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自行车长久以来都是人们重要的代步工具,同时也是健身工具,如健身用的动感单车等。一辆自行车可能为多位用户服务,不同用户的身高可能不同,骑行习惯也可能不同,对自行车的被调节部的高度和位置可能有不同的需求。目前,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高度可以手动调节,但是频繁的手动调节可能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用以实现被调节部的自动调节。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包括:被调节部、支撑部、限位部、驱动部和定位部;
5.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被调节部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被调节部,另一端与所述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外部的自行车车架连接,并且可相对于自行车车架运动;
6.所述定位部固定在所述支撑部的侧壁上;
7.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定位部配合;
8.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限位部连接,可驱动所述限位部相对于定位部运动;
9.所述驱动部包括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根据所述命令驱动所述限位部。
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驱动部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以调节被调节部,实现对被调节部的自动调节,节省人力。
11.可选的,所述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自行车车架上;
12.所述驱动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利用底座可以使驱动部更稳固。
14.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立管和竖直套管;
15.所述竖直套管套接在所述立管上;
16.所述定位部固定在所述立管上;
17.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竖直套管活动连接,通过所述竖直套管上的通孔与所述定位部配合。
1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竖直
套管和立管实现对被调节部的上下调节。
19.可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齿条;
20.所述第一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立管的延伸方向一致;
21.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齿轮;
22.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与所述竖直套管活动连接,通过所述竖直套管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一齿条齿合。
2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齿条和齿轮较为简单实用的实现了被调节部的上下位置调节。
24.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立管和水平套管;
25.所述水平套管套接在所述立管上;
26.所述定位部固定在所述水平套管上。
2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水平套管和立管实现对被调节部的水平调节。
28.可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二齿条;
29.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在所述水平套管上,所述第二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水平套管的延伸方向一致;
30.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二齿轮;
31.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齿合。
3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齿条和齿轮较为简单实用的实现了被调节部的水平位置调节。
33.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立管、竖直套管和水平套管;
34.所述竖直套管套接在所述立管上;
35.所述水平套管套接在所述竖直套管上;
36.所述定位部固定在所述竖直套管和所述水平套管上。
3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竖直套管、水平套管和立管的组合,实现对被调节部的上下和水平调节。
38.可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
39.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在所述立管上,所述第一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立管的延伸方向一致;
40.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在所述水平套管上,所述第二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水平套管的延伸方向一致;
41.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42.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与所述竖直套管活动连接,通过所述竖直套管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一齿条齿合;
43.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齿合;
44.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
45.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均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46.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
47.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
4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齿条和齿轮较为简单实用的实现了被调节部的位置调节。
49.可选的,所述竖直套管的延伸方向上有导航槽;所述水平套管上用于套接所述竖直套管的通孔的内侧,有与所述导航槽相配合的凸块。
5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可以使水平套管可以相对竖直套管更好的移动,即更方便的调节水平位置。
51.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为驱动电机。
5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微型驱动电机便可以较好的驱动限位部。
53.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54.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5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5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5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5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5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6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6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6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6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6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6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66.相关技术中,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的高度可以手动调节,但是频繁的手动调节可能给用户带来不便。
6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通过驱动部实现对被调节部的驱动调节,以及驱动部在外部设备的控制下,可以自动对被调节部实现调节,节省了用户的手动操作。
68.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包括:被调节部101、支撑部102、限位部103、驱动部105和定位部104;
69.所述支撑部102的一端与所述被调节部101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被调节部101,另一端与所述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外部的自行车车架连接,并且可相对于自行车车架运动;
70.所述定位部104固定在所述支撑部102的侧壁上;
71.所述限位部103与所述定位部104配合;
72.所述驱动部105与所述限位部103连接,可驱动所述限位部103相对于定位部104运动;
73.所述驱动部105包括通信模块1051,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根据所述命令驱动所述限位部103。
74.本实施例中,被调节部101可以自行车座椅或自行车把手。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可用于调节自行车座椅或自行车把手的位置,进而调节用户在骑行时的姿态。本实施例中的自行车可以在健身自行车(或称动感单车),也可以是普通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
75.本实施例中,驱动部105包括通信模块1051,通信模块1051可以是有线通信,也可以是无线通信。因为通信模块1051在驱动部105内部,所以本实施例用虚线表示通信模块1051。所述外部设备可以是自行车中的控制器,也可以外部的移动终端等。驱动部105可以通过通信模块1051接受外部设备的控制,即接收和解析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根据外部设备的控制来驱动限位部103运动,以调节被调节部101的位置,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骑乘自行车的舒适度。
76.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自行车骑行姿态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底座106;所述底座106固定在所述自行车车架上;
77.所述驱动部105固定在所述底座106上。
78.本实施例增加了底座106,可以方便的固定驱动部105,以便驱动部105更稳定的工作。
79.底座106可以为槽型,槽型的边沿用于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驱动部105位于槽内,既方便固定驱动部105,又可以保护驱动部105。
80.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部102包括:立管1021和竖直套管1022;
81.所述竖直套管1022套接在所述立管1021上;
82.所述定位部104固定在所述立管1021上;
83.所述限位部103与所述竖直套管1022活动连接,通过所述竖直套管1022上的通孔10221与所述定位部104配合。
84.本实施例中,立管1021的一端与被调节部101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被调节部101。立管1021的另一端与自行车车架连接。所述竖直套管1022为中空结构,可套接在所述立管1021上,即与立管1021活动连接,竖直套管1022可相对于立管1021上下运动。
85.本实施例中,驱动部105与底座106的相对位置固定,驱动部105与限位部103的相对位置固定,因此,竖直套管1022通过限位部103和驱动部105,相当于固定在底座106上。
86.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部104包括第一齿条;
87.所述第一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立管1021的延伸方向一致;
88.所述限位部103包括第一齿轮;
89.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与所述竖直套管1022活动连接,通过所述竖直套管1022上的通孔10221与所述第一齿条齿合。
90.本实施例中,定位部104采用齿条(即第一齿条),较为简单的限位结构,还可以实
现被调节部101的位置微调。限位部103采用齿轮(即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配合,第一齿轮可相对于第一齿条运动,实现上下调节被调节部101的效果。
91.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的一侧与所述竖直套管1022活动连接,既与竖直套管1022的相对位置固定,还可以沿轴心旋转。
92.竖直套管1022的侧壁上有通孔10221,通孔10221为条形,有导向作用,位置与第一齿条相同,至少将部分第一齿条裸露出来,使得第一齿轮可以与第一齿条齿合。
93.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心另一侧可以与驱动部105连接,使得驱动部105可驱动第一齿轮运动。驱动部105可通过自身旋转来带动第一齿轮旋转,或者在自身不旋转的情况下驱动第一齿轮旋转。
94.当外部设备为控制器时,控制器可以将上下调节的高度转换为第一齿轮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将方向和角度信息发送给驱动部105。驱动部105根据收到的方向和角度信息来驱动第一齿轮旋转。或者,驱动部105包括微处理器,可将上下调节的高度转换为第一齿轮旋转的方向和角度,那么控制器向驱动部105发送高度信息即可,驱动部105可获得相应的方向和角度信息,并驱动第一齿轮旋转。
95.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部102包括:立管1021和水平套管1023;
96.所述水平套管1023套接在所述立管1021上;
97.所述定位部104固定在所述水平套管1023上。
98.本实施例中,立管1021的一端与被调节部101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被调节部101。立管1021的另一端与自行车车架连接。所述水平套管1023有通孔10231,可套接在所述立管1021上,即与立管1021活动连接,水平套管1023可相对于立管1021上下运动。水平套管1023与立管1021产生的相对运动会改变水平套管1023与立管1021之间的夹角,从而调节被调节部101的水平位置。
99.本实施例中,驱动部105与底座106的相对位置固定,驱动部105与限位部103的相对位置固定,因此,水平套管1023通过限位部103和驱动部105,相当于固定在底座106上。
100.或者,底座106的槽底为两根支管1061。水平套管1023有两根中空管10232,中空管10232的延伸方向与定位部104的延伸方向一致,且靠近水平套管1023的侧边。中空管10232套接在底座106的支管1061上,便于固定水平套管1023。
101.可选的,所述定位部104包括第二齿条;
102.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在所述水平套管1023上,所述第二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水平套管1023的延伸方向一致;
103.所述限位部103包括第二齿轮;
104.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齿合。
105.本实施例中,定位部104采用齿条(即第二齿条),较为简单的限位结构,还可以实现被调节部101的位置微调。限位部103采用齿轮(即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配合,第二齿轮可相对于第二齿条运动,实现水平调节被调节部101的效果。
106.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的一侧与底座106活动连接,既与底座106的相对位置固定,还可以沿轴心旋转。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心的另一侧与驱动部105连接,使得驱动部105可驱动第二齿轮运动。驱动部105可通过自身旋转来带动第二齿轮旋转,或者在自身不旋转的情况下驱动第二齿轮旋转。
107.当外部设备为控制器时,控制器可以将水平调节的方向和距离转换为第二齿轮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将方向和角度信息发送给驱动部105。驱动部105根据收到的方向和角度信息来驱动第二齿轮旋转。或者,驱动部105包括微处理器,可将水平调节的方向和距离转换为第二齿轮旋转的方向和角度,那么控制器向驱动部105发送方向和距离信息即可,驱动部105可获得相应的方向和角度信息,并驱动第二齿轮旋转。
108.可选的,如图6-9所示,所述支撑部102包括:立管1021、竖直套管1022和水平套管1023;
109.所述竖直套管1022套接在所述立管1021上;
110.所述水平套管1023套接在所述竖直套管1022上;
111.所述定位部104固定在所述竖直套管1022和所述水平套管1023上。
112.本实施例中,立管1021的一端与被调节部101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被调节部101。立管1021的另一端与自行车车架连接。所述竖直套管1022为中空结构,可套接在所述立管1021上,即与立管1021活动连接,竖直套管1022可相对于立管1021上下运动。
113.所述水平套管1023有通孔10231,可套接在所述竖直套管1022上,即与竖直套管1022活动连接,水平套管1023可相对于竖直套管1022上下运动。水平套管1023与竖直套管1022产生的相对运动会改变水平套管1023与竖直套管1022之间的夹角,从而调节被调节部101的水平位置。
114.底座106的槽底为两根支管1061。水平套管1023有两根中空管10232,中空管10232的延伸方向与定位部104的延伸方向一致,且靠近水平套管1023的侧边。中空管10232套接在底座106的支管1061上,便于固定水平套管1023。
115.本实施例中,驱动部105与底座106的相对位置固定,驱动部105与限位部103的相对位置固定,因此,竖直套管1022通过限位部103和驱动部105,相当于固定在底座106上。
116.可选的,所述定位部104包括第一齿条1041和第二齿条1042;
117.所述第一齿条1041固定在所述立管1021上,所述第一齿条104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立管1021的延伸方向一致;
118.所述第二齿条1042固定在所述水平套管1023上,所述第二齿条104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水平套管1023的延伸方向一致;
119.所述限位部103包括第一齿轮1031和第二齿轮1032;
120.所述第一齿轮1031的轴心与所述竖直套管1022活动连接,通过所述竖直套管1022上的通孔10221与所述第一齿条1041齿合;
121.所述第二齿轮1032与所述第二齿条1042齿合;
122.所述驱动部105包括第一驱动单元1052和第二驱动单元1053;第一驱动单元1052和第二驱动单元1053均可以包括通信模块1051;
123.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052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053均固定在所述底座106上;
124.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052与所述第一齿轮1031连接;
125.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053与所述第二齿轮1032连接。
126.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031与第一齿条1041相配合,第一齿轮1031可相对于第一齿条1041运动,实现上下调节被调节部101的效果。
127.所述第一齿轮1031的轴心的一侧与所述竖直套管1022活动连接,既与竖直套管
1022的相对位置固定,还可以沿轴心旋转。
128.竖直套管1022的侧壁上有通孔10221,通孔10221为条形,有导向作用,位置与第一齿条1041相同,至少将部分第一齿条1041裸露出来,使得第一齿轮1031可以与第一齿条1041齿合。
129.所述第一齿轮1031的轴心另一侧可以与第一驱动单元1052连接,使得第一驱动单元1052可驱动第一齿轮1031运动。第一驱动单元1052可通过自身旋转来带动第一齿轮1031旋转,或者在自身不旋转的情况下驱动第一齿轮1031旋转。
130.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1052的轴心与底座106连接,第一驱动单元1052的轴心与第一齿轮1031的轴心连接,因此,竖直套管1022通过第一齿轮1031和第一驱动单元1052,相当于固定在底座106上。
131.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1032与第二齿条1042相配合,第二齿轮1032可相对于第二齿条1042运动,实现水平调节被调节部101的效果。
132.所述第二齿轮1032的轴心的一侧与底座106活动连接,既与底座106的相对位置固定,还可以沿轴心旋转。所述第二齿轮1032的轴心的另一侧与第二驱动单元1053连接,使得第二驱动单元1053可驱动第二齿轮运动。第二驱动单元1053可通过自身旋转来带动第二齿轮旋转,或者在自身不旋转的情况下驱动第二齿轮旋转。
133.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单元1053的轴心与底座106连接,第二驱动单元1053的轴心与第二齿轮1032的轴心连接。
134.底座106的槽底为两根支管1061。水平套管1023有两根中空管10232,中空管10232的延伸方向与定位部104的延伸方向一致,且靠近水平套管1023的侧边。中空管10232套接在底座106的支管1061上,便于固定水平套管1023。
135.可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竖直套管1022的延伸方向上有导航槽10222;所述水平套管1023上用于套接所述竖直套管1022的通孔10231的内侧,有与所述导航槽相配合的凸块10232。
136.本实施例通过导航槽10222与凸块10232的配合,可以较好的控制竖直套管1022和水平套管1023的运动方向,进而较准确的调节被调节部101的位置。
137.可选的,所述驱动部105为驱动电机。
138.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可以是轴型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中心轴安装在底座106上,驱动电机可通过自身的轴心旋转带动限位部103运动,或者,驱动电机在自身不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驱动限位部103运动。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多种型号的驱动电机。
139.上述实施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组合。
140.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141.本实用新型是参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
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142.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143.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14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