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医疗影像智能采集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医疗影像智能采集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影像智能采集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医疗影像采集系统基本都是定制化的,根据不同的设备和设备接口定制当前设备的影像采集对接方式,无法自适应的快速适配设备接口进行影像数据的采集,数据采集工具对接医技设备非常复杂且实施效率低,且数据在传输中无校对容错机制,无安全加密机制。为了提高医技检查设备的影像数据采集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3.需要对接放射、超声、内镜、心电、病理等所有医技检查设备的接口,且接口对接数据后能自动识别影像格式,能根据影像文件的大小智能选择数据传输的方式,且在数据传输时采用数据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影像智能采集传输系统,以解决现有医疗影像采集效率低、数据传输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影像智能采集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接口识别模块、数据格式识别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加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
7.所述接口识别模块对不同的医技设备的接口进行自动识别,识别后开始采集数据;
8.所述数据格式识别模块对采集的数据的格式进行智能判断识别;
9.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按照文件大小进行切片处理或者二进制流传输;
10.所述加密模块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数据混淆加密;
11.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将加密后的数据传输至目标接口。
12.进一步地,所述接口识别模块与放射设备、心电设备、超声设备、内镜设备、病理设备、pacs系统进行对接,自动识别各个设备的接口方式。
13.进一步地,所述各个设备的接口方式包括:tcp/ip、hdmi、s-vedio、串口、usb接口。
14.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格式识别模块对采集的数据格式进行智能识别,包括dicom影像、jpg、png、tiff、xml、scp、aecg多种格式图片影像数据的采集以及mp4、avi通用视频影像的数据采集。
15.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根据获取的数据文件大小,对数据文件进行处理,大文件进行数据切片,分为多个关联的小数据包,小文件作为二进制数据流。
16.进一步地,所述加密模块对数据进行加密,将切片数据和二进制数据流进行数据混淆,或者直接将二进制数据流进行des加密。
17.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将加密后的切片数据和二进制数据流发送至目标接口中,针对大文件切片数据能够断点续传多线程传输。
18.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在出现传送失败的情况时,自动进行重新传送。
19.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2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影像智能采集传输系统,能自动适配对接各种医技检查设备,不需要每种设备再定制专用的采集软件;采集dicom,非dicom,视频流等各种类型的影像数据,现有技术不能做到图片和视频流,dicom和非dicom同采集;在数据传输时采用切片上传,断点续传,失败重传等容错校验机制,提高数据上传的稳定性;采集服务能智能判断数据格式(dicom、jpg、png、scp、tiff、aecg、mp4、avi等等),对不同的数据智能选择传输方式,提高传输效率;数据传输时采用加密传输,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2.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影像智能采集传输系统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医疗影像智能采集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接口识别模块、数据格式识别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加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
27.所述接口识别模块对不同的医技设备的接口进行自动识别,识别后开始采集数据;
28.所述数据格式识别模块对采集的数据的格式进行智能判断识别;
29.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按照文件大小进行切片处理或者二进制流传输;
30.所述加密模块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数据混淆加密;
31.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将加密后的数据传输至目标接口。
32.接口识别模块与放射设备、心电设备、超声设备、内镜设备、病理设备、pacs系统进行对接,自动识别各个设备的接口方式。
33.各个设备的接口方式包括:tcp/ip、hdmi、s-vedio、串口、usb接口,不需要对医技检查设备的接口进行专门适配,相当于万能接头,满足多种需求。
34.数据格式识别模块对采集的数据格式进行智能识别,包括dicom影像、jpg、png、
tiff、xml、scp、aecg多种格式图片影像数据的采集以及mp4、avi通用视频影像的数据采集。例如心电设备、放射设备采集的图像形成静态图像,其格式一般为jpg或png图像;内镜设备一般形成动态视频文件,其格式一般为mp4;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识别,有助于进行分类。
35.数据处理模块根据获取的数据文件大小,对数据文件进行处理,大文件进行数据切片,分为多个关联的小数据包,小文件作为二进制数据流。
36.加密模块对数据进行加密,将切片数据和二进制数据流进行数据混淆,二进制流中按一定规律插入加密内容,形成数据混淆,或者直接将二进制数据流进行des加密。
37.数据混淆包括:动态混淆和静态混淆。静态混淆根据保护时是否需要运行程序,软件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所调的静态分析是在不运行代码的情况下,对代码的静态特征和功能模块进行分析的方法。静态分析代码的优势在于它能描绘程序的轮廓,包括控制流和数据结构。
38.静态分析对应的保护方法就是静态混淆。静态混淆技术主要可以分为混淆控制流和混淆数据结构两大类。静态混淆在java、.net等虚拟机语言上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这类代码并不是被编译成二进制机器码,而是以中间代码的形式在运行时环境中被解释执行,而这种中间码非常容易被逆向,所以不得不进行混淆。类似的还有对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的混淆保护,这类保护方案都是在源码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二进制文件的典型的静态控制流混方法包括花指令、控制流平面化等。典型的数据结构混滴方法包括合并和拆分类和结构体,隐藏虚表等。
39.动态混淆,动态分析是通过在可控环境中运行代码,全程监控代码的所有操作,观察其状态和执行流程的变化,获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的分析方法。常用的动态分析方法有:调试、剖分、跟踪、模拟器等。动态分析框架相比于动态分析的优势就是可以跟踪并观察每一步的状态,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但动态分析也有自身的不足,比如严重依赖程序的输入,必须构造良好的测试环境才能保证需要分析的代码正确执行。另外,许多经过保护的程序可以侦测到自己被调试或者在虚拟机运行,从而启动防御机制。
40.动态混滴技术在实现上主要包括自修改代码技术和虚拟机保护技术。自修改代码技术是程序运行期间修改或产生代码的一种机制,其主要利用了冯罗伊曼体系结构的存储程序的特点,即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个内存空间中,因此指令可以被视作数据被其他指令读取和修改。程序在运行时向代码段中写数据,并且写入的数据被作为指令执行,达到自我修改的效果。自修改保护机制可以有效抵御静态逆向分析而且由于代码仅在需要时才以明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逆向工具获取程序所有的明文代码,从而抵抗动态分析。
41.虚拟机保护其实也属于自修改代码的一种,但是由于其保护强度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从而自成体系。虚拟机保护与传统自修改代码技术的最主要区别是虚拟机增加了一层自定义的指令集,而且其难以逆向,破解者想要获得程序源码,首先必须弄懂虚拟机的指令集,这极大增加了逆向的开销。虚拟机保护技术通过增加复杂度和在时间和空间上开销,获取了更高的保护强度。
42.数据传输模块将加密后的切片数据和二进制数据流发送至目标接口中,针对大文件切片数据能够断点续传多线程传输。数据传输模块在出现传送失败的情况时,自动进行重新传送。数据传送后进行归档,影响数据接收后,对影像数据进行组装、数据加密和数据
存档。
43.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医疗影像智能采集传输系统,能自动适配对接各种医技检查设备,不需要每种设备再定制专用的采集软件;采集dicom,非dicom,视频流等各种类型的影像数据,现有技术不能做到图片和视频流,dicom和非dicom同采集;在数据传输时采用切片上传,断点续传,失败重传等容错校验机制,提高数据上传的稳定性;采集服务能智能判断数据格式(dicom、jpg、png、scp、tiff、aecg、mp4、avi等等),对不同的数据智能选择传输方式,提高传输效率;数据传输时采用加密传输,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44.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