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


背景技术:

2.患者在进行长时间的治疗后通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伤后进行适当的康复性锻炼,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改善伤部组织的代谢与营养,加速损伤的愈合,促进功能、形态和结构的统一,在康复训练中需要借助一些外界器材进行针对性训练。
3.对于偏瘫中风等需要进行站立康复训练初期的患者,一般需要借助人力将病人从病床上移动至轮椅再推至训练地进行练习,整个过程不仅费时费力,稍不注意还容易使病人摔倒造成二次伤害,且现有的康复训练器材,通常被独立放置或安装在一处,在不使用时无法进行很好的收纳,以及腾出一定空间为其提供存放空间,这大大占用了病房空间。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移动病人、一体两用节省占地空间,防止病人受到二次伤害的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包括:床板;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开设在所述床板的顶部;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所述床板的顶部;两个载板,两个所述载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上方;两个支板,两个支板均设置在所述床板的下方;两个螺套,两个所述螺套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板上,两个所述螺套均贯穿相对应的所述支板;两个丝杆一,两个所述丝杆一均螺纹安装在两个所述螺套内,两个所述丝杆一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载板转动连接;两个电机二,两个所述电机二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板的下方;两个伞齿一,两个伞齿一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上;两个伞齿二,两个所述伞齿二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螺套上,两个所述伞齿一分别与两个所述伞齿二相啮合;两个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槽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载板的顶部;两个护栏,两个所述护栏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载板的上方;两个丝杆二,两个所述丝杆二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移动槽内,两个所述丝杆二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床板的上方并与相对应的所述载板转动连接;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固定在床板的两侧。
7.优选的,所述活动槽内固定安装有挡板一,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两个挡板二,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床板上方,所述活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活动板并与所述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固定套设有弧形板,所述床板下方固定安装有架接板,所述架接板上转动安装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固定套设有齿轮一,所述架接板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与所述联动杆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床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竖板,两个所述支板均滑动安装在所述竖板
上,所述竖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电机二均与相对应的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板上均固定安装有伸缩套,两个所述伸缩套内均滑动安装有延长板,两个所述延长板的顶部的顶端均与对应的所述载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延长板上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伸缩套靠近所述卡槽的一侧外均固定安装有卡杆,两个所述卡杆贯穿均贯穿相对应的所述伸缩套延伸至对应的所述卡槽内。
9.优选的,两个所述移动槽内均固定安装有标杆,两个所述护栏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顶块,两个所述顶块的底部均延伸至相对应的所述移动槽内并与相对应的所述丝杆二螺纹连接,两个所述顶块分别与两个所述标杆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护栏靠近所述活动板的一侧上均固定安装有把手。
10.优选的,靠近所述伸缩套的所述侧板上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腔室内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开设有腔室的所述侧板上固定安装有电机三,所述电机三的输出轴与所述双向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板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腔室内,两个所述支板均与所述双向螺杆螺纹连接,两个所述支板均与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万向轮,四个所述万向轮呈矩形分布。
11.优选的,靠近所述伸缩套的所述侧板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矩形框,安装有矩形框的所述侧板的一侧上开设有贯通孔,所述矩形框内固定安装有面板,所述面板上转动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固定套设有齿轮二,所述横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矩形框外,所述矩形框上滑动安装有齿板,所述齿板与所述贯通孔相适配,所述齿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矩形框外,所述齿板与所述齿轮二相啮合,所述齿板位于矩形框外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固板,所述固板的两侧上均固定安装有架接板,任意一个所述架接板上固定安装有绑带,另一个所述架接板上开设有通槽。
12.优选的,所述通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嵌槽,安装有所述通槽的所述架接板的一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嵌槽内,所述拉杆上套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绑带上开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绑带贯穿所述通槽,所述拉杆贯穿对应的所述调节孔。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装置进行康复训练前可作为病床使用,通过设置的齿轮一,在电机一的转动下使相啮合的弧形板带动活动板实现角度变化可将病人推起,双向螺杆转动使两个载板相互远离将安装槽露出,为病人双腿站立活动提供空间,设置的螺套使丝杆一转动,实现载板的高度调节,转动丝杆二,使两个护栏相互靠近在病人站立时提供支撑,病人通过握住把手为其起身助力,进行站立康复训练,整个过程无需移动病人,防止病人受到二次伤害,且本装置为一物两用的形式,病床形态与康复训练形态之间能够随时方便的切换,极大的节省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第一实施例中侧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第一实施例中支板、螺套、丝杆和床板的连接关系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第一实施例中床板的俯视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第二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20.图6为图5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第二实施例中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图7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床板;2、活动槽;3、齿轮一;4、弧形板;5、活动板;6、电机一;7、安装槽;8、载板;9、支板;10、螺套;11、丝杆一;12、电机二;13、伞齿一;14、伞齿二;15、移动槽;16、护栏;17、丝杆二;18、侧板;19、腔室;20、双向螺杆;21、电机三;22、矩形框;23、齿轮二;24、齿板;25、固板;26、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第一实施例
26.请结合参阅图1-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包括:床板1;活动槽2,所述活动槽2开设在所述床板1的顶部,活动槽2为活动板5角度调节提供空间并为转轴提供支撑;安装槽7,所述安装槽7开设在所述床板1的顶部,安装槽7在两个载板8移动分离后可为病人双腿站立提供活动空间;两个载板8,两个所述载板8设置在所述安装槽7的上方,两个载板8的相互远离使安装槽7露出从而为病人站立训练提供空间,两个载板8位于安装槽7内时又可与床板1保持水平方便病人躺平休息;两个支板9,两个支板9均设置在所述床板1的下方,两个支板9可带动两个载板8进行间距调节,且同时为螺套10、伸缩套提供支撑;两个螺套10,两个所述螺套10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板9上,两个所述螺套10均贯穿相对应的所述支板9,螺套10带动丝杆一11转动从而调节载板8的高度;两个丝杆一11,两个所述丝杆一11均螺纹安装在两个所述螺套10内,两个所述丝杆一11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载板8转动连接,载板8在丝杆一11的带动下可进行高度调节;两个电机二12,两个所述电机二12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板9的下方,电机二12的转动下,伞齿一13和伞齿二14转动,从而使螺套10转动;两个伞齿一13,两个伞齿一13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上;两个伞齿二14,两个所述伞齿二14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螺套10上,两个所述伞齿一13分别与两个所述伞齿二14相啮合,通过伞齿一 13和伞齿二14相啮合可使电机二12水平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竖向安装的螺套10转动;两个移动槽15,两个所述移动槽15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载板8 的顶部;两个护栏16,两个所述护栏16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载板8的上方,两个护栏16在病人休息时可作为床边栏杆使用,在病人进行站立训练时可起到支撑作用;两个丝杆二17,两个所述丝杆二17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
移动槽15内,两个所述丝杆二17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床板1的上方并与相对应的所述载板8转动连接,反方向转动两个丝杆二17可使两个护栏16调节间距,方便对病人支撑;两个侧板18,两个所述侧板18分别固定在床板1的两侧,两个侧板18对床板1到支撑作用。
27.所述活动槽2内固定安装有挡板一,活动板5水平状态时底部与挡板一接触,挡板一为活动板5提供支撑,所述安装槽7内固定安装有两个挡板二,挡板二在载板8下降至与床板1水平位置时对其进行支撑,所述活动槽2内设置有活动板5,活动板5进行角度调节,推动病人背部将其推起,所述活动板5 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床板1上方,所述活动槽2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活动板5并与所述活动板5固定连接,转轴可对活动板5、弧形板4进行可靠固定,所述转轴上固定套设有弧形板4,弧形板4上设置有多个齿牙,多个齿牙均与齿轮一3相啮合,使得弧形板4随齿轮一3转动,所述床板1 下方固定安装有架接板,所述架接板上转动安装有联动杆,联动杆对齿轮一3 进行支撑的同时连接电机一6,使齿轮一3转动,所述联动杆上固定套设有齿轮一3,所述架接板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电机一6,所述电机一6的输出轴与所述联动杆固定连接。
28.所述床板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竖板,竖板对支板9、固定板进行支撑,两个所述支板9均滑动安装在所述竖板上,所述竖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电机二12均与相对应的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电机二12使伞齿一13带动伞齿二14转动,从而使螺套10转动,两个所述支板9上均固定安装有伸缩套,两个所述伸缩套内均滑动安装有延长板,两个所述延长板的顶部的顶端均与对应的所述载板8固定连接,伸缩套和延长板的配合可随载板8 的升降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对其进行支撑固定,两个所述延长板上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伸缩套靠近所述卡槽的一侧外均固定安装有卡杆,两个所述卡杆贯穿均贯穿相对应的所述伸缩套延伸至对应的所述卡槽内,卡杆与卡槽对延长板形成卡持作用,对延长板进行活动限制从而实现对载板8的稳定支撑。
29.两个所述移动槽15内均固定安装有标杆,标杆对顶块产生转动限制,使顶块保持水平移动,两个所述护栏16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顶块,顶块用来连接护栏16和丝杆二17,使护栏16可水平移动,两个所述顶块的底部均延伸至相对应的所述移动槽15内并与相对应的所述丝杆二17螺纹连接,两个所述顶块分别与两个所述标杆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护栏16靠近所述活动板5的一侧上均固定安装有把手,把手的设置可在病人起身时给予病人一个抓持助力点。
30.靠近所述伸缩套的所述侧板18上开设有腔室19,所述腔室19内固定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的限位作用使得支板9只能进行水平移动,所述腔室19 内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20,双向螺杆20的设置使得两个支板9可进行间距调节,以便带动两个载板8移动,从而将安装槽7呈现出来为病人训练提供空间,开设有腔室19的所述侧板18上固定安装有电机三21,所述电机三21的输出轴与所述双向螺杆20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板9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腔室19内,两个所述支板9均与所述双向螺杆20螺纹连接,两个所述支板9 均与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两个所述侧板18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万向轮,四个所述万向轮呈矩形分布,四个万向轮方便本装置移动,可推动病人至所需地点进行康复训练。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32.本装置在初始状态下作为病床供病人休息使用。
33.进行康复训练时,先启动电机一6,由于啮合关系齿轮一3转动的同时带动弧形板4
转动,同时转轴随之转动,此时活动板5转动推动病人背部起身,启动电机三21,双向螺杆20转动,使两个支板9带动两个载板8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安装槽7便会被显现出来,病人双腿可进入安装槽7内,脚接触地面,呈坐姿状,将卡杆拉出对应卡槽,接着启动两个电机二12,通过伞齿一13与伞齿二14的啮合关系使螺套10转动,通过丝杆一11与螺套10的螺纹关系,丝杆一11便会使对应的载板8上升,此时延长板被拉出伸缩套,升至所需高度,将卡杆重新插回对应卡槽内将载板8固定,然后向相反方向转动两个丝杆二17,使两个护栏16相互靠近,病人可拉动把手进行助力起身站立后,双手扶住两边护栏16,此时本装置便可作为康复训练器材为病人提供站立康复训练。
3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5.本装置进行康复训练前可作为病床使用,通过设置的齿轮一3,在电机一 6的转动下使相啮合的弧形板4带动活动板5实现角度变化可将病人推起,双向螺杆20转动使两个载板8相互远离将安装槽7露出,为病人双腿站立活动提供空间,设置的螺套10使丝杆一11转动,实现载板8的高度调节,转动丝杆二17,使两个护栏16相互靠近在病人站立时提供支撑,病人通过握住把手为其起身助力,进行站立康复训练,整个过程无需移动病人,防止病人受到二次伤害,且本装置为一物两用的形式,病床形态与康复训练形态之间能够随时方便的切换,极大的节省占地空间。
36.第二实施例:
37.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9.请结合参阅图5-图8,病床助力起身及康复训练的移动架还包括矩形框 22,所述矩形框22固定安装在靠近所述伸缩套的所述侧板18的一侧上,矩形框22可对齿轮二23进行防护和隔离,防止病人接触造成伤害,安装有矩形框 22的所述侧板18的一侧上开设有贯通孔,所述矩形框22内固定安装有面板,面板为横杆提供支撑作用,所述面板上转动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固定套设有齿轮二23,所述横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矩形框22外,横杆为齿轮二23提供支撑的同时带动其转动,所述矩形框22上滑动安装有齿板24,所述齿板24 与所述贯通孔相适配,所述齿板24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矩形框22外,所述齿板24与所述齿轮二23相啮合,齿板24可随齿轮12调整固板25的所在位置同时给予固板25稳定支撑,所述齿板24位于矩形框22外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固板25,固板25远离所述齿板24的一侧上设置为软垫,与病人腿部接触时防止产生挤压伤害,所述固板25的两侧上均固定安装有架接板,任意一个所述架接板上固定安装有绑带26,绑带26和固板25在使用时形成一个半圆形对病人双腿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另一个所述架接板上开设有通槽。
40.所述通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嵌槽,安装有所述通槽的所述架接板的一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拉杆,拉杆贯穿不同位置的调节孔便可对绑带26的松紧度进行控制,拉杆和所述拉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嵌槽内,所述拉杆上套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拉簧在拉动拉杆时被挤压储存弹力势能,松开拉杆时推动拉杆复位,所述绑带26上开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绑带
26贯穿所述通槽,所述拉杆贯穿对应的所述调节孔。
41.在进行站立练习时,转动横杆,由于啮合关系,齿板24便会随齿轮二23 的转动水平移动,使固板25接触到病人腿部时,将拉杆拉出通槽,此时拉簧被压缩,储存弹力势能,同时使绑带26绕过病人腿部后,穿过通槽,拉紧绑带26,然后松开卡杆,拉簧释放势能,卡杆穿过对应的调节孔并重新进入嵌槽内,将绑带26卡持,此时便可对病人腿部进行一定的固定支撑,防止在站立训练时,病人腿部酸软弯曲,影响训练效果。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