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柄、输送器及医用装置。
背景技术:2.近年来,中老年人在冠心病、心脑血管病、心脏版本、肿瘤等疾病方面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这些疾病直接影响到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目前,传统外科手术仍是这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是对于高龄、合并多器官疾病、有开胸史以及身体恢复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传统外科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部分患者甚至没有手术的机会。
3.介入治疗手术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技术,是一种微创伤手术治疗法。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输送器将特制的医疗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变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无需开刀,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势。针对具体疾病,介入治疗引入人体的医疗器械有所不同,例如针对心脏瓣膜病,所述医疗器械可以是瓣膜假体,对于其他的血管疾病,所述医疗器械可以是医用支架或栓塞弹簧圈等。
4.输送器通常包括手柄和导管组件,导管组件用于装载医疗器械并包括内管和外管,手柄用于与导管组件连接并对内管和外管进行控制,以使医疗器械能够被引入人体。手柄作为整个介入手术过程中动力源,其需要保证足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在介入手术的不同阶段对手柄的操作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在瓣膜假体植入术中,在对瓣膜假体进行定位时,要求手柄控制导管组件以释放瓣膜假体的速度越慢越好。而在瓣膜假体定位完成后,为避免血压降低过多,则要求手柄控制导管组件以释放瓣膜的速度越快越好,以及在瓣膜彻底释放完成后,为减少内管和外管的闭合时间,则要求手柄能够控制内管快速后侧。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柄、输送器及医用装置,在执行介入手术时,该手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导管组件进行合理控制,以满足操作需要。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柄,用于控制导管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外管和部分地穿设在所述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中的一者为第一移动管;所述手柄包括:
7.壳体;
8.第一操作部,与所述壳体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移动管沿第一方向移动;
9.第一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10.第二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部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选择性地连接或解除连接;
11.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能够绕所述第一移动管的轴线旋转;且所述手柄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时,阻止所述第一操作部驱使所述第一移动管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或所述第
二连接组件绕所述第一移动管的轴线旋转并使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解除连接时,允许所述第一操作部驱使所述第一移动管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2.可选地,所述内管为所述第一移动管,所述第一方向为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
13.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接合管和第一限位部,所述接合管连接于所述壳体上并用于供所述第一移动管贯穿;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接合管上,并沿所述接合管的径向向外延伸;
14.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二定位座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内壁上,并被配置为能够绕所述第一操作部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定位座上设有第一中心通孔和退让槽,所述退让槽与所述第一中心通孔连通;
15.所述手柄被配置为当所述接合管穿过所述第一中心通孔,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在周向上与所述退让槽错开,并压抵在所述第二定位座上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当所述第二定位座旋转至所述退让槽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在周向上对齐并允许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过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解除连接。
16.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上形成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到所述接合管的轴线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导向面用于在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过所述退让槽时进行导向。
17.可选地,所述第一操作部上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拨杆,所述第一拨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座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外部。
18.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套,所述第一弹性套套装在所述第一拨杆上,且所述第一弹性套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壁接触并使所述第一弹性套产生形变。
1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座,所述接合管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座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定位座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子定位座、连接臂和第二子定位座;所述第一子定位座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子定位座与所述接合管连接。
20.可选地,所述连接臂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接臂沿所述第一子定位座的周向间隔布置。
21.可选地,当所述内管为所述第一移动管时,所述第一方向为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且所述第一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近端侧;
22.所述手柄还包括辅助连接板,所述辅助连接板套装在所述接合管上并压抵所述第二子定位座的近端端面;
23.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一操作部的远端压抵在所述辅助连接板的近端端面上。
24.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移动管为所述内管时,所述手柄还包括第四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内壁上,并还用于与所述内管的近端连接。
25.可选地,所述第四连接组件包括防转动件,所述防转动件具有供所述内管贯穿的第二中心通孔;所述防转动件包括第一防转部和第二防转部;所述第一防转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部上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操作部保持周向相对静止;所述第二防转部至少部分
地插入所述接合管的内腔,并被配置为与所述接合管保持周向相对静止。
2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器,包括导管组件和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手柄;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部分地穿设在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中的一者为第一移动管;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一操作部与所述第一移动管连接,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移动管沿第一方向移动。
2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医用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输送器和医用植入物,所述医用植入物用于压缩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手柄、输送器及医用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29.前述的输送器包括手柄和导管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外管和部分地穿设在所述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中的一者为第一移动管;所述手柄包括壳体、第一操作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操作部与所述壳体连接,并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驱使所述第一移动管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部上,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能够绕所述第一移动管的轴线旋转,且所述手柄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时,阻止所述第一操作部驱使所述第一移动管做轴向移动;当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绕所述第一移动管的轴线旋转并使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解除连接时,允许所述第一操作部驱使所述第一移动管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当所述内管为所述第一移动管时,所述第一方向为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当所述外管为所述第一移动管时,所述第一方向为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如此,在利用所述输送器将医用植入物植入患者体内,并在需要将所述内管回收至所述外管内部时,可通过旋转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方式解除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连接,然后操控所述第一操作部以快速地将所述内管回收至所述外管内部。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接合管和第一限位部,所述接合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座上并用于供所述第一移动管贯穿;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接合管上并沿所述接合管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二定位座连接于所述第二操作部上,并被配置为能够绕所述第一操作部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定位座上设有第一中心通孔和退让槽,所述第一中心通孔用于供所述接合管贯穿,所述退让槽与所述第一中心通孔连通,并用于供所述第一限位部贯穿;当所述接合管穿过所述第一中心通孔,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在周向上与所述退让槽错开,并压抵在所述第二定位座上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当所述第二定位座旋转至所述退让槽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在周向上对齐并允许所述第一限位部贯穿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解除连接。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旋转所述第二定位座实现第一连接组件的连接与否,之后再由第一操作部驱使所述第一移动管移动,操作简单且不易出错。
附图说明
31.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示中仅示出部分壳体;
35.图4是图3所示的手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6.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器之手柄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图5所示的第一连接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8.图7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器之手柄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的观察方位与图5的观察方位不同;
39.图8是图7所示的第一连接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0.图9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器之手柄的接合管近端端面的示意图;
41.图10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器之手柄的第二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器之手柄的第二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与图10的观察方位不同;
43.图1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器之手柄的辅助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器之手柄的防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4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6]
1000-手柄,1110-壳体,1111-第三滑槽,1112-观察窗,1120-第一操作部,1121-第一滑槽,1130-第二操作部,1101-第一紧固环,1102-第二紧固环,1210-第一定位座,1211-第一子定位座,1212-连接臂,1213-第二子定位座,1220-接合管,1230-第一限位部,1231-导向面,1310-第二定位座,1311-第一中心通孔,1312-退让槽,1320-第一拨杆,1330-第一弹性圈,1400-辅助连接板,1410-第二滑槽,1510-丝杆,1520-螺纹套,1610-第一限位结构,1611-第三定位座,1612-第二限位部,1613-第二拨杆,1614-第二弹性套,1620-第二限位结构,1621-第三限位部,1710-防转动件,1711-第二中心通孔,1712-第一防转部,1713-第二防转部;
[0047]
2100-外管,2200-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49]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
使用本实用新型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弹性。
[0050]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52]
在本文中,术语“近端”、“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也即“近端”是远离患者的一端,“远端”是靠近患者的一端。术语“轴向”是指与该医疗器械的中心轴重合或平行的方向;“径向”是指与该医疗器械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
[005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器,所述输送器用于将医用植入物输送并释放至患者体内的预定位置处。所述医用植入物包括但不限于医用支架、瓣膜假体、栓塞弹簧圈等。
[0054]
图1示出了所述输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所述输送器的手柄1000的结构外观示意图,图3示出了所述手柄1000略去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55]
请参考图1至图3,所述输送器包括手柄1000和导管组件,其中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外管2100和部分地穿设在所述外管2100内部的内管2200,所述外管2100和所述内管2200中的一者为第一移动管。所述医用植入物套装在所述内管2200的外表面并压缩于所述内管2200与所述外管2100之间,在植入患者体内且完成所述医用植入物的释放后,所述内管2200的远端从所述外管2100的远端伸出,因而需要通过所述手柄1000控制所述第一移动管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内管2200的远端回收至所述外管2100的内部,如此所述内管2200与所述外管2100闭合。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内管2200的远端设置有锥形头,且所述内管2200与所述外管2100闭合时,所述锥形头位于所述外管2100的远端外部。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管2200为所述第一移动管,所述第一方向即为远端向近端的方向,也即可通过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所述内管2200(即回撤所述内管2200)来使所述内管2200与所述外管2100闭合。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管2100为所述第一移动管,所述第一方向为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从而可通过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移动所述外管2100(推
送所述外管2100)来使所述内管2200与所述外管2100闭合。为方便理解,本文以所述内管2200为所述第一移动管为例进行说明,但其不应当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不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以下描述进行修改,以使其适应于所述外管2100作为所述第一移动管的情形。
[0056]
具体来说,所述手柄1000包括壳体1110、第一操作部1120、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其中所述壳体1110可用于供施术者握持,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优选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110上,并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驱使所述内管2200沿远端向近端移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于壳体1110内。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连组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能够绕所述内管2200的轴线旋转,且所述手柄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时,阻止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驱使所述内管2200做轴向移动,当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绕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的轴线旋转,并使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解除连接时,允许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驱使所述内管2200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当所述输送器将所述医用植入物输送至患者体时,先保持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并在完成所述医用植入物的释放之后,再解除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连接,然后操控所述第一作部1120,以驱使所述内管2200快速地后撤至与所述外管2100闭合(也即所述内管2200的远端回到所述外管2100的内部),降低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在一个非限制性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可绕所述内管2200的轴线旋转。
[0057]
更为详细地,参考图3并结合图4至图11,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可设置在所述壳体1110的近端侧,当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沿远离所述壳体1110的方向移动时(实践中可手动驱动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移动,也可电动驱动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移动),驱动所述内管2200回撤。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接合管1220和第一限位部1230。所述接合管1220连接于所述壳体1110上,可选地,所述接合管1220通过一第一定位座1210连接于所述壳体1110上。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座1210连接于所述壳体1110的内壁上,所述接合管1220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座1210的近端上,且所述接合管1220的近端朝向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连接于所述接合管1220上,优选连接于所述接合管1220的近端端部,并沿所述接合管1220的径向向外延伸(如图5至图8所示)。此处,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沿所述接合管1220的径向延伸,包括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严格地沿所述接合管1220的径向延伸的情形,也包括大致地沿所述接合管1220的径向延伸的情形,只要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凸出于所述接合管1220的外周面即可。所述内管2200的近端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座1210和所述接合管1220后继续朝向近端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将在后文中介绍)。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定位座1310,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的内壁上,并被配置为能够绕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上设有第一中心通孔1311和退让槽1312(如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第一中心通孔1311用于供所述接合管1220的近端贯穿,所述退让槽1312与所述第一中心通孔1311连通,并用于供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贯穿。
[0058]
当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的近端侧并在周向上与所述退让槽1312错开,且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压抵在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的近端端面上时,所述
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如图4所示)。此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和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彼此限位以阻止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在外力的作用下沿轴向移动,也就阻止了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驱使所述内管2200沿轴向移动。当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在外力下旋转,直至所述退让槽1312在周向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对齐,并允许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穿过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解除连接。此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与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解除相互限位,并不再对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的轴向移动造成阻碍。于是,施术者可回拉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以驱使所述内管2200回撤,同时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随之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接合管1220和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同时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的远端侧。
[005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所述退让槽1312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以图5至图9所示为例,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的形状为扇形,所述退让槽1312也为扇形,且所述退让槽1312的尺寸略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的尺寸,以允许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通过。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还可以是方形、异形等。进一步地,请重点参考图8及图9,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的远端上形成有导向面1231,所述导向面1231到所述接合管1220的轴线的距离沿远端到近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能够顺滑地穿过所述退让槽1312。
[0060]
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的数量优选为多个,例如两个、三个等,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沿所述接合管1220的周向均匀地布置,这样设置可改善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的受力均衡性,提高使用寿命。所述退让槽1312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的数量,优选所述退让槽131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的数量相等,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对应设置,例如当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的数量为两个时,所述退让槽1312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且两个所述退让槽1312沿所述第一中心通孔1311的周向等间距的布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的数量及布置方式决定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从连接状态切换至非连接状态(即两者解除连接)时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所要旋转的角度。例如,当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沿所述接合管1220的周向均匀布置时,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可通过沿预定方向旋转90
°
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从连接状态切换至非连接状态。
[0061]
为方便操作,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的位置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121。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拨杆1320,所述第一拨杆13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槽1121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的外部。这样做,使得施术者可通过所述第一拨杆1320对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施加外力,以使所述第一拨杆1320沿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的周向移动,并驱使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绕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一滑槽1121的位置及长度(即所述第一滑槽1121在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的周向上的尺寸)根据所述第一限位部1230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来确定。优选地,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相互连接时,所述第一拨杆1320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21的一端上,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解除连接时,所述第一拨杆1320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21的另一端上,便于判断所述第二定位座1310是否旋转到位。
[0062]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套1330,所述第一弹性套1330套装在所述第一拨杆1320上,且所述第一弹性套133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滑槽的1121的槽壁接触,并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套1330发生变形。换句话说,第一弹性套1330与所述槽壁之间存在相互的挤压力,当施术者向所述第一拨杆1320施加外力以使所述第一拨杆1320沿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的周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套1330与所述第一滑槽1121的槽壁之间产生阻力,该阻力一方面可增强施术者的手感,另一方面以使得施术者需要提供相对较大的力才能使第一拨杆1320移动,避免误操作。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弹性套1330的尺寸,可调节所述第一拨杆1320移动时的阻力,并且所述第一弹性套1330在磨损后可直接进行更换,维护方便。
[0063]
在一个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管2100为第二移动管,且所述手柄1000还可包括第二操作部1130,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用于与所述外管2100连接,并驱使所述外管2100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具体地,当所述输送器将所述医用植入物输送至患者体内后,保持所述内管2100静止,同时通过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驱使所述外管2100回撤以完成所述医用植入物的释放。在此,优选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110的近端,且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布置在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的近端侧。为避免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对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与所述外管2100的连接(两者的连接方式将在后文中介绍)造成干扰,所述第一定位座1210包括连接的第一子定位座1211、连接臂1212和第二子定位座1213。所述第一子定位座1211连接于所述壳体1110的内壁上,所述连接臂12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优选为两个,且所述连接臂1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子定位座1211和所述第二子定位座1213连接,且所述第二子定位座1213还与所述接合管1220连接。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子定位座1211和所述第二子定位座1213上均具有供导管组件贯穿的通道。以及,两个所述连接臂1212沿所述第一子定位座1213的周向均匀布置,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更为稳固,并且两个所述连接臂1212之间的间隙为所述外管2100与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的连接提供空间(具体连接方式将在后文中描述)。
[0064]
较佳地,所述接合管1220的远端端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定位座1213的近端端面的面积。所述手柄还包括辅助连接板1400。如图12所示,所述辅助连接板1400的形状优选为圆形,其远端端面上可设有圆形的第二滑槽1410,所述辅助连接板1400用于套装在所述接合管1220上,且所述辅助连接板1400的远端压抵所述第二子定位座1213的近端端面。与此同时,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的近端端部压抵在所述第二滑槽1410上,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滑槽1410旋转。当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的远端端部压抵在所述辅助连接板1400的近端端面上。当然,所述辅助连接板1400的近端端面上可设置与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的远端端部相匹配的环形凹槽。
[0065]
请返回参考图3,所述手柄1000还包括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110内,且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传动连接,并还用于与所述外管2100的近端连接(也即,所述外管2100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间接连接)。
[0066]
更为详细地,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可包括丝杆1510,所述丝杆1510的远端与所述外管2100的近端连接,所述丝杆1510的近端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的内壁上设有螺纹,并与所述丝杆1510近端的螺纹相配合以进行螺旋传动。或者,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丝杆1510和螺纹套1520。所述螺纹套1520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的内壁连接,
并被配置为能够随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同步旋转,且所述螺纹套1520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丝杆1510的远端与所述外管2100的近端连接,所述丝杆1510的近端外表面设有螺纹,并与所述螺纹套1520上的螺纹相互配合以进行螺旋传动。如此一来,当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进行旋转时,可带动所述丝杆1510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外管2100做轴向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丝杆1510上的螺纹在两个所述连接臂1212的间隙处于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或所述螺纹套1520上的螺纹相配合。
[0067]
可选地,所述壳体1110上还可以设置观察窗1112,用于观察所述丝杆1510的轴向运动。所述丝杆1510上可设置刻度线,方便施术者观察丝杆1510的轴向运动距离,进而获知所述外管2100的轴向运动。
[0068]
实际工作中,所述输送器将某些医用植入物输送到位并进行释放过程中,需要在特定的释放位置暂停回撤所述外管2100,以执行其他操作。为方便施术者准确地执行释放操作,所述手柄1000还包括轴向限位组件,所述轴向限位组件部分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包括第一限位结构1610和第二限位结构1620。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610连接于所述壳体1110上,并被配置为能够绕所述壳体1110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620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上,具体连接于所述丝杆1510上,并优选连接于所述丝杆1510的远端。所述手柄1000被配置为当所述外管2100沿远端向近端移动预定距离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610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620相互配合并阻止所述外管2100继续沿远端向近端移动,当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610绕所述壳体1110的轴线旋转并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620解除配合时,允许所述外管继续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
[0069]
在一个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610包括第三定位座1611和第二限位部1612。所述第三定位座1611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110上,并被配置为能够绕所述壳体1110的轴线旋转。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连接于所述第三定位座1611上,并至少部分地凸出于所述第三定位座1611的远端端面,且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还被配置为能够随所述第三定位座1611同步旋转。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620包括第三限位部1621,所述第三限位部1621凸出于所述丝杆1510的外周面。
[0070]
当所述输送器尚未开始释放所述医用植入物时,所述第三限位部1621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的远端侧,并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之间具有预定距离,且所述第三限位部1621在周向上还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对齐。如此,在医用植入物的释放初期,施术者通过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驱使所述外管2100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所述预定距离时,所述第三限位部162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抵接,也即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阻碍所述外管2100继续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此时,可执行其他操作例如调整所述医用植入物的位姿。之后,施术者旋转所述第三定位座1611,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在周向上与所述第三限位部1621错开,解除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620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610的配合,允许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驱使所述外管2100继续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
[0071]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110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三滑槽1111。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610还包括第二拨杆1613,所述第二拨杆161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定位座1611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滑槽1111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110的外部,以方便施术者操作。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610还包括第二弹性套1614,所述第二弹性套1614套装在所述第二拨杆1613上,且所述第二弹性套1614的外壁与所述第三滑槽1111的槽壁接触并产生形变,也即,所述
第二弹性套1614在移动时与所述第三滑槽1111的槽壁之间具有阻力,既增强施术者的手感,也降低误操作的可能性。所述第三滑槽1111在所述壳体1110的周向上的长度及具体位置根据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和所述第三限位部1621的周向尺寸确定,通常当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和所述第三限位部1621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二拨杆1613位于所述第三滑槽1111的一端,而当所述第二拨杆1613移动至所述第三滑槽1111的另一端时,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与所述第三限位部1621在周向上错开。
[0072]
不仅于此,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定位座1611上,并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凸出于所述第三定位座1611的远端端面的部分的长度,进而改变所述医用植入物释放前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和所述第三限位部1621之间的预定距离,提高所述输送器的适应范围。所述预定距离在装配所述输送器时根据所述医用植入物的具体种类和尺寸进行调整。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定位座1611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限位部1612由螺杆构成,其穿设在所述第三定位座1611上的所述螺孔处。
[0073]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三定位座1611为圆环形结构,具体可由两个半圆环形结构拼接而成,方便组装。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所述丝杆1510的近端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座1611后再与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或与所述螺纹套1520螺纹配合。
[0074]
请返回参考图4,所述手柄1000还包括第四连接组件,所述第四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的内壁上,并还用于与所述内管2200的近端连接。可选地,所述第四连接组件包括防转动件1710(如图13所示),所述防转动件1710具有供所述内管2200贯穿的第二中心通孔1711。所述防转动件1710包括第一防转部1712和第二防转部1713,所述第一防转部1712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的内壁上,并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保持周向相对静止,所述第二防转动部1713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接合管1220的内腔并被配置为与所述接合管1220保持周向相对静止。具体地,所述第一防转动部1712和所述第二防转动部1713均具有非回转的外形,例如所述第一防转动部1712和所述第二防转动部1713的横截面均为矩形。所述接合管1220的内腔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防转动部1713的外形相匹配,即所述接合管1220的内腔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横截面也为矩形(如图9所示),如此可使得所述接合管1220与所述第二防转动部1713保持周向相对静止。通过设置所述防转动件1710,使得施术者在拉动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以驱使所述内管2200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时避免所述内管2200转动。
[0075]
此外,所述内管2200的近端端部穿过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并连接于有鲁尔接头,以用于与注射器或其他外接设备连接。
[0076]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组装所述输送器,所述壳体1110、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及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均优选为拼装式结构,其中,所述壳体1110包括第一子壳体和第二子壳体,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包括第三子壳体和第四子壳体,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包括第五子壳体和第六子壳体,以及所述输送器还包括第一紧固环1101和第二紧固环1102(如图1所标注)。所述第一紧固环1101设于所述壳体1110与所述第二操作部1130之间,以使两者连接牢固,所述第二紧固环1102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部1120的近端,以使所述第五子壳体和所述第六子壳体连接牢固。
[0077]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以所述外管为所述第一移动管的情形中,所述接合管可连接
于所述第一定位座的远端侧,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优选连接于所述接合管的远端端部,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座的远端侧。相应地,所述导向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近端,且所述导向面到所述接合管的轴线的距离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0078]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手柄,所述手柄是如前所述的手柄1000。
[0079]
再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医用装置,所述医用装置包括前述的输送器和医用植入物,所述医用植入物用于压缩于所述外管2100和所述内管2200之间。
[0080]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