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科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康复科用儿童站立架。
背景技术:2.儿童站立架是一种采用强制措施使不能直立患儿达到直立起来的康复专用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可帮助患儿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下肢的直立功能,提高全身的各关节活动能力,该器械用于下肢不能直立、下肢瘫痪及行走困难的病人,对于脑瘫、偏瘫、小儿麻痹症等患者,都具有良好的康复作用,目前康复科用儿童站立架往往不便于对患者的腿部膝关节处进行双腿分开限位固定,且不便于对患者背部限位固定结构进行调节,从而便于患者使用该装置,且不便于对患者手臂进行锻炼。
3.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8319840u中公开的一种康复科用儿童站立架,该康复科用儿童站立架,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顶端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前侧滑动连接有脚踏板,且底板的顶端后侧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底板的顶端靠近立柱的前后侧均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脚踏板的后侧连接有弹簧,所述立柱的内侧安装有弯杆,所述立柱的顶端安装有面板,所述面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翻转块,且面板的后侧安装有弯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可靠,设置有第一螺栓,可以调节立柱之间的间距,设置有脚踏板,可以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拉伸锻炼,设置有翻转块,可以放置手机和平板电脑,设置有座椅,可以在使用者疲劳时,为使用者提供休息。
4.但是,该康复科用儿童站立架,不便于对患者的腿部膝关节处进行双腿分开限位固定,且不便于对患者背部限位固定结构进行调节,从而便于患者使用该装置,且不便于对患者手臂进行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康复科用儿童站立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康复科用儿童站立架,包括通过螺栓连接在底架上表面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内壁通过滑槽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h型架,所述h型架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横杆上表面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可拆卸的挂板,所述挂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座,所述橡胶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勾面,所述橡胶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约束带,所述约束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毛面,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座,所述圆座的内壁通过槽孔连接有可转动的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插接有可转动的握杆,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杆,所述齿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块,所述齿杆的表面套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一侧插接有可拆卸的挡板,所述挡板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卡座的内壁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卡块,所述插杆的表面套接有压缩弹簧。
9.可选的,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卡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斜卡块的一端与所述齿块卡接。
10.可选的,所述滑轨的一侧开设有插孔,所述横杆的内壁通过滑槽连接有卡柱。
11.可选的,所述卡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所述卡柱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柱的一端插接在所述插孔的内壁。
12.可选的,所述底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带。
13.可选的,所述h型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内壁插接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毛面,所述束缚带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勾面。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康复科用儿童站立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康复科用儿童站立架,通过挂板、橡胶座、第一魔术贴勾面、约束带和第一魔术贴毛面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便于将患者的腿部膝关节处卡在橡胶座的内部,且通过第一魔术贴勾面和第一魔术贴毛面粘接,能够达到对患者的腿部膝关节处进行双腿分开限位固定的目的,且固定更加牢靠,通过圆座、转杆和握杆之间的配合设置,使得患者能够通过手持握杆进行转动,从而能够达到对患者手臂进行锻炼的目的。
17.2、该康复科用儿童站立架,通过齿杆、齿块、卡座、插杆、斜卡块和压缩弹簧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便于沿齿杆向支撑板方向对卡座进行移动,且通过齿块和斜卡块卡接,使得卡座只能单向移动,需要将卡座进行复位时,需要拉动插杆将齿块与斜卡块进行分离,从而使得该装置对患者背部的限位固定结构便于进行调节,通过卡座、挡板和橡胶垫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便于对挡板进行拆卸,从而便于患者进入该装置,使患者位于挡板和支撑板之间,从而便于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座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横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齿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底架;2、滑轨;3、横杆;4、h型架;5、支撑板;6、挂板;7、橡胶座;8、第一魔术贴勾面;9、约束带;10、第一魔术贴毛面;11、圆座;12、转杆;13、握杆;14、矩形杆;15、齿杆;16、齿块;17、卡座;18、挡板;19、橡胶垫;20、插杆;21、斜卡块;22、压缩弹簧;23、插孔;24、卡柱;25、复位弹簧;26、垫板;27、矩形框;28、束缚带;29、第二魔术贴毛面;30、第二魔术贴勾面。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康复科用儿童站立架,包括通过螺栓连接在底架1上表面的滑轨2,底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板26,垫板2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带,滑轨2的一侧开设有插孔23,横杆3的内壁通过滑槽连接有卡柱24,卡柱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5,复位弹簧25远离卡柱24的一端与横杆3的内壁固定连接,卡柱24的一端插接在插孔23的内壁,滑轨2的内壁通过滑槽连接有横杆3,横杆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h型架4,h型架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27,矩形框27的内壁插接有束缚带28,束缚带2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毛面29,束缚带28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勾面30;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对患者的腿部膝关节处进行双腿分开限位固定,因此在h型架4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板5,横杆3上表面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可拆卸的挂板6,挂板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座7,橡胶座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勾面8,橡胶座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约束带9,约束带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毛面10,通过挂板6、橡胶座7、第一魔术贴勾面8、约束带9和第一魔术贴毛面10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便于将患者的腿部膝关节处卡在橡胶座7的内部,且通过第一魔术贴勾面8和第一魔术贴毛面10粘接,能够达到对患者的腿部膝关节处进行双腿分开限位固定的目的,且固定更加牢靠;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患者手臂进行锻炼,因此在支撑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座11,圆座11的内壁通过槽孔连接有可转动的转杆12,转杆12的一端插接有可转动的握杆13,通过圆座11、转杆12和握杆13之间的配合设置,使得患者能够通过手持握杆13进行转动,从而能够达到对患者手臂进行锻炼的目的;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挡板18便于进行拆卸,因此在支撑板5下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杆14,矩形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杆15,齿杆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块16,齿杆15的表面套接有卡座17,卡座17的一侧插接有可拆卸的挡板18,挡板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9,通过卡座17、挡板18和橡胶垫19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便于对挡板18进行拆卸,从而便于患者进入该装置,使患者位于挡板18和支撑板5之间,从而便于患者使用;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便于对卡座17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便于对患者背部进行限位固定,因此在卡座17的内壁插接有插杆20,插杆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卡块21,插杆20的表面套接有压缩弹簧22,压缩弹簧22的一端与卡座17的内壁固定连接,压缩弹簧22的另一端与插杆20的一侧固定连接,斜卡块21的一端与齿块16卡接,通过齿杆15、齿块16、卡座17、插杆20、斜卡块21和压缩弹簧22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便于沿齿杆15向支撑板5方向对卡座17进行移动,且通过齿块16和斜卡块21卡接,使得卡座17只能单向移动,需要将卡座17进行复位时,需要拉动插杆20将齿块16与斜卡块21进行分离,从而使得该装置对患者背部的限位固定结构便于进行调节。
32.综上所述,该康复科用儿童站立架,使用步骤如下:
33.1、该装置能够便于将患者的腿部膝关节处卡在橡胶座7的内部,且通过第一魔术贴勾面8和第一魔术贴毛面10粘接,能够达到对患者的腿部膝关节处进行双腿分开限位固
定的目的;
34.2、该装置能够便于患者通过手持握杆13进行转动,从而能够达到对患者手臂进行锻炼的目的;
35.3、该装置能够便于对挡板18进行拆卸,从而便于患者进入该装置,使患者位于挡板18和支撑板5之间,通过挡板18和橡胶垫19对患者背部进行限位固定;
36.4、该装置便于沿齿杆15向支撑板5方向对卡座17进行移动,且通过齿块16和斜卡块21卡接,使得卡座17只能单向移动,需要将卡座17进行复位时,需要拉动插杆20将齿块16与斜卡块21进行分离,从而使得该装置对患者背部的限位固定结构便于进行调节;
37.5、患者能够通过脚踩垫板26,并通过弹性带对患者脚部进行限位,通过第二魔术贴毛面29和第二魔术贴勾面30粘接,能够使得束缚带28对患者腰部进行限位固定。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