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窗口贴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型窗口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窗口贴。


背景技术:

2.iabp是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由固定在导管的圆柱形气囊构成,将其安放在胸主动脉部位。导管近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末梢,远端位于肾动脉。当心脏舒张时气囊充气,心脏收缩时气囊放气。由此产生双重血液动力学效应:心脏舒张气囊充气使血流向前,提高舒张压和冠脉的灌注。气囊在心脏收缩之前放气降低收缩压从而改善了左室射血,目的是降低左室前后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减轻心脏负荷。目前在进行iabp管路固定时,需要使用将带有敷料的纱布对动脉穿刺点进行覆盖保护,并通过胶带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3.对病患进行iabp定期护理检查时,护士需要观察对动脉穿刺点的针位刻度情况,采用纱布覆盖不透明,需要揭开查看,不利于穿刺区域的无菌保持,违反无菌原则。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窗口贴,对病患进行iabp定期护理检查时,护士需要观察对动脉穿刺点的针位刻度情况,护士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窗和敷料透明窗进行观察,无需揭开敷料贴,保证穿刺区域的无菌环境的同时便于观察。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窗口贴,包括敷料贴,所述敷料贴包括有敷料内层和粘贴外层,所述敷料内层包括有带有敷料的敷料层和与粘贴外层连接的连接层,所述敷料内层上开设有敷料通槽,所述敷料通槽内安装有敷料透明窗,所述粘贴外层上配合开设有粘贴通槽,所述粘贴通槽内安装有观察窗,所述粘贴外层其他位置均匀开设有透气孔;在对患者进行iabp辅助治疗时,使用本敷料贴对患者动脉穿刺处进行敷贴,首先将敷料内层贴合在患者穿刺针头处,将敷料透明窗对着穿刺位置放置,然后将粘贴外层和敷料内层相连,同时粘贴外层部分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对敷料内层进行固定,使用过程中利用透气孔进行透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对病患进行iabp定期护理检查时,护士需要观察对动脉穿刺点的针位刻度情况,护士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窗和敷料透明窗进行观察,无需揭开敷料贴,保证穿刺区域的无菌环境的同时便于观察。
6.其中,所述敷料通槽为圆槽或者矩槽,所述敷料透明窗为无菌贴膜;在敷料内层与患者皮肤贴合时,通过无菌贴膜的敷料透明窗对准针头穿刺位置。
7.其中,所述粘贴通槽为圆槽,所述观察窗有透明贴膜,所述粘贴通槽的直径大于敷料通槽的直径或者长度;粘贴通槽大于敷料通槽的设置在进行粘贴外层和敷料内层连接时,便于医务人员将敷料透明窗完全位于观察窗下方,保证对穿刺针头的观察。
8.其中,所述敷料通槽旁开设有两组粘贴槽,两组的所述粘贴槽成九十度设置且二
者中心和敷料通槽中心之间的两组连线为l形,所述粘贴槽上安装有双面贴,所述观察窗上开设有指示线,所述指示线为l形且交点和观察窗圆心重合;在进行粘贴外层的安装时,可以利用指示线指示对齐,先将观察窗安装在敷料透明窗上,在依次向周圈进行粘贴外层的贴合,进一步确保敷料透明窗完全位于观察窗下方。
9.其中,还包括有无菌压紧杆,所述无菌压紧杆底端中心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两端转动有螺杆且螺杆转动贯穿无菌压紧杆两端连接有旋钮,所述滑槽内滑动有两组滑块,两组的所述滑块以滑槽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滑块底端超出滑槽底端设置,所述螺杆螺纹贯穿滑块,所述螺杆和两组滑块的螺纹配合方向不同;在利用指示线指示对齐将观察窗安装在敷料透明窗上后,可以转动旋钮,利用螺杆和滑块的螺纹配合,驱动两组滑块移动,调整距离,对粘贴外层两端进行接触定位,利用无菌压紧杆自观察窗两侧压紧粘贴外层,依次向周圈进行粘贴外层的贴合,避免其褶皱。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对患者进行iabp辅助治疗时,使用本敷料贴对患者动脉穿刺处进行敷贴,首先将敷料内层贴合在患者穿刺针头处,将敷料透明窗对着穿刺位置放置,然后将粘贴外层和敷料内层相连,在进行粘贴外层的安装时,可以利用指示线指示对齐,先将观察窗安装在敷料透明窗上,可以转动旋钮,利用螺杆和滑块的螺纹配合,驱动两组滑块移动,调整距离,对粘贴外层两端进行接触定位,利用无菌压紧杆自观察窗两侧压紧粘贴外层,依次向周圈进行粘贴外层的贴合,避免其褶皱,粘贴外层部分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对敷料内层进行固定,使用过程中利用透气孔进行透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对病患进行iabp定期护理检查时,护士需要观察对动脉穿刺点的针位刻度情况,护士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窗和敷料透明窗进行观察,无需揭开敷料贴,保证穿刺区域的无菌环境的同时便于观察。
11.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粘贴外层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敷料内层结构示意图一;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敷料内层结构示意图二;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菌压紧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敷料内层;2、粘贴外层;3、敷料通槽;4、敷料透明窗;5、粘贴通槽;6、观察窗;7、透气孔;8、粘贴槽;9、双面贴;10、指示线;11、无菌压紧杆;12、滑槽;13、螺杆;14、旋钮;15、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17.实施例一
18.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窗口贴,包括敷料贴,所述敷料贴包括有敷料内层1和粘贴外层2,所述敷料内层1包括有带有敷料的敷料层和与粘贴外层2连接的连接层,所述敷料内层1上开设有敷料通槽3,所述敷料通槽3内安装有敷料透明窗4,所述粘贴外层2上配合开设有粘贴通槽5,所述粘贴通槽5内安装有观察窗6,所述粘贴外层2其他位置均匀开设有透气孔7;在对患者进行iabp辅助治疗时,使用本敷料
贴对患者动脉穿刺处进行敷贴,首先将敷料内层1贴合在患者穿刺针头处,将敷料透明窗4对着穿刺位置放置,然后将粘贴外层2和敷料内层1相连,同时粘贴外层2部分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对敷料内层1进行固定,使用过程中利用透气孔7进行透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对病患进行iabp定期护理检查时,护士需要观察对动脉穿刺点的针位刻度情况,护士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窗6和敷料透明窗4进行观察,无需揭开敷料贴,保证穿刺区域的无菌环境的同时便于观察;
19.所述敷料通槽3为圆槽,所述敷料透明窗4为无菌贴膜;在敷料内层1与患者皮肤贴合时,通过无菌贴膜的敷料透明窗4对准针头穿刺位置;
20.所述粘贴通槽5为圆槽,所述观察窗6有透明贴膜,所述粘贴通槽5的直径大于敷料通槽3的直径;粘贴通槽5大于敷料通槽3的设置在进行粘贴外层2和敷料内层1连接时,便于医务人员将敷料透明窗4完全位于观察窗6下方,保证对穿刺针头的观察;
21.所述敷料通槽3旁开设有两组粘贴槽8,两组的所述粘贴槽8成九十度设置且二者中心和敷料通槽3中心之间的两组连线为l形,所述粘贴槽8上安装有双面贴9,所述观察窗6上开设有指示线10,所述指示线10为l形且交点和观察窗6圆心重合;在进行粘贴外层2的安装时,可以利用指示线10指示对齐,先将观察窗6安装在敷料透明窗4上,在依次向周圈进行粘贴外层2的贴合,进一步确保敷料透明窗4完全位于观察窗6下方;
22.还包括有无菌压紧杆11,所述无菌压紧杆11底端中心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两端转动有螺杆13且螺杆13转动贯穿无菌压紧杆11两端连接有旋钮14,所述滑槽12内滑动有两组滑块15,两组的所述滑块15以滑槽12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滑块15底端超出滑槽12底端设置,所述螺杆13螺纹贯穿滑块15,所述螺杆13和两组滑块15的螺纹配合方向不同;在利用指示线10指示对齐将观察窗6安装在敷料透明窗4上后,可以转动旋钮14,利用螺杆13和滑块15的螺纹配合,驱动两组滑块15移动,调整距离,对粘贴外层2两端进行接触定位,利用无菌压紧杆11自观察窗6两侧压紧粘贴外层2,依次向周圈进行粘贴外层2的贴合,避免其褶皱;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24.使用时,在对患者进行iabp辅助治疗时,使用本敷料贴对患者动脉穿刺处进行敷贴,首先将敷料内层1贴合在患者穿刺针头处,将敷料透明窗4对着穿刺位置放置,然后将粘贴外层2和敷料内层1相连,在进行粘贴外层2的安装时,可以利用指示线10指示对齐,先将观察窗6安装在敷料透明窗4上,可以转动旋钮14,利用螺杆13和滑块15的螺纹配合,驱动两组滑块15移动,调整距离,对粘贴外层2两端进行接触定位,利用无菌压紧杆11自观察窗6两侧压紧粘贴外层2,依次向周圈进行粘贴外层2的贴合,避免其褶皱,
25.粘贴外层2部分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对敷料内层1进行固定,使用过程中利用透气孔7进行透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对病患进行iabp定期护理检查时,护士需要观察对动脉穿刺点的针位刻度情况,护士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窗6和敷料透明窗4进行观察,无需揭开敷料贴,保证穿刺区域的无菌环境的同时便于观察。
26.实施例二
27.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窗口贴,包括敷料贴,所述敷料贴包括有敷料内层1和粘贴外层2,所述敷料内层1包括有带有敷料的敷料层和与粘贴外层2连接的连接层,所述敷料内层1上开设有敷料通槽3,所述敷料通槽3内安装有
敷料透明窗4,所述粘贴外层2上配合开设有粘贴通槽5,所述粘贴通槽5内安装有观察窗6,所述粘贴外层2其他位置均匀开设有透气孔7;在对患者进行iabp辅助治疗时,使用本敷料贴对患者动脉穿刺处进行敷贴,首先将敷料内层1贴合在患者穿刺针头处,将敷料透明窗4对着穿刺位置放置,然后将粘贴外层2和敷料内层1相连,同时粘贴外层2部分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对敷料内层1进行固定,使用过程中利用透气孔7进行透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对病患进行iabp定期护理检查时,护士需要观察对动脉穿刺点的针位刻度情况,护士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窗6和敷料透明窗4进行观察,无需揭开敷料贴,保证穿刺区域的无菌环境的同时便于观察;
28.所述敷料通槽3为矩槽,所述敷料透明窗4为无菌贴膜;在敷料内层1与患者皮肤贴合时,通过无菌贴膜的敷料透明窗4对准针头穿刺位置;
29.所述粘贴通槽5为圆槽,所述观察窗6有透明贴膜,所述粘贴通槽5的直径大于敷料通槽3的长度;粘贴通槽5大于敷料通槽3的设置在进行粘贴外层2和敷料内层1连接时,便于医务人员将敷料透明窗4完全位于观察窗6下方,保证对穿刺针头的观察;
30.所述敷料通槽3旁开设有两组粘贴槽8,两组的所述粘贴槽8成九十度设置且二者中心和敷料通槽3中心之间的两组连线为l形,所述粘贴槽8上安装有双面贴9,所述观察窗6上开设有指示线10,所述指示线10为l形且交点和观察窗6圆心重合;在进行粘贴外层2的安装时,可以利用指示线10指示对齐,先将观察窗6安装在敷料透明窗4上,在依次向周圈进行粘贴外层2的贴合,进一步确保敷料透明窗4完全位于观察窗6下方;
31.还包括有无菌压紧杆11,所述无菌压紧杆11底端中心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两端转动有螺杆13且螺杆13转动贯穿无菌压紧杆11两端连接有旋钮14,所述滑槽12内滑动有两组滑块15,两组的所述滑块15以滑槽12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滑块15底端超出滑槽12底端设置,所述螺杆13螺纹贯穿滑块15,所述螺杆13和两组滑块15的螺纹配合方向不同;在利用指示线10指示对齐将观察窗6安装在敷料透明窗4上后,可以转动旋钮14,利用螺杆13和滑块15的螺纹配合,驱动两组滑块15移动,调整距离,对粘贴外层2两端进行接触定位,利用无菌压紧杆11自观察窗6两侧压紧粘贴外层2,依次向周圈进行粘贴外层2的贴合,避免其褶皱;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33.使用时,在对患者进行iabp辅助治疗时,使用本敷料贴对患者动脉穿刺处进行敷贴,首先将敷料内层1贴合在患者穿刺针头处,将敷料透明窗4对着穿刺位置放置,然后将粘贴外层2和敷料内层1相连,在进行粘贴外层2的安装时,可以利用指示线10指示对齐,先将观察窗6安装在敷料透明窗4上,可以转动旋钮14,利用螺杆13和滑块15的螺纹配合,驱动两组滑块15移动,调整距离,对粘贴外层2两端进行接触定位,利用无菌压紧杆11自观察窗6两侧压紧粘贴外层2,依次向周圈进行粘贴外层2的贴合,避免其褶皱,
34.粘贴外层2部分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对敷料内层1进行固定,使用过程中利用透气孔7进行透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对病患进行iabp定期护理检查时,护士需要观察对动脉穿刺点的针位刻度情况,护士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窗6和敷料透明窗4进行观察,无需揭开敷料贴,保证穿刺区域的无菌环境的同时便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