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心肺复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2.人工心肺复苏的具体急救法。胸外心脏按压复苏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不断改变胸腔内的压力以形成血流“泵”的作用替代心脏泵血功能,保障如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基本血供和氧供;
3.现有的人工心肺复苏的急救大多需要人工进行施救,但是医院中的人力较为紧张,很容易耽误救治时机,影响患者的病情,现有的一些人工心肺复苏装置,只有胸外按压的功能,无法同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需要人工进行辅助,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包括承载块,固定机构,其用于将各个结构固定于装置上,支撑机构,其用于调整装置的高度,按压机构,其用于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送气机构,其用于对患者进行吹气,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承载块内部的直齿轮,所述直齿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上设置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上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上同轴固定连接直齿轮,两个所述直齿轮啮合有齿条,所述齿条在承载块内部滑动,所述承载块上连接有气体管道,所述气体管道上固定连接有面罩。
6.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齿条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支撑杆上滑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挡板在固定块内部滑动,所述第一挡板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块内壁上,所述固定块一侧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固定块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7.作为优选,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承载块上方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摆动杆,所述第一摆动杆底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承载块,所述滑杆在承载块内部滑动,所述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8.作为优选,所述送气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转动轴上的第二摆动杆,所述第二摆动杆底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直杆,所述直杆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直杆贯穿承载块,所述承载块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二挡板在空腔中滑动,所述第二挡板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空腔内壁上,所述气体管道与空腔内部连通,所述气体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阀门为单向阀,所述固定块下方固定连接有垫块。
10.作为优选,所述空腔一侧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进气管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三阀门与第四阀门均为单向阀。
11.本发明技术效果和优点在于:
12.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通过利用固定机构和支撑机构,可以快速的对装置进行定位和固定,使其适配于不同体型的患者,节省了时间。
13.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通过利用按压机构和送气机构,使得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对患者的口中送入空气,无需进行人工呼吸,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的俯视剖面图;
16.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的a部分放大图。
17.图中:1承载块、11直齿轮、12第一带轮、13同步带、14第二带轮、15齿条、16气体管道、17面罩、2支撑杆、21第一挡板、22固定块、23复位弹簧、24第一阀门、25出气口、26第二阀门、27垫块、3伺服电机、31转动轴、32第一摆动杆、33滑杆、34按压块、35橡胶垫、4第二摆动杆、41直杆、42第二挡板、43空腔、44弹簧、45第三阀门、46进气管、47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9.参照图1-3,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包括承载块1,固定机构,其用于将各个结构固定于装置上,支撑机构,其用于调整装置的高度,按压机构,其用于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送气机构,其用于对患者进行吹气,固定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承载块1内部的直齿轮11,直齿轮1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12,第一带轮12上设置有同步带13,同步带13上设置有第二带轮14,第二带轮14上同轴固定连接直齿轮11,两个直齿轮11啮合有齿条15,齿条15在承载块1内部滑动,承载块1上连接有气体管道16,气体管道16上固定连接有面罩17。
20.支撑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齿条15上的支撑杆2,支撑杆2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21,支撑杆2上滑动连接有固定块22,固定块22为空心结构,第一挡板21在固定块22内部滑动,第一挡板21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3,复位弹簧23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块22内壁上,固定块22一侧设置有第一阀门24,固定块22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25,出气口25上设置有第二阀门26,通过利用固定机构和支撑机构,可以快速的对装置进行定位和固定,使其适配于不同体型的患者,节省了时间。
21.向外拉动齿条15从而啮合带动直齿轮11旋转,使得第一带轮12旋转,带动同步带13移动,使得第二带轮14旋转,使得另一个直齿轮11旋转,啮合带动另一齿条15移动,使得两个齿条15同步移动,然后在初始状态下,复位弹簧23为收缩状态,向下按压齿条15,使得支撑杆2和第一挡板21在固定块22内部滑动,从而将固定块22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口25排出,第二阀门25为单向阀,在气压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挡板21可以在固定块22内部任意位置停止,当拆卸时,打开第一阀门24,使得空气进入,复位弹簧23恢复,从而使得第一挡板21弹起。
22.按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承载块1上方的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1,转动轴3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摆动杆32,第一摆动杆32底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滑杆33,滑杆33贯穿承载块1,滑杆33在承载块1内部滑动,滑杆33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34,按压块34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35,在进行按压时,启动伺服电机3,使得转动轴31旋转,使得第一摆动杆32旋转,使得滑杆33上下往复移动,使得按压块34和橡胶垫35同步移动,从而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23.送气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转动轴31上的第二摆动杆4,第二摆动杆4底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直杆41,直杆41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42,直杆41贯穿承载块1,承载块1内部开设有空腔43,第二挡板42在空腔43中滑动,第二挡板42上固定连接有弹簧44,弹簧44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空腔43内壁上,气体管道16与空腔43内部连通,气体管道16上设置有第三阀门45,通过利用按压机构和送气机构,使得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对患者的口中送入空气,无需进行人工呼吸,提高了效率。
24.由于转动轴31旋转,使得第二摆动杆4转动,使得直杆41上下移动,带动第二挡板42移动,使其在空腔43内部滑动,对弹簧44进行按压,从而将空腔43内部的空气通入气体管道16中,对患者进行吹气,由于第三阀门45与第四阀门47均为单向阀,使得气体通过进气管46进入空腔43中,通过气体管道16吹出.
25.第二阀门26为单向阀,固定块22下方固定连接有垫块27,空腔43一侧连接有进气管46,进气管46上设置有第四阀门47,进气管46与外界连通,第三阀门45与第四阀门47均为单向阀。
26.本发明中,首先,根据患者的体型,向外拉动齿条15从而啮合带动直齿轮11旋转,使得第一带轮12旋转,带动同步带13移动,使得第二带轮14旋转,使得另一个直齿轮11旋转,啮合带动另一齿条15移动,使得两个齿条15同步移动,然后在初始状态下,复位弹簧23为收缩状态,向下按压齿条15,使得支撑杆2和第一挡板21在固定块22内部滑动,从而将固定块22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口25排出,第二阀门25为单向阀,在气压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挡板21可以在固定块22内部任意位置停止,当拆卸时,打开第一阀门24,使得空气进入,复位弹簧23恢复,从而使得第一挡板21弹起。
27.在进行按压时,启动伺服电机3,使得转动轴31旋转,使得第一摆动杆32旋转,使得滑杆33上下往复移动,使得按压块34和橡胶垫35同步移动,从而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同时,由于转动轴31旋转,使得第二摆动杆4转动,使得直杆41上下移动,带动第二挡板42移动,使其在空腔43内部滑动,对弹簧44进行按压,从而将空腔43内部的空气通入气体管道16中,对患者进行吹气,由于第三阀门45与第四阀门47均为单向阀,使得气体通过进气管46进入空腔43中,通过气体管道16吹出。
28.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