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金工具 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移动的自行车校正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便于移动的自行车校正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生产设备,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自行车校正设备。


背景技术:

2.自行车随着人们生活提高,使用的人越来越来多,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的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利用杠杆原理,车把通过前叉控制前轮转向,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是自行车的主体。
3.在自行车装配过程中,车把会出现偏向车轮一侧的现象,需要进行校正,以提高自行车的可操控性。目前,大多通过人工用双腿夹紧车轮后,双手握住车把进行校正,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随着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自行车生产国,急需相关校正设备以满足自行车产业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自行车校正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移动的自行车校正设备,包括:
6.移动平台;
7.第一杆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
8.调整套,可升降地套设在所述第一杆体上端,且所述调整套转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一杆体同步转动;
9.把手,设置在所述调整套侧面,用于驱动所述调整套升降或转动;
10.定位组件,与所述调整套相连接,用于对车把进行定位;
11.复位组件,与所述调整套相连接,可驱动所述调整套上升,并带动夹持组件与车把脱离;和
12.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于对前轮进行夹紧与定位。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整套包括:
14.导向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杆体上端,所述导向套内设置的第一滑槽与第一杆体表面长度方向上设置的第一导向键滑动连接;和
15.限位套,设置在所述导向套上方,并与所述复位组件相连接,在所述复位组件的驱动下带动导向套上升。
1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
17.连接轴,其下端依次贯穿所述限位套、导向套后与所述第一杆体上端相连接;
18.复位块,倾斜的嵌套在所述限位套内部,所述复位块长度方向上设置的通槽内壁与所述连接轴外圆周表面滑动连接,且当所述复位块沿连接轴长度方向滑动时,可驱动所
述限位套进行相反方向的运动;
19.滑套,套设在所述复位块上方的连接轴上,所述滑套下端的第一斜面与所述复位块上端的第二斜面滑动连接并适配;和
20.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可驱动所述滑套在连接轴上滑动。
2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包括:
22.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轴上;和
23.弹簧,套设在所述滑套与锁紧螺母之间的连接轴上,且当所述定位组件对车把进行定位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2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支架及支架上设置的两个定位架;所述支架位于车把上方,并与所述调整套相连接;所述定位架设置有与车把相适配的u型定位槽。
2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位槽内壁涂覆有橡胶。
2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27.两个夹板,对称设置在前轮轴向两侧,每个所述夹板下端与移动平台上设置的导轨滑动连接;
28.传动轴,其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两个螺纹段,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板上端螺纹连接,且当传动轴转动时,驱动两个所述夹板沿导轨直线方向进行方向相反的运动;和
29.手轮,键连接在所述传动轴端部。
3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平台下方设置有多个具有制动功能的脚轮。
3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校正设备还包括:第二杆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第一杆体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杆体上端。
3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3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3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自行车校正设备,通过夹持组件对前轮进行夹紧与定位后,转动调整套带动定位组件转动车把,实现车把与前轮的校正,又通过复位组件驱动调整套复位,以带动定位组件脱离车把,从而方便后续自行车的校正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且校正准确度高,效率得到大大提升,适合进行产业化推广。
35.上述技术进步主要是由以下详细的技术改进所实现的:
36.夹持组件对前轮进行夹持与定位时,通过旋转手轮驱动传动轴转动,由于传动轴上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段分别与两个夹板螺纹连接,且两个夹板下端均与导轨滑动连接,因此,转动轴转动时,可带动两个夹板相向移动,直至将前轮夹紧,反之,两个夹板向背移动时,前轮可以在两个夹板间抽出。
37.调整套中的导向套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一滑槽与第一杆体上第一导向键滑动连接,使调整套可带动定位组件沿第一杆体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定位组件对车把的定位或脱离,又因为第一杆体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平台上,当定位组件对车把定位后调整套转动时,在夹持组件对前轮进行夹持与定位的配合下,定位组件带动车把转动,从而实现对自行车
车把和车轮偏差的校正,与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双手双脚并用不同,本实用新型仅需双手操作把手控制调整套移动、转动,就可实现自行车的校正,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38.自行车校正完成后松开双手,在复位组件中的滑套在弹簧作用下,通过滑套下端第一斜面与复位块上端第二斜面的滑动连接,驱动复位块在调整套中的限位套内向下滑动,在此过程中,限位套在复位块带动下,带动导向套及定位组件向上移动,直至定位组件与车把脱离,以实现定位装置自动脱离车把,从而进一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移动的自行车校正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述夹持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4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调整套的剖视图;
43.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复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44.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45.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调整套复位、定位组件与车把脱离的示意图;
46.附图标记说明:
47.10-移动平台,11-车把,12-前轮,20-第一杆体,21-第一导向键,22-定位钉,23-第二杆体,301-把手,31-导向套,311-第一滑槽,32-限位套,41-支架,42-定位架,51-连接轴,511-第二导向键,52-复位块,521-通槽,522-第二斜面,53-滑套,531-第一斜面,532-第二滑槽,541-锁紧螺母,542-弹簧,60-夹持组件,61-夹板,62-导轨,63-传动轴,64-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4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自行车校正设备,根据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6可知,包括:移动平台10、第一杆体20、调整套、把手301、定位组件、复位组件和夹持组件。其中,第一杆体20,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平台10上;调整套,可升降地套设在第一杆体20上端,且调整套转动时,可带动第一杆体20同步转动;把手301,设置在调整套侧面,用于驱动调整套升降或转动;定位组件,与调整套相连接,用于对车把11进行定位;复位组件,与调整套相连接,可驱动调整套上升,并带动夹持组件与车把11脱离;夹持组件,设置在移动平台10上,用于对前轮12进行夹紧与定位。
50.本实施例中,通过夹持组件对前轮12进行夹紧与定位后,转动调整套带动定位组件转动车把11,实现车把11与前轮12的校正,又通过复位组件驱动调整套复位,以带动定位组件脱离车把11,从而方便后续自行车的校正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且校正准确度高,效率得到大大提升,适合进行产业化推广。
51.作为一种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附图3可知,调整套包括:导向套31和限位套32。其中,导向套31,套设在第一杆体20上端,导向套31内设置的第一滑槽311与第一杆体20表面长度方向上设置的第一导向键21滑动连接,使调整套可带动定位组件沿第一杆体20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定位组件对车把11的定位或脱离,又因为第一杆体20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平台10上,当定位组件对车把11定位后调整套转动时,在夹持组件对前轮12进行夹持与定位的配合下,定位组件带动车把11转动,从而实现对自行车车把11和车轮偏差的校正。限位套32,设置在导向套31上方,并与复位组件相连接,自行车校正完成后,在复位组件的驱动下带动导向套31上升,以使定位组件自动脱离车把11。导向套31下端的第一杆体20上设置有定位钉22,用于对导向套31在第一杆体20上的向下移动进行限位,防止导向套31下滑太多影响操作。
52.本实施例中,根据说明书附图1、附图4、附图5、附图6可知,复位组件包括:连接轴51、复位块52、滑套53和弹性元件。其中,连接轴51,其下端依次贯穿限位套32、导向套31后与第一杆体20上端相连接;复位块52,倾斜的嵌套在限位套32内部,复位块52长度方向上设置的通槽521内壁与连接轴51外圆周表面滑动连接,且当复位块52沿连接轴51长度方向滑动时,可驱动限位套32进行相反方向的运动;滑套53,套设在复位块52上方的连接轴51上,滑套53下端的第一斜面531与复位块52上端的第二斜面522滑动连接并适配;弹性元件,设置在连接轴51上,可驱动滑套53在连接轴51上滑动。
53.自行车校正完成后松开双手,在复位组件中的滑套53在弹性元件作用下,通过滑套53下端第一斜面531与复位块52上端第二斜面522的滑动连接,驱动复位块52在调整套中的限位套32内向下滑动,在此过程中,限位套32在复位块52带动下,带动导向套31及定位组件向上移动,直至定位组件与车把11脱离,以实现定位装置自动脱离车把11,从而进一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54.本实施例中,根据说明书附图1、附图5可知,滑套53内设置的第二滑槽532与连接轴51表面长度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导向键511滑动连接。在弹性元件驱动下,滑套53可沿连接轴51长度方向滑动,且不会转动。
55.本实施例中,根据说明书附图1、附图6可知,弹性元件包括:锁紧螺母541和弹簧542。其中,锁紧螺母541,螺纹连接在连接轴51上,且锁紧螺母541为两个,采用双锁紧螺母541更有助于固定弹簧542上端与连接轴51的相对位置,从而更好的进行弹簧542弹力的调整;弹簧542,套设在滑套53与锁紧螺母541之间的连接轴51上,且当定位组件对车把11进行定位时,弹簧542处于压缩状态。
56.另外,锁紧螺母541和弹簧542组成的弹性元件也可用能实现同样效果的气缸、液压缸等驱动元件代替。
57.作为一种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附图6可知,定位组件包括支架41及支架41上设置的两个定位架42;支架41位于车把11上方,并与调整套相连接;定位架42设置有与车把11相适配的u型定位槽。在调整套沿第一杆体20向下移动过程中,带动支架41及其上设置的
两个定位架42向下移动,直至车把11进入u型定位槽实现定位。两个定位架42之间的间距也可根据实际车把11规格进行调整。同理,待自行车校正完成后,在调整套带动下,支架41及其上设置的两个定位架42向上移动,直至车把11从u型定位槽中脱离,已进行下一自行车的校正作业。
58.本实施例中,定位槽内壁涂覆有橡胶,防止在校正作业过程中定位板与车把11表面磕碰、划伤。
59.作为一种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附图2可知,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板61、传动轴63和手轮64。其中,两个夹板61,对称设置在前轮12轴向两侧,每个夹板61下端与移动平台10上设置的导轨62滑动连接;传动轴63,其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两个螺纹段,并分别与两个夹板61上端螺纹连接,且当传动轴63转动时,驱动两个夹板61沿导轨62直线方向进行方向相反的运动;手轮64,键连接在传动轴63端部。
60.具体地,两个夹板61靠近前轮12的表面均涂覆有橡胶涂层,避免夹板61对前轮12造成损伤。具体地,导轨62上可以设置燕尾槽,且夹板61下端设置与燕尾槽相适配的结构,以保证夹板61沿导轨62直线方向滑动时不会脱轨。
61.使用时,通过旋转手轮64驱动传动轴63转动,由于传动轴63上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段分别与两个夹板61螺纹连接,且两个夹板61下端均与导轨62滑动连接,因此,转动轴转动时,可带动两个夹板61相向移动,直至将前轮12夹紧,反之,两个夹板61向背移动时,前轮12可以在两个夹板61间抽出。
62.本实施例中,移动平台10下方设置有多个具有制动功能的脚轮。具体地,脚轮可以选用兼具制动、高度调整功能的脚轮,以适应不同工作场地,实现方便、快捷的移动。
63.本实施例中,根据说明书附图1可知,校正设备还包括:第二杆体23,设置在移动平台10上,第一杆体20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二杆体23上端。具体地,第二杆体23也可驱动第一杆体20进行一定程度的升降,以扩大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第一杆体20与第二杆体23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刻度线,方便操作人员参考刻度线对自行车进行校正,避免出现校正不达标的现象。
6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