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2.脑病是指因遗传、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脑梗阻、感染、化学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大脑神经组织损伤,进而导致患者智力低下、思维、语言障碍、感觉异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体征的一大类疾病,常见的脑病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遗传、先天发育不良造成的小儿脑瘫,智力低下等;二是外伤造成的急性脑损伤后遗症、脑血管病造成的脑中风后遗症等;三是因中枢神经纤维损伤进而造成脑神经细胞衰老退化造成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脑萎缩、帕金森病等;医生在检查时通常需要观察患者的头部或大小便是否失禁等症状体征来判断患者的病情,而现有的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无法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来辅助医生对患者的检查,患者需要主动的配合医生做一些检查姿势,因此会增加患者的劳动强度、使患者体力不支;为此设计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来辅助医生对患者的检查,可辅助患者配合医生做一些检查姿势,降低患者的劳动强度,有效地解决了而现有的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无法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来辅助医生对患者的检查,患者需要主动的配合医生做一些检查姿势,因此会增加患者的劳动强度、使患者体力不支等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中部安装有坐板,所述坐板前端铰接有第一撑板,所述第一撑板前端铰接有折板,所述坐板后端铰接有靠板,所述底板上端后侧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转动时可构成靠板向上翻转、第一撑板向下翻转、折板跟随第一撑板同步向下摆动且又沿第一撑板前端向上翻转的结构;所述坐板前端内壁铰接有翻板,所述翻板左右两端内壁分别铰接有双开板,所述第一撑板向下翻转时可构成翻板向下翻转、两个双开板跟随翻板向下摆动的同时又向外侧翻转的结构;所述靠板上端表面后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固接有垫箱,所述垫箱前端安装有可左右转动又可上下摆动的头垫板,所述头垫板上端安装有可对人体头部固定的夹持机构。
5.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在使用时,患者通过坐在坐板上,背部躺在靠板上,双腿放置在对应的第一撑板上,头部放置在头垫板上,通过转动第一手柄,可使夹持机构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夹持固定,通过分别转动第二手柄、第三手柄时,可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上下翻转或左右转动,可辅助患者头部上下摆动或左右扭动,通过多角度的变化,便于医生观察头部症状,且还可降低患者劳动强度。
6.2、当启动第一电机时,会使对应的靠板向上翻转,第一撑板向下翻转,折板跟随第一撑板向下翻转的同时又在第一撑板前端向上翻转,可辅助患者呈现坐姿,折板供患者双脚踩踏盛放,且当第一撑板向下翻转时,会使对应的翻板向下翻转,双开板跟随翻板向下翻转的同时又向下端外侧翻转,可辅助患者在呈现坐姿的同时双股向下凹陷,既便于患者大小便又便于医生观察大小便是否失禁症状,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劳动强度。
7.3、当患者排便完毕后,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会使对应的喷头边左右移动边上下摆动,可对患者的肛门处或尿道口处进行大面积的扫描冲洗,再通过启动第三电机,可使对应的扇叶边转动边上下摆动,对患者的清洗处进行风干,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轴测图i。
9.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轴测图ii。
10.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底板剖视图。
11.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靠板安装示意图。
12.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折板安装示意图。
13.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第一撑板结构示意图。
14.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翻板安装示意图。
15.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双开板安装示意图。
16.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头垫板剖视图。
17.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垫箱剖视图。
19.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第一蜗杆安装示意图。
20.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粗转轴剖视图。
21.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第三滑块安装示意图。
22.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异形导轨板结构示意图。
23.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第一直齿条安装示意图。
24.图17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长滑板安装示意图。
25.图18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第二圆盘安装示意图。
26.图19为本发明的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的异形座安装示意图。
27.图中标号:1-底板、2-脚刹万向轮、3-侧撑板、4-u形支撑箱、5-坐板、6-靠板、7-第一撑板、8-折板、9-第一电机、10-第一螺纹杆、11-第一滑块、12-长导杆、13-第一连杆、14-摆杆、15-长连杆、16-第二连杆、17-扶手、18-第一滑销、19-第一支撑板、20-第三连杆、21-限位连杆、22-延伸杆、23-密封板、24-第二脚座、25-第四连杆、26-第二支撑板、27-第五连杆、28-第六连杆、29-翻板、30-方滑板、31-第二滑销、32-u形滑板、33-短连杆、34-双开板、35-短销、36-键挡板、37-垫箱、38-头垫板、39-第一手柄、40-双向螺纹杆、41-第二滑块、42-凹形板、43-第一扇形板、44-第二扇形板、45-第三扇形板、46-第二手柄、47-第一蜗杆、48-第一蜗轮、49-粗转轴、50-第一大直齿轮、51-第一传动直齿轮、52-第二传动直齿轮、53-第二大直齿轮、54-圆环套、55-第一转轴、56-第一锥齿轮、57-第二锥齿轮、58-第三锥齿轮、59-第二蜗轮、60-第二蜗杆、61-细转轴、62-第四锥齿轮、63-第五锥齿轮、64-u形座、65-第
三手柄、66-第四手柄、67-第二螺纹杆、68-第三滑块、69-伸缩筒、70-长滑销、71-异形导轨板、72-圆托盘、73-回收桶、74-第三支撑板、75-异形支撑架、76-第二电机、77-第一圆盘、78-第七连杆、79-小转轴、80-第二圆盘、81-第一直齿条、82-第八连杆、83-小直齿轮、84-长滑板、85-撬杆、86-圆柱销、87-u形支撑座、88-弧形卡板、89-喷头、90-长板、91-异形座、92-第三电机、93-第三蜗杆、94-扇叶、95-第三蜗轮、96-曲柄、97-第九连杆、98-第一脚座。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9.如图1-1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医脑病检查辅助设备,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中部安装有坐板5,所述坐板5前端铰接有第一撑板7,所述第一撑板7前端铰接有折板8,所述坐板5后端铰接有靠板6,所述底板1上端后侧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一螺纹杆10,所述第一螺纹杆10转动时可构成靠板6向上翻转、第一撑板7向下翻转、折板8跟随第一撑板7同步向下摆动且又沿第一撑板7前端向上翻转的结构;所述坐板5前端内壁铰接有翻板29,所述翻板29左右两端内壁分别铰接有双开板34,所述第一撑板7向下翻转时可构成翻板29向下翻转、两个双开板34跟随翻板29向下摆动的同时又向外侧翻转的结构;所述靠板6上端表面后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固接有垫箱37,所述垫箱37前端安装有可左右转动又可上下摆动的头垫板38,所述头垫板38上端安装有可对人体头部固定的夹持机构。
30.如图1-3所示,底板1下端表面四角处分别固接有脚刹万向轮2,脚刹万向轮2的作用是便于驱动装置移动,脚刹万向轮2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底板1的作用是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固定;底板1上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侧撑板3,坐板5固接在两个侧撑板3上端表面,如图1-2所示,两个侧撑板3形状略有不同,但作用相同,均是对坐板5起到支撑和固定,不属于设计要点不再赘述;患者通过坐在坐板5上,背部躺在靠板6上,双腿放置在对应的第一撑板7上,头部放置在对应的头垫板38上端表面,通过夹持机构,可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夹持固定,再通过可左右转动又可上下摆动的头垫板38,可辅助患者头部上下摆动或左右扭动,依次通过多角度的变化,便于医生观察头部症状;当第一螺纹杆10转动时,可使对应的靠板6向上翻转,可辅助患者背部跟随靠板6向上翻转,腿部跟随第一撑板7向下翻转,呈现坐姿,且对应的折板8会跟随第一撑板7向下翻转时而向下摆动且又会在第一撑板7前端向上翻转,供患者双脚部踩踏在折板8上端表面,当第一撑板7向下翻转时对应的翻板29会向下翻转、两个双开板34跟随翻板29向下摆动的同时又向外侧翻转,可辅助患者呈现坐姿后使患者的臀部向下辙陷,便于排便,从而又可便于医生观察患者是否大小便失禁症状;通过装置的辅助被动使患者呈现检查的姿态,降低患者的劳动强度。
31.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后侧固接有u形支撑箱4,所述u形支撑箱4底端内壁固接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螺纹杆10固接在第一电机9后端,所述第一螺纹杆10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与u形支撑箱4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11,所述第一滑块11左右两端表面分别固接有贯穿u形支撑箱4左右两端表面且又滑动连接在u形支撑箱4内壁的长导杆12,所述长导杆12外表面外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向前端上侧倾斜的第一连杆13,所述u形支撑箱4左右两端表面前侧分别铰接有向上端后侧倾斜的摆杆14,所述第一连杆13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摆杆14中部,所述靠板6下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脚座98,所述摆杆14上端分别铰接在
对应的第一脚座98上。
32.如图2-5所示,第一电机9的作用是为第一螺纹杆10提供转动力,电机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第一螺纹杆10外表面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接在u形支撑箱4内壁,限位对应的第一螺纹杆10只能转动;第一滑块11前后的滑动连接在u形支撑箱4内壁,u形支撑箱4左右两端表面后侧分别开设有长键形通孔,对应的长导杆12分别贯穿对应的长键形通孔且滑动连接在长键形通孔内壁;第一脚座98分别前后的滑动连接在靠板6下端表面;第一脚座98、第一连杆13、摆杆14、长导杆12、第一滑块11、第一螺纹杆10安装和形状如图4-5所示;当启动第一电机9时,会使第一螺纹杆10转动,由于第一滑块11只能前后移动,第一螺纹杆10转动则会使对应的第一滑块11前后移动,当第一滑块11向前移动时,则会使对应的长导杆12、第一连杆13下端向前移动,而第一连杆13上端在摆杆14的限位下会推动摆杆14上端向前端上侧摆动,摆杆14上端向前端上侧摆动则会推动第一脚座98向前端上侧摆动,在第一脚座98的推动下会使靠板6向上端前侧翻转,对应的第一脚座98还会在靠板6后端表面滑动,从而使对应的靠板6向上翻转。
33.所述摆杆14中部还分别铰接有向下端前侧倾斜的长连杆15,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前侧左右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一支撑板19,所述第一支撑板19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滑销18,所述长连杆15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滑销18外表面,所述第一撑板7下端表面左右两侧中部分别铰接有向下端后侧倾斜的第三连杆20,所述第三连杆20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第一滑销18外表面,所述折板8下端表面左右两端后侧分别设有与对应的第三连杆20相平行的延伸杆22,所述延伸杆22下端分别铰接有限位连杆21,所述限位连杆21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三连杆20上。
34.如图4-5所示,第一支撑板19是限位对应的第一滑销18只能上下移动;长连杆15、第一滑销18、第一支撑板19、第三连杆20、限位连杆21、延伸杆22、折板8安装和形状如图4-5所示,第三连杆20和第一撑板7铰接点处与折板8和第一撑板7铰接点处之间的直线段和限位连杆21相互平行,从而使对应的第三连杆20、限位连杆21、延伸杆22间接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当摆杆14向前端摆动时,会使对应的长连杆15后端跟随摆杆14向前端摆动,则长连杆15前端会推动对应的第一滑销18在第一支撑板19内壁向下滑动,当第一滑销18向下滑动时会拉动对应的第三连杆20下端向下滑动,第三连杆20上端则会拉动第一撑板7、折板8同步向下翻转,当第一撑板7向下翻转时由于第三连杆20和第一撑板7之间的角度在变化,所以通过限位连杆21驱动延伸杆22,使对应的折板8在第一撑板7前端铰接处向上翻转,从而使对应的第一撑板7向下翻转、折板8跟随第一撑板7向下摆动的同时折板8又向上翻转,为患者提供一个踩踏处,便于患者双脚放置在折板8上。
35.所述坐板5左右两端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扶手17,所述摆杆14外侧表面下端分别铰接有向上端前侧倾斜的第二连杆16,所述第二连杆16另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扶手17上。
36.如图4-5所示,坐板5上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矩形通孔,扶手17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矩形通孔内壁;扶手17、第二连杆16安装和形状如图4或5所示,当摆杆14向上摆动时,可使对应的第二连杆16上端推动扶手17向上滑动,使扶手17向上移动;当患者坐在坐板5上时,通过扶手17的防护,可避免患者发生侧摔;如图6所示,第一撑板7中部内壁开设有方通孔,方通孔内壁滑动连接有密封板23,当患者坐在坐板5上排便时,通过向下拉动密封板23,通过方通孔可观察患者排便的情况,且观察过后再向上拉动密封板23,可保护患者的
隐私部位。
37.所述第一撑板7下端表面中部设有两段滑槽,所述滑槽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二脚座24,所述坐板5下端表面前侧固接有两个第二支撑板26,所述第二支撑板26下端分别铰接有向上端前侧倾斜的第四连杆25,所述第四连杆25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二脚座24上,所述第四连杆25外侧表面分别铰接有向上端后侧倾斜的第五连杆27,所述第五连杆27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翻板29下端表面左右两侧,所述第五连杆27外侧表面分别铰接有向上端后侧倾斜的第六连杆28,所述翻板29下端表面外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方滑板30,所述第六连杆28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方滑板30下端表面外侧,所述翻板29下端表面内侧分别滑动连接有u形滑板32,所述u形滑板32中部内壁分别固接有第二滑销31,所述方滑板30下端表面分别开设有与对应的第二滑销31相配合的斜滑槽,所述u形滑板32前后两端内壁分别铰接有短连杆33,所述短连杆33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双开板34下端表面前后两侧;所述坐板5后端内壁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键挡板36,所述翻板29后端内壁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与键挡板36相配合的短销35。
38.如图7-8所示,翻板29前端铰接在坐板5内壁,翻板29可向下翻转,双开板34铰接在对应的翻板29左右两端内壁,可向下翻转;方滑板30前后的滑动连接在翻板29下端表面,u形滑板32左右的滑动连接在翻板29下端表面;第二脚座24、第二支撑板26、第四连杆25、第五连杆27、第六连杆28、方滑板30、第二滑销31、u形滑板32、短连杆33安装和形状如图7所示,如图8所示键挡板36内壁分别开设有与对应的短销35相配合的键形槽,短销35滑动连接在键形槽内壁,当翻板29向下翻转时,短销35会在键挡板36内壁向下滑动,且还会带动键挡板36跟随翻板29摆动,可防止患者在排便双股掉落在缝隙内;当第一撑板7向下翻转时,由于第四连杆25后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板26上,所以当第一撑板7滑动后会使第二脚座24在第一撑板7内壁向下端前侧滑动,又使第四连杆25向下端摆动,第四连杆25向下摆动时则会带动第五连杆27前端向下摆动,第五连杆27后端则会拉动翻板29向下翻转,翻板29向下翻转时则会带动对应的方滑板30、双开板34、u形滑板32、短连杆33、第六连杆28同步向下翻转,且当翻板29向下翻转时,对应的第五连杆27和翻板29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会使第六连杆28和第五连杆27之间的角度发生边,从而使第六连杆28推动对应的方滑板30向后滑动,当方滑板30向后滑动时,在方滑板30与第二滑销31的啮合下会使第二滑销31向外侧滑动,第二滑销31向外侧滑动则会带动u形滑板32、短连杆33同步向外侧滑动,短连杆33向外侧滑动时则会拉动双开门外侧下端翻转张开,从而使翻板29向下翻转,且对应的双开门向外侧打开,便于患者坐落在翻板29上端表面排便。
39.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可转动的双向螺纹杆40,所述双向螺纹杆40外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块41,所述第二滑块41上端表面分别固接有凹形板42,所述凹形板42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扇形板43,所述第一扇形板43内侧表面前后两端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二扇形板44,所述第二扇形板44内侧表面前后两端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三扇形板45。
40.如图9-10所示,双向螺纹杆40转动连接在头垫板38内壁,双向螺纹杆40外表面分别开设有两段螺距相同旋向不同的螺纹,从而当双向螺纹杆40转动时可使对应的两个第二滑块41同步向内侧移动或向外侧移动;第二滑块41分别滑动连接在头垫板38内壁,从而限位对应的头垫板38只能左右移动;双向螺纹杆40左右两端表面分别固接有第一手柄39,第
一手柄39的作用是便于驱动双向螺纹杆40转动;凹形板42、第一扇形板43、第二扇形板44、第三扇形板45安装和形状如图10所示,第三扇形板45内侧表面分别固接有两个橡胶条,橡胶条的作用是对患者的头部夹持时起到一定的弹性形变作用,既能保护患者防止受伤还能增大摩擦力;第一扇形板43可在凹形板42内壁圆周滑动,第二扇形板44可在第一扇形板43内壁圆周滑动,第三扇形板45可在第二扇形板44内壁圆周滑动;由于头部为不规则形状,通过如图10所示的第一扇形板43、第二扇形板44、第三扇形板45的结合,可对患者不规则的头部进行夹持固定;当患者的头部放置在头垫板38上时,通过转动第一手柄39,可使对应的双向螺纹杆40转动,双向螺纹杆40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两个第二滑块41同步向内侧移动或向外侧移动,第二滑块41向内侧移动则会带动对应的凹形板42、第一扇形板43、第二扇形板44、第三扇形板45同步向内侧滑动,从而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夹持固定,当其中一侧的橡胶条先接触到患者的头部时,对应的第一扇形板43、第二扇形板44、第三扇形板45会产生相对应的圆周滑动,从而使多个橡胶条分别接触到患者的头部时则停止滑动实现夹持固定。
41.所述垫箱37后端内壁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一蜗杆47,所述第一蜗杆47前端啮合有第一蜗轮48,所述第一蜗轮48中心处内壁固接有粗转轴49,所述粗转轴49外表面下端固接有第一大直齿轮50,所述第一大直齿轮50下端啮合有第一传动直齿轮51,所述第一传动直齿轮51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二传动直齿轮52,所述第二传动直齿轮52上端啮合有第二大直齿轮53,所述第二大直齿轮53内壁固接有圆环套54,所述圆环套54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55,所述第一转轴55外表面固接有第一锥齿轮56,所述粗转轴49内壁转动连接有细转轴61,所述粗转轴49后端表面固接有u形座64,所述细转轴61外表面后端贯穿u形座64内壁且固接有第四锥齿轮62,所述u形座64内壁转动连接有与第四锥齿轮62相啮合的第五锥齿轮63,所述头垫板38与对应的第五锥齿轮63同轴固接,所述细转轴61外表面前端固接有与第一锥齿轮56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57,所述垫箱37前端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60,所述第二蜗杆60上端啮合有第二蜗轮59,所述第二蜗轮59后端同轴固接有与第一锥齿轮56相啮合的第三锥齿轮58。
42.如图11-13所示,第一蜗杆47和第二蜗杆60分别转动连接在垫箱37内壁;第一蜗杆47、第二蜗杆60右端均贯穿固接有靠板6右端表面且转动连接在靠板6内壁,第一蜗杆47右端表面固接有第二手,第二蜗杆60右端表面固接有第三手柄65,第二手柄46和第三手柄65的作用是便于驱动对应的第一蜗杆47、第二蜗杆60转动;如图11所示,头垫板38和第五锥齿轮63中心处固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u形座64内壁;粗转轴49贯穿垫箱37后端表面且转动连接在垫箱37内壁;第一传动直齿轮51和第二传动直齿轮52中心处固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垫箱37内壁;圆环套54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固接在垫箱37内壁;第三锥齿轮58和第二蜗轮59中心处固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垫箱37内壁;当需要头垫板38上下翻转时,通过转动第三手柄65,可驱动对应的第二蜗杆60转动,通过啮合和同轴传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二蜗轮59、第三锥齿轮58、第一锥齿轮56、第二锥齿轮57、细转轴61、第四锥齿轮62、第五锥齿轮63同步转动,从而使对应的头垫板38上下翻转,且由于蜗轮蜗杆有自锁功能,当转动第三手柄65时,在第二手柄46不转动的情况下,第一蜗杆47、第一蜗轮48、粗转轴49、第一大直齿轮50、第一传动直齿轮51、第二传动直齿轮52、第二大直齿轮53、圆环套54均不会转动;当需要对应额头垫板38左右翻转时,通过转动第二手柄46,第二手柄46通过啮合和同轴传动会带动对应的第一蜗杆47、第一蜗轮48、粗转轴49、第一大直齿轮50、第
一传动直齿轮51、第二传动直齿轮52、第二大直齿轮53、圆环套54同步转动,当圆环套54转动时,会带动对应的第一转轴55、第一锥齿轮56做圆周转动,由于第三锥齿轮58与第二蜗轮59同轴固接,在第二蜗杆60不转动的情况下第二蜗轮59不会转动,所以第一锥齿轮56做圆周转动时通过与第三锥齿轮58的啮合会带动第一锥齿轮56、第二锥齿轮57、细转轴61、第四锥齿轮62同步转动,当粗转轴49转动时,则会带动对应的u形座64左右转动,由于头垫板38与对应的第五锥齿轮63同轴固接,当u形座64左右转动时,会带动头垫板38左右转动,头垫板38左右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五锥齿轮63在第四锥齿轮62外表面做圆周转动,因此在第五锥齿轮63与第四锥齿轮62的啮合下会使第五锥齿轮63、头垫板38上下摆动,所以通过第四锥齿轮62的自转与第五锥齿轮63圆周转动保持同步,从而第五锥齿轮63与第四锥齿轮62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使对应的头垫板38左右摆动;通过多角度的辅助患者的头部上下摆动或左右扭动,变换头部体位。
43.所述底板1右端中部安装有可转动的第四手柄66,所述第四手柄66左端表面固接有第二螺纹杆67,所述第二螺纹杆67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三滑块68,所述第三滑块68上端表面固接有伸缩筒69,所述伸缩筒69后端设有与底板1固接的异形导轨板71,所述伸缩筒69外表面上端固接有长滑销70,所述异形导轨板71前端表面开设有与长滑销70相配合的异形滑槽,所述伸缩筒69上端表面固接有圆托盘72。
44.如图14-15所示,第二螺纹杆67外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接在底板1上端表面;第三滑块68分别左右滑动连接在底板1上端表面;伸缩筒69、长滑销70、异形导轨板71安装和形状如图15所示,长滑销70滑动连接在异形导轨板71内壁;圆托盘72上端表面向下凹陷且放置有回收桶73,凹陷的作用防止回收桶73与圆托盘72脱落,回收桶73的作用是便于接收患者排出的粪便;当转动第四手柄66时,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二螺纹杆67转动,第二螺纹杆67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三滑块68左右移动,当第三滑块68向左移动时,会带动对应的伸缩筒69、圆托盘72、回收桶73、长滑销70同步向左移动,当长滑销70向左移动时通过与异形导轨板71的啮合会使伸缩筒69向下收缩,伸缩筒69向下收缩时会带动对应的圆托盘72、回收桶73向下收缩移动,从而实现对应的回收桶73边向左移动边向下移动,由于两侧分别安装有长连杆15,通过使回收桶73边向左移动边向下移动,可防止与长连杆15发生位移交错碰撞。
45.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中部固接有第三支撑板74,所述第三支撑板74上端右侧固接有倾斜的第二电机76,所述第二电机76上端固接有第一圆盘77,所述第一圆盘77上端表面非圆心处铰接有第七连杆78,所述第七连杆78另一端内壁转动连接有小转轴79,所述第三支撑板74上端表面固接有倾斜的第一直齿条81,所述第一直齿条81后端表面滑动连接有长滑板84,所述小转轴79转动连接在长滑板84内壁,所述小转轴79外表面后端固接有与第一直齿条81相啮合的小直齿轮83,所述小转轴79外表面前端固接有第二圆盘80,所述长滑板84上端表面铰接有撬杆85,所述撬杆85前端设有短键形通孔,所述第二圆盘80前端表面非圆心处铰接有第八连杆82,所述第八连杆82另一端铰接有u形支撑座87,所述u形支撑座87内壁固接有与短键形通孔相配合的圆柱销86;所述撬杆85后端固接有弧形卡板88,所述弧形卡板88内壁设有可拆卸的喷头89。
46.如图16-18所示,第二电机76的作用是为第一圆盘77通过动力源;弧形卡板88具有一定的弹性,弹性夹持把喷头89固定;第一圆盘77、第七连杆78、长滑板84、第一直齿条81安
装和形状如图17所示,撬杆85、小直齿轮83、第二圆盘80、第八连杆82、小转轴79、圆柱销86、u形支撑座87安装和形状如图18所示;通过启动第二电机76,会使对应的第一圆盘77转动,而第七连杆78右端跟随第一圆盘77做圆周摆动,第七连杆78另一端在长滑板84和小转轴79的限位下会带动长滑板84左右的往复移动,长滑板84、小转轴79左右往复移动则会带动小直齿轮83、第二圆盘80、第八连杆82、u形支撑座87、圆柱销86、撬杆85、弧形卡板88、喷头89往复左右移动,且当小直齿轮83左右移动时通过与第一直齿条81的啮合,会使小直齿轮83转动,小直齿轮83转动则会带动小转轴79、第二圆盘80转动,第二圆盘80转动则会带动对应的第八连杆82下端做圆周摆动,u形支撑座87在短键形通孔和撬杆85的限位下,第八连杆82上端则会带动对应的u形支撑座87上下移动,u形支撑座87上下移动在圆柱销86与短键形通孔的配合下则会带动撬杆85上下摆动,从而实现对应的喷头89边左右移动边上下摆动;通过喷头89与水源相连接,使喷头89喷出水对患者的肛门或尿道口处进行冲洗,且通过喷头89的边左右移动边上下摆动,可对患者大面积的扫描彻底冲洗干净。
47.所述第三支撑板74前端表面固接有异形支撑架75,所述异形支撑架75上端表面固接有长板90,所述长板90后端铰接有异形座91,所述异形座91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蜗轮95,所述异形座91上端转动连接有与第三蜗轮95相啮合的第三蜗杆93,所述第三蜗轮95左右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对称的曲柄96,所述曲柄96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九连杆97,所述第九连杆97另一端分别铰接在长板90后端左右两侧,所述第三蜗杆93后端表面固接有扇叶94。
48.如图16、19所示,异形支撑架75的作用是对长板90支撑和固定,如图16所示;第三蜗杆93下端固接有第三电机92,第三电机92底端固接在异形座91上端表面表面,第三电机92的作用是为第三蜗杆93提供转动力;第三蜗轮95和曲柄96中心处固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异形座91内壁;长板90、异形座91、第三蜗杆93、第三蜗轮95、曲柄96、第九连杆97、扇叶94安装和形状如图19所示,当第三电机92启动时,会带动对应的第三蜗杆93、扇叶94同步转动,第三蜗杆93转动通过与第三蜗轮95的啮合则会使第三蜗轮95转动,第三蜗轮95转动则会带动曲柄96转动,曲柄96转动时则会在异形座91、第九连杆97的限位下使异形座91、扇叶94上下摆动,即对应的长板90、异形座91、曲柄96、第九连杆97间接围成四边形机构;从而使扇叶94边转动边上下摆动,当患者清洗过后,通过扇叶94的转动,可使患者的臀部快速的风干,且在扇叶94上下摆动时又可增大吹风的面积。
49.本发明在使用时,患者通过坐在坐板5上,背部躺在靠板6上,双腿放置在对应的第一撑板7上,头部放置在头垫板38上,通过转动第一手柄39,可使夹持机构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夹持固定,通过分别转动第二手柄46、第三手柄65时,可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上下翻转或左右转动,可辅助患者头部上下摆动或左右扭动,通过多角度的变化,便于医生观察头部症状,且还可降低患者劳动强度;当启动第一电机9时,会使对应的靠板6向上翻转,第一撑板7向下翻转,折板8跟随第一撑板7向下翻转的同时又在第一撑板7前端向上翻转,可辅助患者呈现坐姿,折板8供患者双脚踩踏盛放,且当第一撑板7向下翻转时,会使对应的翻板29向下翻转,双开板34跟随翻板29向下翻转的同时又向下端外侧翻转,可辅助患者在呈现坐姿的同时双股向下凹陷,既便于患者大小便又便于医生观察大小便是否失禁症状,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劳动强度;当患者排便完毕后,通过启动第二电机76,会使对应的喷头89边左右移动边上下摆动,可对患者的肛门处或尿道口处进行大面积的扫描冲洗,再通过启动第三电机92,可使对应的扇叶94边转动边上下摆动,对患者的清洗处进行风干,提高工作效率。
5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