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钳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钳。


背景技术:

2.髌骨骨折是人体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平行克氏针和不锈钢丝固定是一种理想的方式,但能否准确的置入到理想位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若术中克氏针位置严重偏离,需重复调整克氏针进针,进而会加重骨折,甚至会因反复钻孔导致克氏针移位内固定移位等情况;徒手进针主要靠术者经验和手感,随意性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增大了手术难度,所以亟需一种可有效提高术中准确穿针与关节面解剖复位的骨科复位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钳,解决了徒手进针随意性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增大了手术难度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上转动连接有角度可调节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一钳体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二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二钳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上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内套设有定位针,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螺纹连接有与套管配合的第一锁紧螺钉,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前端设有弧形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的前端设有尖头。
5.优选的,所述第二钳体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与导向杆配合的导向槽。
6.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上螺纹连接有与第二连杆配合的第二锁紧螺钉。
7.优选的,所述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之间设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与第二钳体转动连接的锁止杆,所述锁止杆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槽,所述第一钳体上固定连接有与锁止杆配合的锁止销。
8.优选的,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尾端都固定连接有套指环。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复位钳的导引下穿针,提高了平行穿针准确性和确定性,也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x射线对患者及医护的伤害;同时,也降低了由于首次穿刺位置不理想而损伤关节的风险和反复穿针引起克氏针移位固定失败的风险。
附图说明
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13.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14.图4是图2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15.图5是图2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
16.图中:1-第一钳体、2-第二钳体、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第一定位块、6-第二定位块、7-套管、8-定位针、9-第一锁紧螺钉、10-导向杆、11-导向槽、12-第二锁紧螺钉、13
‑ꢀ
锁止杆、14-限位槽、15-锁止销、16-套指环、17-夹紧部、18-尖头。
具体实施方式
1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8.参照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所述第一钳体1 上转动连接有角度可调节的第一连杆3,所述第一连杆3远离第一钳体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4,所述第二连杆4与第二钳体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远离第一连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块5,所述第二钳体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定位块6,所述第一定位块5与第二定位块6上套设有套管7,所述套管7内套设有定位针8,所述第二定位块6上螺纹连接有与套管7配合的第一锁紧螺钉9,所述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前端设有弧形的夹紧部17,所述夹紧部的前端设有尖头18。
19.手术医师在对骨折处进行手术时,通过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尖端相对应的原理,以及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套管7与第二钳体2构成了四杆机构,当第一连杆3与套管7平行时,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套管7与第二钳体2构成了平行四边形机构,当操作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使其相对转动时,套管7可始终与第一连杆3保持平行,所以当第一连杆 3的位置被锁定后,套管7会始终与第一连杆3保持平行,根据第一连杆3的位置,即可判断定位针8的角度位置,当第一个定位针8被固定后,第二个定位针8固定时,使第一连杆 3到达同样的位置即可使两个定位针8保持平行,第一个定位针8的进针角度和位置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杆3的位置进行调节;第一连杆3的位置可以通过锁紧螺钉进行调节后固定到第一钳体1上。
20.在操作时,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髌前取纵形或横弧行马蹄形切口暴露髌骨,充分清除骨折端嵌入的软组织及关节内积血。先沿骨折断端边缘分离髌骨前纤维暴露骨折断端,直视下将骨折块复位,骨科复位钳夹持临时固定,在股四头肌扩张部开一个小口,用小指或小弯钳探查确保关节面平整。复位钳的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 夹持尖头18在正位位于髌骨外中1/3和内中1/3,侧位于髌骨中后或中1/3处,然后进一步对骨折端加压,并使用复位钳多穿针过程进行导引,术中透视确保穿针后两枚克氏针平行固定,最后用尖嘴钳把克氏针一端折弯呈针臂型,紧贴髌骨与克氏针交界点用1mm钢丝拉紧后,扭紧打结并缝合扩张部,术中屈膝120
°
检查固定效果。
21.为了实现对第二连杆4的导向,所述第二钳体2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0,所述第二连杆 4上设有与导向杆10配合的导向槽11。
22.其中,为了便于对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位置进行锁定,所述导向杆10上螺纹连接有与第二连杆4配合的第二锁紧螺钉12。
23.另外,为了实现对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位置进行锁定,所述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之间设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与第二钳体2转动连接的锁止杆13,所述锁止杆13 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槽14,所述第一钳体1上固定连接有与锁止杆13配合的锁止销 15。
24.其中,为了便于操作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所述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尾端都固定连接有套指环16。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钳,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上转动连接有角度可调节的第一连杆(3),所述第一连杆(3)远离第一钳体(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4),所述第二连杆(4)与第二钳体(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远离第一连杆(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块(5),所述第二钳体(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定位块(6),所述第一定位块(5)与第二定位块(6)上套设有套管(7),所述套管(7)内套设有定位针(8),所述第二定位块(6)上螺纹连接有与套管(7)配合的第一锁紧螺钉(9),所述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前端设有弧形的夹紧部(17),所述夹紧部的前端设有尖头(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体(2)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0),所述第二连杆(4)上设有与导向杆(10)配合的导向槽(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0)上螺纹连接有与第二连杆(4)配合的第二锁紧螺钉(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之间设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与第二钳体(2)转动连接的锁止杆(13),所述锁止杆(13)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槽(14),所述第一钳体(1)上固定连接有与锁止杆(13)配合的锁止销(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尾端都固定连接有套指环(16)。

技术总结
一种骨伤科用骨折复位钳,解决了徒手进针随意性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增大了手术难度的问题;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第一钳体转动连接有角度可调节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上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二钳体滑动连接,第二连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块,第二钳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上套设有套管,套管内套设有定位针,第二定位块上螺接有与套管配合的第一锁紧螺钉,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前端设有弧形的夹紧部,夹紧部前端设有尖头;本装置提高了平行穿针准确性和确定性,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术中X射线对患者及医护的伤害,降低了反复穿针引起克氏针移位固定失败的风险。复穿针引起克氏针移位固定失败的风险。复穿针引起克氏针移位固定失败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周勤勤 杨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26
技术公布日:2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