元
件114和引导件120布置成使得当关闭件106处于关闭位置时弹性元件114被压缩并且随着第一端116移动经过第一位置范围而弹性元件114的压缩量减小来实现。
135.随着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沿着引导件120移动,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的方向改变;在平衡点处,在关闭位置的方向上或打开位置的方向上都不存在力的分量,例如力是在“向上”的方向上,并且其“左侧”或“右侧”没有分量。在平衡点(到其关闭侧)之前,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偏置力起作用来使关闭件106朝向关闭位置移动。在平衡点(到其打开侧)之后,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偏置力起作用来使关闭件移动至打开位置。应了解的是,平衡点是引导件120上的单一点;在实践中,难以将第一端放在平衡点处,并且因此第一位置范围和第二位置范围基本上相邻。进一步,在实践中,关闭件106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的惯性使得弹性元件的第一端116超过平衡点,因而关闭件106典型地不太可能稳定地搁置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
136.在一些实施例中,关闭件106被布置成可从打开位置进一步移动至激活位置。在多个不同的实施例中,从打开位置到激活位置的移动包括以下移动:沿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方向移动、横向于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方向移动、和/或相对于关闭件106朝向本体102移动。
137.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不具有激活位置;典型地关闭件106于是被布置成仅可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138.典型地,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在关闭件106从打开位置移动至激活位置时变形。典型地,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使得关闭件106背离激活位置朝向打开位置偏置。
139.弹性元件114可以被布置成当关闭件106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时和/或当关闭件106在打开位置与激活位置之间移动时变形。
140.典型地,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使得从打开位置到激活位置的移动至少部分地在与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移动不同的方向上发生。以此方式,为了使第一端116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所需的力可以与为了使第一端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所需的力不同,第三位置是关闭件106处于激活位置时第一端116的位置。这典型地包括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主要横向于弹簧的变形方向,例如从“左”到“右”,并且从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的移动在弹簧的变形方向上具有显著分量,例如从“上”到“下”。因此,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需要抵抗由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的相对小分量起作用的力,例如由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使用者提供的力,弹性元件施加的力的大部分受到引导件120的一侧的抵抗,而从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的移动典型地需要抵抗由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的成比例的更大分量起作用的力。在一些实施例中,随着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弹性元件114主要进行旋转;随着第一端116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弹性元件114主要进行压缩。
141.在一些实施例中,布置了第二弹性元件(未示出)以用于使关闭件从激活位置朝向打开位置偏置。第二弹性元件可以具有与弹性元件114不同的刚度或需要与之不同的变形力。
142.典型地,激活位置是临时位置,在该位置时,需要连续的力、例如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使用者提供的力来将关闭件106保持在激活位置。如果该力被移除,则弹性元件114、或第二弹性元件的偏置力起作用来使关闭件106返回至打开位置。
143.在一些实施例中,激活位置也是稳定位置,例如关闭件106不背离激活位置偏置。在这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4起作用来使关闭件106从打开位置与激活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范围朝向打开位置偏置、并且使关闭件106从打开位置与激活位置之间的第四位置范围朝向激活位置偏置。第三位置范围比第四位置范围更靠近打开位置,并且第四位置范围比第三位置范围更靠近激活位置。典型地,第四位置范围显著地小于第三位置范围,例如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可以被布置成在激活位置时装配在凹陷中、并且从不在凹陷中的任何位置朝向打开位置偏置,例如第一端116可以“卡入”以及“卡出”激活位置。
144.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进一步包括电池110,该电池对加热该加热腔室108的加热器供电。
145.参见图2,示出了关闭件106的第一实施例的构成视图。
146.关闭件106的外部盖件112被布置在防护件122的顶上,防护件122连同外部盖件112一起被布置用于在关闭件106处于关闭位置时覆盖孔口104。外部盖件112可以包括触觉元件、比如按钮或柔韧材料,用于改善使用者与关闭件106交互的体验。
147.外部盖件112和防护件122两者均被布置成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组装好时位于本体102外部;防护件122包含连接至关闭件106的一个或多个定位在内部的部件上的器件,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与外部盖件112的交互来与关闭件106的内部部件交互。在这个实施例中,防护件122包括位于防护件122上的防护件孔口124,以使得防护件122能够连接至关闭件106的内部部件。
148.布置了孔口盖件126来装配在孔口104内,其中,盖件孔口128的轴线与孔口104的轴线a
‑
a重合。孔口盖件126被布置用于将关闭件置于本体102上,使得在关闭位置时,关闭件106覆盖盖件孔口128和孔口104。
149.孔口盖件126包括通道130,关闭件106的在本体102内部的部件可通过该通道连接至关闭件106的在本体102外部的部件。
150.引导件120位于引导件部件132中,该引导件部件紧固至本体102上。紧固手段可以包括卡扣配合、粘合剂、螺钉、销或其他紧固手段。引导件元件132进一步包括安装点134,弹性元件114的第二端118可以附接至该安装点上,由此将第二端118相对于本体102紧固在位。安装点134被布置用于将第二端118相对于本体102固持在位。典型地,安装点134是突出部,第二端118围绕其放置。该突出部的轴线垂直于弹性元件114的变形方向,使得在使用期间,第二端118不背离突出部移动,但是第二端118容易从突出部移除以便拆卸或清洁。
151.引导件120典型地包括沿着引导件部件132的各侧延伸的两个引导件区段,这些引导件区段的顶部和底部被材料包封。在这两个引导件区段之间,典型地存在切口。因此,可以穿过每个引导件区段来放置移动销136,移动销136还可以延伸至引导件部件132的一侧或多侧。
152.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被布置用于与移动销136相互作用。典型地,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附接至移动销136上、或者附接至随移动销136一起移动的部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116被布置成被移动销136推动或拉动。由于移动销136被布置用于与弹性元件116的第一端116相互作用,因此随后提及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沿着引导件120的移动还指示了移动销136沿着引导件120的移动,反之亦然。
153.移动销136被布置成可在引导件120的第一端与引导件120的第二端之间移动。移
动销136进一步被布置成在引导件120的“顶部”和“底部”处抵接引导件元件132,使得移动销136穿过通道130的移动受到抵抗,由此确保移动销136始终在引导件120中。
154.关闭件进一步包括连杆138,该连杆被布置用于将关闭件106的外部部件、例如防护件22和外部盖件112连接至关闭件106的内部部件、例如移动销136和引导件区段132。连杆138包括防护件附接件142,该防护件附接件被布置用于将连杆138连接至防护件122。在这个实施例中,防护件附接件142包括孔口和销,其中销可以穿过防护件附接件142的孔口和防护件孔口124而插入以将防护件122连接至连杆138。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附接件142包括螺钉、粘合剂或其他附接器件。
155.连杆138还包括引导件附接件140,该引导件附接件被布置成与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相互作用。第一实施例的引导件附接件140包括被布置成匹配移动销136的孔。移动销136可以穿过引导件120和引导件附接件140而插入,使得防护件122的移动致使连杆138移动,并且由此致使移动销136沿着引导件120移动。
156.更普遍地,使用者对外部盖件112施加的力致使对防护件122施加力,并且因此致使对移动销136施加力并且对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施加力。
157.连杆138的大小被确定为使得连杆138的本体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穿过孔口盖件126的通道130。
158.为了组装关闭件106,使用防护件附接件142来将连杆138连接至防护件122。接着,将连杆138穿过孔口盖件元件126的通道130,使得引导件附接件140的位置与引导件部件132的引导件120的位置重合。接着,将移动销136插入穿过第一引导件区段、穿过引导件附接件140、并且穿过第二引导件区段。移动销136抵接引导件120的一侧,以防止连杆138穿过孔口盖件126的通道130被移除。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移动销136上,并且弹性元件114的第二端118附接至安装点134上。防护件122经由连杆138连接至移动销136、并且因此连接至弹性元件的第一端116。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移动关闭件106的外部盖件来移动弹性元件的第一端116。接着,将关闭件106放置在孔口的本体102中、并且例如通过卡扣配合被紧固在位。
159.参见图3,示出了在关闭件106处于每个位置时关闭件106的部件。
160.参见图3a,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关闭件106。在这个位置时,关闭件106覆盖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孔口104。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使得当关闭件106处于关闭位置时,弹性元件114抵抗关闭件106背离关闭位置的移动。在第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4包括扭转弹簧;随着弹性元件的第一端116沿着引导件120背离第一位置移动,弹性元件114施加压缩力,该压缩力与连结弹性元件的第一端116和第二端118的轴线共线地作用。压缩力的分量起作用来使关闭件106移动至关闭位置。
161.参见图3b,当关闭件106处于打开位置时,弹性元件114被布置用于抵抗关闭件106背离打开位置的移动,其方式与参见对背离关闭位置的移动的抵抗所描述的方式相同。
162.当关闭件106处于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时,施加在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上的力的方向取决于第一端116的位置。初始地,随着关闭件106背离关闭位置移动,弹性元件114起作用来使关闭件106朝向关闭位置偏置。随着关闭件106进一步背离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背离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一旦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移动经过平衡点,施加在第一端116上的力的方向就改变,并且弹性元件
114起作用来使关闭件106朝向打开位置偏置。
163.参见图3c,示出了处于激活位置时的关闭件106。在一些但非所有实施例中,关闭件106可从打开位置进一步移动以到达激活位置;典型地,关闭件106被布置成优选地通过将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4沿着横向于引导件定位的专用激活引导件移动而可朝向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本体102移动以到达激活位置。随着关闭件106朝向本体102移动,移动销136被布置成朝向位于关闭件106或本体上的激活检测器146移动。更确切地,移动销136被布置成沿着由激活检测器146限定的传感器引导件144移动,在这个实施例中,该激活检测器是推动式按钮。随着移动销136沿着传感器引导件144移动,推动式按钮被压下。压下推动式按钮将启动激活信号,该激活信号例如可用于启动加热器的操作。
164.参见图3d,示出了处于激活位置时的关闭件106的另外的视图,其中更清楚地示出了激活检测器146的压下。
165.参见图3至图5,描述了关闭件106的操作。图5展示了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实施例中由弹性元件114施加在关闭件106上的力,该弹性元件使用围绕其第二端118枢转的线性压缩弹簧。应了解的是,在这个实例中,弹性元件114对关闭件106施加的力类似于它们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在第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4是扭转弹簧。因此,图5表示具有弹性元件114的装置的概况,该弹性元件可能不一定是扭转弹簧。
166.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一些实施例不具有激活位置。在此类实施例中,关闭件106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例如沿着笔直或弯曲的路径。然而,以本文所述的方式偏置的弹性元件114可以在使用者滑动关闭件106时为使用者提供平滑且舒适的感觉。例如,由弹性元件114提供的偏置导致移动销136沿着引导件120行进、朝向引导件120的上边缘偏置。引导件120通常具有比移动销136的直径稍大的空隙,以便使移动销136沿着引导件120的运动是平滑且不受阻挡的。在此类情况下,使用者将注意到,由于弹性构件114的偏置,关闭件106通过抵抗偏置力作用而具有令人愉悦的滑动感,并且具有小程度的横向运动。
167.典型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在关闭位置时启用,以防止不期望的材料进入加热腔室134中。当使用者想要使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时,使用者对外部盖件112施加力,该力起作用来将关闭件106朝向打开位置移动。
168.更确切地,使用者对关闭件的外部盖件112施加打开力(例如,在图5a至图5c中向右侧),该力起作用来将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沿朝打开位置的方向上的打开方向(a)移动。如图5a所示,该打开力初始地受到弹性元件114的抵抗,使得如果使用者在关闭件106移动超出第一位置范围之前将其释放,则关闭件106返回至关闭位置。
169.随着使用者对关闭件106施加打开力,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从关闭位置沿第一方向(d)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并且最终第一端116到达平衡点,如图5b所示。如图5c所示,一旦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经过平衡点,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就起作用来使关闭件106朝向打开位置移动。
170.随着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沿第一方向(d)移动,弹性元件114沿第二方向(e)变形。第二方向和/或第二方向(e)的分量横向于第一方向(d),使得例如,随着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水平地移动至打开位置,弹性元件114竖直地变形。
171.应了解的是,第二方向(e)可以不是完全横向于第一方向(d),例如第二方向(d)可以横向于第一方向(d)的分量并且与第一方向(e)的分量对准。
172.典型地,随着关闭件106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方向(d)(即,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的移动方向)与打开方向(a)(即,关闭件106的移动方向)相同。一旦关闭件106已经到达打开位置,关闭件106就碰到引导件120的一端,这防止关闭件106的进一步移动。
173.在关闭件106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将气溶胶基质148经由孔口104插入加热腔室108中。更确切地,将气溶胶基质148的第一端沿插入方向(b)插入加热腔室108中,而将气溶胶基质148的第二端保持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外部并且由此是使用者可触及的。
174.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具有激活位置的实施例中,在气溶胶基质148位于加热腔室108中的情况下,使用者将关闭件106沿激活方向(c)朝向激活位置移动。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者将关闭件106朝向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本体102移动。随着关闭件106朝向本体102移动,移动销136沿着传感器引导件144移动并且压下激活检测器146的推动式按钮。压下推动式按钮将操作激活信号,该激活信号(直接地或间接地)使得加热器操作。加热器加热该加热腔室108并且由此加热气溶胶基质148。加热气溶胶基质148将产生蒸气,接着使用者能够通过气溶胶基质148的暴露端吸入该蒸气。在不具有激活位置的实施例中,使用者典型地操作另一控制器件来激活加热器,比如按下放置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上的按钮。
175.弹性元件114起作用来将第一移动销136背离激活位置朝向打开位置偏置,使得需要使用者维持对外部盖件112的压力以保持关闭件106处于激活位置。
176.一旦气溶胶基质148已经充分加热,使用者就可以从关闭件106上移除压力。一旦移除压力,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就起作用来使移动销沿着传感器引导件144背离激活检测器146移动,并且推动式按钮升高。这可以发送去激活信号或中止激活信号的发送,以停止加热器的操作。
177.在吸入蒸气时,使用者可以反复地压下和释放外部盖件112,以使关闭件106在打开位置与激活位置之间移动以将加热器开启和关掉。
178.在一些实例中,使用者可能不需要在完整加热周期中都将关闭件106保持在第三位置(或者在不存在第三位置的实例中,可能不需要保持按下按钮或持续触发其他激活器件)以激活该装置100。代替地,装置100可以被配置用于检测关闭件106刚刚进入第三位置(或者按钮或其他器件已经被触发)或者已经在第三位置保持了少于完整加热周期时间的时间段,并且在检测到该情况后,完整加热周期将开始。这种布置使得使用者的手从精细控制中解脱、并且减少了经验不足的使用者将加热器开启太久并使气溶胶基质148过热的机会。
179.当使用者用尽气溶胶基质148时,使用者将气溶胶基质148从加热腔室108移除并丢弃气溶胶基质148。使用者接着对关闭件106的外部盖件112施加从打开位置朝关闭位置的方向(例如,在图5a至图5c中向左侧)的关闭力。如图5c所示,该关闭力初始地受到弹性元件114的抵抗,使得如果使用者在关闭件106显著移动之前将其释放,则关闭件106返回至打开位置。
180.随着使用者继续对关闭件106的外部盖件112施加关闭力,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最终到达平衡点,如图5b所示。如图5a所示,一旦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经过平衡点,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就起作用来使关闭件106朝向关闭位置移动。这个过程大体上与上文关于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所描述的运动相反。
181.当关闭件106处于关闭位置时,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以被收纳,例如收纳在包袋或口袋中,并且关闭件106防止材料进入加热腔室108中。弹性元件114使关闭件106朝向关闭位置偏置以防止关闭件106由于与其他物体的意外接触而移动。
182.第二实施例
183.参见图6,根据关闭件106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与参见图1至图5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相同,除了第二实施例的连杆138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杆不同之外。在第二实施例中,连杆138包括主体区段、从连杆138的本体的一侧延伸的尖突162、以及从连杆138的本体的另一侧延伸的防护件附接件142。连杆138的大小被确定为使得连杆138的本体和连杆138的尖突162能够穿过孔口盖件126的通道130。
184.连杆138进一步包括:第一销150、第二销154、和第三销158;以及第一销孔152、第二销孔156、和第三销孔160。第一销150被布置成装配在第一销孔152中,第二销154被布置成装配在第二销孔156中,并且第三销158被布置成装配在第三销孔160中。第一销孔152和第二销孔156被布置在连杆138的主体上,第三销孔160被布置在连杆138的尖突162上。
185.防护件附接件142被布置用于将防护件122附接至连杆138上。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区别在于,在这个实施例中,防护件附接件142包含被推入防护件122中的可弹性变形的卡扣配合元件。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不存在防护件孔口。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件附接件142包括螺钉、粘合剂或其他附接器件。
186.第一销150和第二销154的大小被确定为可以穿过引导件120。典型地,第一销150和第二销154被布置成适贴地装配在引导件内,这避免了当连杆138紧固在引导件部件132内时关闭件106的不期望的异响。
187.连杆138被布置成可插入引导件部件132中,其中尖突162在本体102内部并且指向背离外部盖件112。在连杆138插入引导件部件132中的情况下,连杆138的主体在这两个引导件部件之间,使得第一销150可以被插入穿过第一引导件区段、穿过第一销孔152、并且接着穿过第二引导件区段。类似地,第二销154可以被插入穿过第一引导件区段、穿过第二销孔156、并且接着穿过第二引导件区段。由此,连杆138紧固在引导件部件120内,并且外部盖件112的移动经由防护件122致使第一销150和第二销154沿着引导件120移动。该移动受到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的抵挡(或帮助),如之前已经描述的。
188.为了组装第二实施例的关闭件106,将引导件部件132放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本体102内。使用防护件附接件142将连杆138连接至防护件122。接着,将连杆138穿过孔口盖件元件126的通道130,使得第一销孔152和第二销孔156与第二实施例的引导件部件132的引导件120重合。接着,将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布置成使得它与第三销孔160重合。分别将第一销150、第二销154、和第三销158放在第一销孔152、第二销孔156、和第三销孔160中。销150、154、158从引导件120延伸,使得它们与引导件120的边缘重叠、并且防止连杆138穿过孔口盖件126的通道130被移除。防护件122经由连杆138的第三销158连接至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移动关闭件106的外部盖件112来移动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
189.参见图7,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关闭件106处于关闭位置(图7a)、打开位置(图7b)和激活位置(图7c和图7d)。在第二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经由第三销158与关闭件106相互作用。
190.具体地,随着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第一销150和第二销154沿着引导件120移动。随着第一销150和第二销154沿着引导件移动,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91.连杆138的尖突162被布置成当关闭件106处于打开位置时是与激活检测器146相邻的。随着关闭件132被压下到达激活位置,尖突162被布置成压下该激活检测器146以操作激活信号。
192.第三实施例
193.参见图8,根据关闭件106的第三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与参见图6至图7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相同,除了连杆138包括防护件附接件142之外,该防护件附接件被布置成经由通道130附接在防护件122的离孔口104最远的这端附近。典型地,第三实施例的防护件附接件142也沿着防护件122的显著部分延伸以确保牢固连接。
194.防护件附接件122被布置成穿过通道130从而可以附接至防护件122上,该防护件在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本体102外部。随着防护件附接件122被布置成附接至防护件122的离孔口104最远的这端上,当关闭件106处于关闭位置时,防护件附接件142与孔口104偏离,同时外部盖件112延伸跨过孔口104。
195.这种偏离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能够包括分隔件164;分隔件164将孔口104与通道130物理地分开。分隔件164防止材料经由通道130进入加热腔室108中。
196.分隔件164典型地是本体102和/或加热腔室108的一体部分。典型地,加热腔室108的形成包括深拉,其中通过用拉模使原始为平坦的片材变形来形成孔口104;由此分隔件164是原始片材的一部分并且因此与加热腔室108是一体的。
197.第四实施例
198.参见图9,根据关闭件106的第四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与参见图6至图7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相同,除了第四实施例的连杆138的尖突162不垂直于连杆的主体161之外。尖突162代替地成角度地朝向孔口104。这使得能够实现如第三实施例所示的使用分隔件的布置,而不改变弹性元件114的第二端118的安装位置或不延伸该引导件120。与第二实施例相比,尖突162与连杆138的主体之间的相交位置(尖突162的“近”端)改变,但是在每个位置时尖突162的“远”端的位置不变。
199.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区别在于,孔口盖件126进一步包括盖件附接机构166。
200.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区别在于,引导件部件132进一步包括从引导件部件132的主体延伸的延伸部168,所述延伸部被布置用于与孔口盖件126的盖件附接机构166相互作用以将每个部件相对于彼此保持在位。典型地,盖件附接机构166和延伸部168分别包括突出部和空隙,其中盖件附接机构166的突出部被布置成装配在延伸部168的空隙中。
201.参见图10a至图10d,第四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打开检测器170,该打开检测器被布置成随着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而操作。在这个实施例中,打开检测器170是触觉开关,该触觉开关在关闭件106处于关闭位置时被关闭件106压下。在操作中,随着关闭件106移动至打开位置,关闭件106背离打开检测器170移动,使得当关闭件106到达打开位置时,触觉开关被露出并且升高。打开检测器170被布置用于在其已经露出后,和/或一旦其检测到关闭件106的移动后、例如当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时,启动状态信号。应了解的是,打开检测器可以是另一类型的传感器,比如图16a至图16d描述的传感器中
的任一种。
202.第五实施例
203.参见图11,根据关闭件106的第五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与参见图6至图7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相同,除了第五实施例的孔口盖件126包括比较宽的通道130之外。
204.第五实施例的另一区别在于,连杆138的防护件附接件142包括延长的尖突,该延长的尖突被布置成沿着防护件122的通道130穿过并且经由卡扣配合机构连接至防护件122的基部。在关闭位置时,防护件附接件142覆盖孔口104,在打开位置时,防护件附接件142偏离以露出孔口104。
205.第五实施例的另外的区别在于,第五实施例的连杆138包括第一销172和第二销176,这两个销被布置成装配在连杆138的第一孔174和第二孔178中。
206.第五实施例的另一区别在于,引导件元件132进一步包括第二引导件180和第三引导件182。第三引导件182连接至第二引导件180而使得插入第二引导件180中的部件能够从第二引导件180的第一端移动至第二引导件180的第二端(其中第二引导件180的第二端与第三引导件182的第一端重合)、并且接着从第三引导件182的第一端移动至第三引导件182的第二端。第三引导件182可以被认为是激活引导件,其中当第三端处于第三引导件182的第二端处时,关闭件106处于激活位置。
207.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被布置成可附接至第二销176,该第二销被布置成在连杆138插入引导件部件132中时与第二引导件180对准。第二销176被布置成可插入穿过引导件132的引导件部件和第二孔178。以此方式,第二销176被布置成可沿着第二引导件180和第三引导件182移动。
208.参见图12a,在第五实施例中,在关闭位置时,弹性元件114使关闭件106朝向关闭位置偏置。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附接至第二销176上)被弹性元件114固持在第二引导件180的第一端处。
209.参见图12b,在打开位置时,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附接至第二销176上)被弹性元件114固持在第二引导件180的第二端处,该第二端与第三引导件182的第一端重合。
210.参见图12c和图12d,在激活位置时,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附接至第二销176上)位于第三引导件182的第二端处。在这个位置时,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使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背离第三引导件182的第二端朝向第三引导件182的第一端偏置。以此方式,弹性元件114被布置用于使关闭件106背离激活位置并且朝向打开位置偏置。
211.在激活位置时,激活检测器146被防护件附接件142压下,该防护件附接件自身通过使用者压下外部盖件112而被压下,并且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位于第三引导件182的第二端处。
212.第六实施例
213.参见图13,根据关闭件106的第六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与参见图11至图12描述的第五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相同,除了第六实施例的连杆138的防护件附接件142包括螺钉之外,该螺钉被布置成穿过位于连杆138的延长的尖突上的孔口184而装配。防护件机构包括对应的螺纹,螺钉被接纳在该螺纹中。
214.另外的区别在于,第六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中间部件186,该中间部件被布置成装配
在连杆138内。中间部件186包含打开检测器170,该打开检测器典型地呈磁体的形式、与位于引导件元件132中的对应的霍尔传感器相互作用。中间部件186包括第一孔188和第二孔190,这两个孔被布置成使得当中间部件186插入连杆138内时,中间部件186的第一孔188与连杆138的第一孔174对准,并且中间部件186的第二孔190与连杆138的第二孔178对准。使用中间部件186来容纳激活检测器146使得能够相对简单地移除和维护激活检测器146、以及简化使用不同传感器(例如,针对不同的产品型号)的类似关闭件的制造。
215.参见图14a,在第六实施例中,在打开位置时,中间部件186被定位成使得打开检测器170位于启动状态信号的位置。这典型地包括位于中间部件186中的磁体被定位成靠近对应的霍尔传感器。
216.参见图14d,在激活位置时,中间部件186被布置用于与激活检测器146相互作用。典型地,这包括中间部件186的一部分压下触觉开关。
217.参见图15,在上述的每个实施例中,关闭件106的外部元件、例如外部盖件112经由连杆138附接至关闭件106的内部元件、例如弹性元件114上,该连杆穿过孔口盖件126的通道130。
218.参见图15a,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138包括卡扣配合,其中连杆138的基部192被布置成抵接孔口盖件126的通道130的基部,以防止基部穿过孔口盖件126的通道130被移除。为了使连杆138的基部192能够穿过通道130插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本体102中,基部192典型地是渐缩的,并且基部192和/或孔口盖件126典型地是可弹性变形的。通过卡扣配合布置,连杆138能够在穿过通道130的移动受到抵抗时沿着通道130移动。
219.参见图15b,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138包括销插布置,其中连杆138被销插至关闭件106的内部部件上。销插典型地包括过盈配合,其中连杆138的基部被推入可比的且典型地略微较小的直径的孔中。通过销插布置,连杆138能够与连杆138所销插至的内部部件一起沿着孔口盖件126的通道130移动,关闭件106的内部部件可以例如是关闭件106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销150和/或第二销154。
220.可以使用附加于或替代于卡扣配合布置或销插配合布置的另外的配合布置。作为实例,已经参见第二实施例描述了,使用销来将连杆138紧固在通道130中,其中销抵接引导件120的侧面以防止连杆从本体102中移除。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磁性连接和/或粘性连接。
221.还可以使用类似的机构作为防护件附接件142的一部分和/或将任何销装配在任何孔和/或引导件中(例如,将第一销150装配在引导件120中)。
222.参见图16a至图16d,示出了多个不同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以用作激活检测器146和/或打开检测器170的一部分。所述传感器优选地通过传感器的接触和/或移动来工作。特别地,传感器可以选作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触觉开关、旋转编码器、直接电接触传感器和/或通过非接触式(即,远距离感测),尤其是选自以下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中的传感器:光电探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传感器、光电晶体管、日光传感器、光伏电池单元和/或辐射热计)、红外传感器、加速度计、感应传感器或磁体传感器(例如霍尔效应传感器)。激活检测器146和打开检测器170可以是单独的传感器或者可以是同一传感器,其中例如,可移动开关可以具有与关闭位置、打开位置和激活位置有关的三个位置。
223.在一些实施例中,激活检测器146和/或打开检测器170能够确定关闭件106的位
置、和/或关闭件106持续处于某个位置的时间段。典型地,这包括确定关闭件106处于激活位置已有多长时间。在某个时间段(处于任何位置)之后,可以启动与到达时发送的信号不同的信号。作为实例,激活检测器146可以被布置用于检测关闭件106的到达、并且在到达时启动第一加热信号。激活检测器146可以进一步被布置用于检测关闭件106何时处于激活位置已有几秒、例如1.5秒的时间段,并且启动与减少热量有关的第二加热信号。替代性地,激活检测器146可以被适配用于仅在关闭件106处于激活位置已有某个时间段之后启动激活信号;这可以用作安全特征,例如以避免加热器的意外或无心操作。
224.考虑图16示出的传感器子集,按顺序示出了以下各项:
225.□
旋转编码器;关闭件106的移动使齿轮旋转,并且齿轮的角位置由此可用于确定关闭件106的位置。在使用旋转编码器的情况下,激活位置典型地在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方向上超出打开位置。这使得能够使用单一旋转编码器来检测每个位置。
226.□
直接触点;直接电触点被布置在这些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在触点处检测到电流指示了关闭件处于该位置。
227.□
触觉开关;当关闭件处于这些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时,触觉开关被压下。通过使用例如摇杆开关,可以使用单一触觉开关来确定关闭件106处于打开位置、关闭位置、和激活位置。
228.□
磁体/霍尔效应传感器;磁体和对应的霍尔效应传感器布置在关闭件106上和这些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
229.□
ldr(光敏电阻器);ldr被布置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处。ldr电阻的变化可用于确定它是否被关闭件106覆盖并且因此确定关闭件106的位置。ldr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在打开位置时它不被覆盖、在关闭位置时被部分地覆盖、并且在激活位置时被完全地覆盖;这使得能够使用单一ldr来确定关闭件106的位置。应了解的是,这种布置可以被改变(例如,使得ldr在激活位置时不被覆盖并且在关闭位置时被完全地覆盖)。
230.□
加速度计;使用加速度计来确定关闭件106的移动;可通过加速度的特征来确定该移动是由于关闭件106打开、关闭、还是移动至激活位置而引起的,例如偏置致使盖子朝向打开或关闭位置加速、但是不朝向激活位置加速。
231.□
ir运动传感器;关闭件106反射的红外光的量取决于关闭件的位置。
232.□
感应传感器;通过测量在关闭件106和/或本体102的部件中感应的电流来确定关闭件106的位置。
233.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典型地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未示出),该控制器通过激活检测器146或打开传感器180发送的信号进行操作。具体地,控制器典型地根据接收到的指示关闭件106的位置的信号来操作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部件。所操作的典型部件包括:加热器、状态指示器、电池指示器、和显示器。
234.第七实施例
235.参见图17,根据关闭件106的第七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与参见图1至图5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相同,除了关闭件106被布置成可从关闭位置移动至第二激活位置之外。
236.具体地,第七实施例包括关闭激活引导件194,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被布置成当关闭件106在关闭位置与第二激活位置之间移动时沿着该关闭激活引导件移动。典型地,
弹性元件114被布置成抵抗关闭件106从关闭位置移动至第二激活位置,使得第二激活位置是临时位置。需要连续的力来将关闭件106在第二激活位置处保持在位,其中移除这个力致使弹性元件114起作用来使关闭件106从第二激活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在一些实例中,可以设置单独的弹性构件(未示出)来使关闭件106从第二激活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例如以改变为了迫使关闭件106进入第二激活位置所需的力。
2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激活位置是稳定位置。在这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可以被布置成装配在凹陷中,例如第一端116可以“卡入”和“卡出”第二激活位置。
238.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操作来在检测到关闭件106移动至第二激活位置、和/或关闭件106存在于第二激活位置处时,启动第二激活信号或关闭激活位置信号。该检测典型地使用了第二激活检测器(未示出),该第二激活检测器可以是参见激活检测器146或参见图16描述的传感器类型之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激活传感器是与激活检测器146和/或打开检测器170相同的传感器。
239.第二激活信号或关闭激活位置信号不同于打开激活信号(参照第一实施例先前已将其称为激活信号)。该打开激活信号在孔口104未被覆盖时启动、并且可以例如操作加热器;第二激活信号在孔口被覆盖时启动、并且可以例如给出电池的指示或可以使用加热器以减小的功率来预加热腔室。
240.在使用中,为了启动第二激活信号,使用者对关闭件106施加力来使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沿着关闭激活引导件194背离第一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该第四位置与关闭件106处于关闭激活位置有关。这种移动使弹性元件114变形并且受到弹性元件114的抵抗。一旦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到达第四位置,例如关闭激活引导件194的末端,关闭激活检测器就操作并且第二激活信号被启动。这可以例如使得电池电量是使用者可见的。
241.一旦使用者从关闭件106上移除力,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就起作用来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沿着关闭激活引导件194背离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且相应地,关闭件106从关闭激活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
242.第八实施例
243.参见图18,根据关闭件106的第八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与参见图1至图5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相同,除了关闭件106被布置成可从打开位置移动至第一打开激活位置和第二打开激活位置之外。
244.具体地,第八实施例包括:第一打开激活引导件196,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被布置成当关闭件106在打开位置与第一打开激活位置之间移动时沿着该第一打开激活引导件移动;以及第二打开激活引导件198,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被布置成当关闭件106在打开位置与第二打开激活位置之间移动时沿着该第二打开激活引导件移动。在关闭件背离打开位置朝向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本体102并且朝向关闭位置移动时,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沿着第一打开激活引导件196移动。在关闭件背离打开位置朝向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本体102并且背离关闭位置移动时,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沿着第二打开激活引导件196移动。
245.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操作来在检测到关闭件106移动至第一或第二打开激活位置、和/或关闭件106存在于第一或第二打开激活位置处时,启动第一或第二激活信号。该检测典型地使用了一个或多个打开激活传感器(未示出),所述打开激活传感器可以是参见激
活检测器146或参见图16描述的传感器类型之一。
246.第一打开激活信号与第二打开激活信号不同。作为实例,第一打开激活信号和第二打开激活信号可以各自以不同的功率来操作加热器,使得每个打开激活信号可以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气溶胶基质。第一打开激活信号和第二打开激活信号可以各自启动其他操作,比如检查电池电量、检查加热器温度、或监测使用时间。
247.在使用中,使用者对关闭件106施加力来将关闭件朝向本体并且朝向或背离关闭位置移动。取决于使用者施加的力的方向,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沿着第一打开激活引导件196或第二打开激活引导件198背离第二位置移动。这种移动使弹性元件114变形并且受到弹性元件114的抵抗,抵抗程度取决于弹性元件114沿之移动的引导件而不同。一旦弹性元件118的第一端116到达打开激活引导件196、198中的任一个的末端,激活传感器就操作并且激活信号被启动。所启动的激活信号取决于第一端已经沿着哪个打开激活引导件196、198移动。
248.一旦使用者从关闭件106上移除力,弹性元件114施加的力就起作用来使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背离选定的打开激活引导件的末端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且相应地,关闭件106从选择的打开激活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
249.更普遍地,应了解的是,可以以任何组合来提供任何数量的激活位置,可选地每个激活位置具有由弹性元件114和/或相应的弹性元件调节的运动。作为另一个实例,可以存在从打开位置可进入的任何多个不同的激活位置,其中所述多个激活位置中的第一打开激活位置是通过将关闭件106背离打开位置、横向于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本体102移动来到达,并且第二打开激活位置是通过将关闭件背离打开位置朝向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本体102移动来到达。类似地,可以设置多个关闭激活位置。移动至任何激活位置可以涉及使弹性元件114变形,其中弹性元件114的变形的量和方向取决于关闭件106的移动方向;因此可能需要不同的力来移动至每个激活位置。这可用于例如对动力强度更大的操作提供更大的抵抗(例如,进入激活位置来操作加热器可能比进入激活位置来检查电池电量需要更大的力)。
250.在一些实施例中,关闭件106可从激活位置移动至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激活位置,作为实例,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激活位置,其中关闭件可从打开位置移动至第一激活位置以及从第一激活位置移动至第二激活位置。在打开位置与第一激活位置和在第一激活位置与第二激活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向可以不同,使得关闭件106可以例如朝向本体102移动以到达第一激活位置、并且接着横向于本体102移动以到达第二激活位置。
251.第九实施例
252.参见图19,根据关闭件106的第九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与参见图8描述的第三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相同,除了第九实施例的激活检测器146与第三实施例的激活检测器不同之外;第九实施例的激活检测器146被连杆138按下。更确切地,第九实施例的防护件附接件142被布置成当使用者推动关闭件106的外部盖件112时压下激活检测器146。
253.此外,连杆138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200,该至少一个突出部被布置成一旦组装了关闭件106就沿着引导件120移动;在这个实施例中,连杆包括四个突出部200。突出部200代替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销136,并且减少了形成关闭件106所需的部件数量。
254.此外,第九实施例的引导部件132包括第一引导部件部分132
‑
1和第二引导部件部分132
‑
2;这两个部件被布置成装配在一起以形成引导元件132;这使得两个引导部件132
‑
1和132
‑
2能够装配在连杆138周围,从而能够简化组装。
255.参见图20至图22,示出了关闭件106的第九实施例的部件和构造关闭件106的第九实施例的方法。
256.图20(a)示出了连杆138和磁体202;磁体202被布置成装配到连杆138中并且在构造关闭件106期间将弹性元件114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257.图20(b)示出了连杆138与插入连杆138中的磁体202。图20(b)进一步示出了多个销支承件204,该多个销支承件被布置成能够安装在连杆138的一体式移动销200上;销支承件204确保连杆138沿着引导件120的平滑移动。
258.图20(c)示出了连杆138与安装在一体式移动销200上的销支承件204。图20(c)进一步示出了弹性元件114。
259.连杆138包括一体式第一端保持器206;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的尺寸被确定成装配在由第一端保持器206限定的空腔内。
260.图20(d)和图20(e)示出了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插入第一端保持器206中。实际上,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垂直于第一端保持器206的轴线b
‑
b直接朝向第一端保持器206移动;一旦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与第一端保持器的孔对齐,即一旦第一端116在轴线b
‑
b上,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就沿着第一端保持器206的轴线b
‑
b移动。
261.图20(f)示出了已组装的连杆。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通过被保持在第一端保持器206中来安装至连杆106;弹性元件114通过被磁体202保持来进一步固位在连杆138中,使得弹性元件114的第二端118可以容易地定位在保持器中。
262.参见图21(a)和图21(b),将连杆插入第一引导部件部分132
‑
1中;具体地,将连杆138的一侧上的突出部200插入第一引导部件部分132
‑
1上的引导区段中。第一引导部件132
‑
1包括第二端保持器208;弹性元件114的第二端118的尺寸被确定成装配在由第二端保持器208限定的空腔内。在构造期间,将弹性元件114的第二端118插入第一引导部件部分132
‑
1的第二端保持器208中。
263.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安装到连杆138;弹性件114的第二端118安装到第一引导部件132
‑
1;因此,当连杆138通过突出部200沿着引导部件132的引导件120移动而相对于第一引导部件132
‑
1移动时,弹性元件114变形。
264.图22(a)和图22(b)示出了正将第二引导部件部分132
‑
2装配到第一引导部件部分132
‑
1上。第一引导部件部分132
‑
1和第二引导部件部分132
‑
2以及连杆138的尺寸被确定成使得当第二引导元件132
‑
2装配到第一引导部件部分132
‑
1上时,连杆138的突出部200位于第一引导部件部分132
‑
1和第二引导部件部分132
‑
2的引导区段中。连杆138因此由引导部件部分132的部件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265.在多个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件部分和第二引导部件部分132
‑
2使用过盈配合、卡扣配合和/或粘合剂手段(比如螺钉或化学粘合剂)紧固在一起。
266.参见图23,一旦引导部件部分132已组装在连杆138周围,孔口盖件126就被放置在连杆138与引导元件132之间。典型地,这包括使连杆138的本体与孔口盖件126的通道130对准,然后使孔口盖件126沿着连杆138移动,直到盖件孔口128与孔口104重叠。
267.然后可以将比如外部盖件112的其他部件安装在连杆138上。
268.然后将构造好的关闭件106放置到气溶胶产生装置100的本体102中。
269.在使用中,使用者在外部盖件112上施力使得力传递到连杆138。当使用者施加力使关闭件106背离关闭位置移动时,连杆的突出部200沿着引导元件的引导件120移动,直到关闭件106到达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远侧突出部200(相对于孔口104在远侧)邻接引导元件132的引导件120的端部。
270.一旦关闭件106处于打开位置,使用者就在关闭件106的外部盖件112上施加向下的压力,这导致连杆138的近侧突出部200沿着传感器引导件144移动;这使连杆绕远侧突出部200旋转,这些远侧突出部由引导件120的边缘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当近侧突出部200沿着传感器引导件144移动时,连杆的防护件附接件142压下激活检测器146,从而启动激活信号。
271.定义和替代性实施例
272.从上面的描述可以了解,这些不同实施例的许多特征是彼此可互换的。本披露延伸到另外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包含来自不同实施例的以未特别提及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特征。
273.虽然具体实施方式主要考虑了使用弹性元件114,该弹性元件随着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沿着引导件120移动而被压缩;但是应了解的是,弹性元件114还可以被布置成随着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沿着引导件120移动而延伸。在这些实施例中,延伸力类似地被布置成使第一端116从第一位置范围朝向关闭位置以及从第二位置范围朝向打开位置返回,使得关闭件106在关闭位置或打开位置时均保持稳定。与压缩布置相反,使用延伸布置典型地致使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被迫朝向引导件120的更靠近本体102的这侧。虽然在压缩布置的情况下,关闭件106典型地抵靠使用者移动关闭件106的手被施力,但是在延伸布置的情况下,关闭件106典型地背离使用者移动关闭件106的手被施力。
274.虽然具体实施方式主要考虑了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沿着引导件120移动,但是应了解的是,第一端116还可以附接至沿着引导件120移动的另一元件上或可以与之相互作用,并且在所考虑的实施例的子集中就是这种情况。例如,考虑第二实施例,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不沿着引导件120移动,而是附接至连杆138上,该连杆包括沿着引导件120移动的销150、154。以此方式,即使弹性元件114的第一端116不沿着引导件120移动,但它通过其附接至沿着引导件120移动的部件上而沿着引导件移动。另外,虽然第一端116可以不与引导件120的侧面直接接触,但是销150和154与引导件120的侧面接触,并且因此弹性元件114的力间接地传递至引导件120的侧面。
275.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蒸气(vapour或vapor)”是指:(i)液体在足够的热量作用下自然转化成的形式;或者(ii)悬浮在大气中并且以蒸汽/烟雾云的形式可见的液体/水分粒子;或(iii)像气体一样填充空间但低于其临界温度仅靠压力就能液化的流体。
276.与这个定义一致,术语“汽化(vaporise或vaporize)”是指:(i)改变或使改变成蒸气;以及(ii)粒子改变物理状态(即,从液态或固态变成气态)的情况。
277.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气溶胶”应指分散在空气或气体(比如薄雾、浓雾或烟雾)中的粒子体系。因此,术语“气溶胶化(aerosolise或aerosolize)”是指制成气溶胶和/或分散成气溶胶。应注意,气溶胶/气溶胶化的含义与上面定义的挥发、雾化和汽化中的每
一个是一致的。为避免疑义,气溶胶用于一致地描述包含雾化的、挥发的或汽化的粒子构成的薄雾或液滴。气溶胶还包括包含雾化的、挥发的或汽化的粒子的任何组合的薄雾或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