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部肌力评估和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因颈椎不适、颈痛的症状而就诊,颈部疼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颈椎周围相关肌肉的病变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颈椎周围肌肉肌力减弱,会破坏颈椎的动力性平衡系统,使颈椎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弧度,进而导致颈椎曲度的改变。因此及时鉴别出颈部肌力不足,有利于预判颈椎病发生风险,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加强颈部肌肉力量训练,有助于维持颈椎稳定性,延缓颈椎劳损退变,促进颈椎病康复。虽然目前各种颈椎按摩理疗仪器层出不穷,但其不能代替颈项肌的力量锻炼,不能有效提高颈项肌的理学功能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可调、使用便捷的多用途颈部肌力评估和训练装置,实现对颈部最大力量和耐力快速准确测量的同时,满足颈部力量和耐力个性化训练的需求。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颈部肌力评估和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测力架、测力带和测力座椅,测力架和测力座椅并排设置在底座上,测力座椅滑动连接在底座上,测力架包括配重箱、拉力计和水平支架,拉力计可拆卸连接在配重箱侧壁上,水平支架滑动连接在拉力计下方,水平支架上设有牵引绳,牵引绳与测力带、拉力计、配重箱均可拆卸连接。
5.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分为两种模式(测量和训练)、两个指标(力量和耐力)、四个维度(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
6.测量时,患者先正面朝拉力计自然坐立于测力座椅,锁定椅子角度。座椅高度根据被测者的坐高进行调整,使额部与水平支架平齐。将测力带佩戴在被测者头部,调节松紧。牵引绳与拉力计连接后,与被测者佩戴的测力带连接。打开拉力计,嘱患者双手交叉于胸前,然后让测试者颈部缓慢以最大力量向后伸展,并在最大后伸状态下保持3-5秒,读取拉力计所显示数值,重复以上步骤3次,以其中最大值为最终的颈部最大等长伸肌力量,如果后一次测试值超出前一次5%,或未按要求测试,则需要额外加试,保证最终获得的数值为最大的测试值。如需测量颈部最大等长伸肌耐力,先用本装置测出最大等长伸肌力量,然后以不低于此力量的60%的拉力大小维持后伸,并开始计时,当拉力大小连续3次小于60%的最大等长伸肌力量时,记下中间的维持时间即为颈部最大等长伸肌耐力的水平。
7.测量颈前屈肌、左侧屈肌、右侧屈肌的最大等长力量时,只需旋转测力座椅方向,使测试者朝向不同的方向后锁定,即可按照上述步骤完成测量。
8.测量颈前屈肌、左侧屈肌、右侧屈肌最大等长耐力时,方法同前。
9.当需要改成训练模式时,通过将牵引绳与配重箱连接实现模式转换。患者的固定方式同前,根据患者的最大力量和耐力测量结果,选择不同的配重,可以实现个性化的训练配重,通常可以选择最大等长力量的80%、60%或者40%等进行负荷量设定。在进行颈部后伸肌力量训练时,患者头部体位为中立位-后伸-中立位。在进行颈部后伸肌耐力训练时,患者头部在一定负荷量的牵引下,体位始终保持后伸位。
10.训练颈前屈肌、左侧屈肌、右侧屈肌力量和耐力时,转换对应方向和头部体位,其他程序同前。
11.进一步,配重箱包括并排的两个立柱,两个立柱之间并排设有两根导杆和多个配重块,配重块套设在导杆上,配重块上方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插杆,插杆与配重块可拆卸连接,连接块与牵引绳连接。作为优选这样导杆对配重块进行升降导向,连接块作为基准通过插杆增减连接配重块,可有效针对不同的训练需求调节训练配重。
12.进一步,两个立柱的顶端之间设有顶板,顶板底部设有第一定滑轮,水平支架上设有第二定滑轮,连接块顶部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绕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与牵引绳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这样通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使得钢丝绳转向水平后与牵引绳连接,可对测试和训练过程的力进行换向,保证测力评估和训练准确可靠。
13.进一步,水平支架上方的立柱上设有上夹板和下夹板,下夹板上设有夹紧螺栓,拉力计通过夹紧螺栓夹持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作为优选这样拉力计可便捷拆装,便于取下拉力计进行数据导出操作。
14.进一步,拉力计下方的立柱上设有第三定滑轮,拉力计拉钩连接有拉索,拉索绕过第三定滑轮与牵引绳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这样拉索经第三定滑轮转向水平后与牵引绳连接,使得测力过程中颈部用力可准确的反馈到拉力计,评估更加准确可靠。
15.进一步,立柱上设有竖向的滑槽,水平支架上设有滑动在滑槽中的转轴,滑槽侧壁和底壁上均开设通槽,转轴端部同轴连接有穿过通槽的定位螺栓,第二定滑轮穿过滑槽底壁的通槽伸入到配重箱内。作为优选这样水平支架可调节,在测力及训练过程中可保证牵引力的延伸方向与测试者颈部肌肉的发力方向在动态活动中始终保持平行,保证测力及训练可靠。
16.进一步,水平支架远离立柱的端部设有竖向的导向板,导向板上设有导向孔,牵引绳穿设在导向孔内。作为优选这样可保证牵引绳保持平行,有利于保证测力和训练效果。
17.进一步,测力带包括竖向环绕头部的下巴背带、额头处横向环绕头部的头部吊带、从额头横跨到后脑的顶部背带,头部吊带上周向均布有多个连接环,牵引绳与测力带连接端设有扣环,扣环与连接环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这样测力带可包绕测试者头部,通过多个连接环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测力和训练。
18.进一步,测力带内部设有10mm厚的衬垫层。作为优选这样测力带的舒适度更好。
19.进一步,测力座椅为升降旋转椅,测力座椅的椅背上设有胸部束缚带和腰部束缚带。作为优选被测试者坐立时,束缚带可以分别将患者的胸部和腰部进行固定,保证进行肌力测试时被测试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避免躯干摆动和发力对颈部肌力测试结果的干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立柱1、配重块2、连接块3、钢丝绳4、导杆5、第一定滑轮6、第二定滑轮7、上夹板8、电子拉力计9、下夹板10、拉力绳11、第三定滑轮12、第一连接头13、第三连接头14、第二连接头15、水平支架16、导向板17、牵引绳18、头部吊带19、下巴背带20、测力带21、顶部背带22、连接环23、胸部束缚带24、腹部束缚带25、测力座椅26、万向轮27。
23.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颈部肌力评估和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测力架、测力带21和测力座椅26,测力架放置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底部设有t型槽,t型槽内设有朝上的锁紧螺栓,测力座椅底部焊接有滑动在定位槽中的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定位孔,锁紧螺栓穿过定位孔连接有锁紧螺母。底座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有万向轮27,测力座椅26位于测力架的右侧。测力架包括两根立柱1,两根立柱1之间并排设有两根竖向的导杆5和多个竖向堆叠的配重块2,配重块2上设有三个并排的竖向通孔,配重块2侧端设有与中部竖向通孔连通的横向插孔,两根导杆5穿插在配重块2两侧的竖向通孔中,配重块2上方设有连接块3,连接块3套设在导杆5上,连接块3底部焊接有插杆,插杆上竖向设有若干个销孔,相邻销孔之间的距离与相邻配重块2上的横向插孔间距相等,连接块3上通过绳索绑扎有销杆。两个立柱1的顶端之间焊接有顶板,导杆5顶端焊接在顶板上,顶板底部螺栓连接有第一定滑轮6,连接块3顶部绑扎有钢丝绳4。测力架右侧立柱1外侧壁上焊接有上夹板8和下夹板10,下夹板10上穿设有夹紧螺栓,上夹板8和下夹板10之间夹持有电子拉力计9,电子拉力计9的拉力钩朝下设置。电子拉力计9下方的立柱1外侧壁上开设有竖向的滑槽,电子拉力计9下方的立柱1外侧设有水平支架16,水平支架16左端一体成型有滑动在滑槽内的转轴,转轴侧端连接有定位螺栓,滑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竖向的长条通孔,定位螺栓穿设在长条通孔内。滑槽的底壁上开设有竖向的通槽,转轴外侧的水平支架16上焊接有穿设在通槽内的支杆,支杆上销轴连接有第二定滑轮7,钢丝绳4绕过第一定滑轮6、第二定滑轮7且钢丝绳4的末端绑扎有第一连接头13。水平支架16与电子拉力计9之间的立柱1侧壁上螺栓连接有第三定滑轮12,电子拉力计9的拉力钩上绑扎有拉力绳11,拉力绳11绕过第三定滑轮12且末端绑扎有第二连接头15。水平支架16远离测力架的端部一体成型有竖向的导向板17,导向板17中部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内穿设有牵引绳18,牵引绳18朝向电子拉力计9的一端绑扎有第三连接头14,牵引绳18另一端绑扎有扣环。第一连接头13和第二连接头15均为螺杆,第三连接头14为螺纹套,第一连接头13和第二连接头15均可通过螺纹与第三连接头14可拆卸连接。测力带21为可调式环装头部束缚带,包括竖向环绕头部的下巴背带20、额头处横向环绕头部的头部吊带19、从额头横跨到后脑的顶部背带22,测力带21内部设有10mm厚的衬垫层,头部吊带19上周向均布有多个连接环23。测力座椅26为现有技术中高度可调、可横向旋转的升降座椅,测力座椅26的椅背上缝制有胸部束缚带24和腰部束缚带。
24.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实际使用时,分为两种模式(测量和训练)、两个指标(力量和耐力)、四个维度(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
25.测量时,患者先正面朝电子拉力计9自然坐立于测力座椅26,锁定测力座椅26旋转角度按钮。测力座椅26高度根据被测者的坐高进行调整,使额部与水平支架16的导向环平齐,锁定高低调节按钮。通过椅背的胸部束缚带24、腰部束腹带固定患者胸、腰部。给被测者佩戴测力带21,调节松紧。牵引绳18与电子拉力计9连接后,经过第三定滑轮12,穿过水平支架16的导向环,然后牵引绳18上的扣环与被测者前额的连接环23连接。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调节测力座椅26相对测力架的位置,使得牵引绳18保持一定的张紧度。打开电子拉力计9,嘱患者双手交叉于胸前,然后让测试者颈部缓慢以最大力量向后伸展,并在最大后伸状态下保持3-5秒,读取电子拉力计9所显示数值,重复以上步骤3次,以其中最大值为最终的颈部最大等长伸肌力量,如果后一次测试值超出前一次5%,或未按要求测试,则需要额外加试,保证最终获得的数值为最大的测试值。
26.如需测量颈部最大等长伸肌耐力,先用本装置测出最大等长伸肌力量,然后以不低于此力量的60%的拉力大小维持后伸,并开始计时,当拉力大小连续3次小于60%的最大等长伸肌力量时,记下中间的维持时间即为颈部最大等长伸肌耐力的水平。
27.测量颈前屈肌、左侧屈肌、右侧屈肌的最大等长力量时,只需旋转测力座椅26方向,使测试者朝向不同的方向后锁定,即可按照上述步骤完成测量。
28.测量颈前屈肌、左侧屈肌、右侧屈肌最大等长耐力时,方法同前。
29.当需要改成训练模式时,通过将第三连接头14与第一连接头13连接实现模式转换。患者的固定方式同前,根据患者的最大力量和耐力测量结果,通过销杆选择不同配重块2上的横向插孔,可以实现个性化的训练配重,通常可以选择最大等长力量的80%、60%或者40%等进行负荷量设定。在进行颈部后伸肌力量训练时,患者头部体位为中立位-后伸-中立位。在进行颈部后伸肌耐力训练时,患者头部在一定负荷量的牵引下,体位始终保持后伸位。
30.训练颈前屈肌、左侧屈肌、右侧屈肌力量和耐力时,转换对应方向和头部体位,其他程序同前。
31.该颈部肌力评估和训练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全面,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够达到对患者颈部肌力水平的快速评估,还能够即刻转换,实现对颈部的肌力训练,促进患者颈部康复;该装置既可以实现对颈部最大等长力量的训练和评估,还可以实现对颈部等长耐力的训练和评估;拉力计夹持在立柱1上,防止拉力计在测试时移动,提升测量精度;同时电子拉力计9(优选为图显示电子拉力计9)的显示屏上会显示拉力曲线,受试者和测试者可以直观看到电子拉力计9显示屏上拉力曲线的变化,受试者可以根据拉力曲线的变化适当调整用力,测试者也可提醒受试者适当增加用力,保证测试得出的颈部肌肉等长力量为最大值。
32.水平支架16通过定位螺栓可调节其在滑槽中的位置及锁紧程度,从而实现在测力及训练过程中,水平支架16可以顺应力的方向产生微转动,保证牵引力的延伸方向与测试者颈部肌肉的发力方向在动态活动中始终保持力线平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简单的旋转测力座椅26,实现颈部不同维度的肌群测量;通过对测力座椅26的高度进行调节,适应不同坐高人群使用;在椅背上设置胸部束缚带24和腰部束缚带,可以固定好受试者的胸、腰部,维持良好的力学稳定性,保证受试者只有颈部用力,其他的身体部位不用力,从而避免胸、腰背部肌肉干扰到颈部肌力的测量,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该装
置底板下设有带锁扣功能的万向轮27,便于移动,而使用时又可锁定,便于进行测试。
33.最终通过上述,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患者颈部肌力评估和康复锻炼效果,利于医疗行业的推广应用。
3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