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椎间软骨终板刮铲。
背景技术:2.椎间盘的软骨终板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变薄、钙化和不完整,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时通常采用椎间融合,而椎间融合的关键步骤是将退变终板软骨刮除彻底。
3.现有的脊柱手术中,用于处理软骨终板的器械多以刮勺为主,如图1所示,其刮勺头端为椭圆状,刮除软骨的效率低下,刮除软骨不彻底;且由于局部接触面积小,操作时压强大,容易发生终板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刮除效率高,刮除彻底的椎间软骨终板刮铲。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椎间软骨终板刮铲,包括操作杆和位于所述操作杆前端的铲头,其中:所述铲头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操作杆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160
°
;所述铲头的头端边缘为弧形且设有竖向凸齿。
7.进一步的,所述平面与操作杆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40
°
。
8.进一步的,所述弧形的半径为15-25mm。
9.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杆的后部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上设有若干环形凹槽。
10.进一步的,所述铲头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挡沿和位于后侧连接所述侧挡沿的后挡沿,所述操作杆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后挡沿上,所述侧挡沿和后挡沿围成碎屑存储空间。
11.进一步的,所述侧挡沿为自前端至后端高度逐渐升高的三角形。
12.进一步的,所述铲头的底面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一平面和位于第一平面后部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操作杆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140
°
,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0-170
°
。
13.进一步的,所述铲头的侧挡沿上有锯齿,所述锯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侧挡沿的上边缘。
14.进一步的,所述铲头的侧挡沿上凸设有倒齿。
15.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杆上设有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的前端连通所述碎屑存储空间,所述轴向通孔的后端用于连接负压抽吸装置。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软骨终板刮铲,采用铲形设计,从后向前逐步铲除软骨,铲头的底面为平面,相比于刮勺从前至后刮除软骨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中铲头与软骨的接触面积更大,软骨刮除效率高,不易发生终板损伤;铲头的头端边缘为弧形,更贴合软骨终板弧面,
铲头的头端设有竖向凸齿,相比于铲头头端带切割刃口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同样能够较为彻底的铲除软骨,但是更安全,不易损伤软组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软骨终板刮铲,软骨刮除效率高,刮除彻底,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现有技术中椎间软骨终板刮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椎间软骨终板刮铲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所示椎间软骨终板刮铲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椎间软骨终板刮铲另一种实施例的前端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侧视图,(c)为俯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椎间软骨终板刮铲又一种实施例的前端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侧视图,(c)为俯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椎间软骨终板刮铲再一种实施例的前端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侧视图,(c)为俯视图,(d)为(c)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椎间软骨终板刮铲,如图2-6所示,包括操作杆1和位于操作杆1前端的铲头2,其中:
26.铲头2的底面21为平面,该平面与操作杆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θ为90-160
°
(如图3所示,其中以对顶角示出该夹角,下同),优选为120-140
°
;
27.铲头2的头端边缘为弧形且设有竖向凸齿22,该弧形优选为钝弧,弧形的半径优选为15-25mm,例如为20mm,竖向凸齿22的高度优选为1-3mm,例如1.5mm、2mm等。
28.手术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软骨终板刮铲放置在待移除的椎间盘软骨处,铲头底面贴近椎体表面,然后手持操作杆推动刮铲从后向前移动,通过铲头头端的竖向凸齿将软骨从椎体上铲除。
29.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软骨终板刮铲,采用铲形设计,从后向前逐步铲除软骨,铲头的底面为平面,相比于刮勺从前至后刮除软骨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中铲头与软骨的接触面积更大,软骨刮除效率高,不易发生终板损伤;铲头的头端边缘为弧形,更贴合软骨终板弧面,铲头的头端设有竖向凸齿,相比于铲头头端带切割刃口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同样能够较为彻底的铲除软骨,但是更安全,不易损伤软组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软骨终板刮铲,软骨刮除效率高,刮除彻底,安全性高。
30.如图2所示,为方便医生操作,操作杆1的后部可以设有手柄3,手柄3上可以设有若干环形凹槽31,增大手柄的摩擦力,手术时医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操作力度。
31.本实用新型中,铲头2可以为各种结构形式,例如图2所示的板状铲头(其厚度可以从后至前逐渐变薄),然而为方便容纳软骨碎屑,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32.如图4所示,铲头2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挡沿23和位于后侧连接侧挡沿23的后挡沿24,操作杆1的前端连接在后挡沿24上,侧挡沿23和后挡沿24围成碎屑存储空间,从而在刮
铲上形成一定的承储空间,可以承接刮下来的软骨碎屑。
33.此外,为了避免铲头在刮铲时,侧挡沿23前端产生阻碍,本技术的侧挡沿23可以采用自前端至后端高度逐渐升高的三角形设计,侧挡沿23的前端高度可以基本为零。
34.为更加方便容纳碎屑,如图4中(b)所示,铲头2的底面可以包括位于前部的第一平面211和位于第一平面211后部的第二平面212,第一平面211与操作杆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α可以为120-140
°
,第一平面211和第二平面212之间的夹角β可以为150-170
°
。这样,铲子的板面自身具有弯曲度,在不影响铲除效果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存储空间。
35.如图5所示,铲头2的侧挡沿23上可以有锯齿231,锯齿231的上端面低于侧挡沿23的上边缘,以便于在刮除时增加骨表面的粗糙度,便于骨与植入物融合生长。
36.如图6所示,铲头2的侧挡沿23上可以凸设有倒齿232,也即倒齿232高出侧挡沿23的上边缘,以用于钩除软组织。
37.另外,如图6中(c)和(d)所示,操作杆1上可以设有轴向通孔11,轴向通孔11的前端连通碎屑存储空间,轴向通孔11的后端可以用于连接负压抽吸装置,以用于在刮除操作时同时将碎屑吸出。
38.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