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心电诊断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心电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心电诊断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手动,为被检测者佩戴心电诊断所用的设备、器械等;医护人员每天进行重复性劳动,劳动强度大;医护人员在为被检测者配搭设备、器械等过程中,与被检测者紧密接触,此方式将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医护人员与被检测者之间的交叉感染的风险;目前心电诊断后使用过的检测设备、器械等的消毒问题,也是心电诊断科室面临最大的问题,消毒工作将占有医护人员加多的工作时间且工作强度较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临床医疗的智能心电诊断系统。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心电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检测床、一心电诊断装置,所述检测床上设置一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一机械手、一三维视觉系统、一消毒装置;所述检测床的床面上设置一肢导电极机构,所述检测床下部设置一电气控制柜;
5.所述机械手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上,另一端连接一胸导电极装置;
6.所述支架上设置一系统启动按钮;
7.所述肢导电极机构包括一肢导电极、一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肢导电极上;
8.所述胸导电极装置包括一距离传感器、一电极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电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机械手的末端,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若干个所述电极传感器之间;
9.所述胸导电极装置、所述肢导电极机构分别与心电诊断装置电连接;所述系统启动按钮、所述心电诊断装置、所述机械手、所述三维视觉系统、所述消毒装置均分别与所述电气控制柜电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胸导电极装置还包括一预压浮动机构,所述预压浮动机构设置于机械手的末端,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电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预压浮动机构的下方,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若干个所述电极传感器之间。
11.优选的,所述胸导电极装置还包括一弹簧装置,所述预压浮动机构设置于机械手的末端,所述弹簧装置、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预压浮动机构的下方,所述电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弹簧装置的下方,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若干个所述弹簧装置之间。
12.优选的,所述肢导电极机构还包括一消毒液喷洒口,所述消毒液喷洒口设置于所述肢导电极上。
13.优选的,所述肢导电极机构还包括一滑轨,所述滑轨连接于所述检测床的床面上,
所述肢导电极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14.优选的,所述消毒装置包括一喷洒口、一排液口。
15.优选的,所述支架为圆环状、半圆状、矩形框状。
16.优选的,所述三维视觉系统包括一相机镜头、一相机光源、一图像处理器;所述支架上设置一导联线插座。
17.优选的,所述电气柜包括机械手电控系统、低压电器器件。
18.优选的,所述检测床底部安装轮子或滑轨。
19.优选的,所述心电诊断装置设置于一带轮支架上。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三维视觉系统、机械手臂、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心电诊断过程的自动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升心电诊断的效果和效率;而且,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医护人员与被检测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心电检测设备、器械等的消毒工作强度较大的问题;提高了心电诊断的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3.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24.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图7、图8中d处放大图。
30.图中标记为:
31.1、检测床;2、支架;3、机械手;4、三维视觉系统;5、消毒装置;51、喷洒口;
32.52、排液口;6、心电诊断装置;7、肢导电极机构;71、肢导电极;72、传感器;73、滑轨;74、消毒液喷洒口;8、电气控制柜;9、胸导电极装置;91、距离传感器;
33.92、预压浮动机构;93、电极传感器;94、弹性装置;10、系统启动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35.实施例一
36.如图1至4所示,一种智能心电诊断系统,包括检测床1、心电诊断装置6,检测床1上设置环状支架2,环状支架2顶部用螺栓螺母固定两只机械手3;环状支架2的顶部嵌入安装三维视觉系统4;环状支架2的一侧部嵌入安装消毒装置5,环状支架2另一侧部安装系统启动按钮10;检测床1的下部设置电气控制柜8,电气控制柜8包括机械手电控系统、低压电器器件;
37.检测床1的床面上,上、下分别设置四个肢导电极机构7,每个肢导电极机构7包括
肢导电极71、传感器72、滑轨73、消毒液喷洒口74,滑轨73连接于检测床1的床面上,肢导电极71设置于滑轨73上,传感器72设置于肢导电极71上,消毒液喷洒口74设置于肢导电极71上的两侧部。
38.三维视觉系统4包括相机镜头、相机光源、图像处理器;三维视觉系统4通过相机镜头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图像处理器,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图像处理器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智能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提供给机械手3进行相应动作。
39.机械手3的一端连接于环状支架2上,另一端连接胸导电极装置9;胸导电极装置9包括距离传感器91、预压浮动机构92、电极传感器93、弹簧装置94;预压浮动机构92设置于机械手3的末端,弹簧装置94、距离传感器91设置在预压浮动机构92的下方,电极传感器93设置在弹簧装置94的下方,实现电极传感器93与人体皮肤有效可靠接触;距离传感器91设置在若干个弹簧装置94之间。
40.肢导电极机构7、胸导电极装置9分别与心电诊断装置6的电连接,用于连接的导联线贯穿在机器手3内部;心电诊断装置6对肢导电极机构7、胸导电极装置9采集的生物电信号进行心电图诊断;心电诊断动作完成后,机械手3自动移动到消毒装置5处;消毒装置5包括喷洒口51、排液口52;机械手3抵达喷洒口51后,系统自动开启消毒功能,喷洒口51自动喷洒消毒液对机械手3进行消毒;消毒结束,使用过的消毒液自排液口52排出。
41.环状支架2上设置导联线插座;检测床1底部安装轮子,也可安装滑轨;心电诊断装置6设置于带轮支架上。
42.胸导电极装置9、肢导电极机构7分别与心电诊断装置6连接;系统启动按钮10、心电诊断装置6、机械手3、三维视觉系统4、消毒装置5均分别与电气控制柜8电连接。
43.实施例二
44.如图5所示,支架2为圆环状;两只机械手3连接于圆环状支架2的上部;检测床1底部安装底板,电气控制柜8上部连接检测床1的床面,下部连接底板;其余技术特征同实施例一。
45.实施例三
46.如图6所示,两只机械手3连接于圆环状支架2的上部;其余技术特征同实施例二。
47.实施例四
48.如图7、9所示,支架2为半圆环状;机械手3为一只,连接于半圆环状支架2的上部;半圆环状支架2固定在检测床1的右侧;心电诊断装置6位于检测床1的左侧;检测床1底部为底板,电气控制柜8上部连接检测床1的床面,下部连接底板;胸导电极装置9包括距离传感器91、预压浮动机构92、电极传感器93、弹性装置94。距离传感器91设置在预压浮动机构92的末端,弹性装置94、预压浮动机构92固定安装在机械手3的末端,电极传感器93、弹性装置94固定安装在弹性装置94预压浮动机构92的末端;其余技术特征同实施例一。
49.实施例五
50.如图8、9所示,半圆环状支架2固定在检测床1的左侧;心电诊断装置6位于检测床1的右侧;其余技术特征同实施例四。
5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图1-9所示,
52.1、被检测者进入心电检测室,被检测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语音提示或医护人员的
提示,平躺在检测床1上;并将上衣掀起,露出胸部。
53.2、被检测者将四肢放置在相应的肢导电极71的位置,使肢导电极71与被检测者的手腕和脚腕接触。
54.3、之后,由医护人员按下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启动按钮10,本实用新型也可在判断被检测者的身体状态到位后而自动启动。三维视觉系统4将对被检查者的体型、体位做初步分析,确定被检测者胸部各采集点的位置。
55.4、检测床1将自动滑动到相应的检测位置。
56.5、机械手3自动将手臂末端的胸导电极传感器9的电极传感器93放置在被检测者的检测位置;电极传感器93包括接触式、非接触式。
57.6、本实用新型即可对被检测者进行心电检测;本实用新型检测的心电图及相关数据传输到心电诊装置6,并对患者检测数据进行诊断,自动打印、保存、上传诊断结果。
58.7、检测程序完成,将有语音提示或者医护人员提示,被检测者离开检测床1。本实用新型自动将胸导电极传感器9的电极传感器93、距离传感器91、弹性装置94,移动到消毒装置5的喷洒口51处进行消毒,将自动喷洒消毒液至各肢导电极71进行消毒。
5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