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支撑组件可自由摆动的固定行走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支撑组件可自由摆动的固定行走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组件可自由摆动的固定行走器。


背景技术:

2.对于人体而言,若长期卧床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人体需要经常性的处于直立状态,身体各个器官才能正常工作。然而由于截瘫患者的胸部以下无法控制,所以对于这类患者来说,依靠自主是很难维持直立行走的,故需要借助相关设备以及他人的辅助才能够实现行走。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够辅助截瘫患者直立行走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支撑组件可自由摆动的固定行走器,旨在有效辅助截瘫患者直立行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撑组件可自由摆动的固定行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5.护腰组件,其相对的两侧各具有一个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轴向沿上下方向;
6.两个脚踏组件,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并位于所述护腰组件的下方;以及,
7.两个支撑组件,每一个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支撑杆和内连接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脚踏组件连接,所述内连接杆具有相连接的上杆段和下杆段,所述上杆段与所述转动孔转动配合,所述下杆段与所述支撑杆紧配插合。
8.可选地,所述支撑杆呈管状,所述下杆段插入所述支撑杆内,所述内连接杆的外侧面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面抵接。
9.可选地,所述上杆段的外径小于所述下杆段的外径,所述上杆段和所述下杆段之间形成的台阶面侧向凸出形成所述限位凸起。
10.可选地,所述上杆段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与所述外管的上端面抵接;和/或,
11.所述上杆段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与所述外管的下端面抵接。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为卡簧。
13.可选地,所述转动孔内还设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套设于所述上杆段外。
14.可选地,所述上杆段的上下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所述轴承套。
15.可选地,所述内连接杆呈中空管状。
16.可选地,所述护腰组件的两相对侧各设置一个外连接杆,所述外连接杆的内部构成所述转动孔。
17.可选地,所述护腰组件包括护腰环,所述护腰环具有围合形成环状结构的第一护腰段和第二护腰段,所述第一护腰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护腰段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
护腰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护腰段的另一端通过锁扣结构锁接。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行走器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固定行走器的部分剖切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固定行走器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22.图4为图1中固定行走器部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23.图5为图1中固定行走器的分解示意图;
24.图6为图1中固定行走器在护腰环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行走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行走器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行走器一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
2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护腰组件221上杆段10护腰环222下杆段11第一护腰段223安装槽12第二护腰段224限位凸起13外连接杆23轴承套131转动孔24第一限位件14锁舌25第二限位件15锁槽31推动扶手20支撑组件40脚踏组件21支撑杆41脚踏板22内连接杆42高底脚
ꢀꢀ
43矮底脚
3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3.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撑组件可自由摆动的固定行走器,请结合参考图7,该固定行走器包括护腰组件100、脚踏组件40和支撑组件20。
35.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7,其中,护腰组件100可由多个结构依次首尾相连而围合形成一环状结构,用以围设在患者的腰部。该护腰组件100具体可包括一护腰环10,护腰环10围设在患者腰部,该护腰环10上下方向的宽度可较大,以使得患者腰部被支撑的面积更大,支撑效果更好。其中,护腰环10可由多块板体依次首尾相连而形成一个环状结构。为避免患者不适,在护腰组件100的内周面还可以设置一些软质件,例如硅胶、橡胶、海绵、布制品等,使得患者与护腰组件100实现软接触,从而起到缓冲防护效果。此外,护腰组件100还可以是类似腰带的结构。
36.脚踏组件40通常为两个,两个脚踏组件40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并位于所述护腰组件100的下方。该脚踏组件40具有一脚踏板41,用以支撑患者的脚部,即患者的左右两只脚分别放置在两个不同的脚踏板41上。两个脚踏组件40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两个脚踏组件40依次往前运动时,防止两者之间的干涉。脚踏组件40上还可以设置一些防护结构,例如绑带将患者的脚部绑住,防止脚部与脚踏板4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或者,脚踏板41上可以设置限位槽,患者的脚掌置于限位槽内,同样可以防止患者脚部移动。
37.同样地,支撑组件20也对应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组件20的下端对应连接两个所述脚踏板41,即一个支撑组件20的下端连接一个脚踏板41,另一个支撑组件20的下端则连接另外一个脚踏板41。两个所述支撑组件20的上端则均与所述护腰组件100连接,从而实现对护腰组件100的支撑。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组件20也是沿着左右方向分布的,并大体分布在护腰组件100的左右侧,从而对护腰组件100的左右两侧起到支撑效果,实现受力的平衡性。可以想到的是,支撑组件20大体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该支撑组件20可以是杆状结构,或者,支撑组件20为板状结构,或者,支撑组件20由多根连接杆组合形成等等。
38.为能够实现脚踏组件40的前后移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20的上端与所述护腰组件100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护腰组件100相对的两侧各设有一个转动孔131,所述转动孔131的轴向沿上下方向,所述支撑组件20与转动孔131转动配合。此处的转动配合指的是支撑组件20和转动孔131的孔壁之间具有径向间隙,从而防止两者抱死,如此支撑组件20可以相对护腰组件100转动。
39.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支撑杆21和内连接杆22,该支撑杆21和内连接杆22均大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杆21的下端与所述脚踏组件40连接,所述内连接杆22具有相连接的上杆段221和下杆段222,所述上杆段221与所述转动孔131转动配合,所述下杆段222与所述支撑杆21紧配插合。
40.本实施例中,内连接杆22的上杆段221和转动孔131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防
止两者抱死,以实现内连接杆22在转动孔131内转动。为减小摩擦,转动孔131内可以设置轴承套23而与内连接杆22配合。
41.通过将支撑组件20拆分为支撑杆21和内连接杆22,相对于采用一整条杆状结构而言,拆分为多段的设计,一方面方便不同杆段的替换,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小加工难度,同时,可以减小单个杆段的受力。
42.具体操作时,将左侧支撑组件20的上端朝前推动,护腰组件100和左侧支撑组件20整体则以右侧支撑组件20为中心朝前转动,相当于护腰组件100和左侧支撑组件20共同相对右侧支撑组件20朝前摆动,如此左侧支撑组件20带动左侧脚踏组件40朝前移动,从而带动患者的左脚朝前迈开;接着,将右侧支撑组件20的上端朝前推动,护腰组件100和右侧支撑组件20整体则以左侧支撑组件20为中心朝前转动,相当于护腰组件100和右侧支撑组件20共同相对左侧支撑组件20朝前摆动,如此右侧支撑组件20带动右侧脚踏组件40朝前移动,从而带动患者的右脚朝前迈开。如此交替推动左右两个支撑组件20,从而实现患者的直立行走。同时,由于患者的腰部是被护腰组件100围设在内的,该护腰组件100对患者腰部进行防护和支撑,防止患者倾倒。通过使用该固定行走器,能够有效辅助截瘫患者直立行走,使得患者得到运动,减少甚至避免患者并发症的产生。
43.为方便实现支撑组件20的前后摆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行走器还包括推动扶手31,所述推动扶手31连接在支撑组件20的上端,并朝前伸出。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支撑组件20的上端均设有一个推动扶手31。患者可以通过推动推动扶手31,实现与该推动扶手31相连的支撑组件20朝前摆动。
44.为减小脚踏组件40与地面的摩擦,进而减小推动扶手31的推动阻力,进一步地,脚踏板41的底面可以设置高底脚42和矮底脚43,高底脚42在脚踏板41底面的凸出高度大于矮底脚43的凸出高度,高底脚42设置在脚踏板41的内侧,矮底脚43设置在脚踏板41的外侧,此处两个脚踏板41相邻的一侧为内侧,两个脚踏板41互相远离的一侧为外侧。
45.在需要走动时,以迈开右脚为例进行说明,患者身体朝左边倾斜,重心落在左侧,使得左侧脚踏板41的矮底脚43与地面接触,高底脚42也与地面接触,左侧脚踏板41则相对地面倾斜,而右侧脚踏板41可以是整个悬空的状态,右侧脚踏板41受到的人体的压力以及地面的阻力较小,此时通过朝前推动右侧的推动扶手31,使得右侧的支撑组件20和护腰组件100相对左侧的支撑组件20朝前摆动,从而带动右侧脚踏板41朝前运动,实现右脚的迈开。同理,要实现迈开左脚,则身体朝右边倾斜,重心落在右侧。由于高底脚42和矮底脚43的设置,使得脚踏板41底部高低不平,在需要迈开相应的脚时,对应的脚踏板41悬空,可以更加灵活的将脚踏板41翘起,减小脚踏板41的阻力,从而大大方便患者操作。
46.当然,其它实施例中,为减小脚踏组件40与地面的摩擦,还可以在脚踏板41的底面设置滚轮。
47.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21呈管状,所述下杆段222插入所述支撑杆21内,所述内连接杆22的外侧面设置有限位凸起224,所述限位凸起224与所述支撑杆21的上端面抵接。可选地,所述上杆段221的外径小于所述下杆段222的外径,所述上杆段221和所述下杆段222之间形成的台阶面侧向凸出形成所述限位凸起224。如此,限位凸起224与上杆段221和下杆段222是一体成型的,限位凸起224和内连接杆22之间不需要设置安装结构实现两者的连接。该限位凸起224大体呈连续的环状结构,或者,限位凸起224具有多个限位凸筋,多个
限位凸筋沿内连接杆22的周向间隔分布。此外,限位凸起224也可以是与内连接杆22分体设置,例如,限位凸起224呈环状,并套设在内连接杆22上。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224的设置,可以避免内连接杆22过度插入到支撑杆21内。
48.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孔131内还设有轴承套23,所述轴承套23套设于所述上杆段221外。如此,上杆段221是通过轴承套23而与转动孔131配合的。可选地,所述上杆段221的上下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所述轴承套23。轴承套23的设置,可以避免上杆段221直接接触转动孔131的孔壁而造成磨损,避免了形成转动孔131的外连接杆13破裂。同时,轴承套23的设置,还可以提高上杆段221在转动孔131内活动的灵活性。
49.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杆段22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4,所述第一限位件24能够与所述外管的上端面抵接;和/或,所述上杆段22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限位件25,所述第二限位件25能够与所述外管的下端面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24和所述第二限位件25均为卡簧。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4可以防止上方的轴承套23和轴承朝上滑出,同时,还可以防止内连接杆22相对外连接杆13朝上移动。第二限位件25可以防止下方的轴承套23和轴承向下滑出,同时,还可以防止内连接杆22相对外连接杆13朝下移动。
50.为方便卡簧的安装,一实施例中,上杆段221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223,安装槽223大体呈环形,卡簧安装于安装槽223内,从而避免卡簧上下移动。
51.一实施例中,所述护腰组件100的两相对侧各设置一个外连接杆13,所述外连接杆13的内部构成所述转动孔131。当然,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护腰环10上直接加工出转动孔131。
52.可选地,所述内连接杆22呈中空管状。如此形成的内连接杆22的重量较轻,前后摆动的难度较低。
53.一实施例中,所述护腰组件100包括护腰环10,所述护腰环10具有围合形成环状结构的第一护腰段11和第二护腰段12,所述第一护腰段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护腰段1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护腰段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护腰段12的另一端通过锁扣结构锁接。
54.该锁扣结构包括锁舌14和锁槽15,其中,锁舌14可设置在第一护腰段11,锁槽15设置在第二护腰段12,通过将锁舌14插入锁槽15内,实现第一护腰段11另一端与第二护腰段12另一端的锁定。其中,该锁扣结构可以采用汽车安全带上的锁定结构。
5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