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
3.神经内科临床传统的康复过程一般由医护人员或者家属来辅助患者进行活动,不仅极度损耗辅助者的体力,而且一但辅助不到位,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故而提出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躯干支撑组件,所述躯干支撑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大腿支撑组件,所述大腿支撑组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安装箱内部的小腿支撑组件,所述小腿支撑组件的内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脚托组件,所述躯干支撑组件的内部设置有与小腿支撑组件底部活动连接的动力机构。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该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当需要使用时,动力机构通电带动小腿支撑组件进行移动,通过小腿支撑组件和大腿支撑组件之间的配合,即可通过模拟腿部弯曲的过程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从而实现自动辅助康复的效果。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躯干支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安装箱顶部的支撑台面,所述支撑台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扶手架,所述支撑台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扶手架之间的背垫。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使用时,先让患者躺在背垫上,并将双腿放置在腿托内,扶手架不仅能够让患者进行扶持,而且能够防止患者发生掉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大腿支撑组件包括数量为两个且固定连接于支撑台面内腔左侧壁的第一铰接座,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座的内部均与转动板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转动板右侧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均延伸至转动板上方的第一固定螺杆。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使用前,通过改变第一支撑板位于转动板内部的位置,从而根据患者的大腿长度和关节弯曲处来对装置进行调节,调节好后,旋转第一固定螺杆与转动板进行接触,通过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对第一支撑板的当前位置进行固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小腿支撑组件包括数量为两个且均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右侧的第二铰接座,两个所述第二铰接座的内部均与第二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支撑台面内部的滑动杆。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活动座移动时,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之间的配合即可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折叠,通过模拟躯干弯曲的过程,来实现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康复,从而实现自动辅助康复的效果。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脚托组件包括数量为多个且活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板内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与第二支撑板内部固定连接的伸缩弹簧,所述脚托组件还包括活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板内部的脚托板。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使用前,通过调整脚托板位于第二支撑板内部的位置,从而根据患者的小腿长度来对该装置进行调节,调节好后通过伸缩弹簧的弹力即可使固定杆插入到脚托板内,即可对脚托板进行固定。
1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活动连接于支撑台面内部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与第二支撑板底部活动连接的活动座,所述支撑台面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出端与螺纹杆左侧固定连接的转动电机。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患者躺好后,转动电机通电并带动螺纹杆进行旋转,螺纹杆旋转的过程中,通过螺纹的推动,活动座进行横移。
1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腿托,所述腿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海绵垫自身具备一定的回弹力,当患者的腿部放入腿托内后,能够大大的增加患者腿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中小腿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中前侧脚托组件右视剖面图;
24.图4为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中动力机构正视剖面图。
25.图中:1、安装箱;2、躯干支撑组件;21、支撑台面;22、扶手架;23、背垫;3、大腿支撑组件;31、第一铰接座;32、转动板;33、第一支撑板;34、第一固定螺杆;4、小腿支撑组件;41、第二铰接座;42、第二支撑板;43、滑动杆;5、脚托组件;51、固定杆;52、挡块;53、伸缩弹簧;54、脚托板;6、动力机构;61、螺纹杆;62、活动座;63、转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安装箱1,安装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躯干支撑组件2,躯干支撑组件2包括固定连接于安装箱1顶部的支撑台面21,支撑台面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扶手架22,支撑台面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扶手架22之间的背垫23,当需要使用时,先让患者躺在背垫23上,并将双腿放置在腿托内,扶手架22不仅能够让患者进行扶持,而且能够防止患者发生掉落,躯干
支撑组件2的内部设置有大腿支撑组件3,大腿支撑组件3包括数量为两个且固定连接于支撑台面21内腔左侧壁的第一铰接座31,两个第一铰接座31的内部均与转动板32活动连接,转动板3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转动板32右侧的第一支撑板33,第一支撑板3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均延伸至转动板32上方的第一固定螺杆34,当需要使用前,通过改变第一支撑板33位于转动板32内部的位置,从而根据患者的大腿长度和关节弯曲处来对装置进行调节,调节好后,旋转第一固定螺杆34与转动板32进行接触,通过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对第一支撑板33的当前位置进行固定,大腿支撑组件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安装箱1内部的小腿支撑组件4,小腿支撑组件4包括数量为两个且均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33右侧的第二铰接座41,两个第二铰接座41的内部均与第二支撑板42活动连接,第二支撑板42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支撑台面21内部的滑动杆43,活动座62移动时,通过第一支撑板33、第二支撑板42、第一铰接座31和第二铰接座41之间的配合即可使第一支撑板33和第二支撑板42进行折叠,通过模拟躯干弯曲的过程,来实现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康复,从而实现自动辅助康复的效果,小腿支撑组件4的内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脚托组件5,脚托组件5包括数量为多个且活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板42内部的固定杆51,固定杆5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块52,挡块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端延伸至与第二支撑板42内部固定连接的伸缩弹簧53,脚托组件5还包括活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板42内部的脚托板54,当需要使用前,通过调整脚托板54位于第二支撑板42内部的位置,从而根据患者的小腿长度来对该装置进行调节,调节好后通过伸缩弹簧53的弹力即可使固定杆51插入到脚托板54内,即可对脚托板54进行固定,躯干支撑组件2的内部设置有与小腿支撑组件4底部活动连接的动力机构6,动力机构6包括活动连接于支撑台面21内部的螺纹杆61,螺纹杆61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与第二支撑板42底部活动连接的活动座62,支撑台面2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出端与螺纹杆61左侧固定连接的转动电机63,患者躺好后,转动电机63通电并带动螺纹杆61进行旋转,螺纹杆61旋转的过程中,通过螺纹的推动,活动座62进行横移,第一支撑板33和第二支撑板4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腿托,腿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垫,由于海绵垫自身具备一定的回弹力,当患者的腿部放入腿托内后,能够大大的增加患者腿部的舒适性。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8.第一步:当需要使用时,先让患者躺在背垫23上,并将双腿放置在腿托内,扶手架22不仅能够让患者进行扶持,而且能够防止患者发生掉落,患者躺好后,转动电机63通电并带动螺纹杆61进行旋转,螺纹杆61旋转的过程中,通过螺纹的推动,活动座62进行横移,活动座62移动时,通过第一支撑板33、第二支撑板42、第一铰接座31和第二铰接座41之间的配合即可使第一支撑板33和第二支撑板42进行折叠,通过模拟躯干弯曲的过程,来实现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康复,从而实现自动辅助康复的效果;
29.第二步:当需要使用前,通过改变第一支撑板33位于转动板32内部的位置,从而根据患者的大腿长度和关节弯曲处来对装置进行调节,调节好后,旋转第一固定螺杆34与转动板32进行接触,通过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对第一支撑板33的当前位置进行固定;
30.第三步:通过调整脚托板54位于第二支撑板42内部的位置,从而根据患者的小腿长度来对该装置进行调节,调节好后通过伸缩弹簧53的弹力即可使固定杆51插入到脚托板54内,即可对脚托板54进行固定。
31.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