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健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跑步机。
背景技术: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跑步机因为操作简单、锻炼效果佳,已逐渐成为人们最为喜爱的健身设备。目前跑步机有固定式和折叠式两种,折叠式因为方便运输与摆放,日益成为跑步机,特别是家用跑步机选择时的必需功能。但纵观目前市场上的折叠式跑步机,虽然经不断改良,但折叠操作还是复杂繁琐,安全性不高,使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不佳。
3.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操作便捷安全的跑步机。
5.本发明提供一种跑步机,包括底座组件、支撑组件、交互组件;所述交互组件与支撑组件相枢接,使所述交互组件能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转动,使所述交互组件能在使用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使用状态,所述交互组件与支撑组件具有夹角,在展开状态,所述交互组件与支撑组件平齐;所述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相枢接,使所述支撑组件能相对所述底座组件转动,使所述支撑组件能在使用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切换,在使用状态,所述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具有夹角,在收折状态,所述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平齐;在所述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的枢接位置设有卡位机构,所述卡位机构能在活动状态与卡位状态之间切换,在活动状态,所述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能相对转动,在卡位状态,所述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无法相对转动;所述跑步机设有一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包括操作机构、连接机构、驱动机构,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所述交互组件,所述连接机构位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的枢接位置,使得旋转所述交互组件使其从使用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通过所述操作机构带动所述连接机构进而带动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卡位机构从卡位状态切换至活动状态,使所述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能相对转动。
6.进一步地,所述卡位机构包括第一卡位件与第二卡位件,所述第一卡位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第二卡位件位于所述底座组件,所述第一卡位件与第二卡位件在横向设有凹凸配合结构且能在所述驱动机构带动下相对横向移动;在活动状态,所述第一卡位件与第二卡位件相对远离,所述凹凸配合结构相互脱离,所述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能相对转动;在卡位状态,所述第一卡位件与第二卡位件相对靠近,所述凹凸配合结构相互卡合,所述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无法相对转动。当然,也可以除凹凸配合结构之外的其它结构来实施第一卡位件与第二卡位件之间的卡位,例如第一卡位件与第二卡位件上分别相对设置多个错位凸起。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位件包括第一板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内侧表面的多个凸起,所述第二卡位件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多个穿孔,所述凸起与穿孔相对应形成所述凹凸配合结构,在所述卡位机构处于卡位状态时,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通孔中实
现卡合。当然,凹凸配合结构也可以不采用相对应的多个凸起与穿孔,而是采用凸条与凹槽等其它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内侧表面还设有限位柱,所述第二板体对应设有第一限位挡块与第二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限位挡块、第二限位挡块配合,限制所述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的相对转动范围,使所述支撑组件只能在使用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切换。当然,也可采用其它结构来限制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的相对转动范围。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外推机构以及相对应的第一楔块与第二楔块,所述外推机构抵接所述第一板体内侧表面,所述第一楔块枢接于所述连接机构,所述第二楔块固定于所述卡位机构,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直线运动带动所述第一楔块相对所述第二楔块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卡位件与所述第二卡位件相对横向移动,实现所述卡位机构在活动状态与卡位状态之间的切换。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驱动机构,例如不采用外推机构,而是设置一外拉机构(如一端固定的拉簧)连接第一板体;还可以不设置第二楔块,而是在卡位机构(第一卡位件)上直接设置楔形部与第一楔块配合。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中间件与连接件,所述中间件固定于所述操作机构,所述连接件一端枢接于所述中间件,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楔块,通过所述中间件将所述操作机构的转动转换为所述连接件的直线运动并带动所述第一楔块运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来实现转动与直线运动的转换。
11.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操作件以及设于所述操作件上的转动轴,所述中间件固定于所述转动轴,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可拆卸的固定件与轴瓦,所述固定件与轴瓦配合形成圆孔用于容纳所述转动轴。固定件与轴瓦可拆卸固定是为了已经固定了中间件的转动轴的安装,当然,也可以让中间件与转动轴可拆卸固定,而固定件只需设置对转动轴对应的轴孔。相对而言,中间件与转动轴不可拆卸地固定,能提升中间件与转动轴之间固定的可靠性。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设有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当所述交互组件转至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转动轴,阻止所述交互组件进一步转动;当所述交互组件转至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所述转动轴,阻止所述交互组件进一步转动。在连接件上设置两限位部,结构简单,设计与加工时能提高两限位部位置的准确度。当然,也可以在其它结构上设置限位部来限制交互组件的转动。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位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这样,第一卡位件的固定结构简单可靠,占用空间小。当然,第一卡位件也可固定在其它元件上。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还设有用以当所述交互组件转至使用状态时,抵挡所述交互组件,阻止所述交互组件进一步转动的挡止部。挡止部能使交互组件在使用状态更加安全可靠。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挡止部,或者在其它元件上或其它部位设置挡止部。
15.进一步地,还包括可转动限位件,所述可转动限位件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可转动限位件设有前凹的弧形突起,所述操作件上对应设有圆形突起,在所述交互组件转至使用状态时,旋转所述可转动限位件,使所述弧形突起抵接于所述圆形突起,阻止所述交互组件反转。挡止部能使交互组件在使用状态更加安全可靠,并且折叠操作简单便捷。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可转动限位件,或者设置其它结构的可转动限位件。
16.进一步地,所述交互组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把手部,所述操
作机构设于所述把手部,所述支撑组件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组件两侧,在所述交互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所述支撑组件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交互组件与支撑组件环绕于所述底座组件。
17.本发明提供的跑步机,通过设置联动装置,能使得旋转交互组件使其从使用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通过操作机构带动连接机构进而带动驱动机构,使卡位机构从卡位状态切换至活动状态,使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能相对转动,从而在旋转交互组件的同时对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旋转进行解锁与锁止,折叠操作方便快捷,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跑步机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跑步机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20.图3为图1所示跑步机处于第三状态的示意图。
21.图4为图1所示跑步机交互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2.图5为图1所示跑步机支撑组件与操作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23.图6为图1所示跑步机支撑组件与操作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省略部分元件)。
24.图7为图1所示跑步机的立体图(省略部分元件)。
25.图8为图7所示跑步机的a所指位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26.图9为图7所示跑步机的b所指位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27.图10为图7所示跑步机的c所指位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28.图11为图7所示跑步机的c所指位置相反视角(由内往外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29.图12为图7所示跑步机第一状态时交互组件与支撑组件枢接位置由内往外看的局部放大图(省略部分元件)。
30.图13为图7所示跑步机第二状态时交互组件与支撑组件枢接位置由内往外看的局部放大图(省略部分元件)。
31.图14为图7所示跑步机第一状态时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枢接位置的剖视图。
32.图15为图7所示跑步机第二状态时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枢接位置的剖视图(省略部分元件)。
33.图16为图1所示跑步机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5.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跑步机包括交互组件1、支撑组件3、底座组件5。交互组件1与支撑组件3相枢接,使交互组件1能相对支撑组件3转动,使交互组件1能在使用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使用状态,交互组件1与支撑组件3具有夹角(如图1所示);在展开状态,交互组件1与支撑组件3平齐(如图2、3所示)。支撑组件3与底座组件5相枢接,使支撑组件3能相对底座组件5转动,使支撑组件3能在使用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切换,在使用状态,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具有夹角(如图1、2所示);在收折状态,支撑组件3与底座组件5平
齐(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跑步机可处于三种状态,第一种是使用状态,如图1所示,交互组件1、支撑组件3均处于使用状态;第二种是半折叠状态,是从使用状态往折叠状态过程中的过渡状态,如图2所示,交互组件1处于展开状态,支撑组件3处于使用状态;第三种是折叠状态,如图3所示,交互组件1处于展开状态,支撑组件3处于收折状态,这时,跑步机可作用走步机使用,也可存放不用,折叠后占用空间小。
36.如图4所示,交互组件1包括主体部以及设于主体部两端的把手部,整体呈u形。实际上,本实施例中,交互组件1由u形件11与功能部件12组成。功能部件12安装于u形件11的中间段,两者组成主体部,而u形件11两臂部则形成把手部。功能部件12可设置显示屏、操作按键、扬声器等。u形件12为由多块金属片体固定形成的中空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交互组件1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形成主体部与两把手部。还可以只设置一把手部(这时主体部与把手部呈l形)。
37.如图4、5所示,交互组件1的把手部(即u形件11的臂部)设有操作机构15,操作机构15主体为片状的操作件151,从u形件11一端插入u形件11的中空结构中,与u形件11相固定。操作件151末端部在内侧表面上设有转动轴153,在外侧表面设有圆形突起155,且设有多个让位孔157。
38.如图5至16所示,支撑组件3包括固定件31、连接件32、中间件33、轴瓦34、可转动限位件35、铰链座36、第一楔块37、第二楔块38、第一卡位件39、第二卡位件40、限位轴41、压簧42、中心轴43等。
39.固定件31包括相互固定的上半部311与下半部312,上半部311大致为片状,下半部312为空心管状。下半部312上端与上半部311相固定,下端与第一卡位件39相固定(如图16所示)。
40.上半部311末端设有一端开口的长圆孔,轴瓦34也设有一端开口的长圆孔,两长圆孔相对放置且部分重叠,形成一通孔用以容纳操作机构15中的转动轴153。上半部311与轴瓦34通过螺钉44固定(螺钉44可从操作件151上的让位孔157中穿过),可以拆卸,以方便转动轴153放入。上半部311中部外侧表面设有挡止部3111与限位件固定座3112。挡止部3111为半轴结构,当交互组件1转至使用状态时,挡止部3111的平面抵挡交互组件1上的操作件151,阻止交互组件1进一步转动。限位件固定座3112用于连接可转动限位件35,使可转动限位件35可转动地固定于固定件31。
41.可转动限位件35包括呈一定夹角的扳动部351与连动部352,连动部352上端设有前凹的弧形突起3521,其与操作件151上的圆形突起155相对应,在交互组件1转至使用状态时,通过扳动部351旋转可转动限位件35,可使弧形突起3521抵接于圆形突起155,阻止交互组件1反转(如图8所示)。
42.连接件32包括相互固定的拉杆321与立管322。立管322上端与拉杆321通过焊接等方式相固定,下端与铰链座36通过焊接等方式相固定,铰链座36用于枢接第一楔块37(如图10、11、16所示)。连接件32收容于固定件31下半部312的空心管中。拉杆321上端设有枢接孔3211、第一限位部3212与第二限位部3213,当交互组件1转至使用状态时,第一限位部3212抵接转动轴153,阻止交互组件1进一步转动(如图12所示,为清楚显示,省略了中间件33)。当交互组件1转至展开状态时,第二限位部3213抵接转动153轴,阻止交互组件1进一步转动(如图13所示,为清楚显示,省略了中间件33)。
43.中间件33大致呈8字形,其上设有两通孔,其中一通孔用以供操作件151上的转动轴153穿过,进而将中间件33焊接固定于转动轴153上,另一通孔用以通过轴件45与拉杆321的枢接孔3211配合,使中间件33与连接件32相枢接。这样,中间件33与操作件151、连接件32形成一连杆机构,将操作机构15的转动转换为连接件32的直线运动并带动第一楔块37运动。
44.第一楔块37通过铰链座36枢接于连接件32,第二楔块38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卡位件39。第一楔块37设有朝内且朝下逐渐加厚的第一楔形部371,中部设有长圆孔372。第二楔块38包括朝外且朝下逐渐减薄的第二楔形部381,以及由第二楔形部381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的侧壁382。第二楔形部381中间设有通孔。第二楔形部381与两侧壁382形成导槽用以使第一楔块37在导槽中运动。
45.第一卡位件39呈板状,包括第一板体391以及设于第一板体391内侧表面的多个凸起392(本实施例为3个),第一板体391中部设有通孔,上部通过固设限位轴41使其内侧表面形成限位柱。第二卡位件40也呈板状,包括第二板体401。第二板体401中部也设有通孔,围绕该通孔设有多个穿孔402(本实施例为6个)。凸起392与穿孔402相对应形成凹凸配合结构。第二板体401上部设有第一限位挡块403与第二限位挡块404,限位柱与第一限位挡块403、第二限位挡块404配合,限制支撑组件3与底座组件5的相对转动范围,使支撑组件3只能在使用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切换。
46.压簧42用于将第一卡位件39往外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其它形式的外推结构。
47.底座组件5在与支撑组件3的枢接位置设有朝外伸出的套筒51,第二卡位件40焊接固定于套筒51外端,压簧42放置于套筒51内,中心轴43依次穿过压簧42中部,第二卡位部40、第一卡位部39、第二楔块38的通孔,第一楔块37的长圆孔372,末端用螺帽46固定。
48.图14、15分别用来描述交互组件在活动状态与展开状态时,各相关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当交互组件1从使用状态转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操作件151通过中间件33将连接件32向下移动,这时第二楔块38在压簧42的推动下往外运动,带动第一卡位件39往外运动,使第一卡位件39上的凸起392从第二卡位件40上的穿孔402中脱离,使第一卡位件39与第二卡位件40处于活动状态,支撑组件3与底座组件5能相对转动,两者处于解锁状态。相反,当交互组件1从展开状态转至使用状态过程中,操作件151通过中间件33将连接件32向上移动,这时第二楔块38在第一楔块37的推动下往内运动,带动第一卡位件39往内运动,使第一卡位件39上的凸起392插入第二卡位件40上的穿孔402中形成卡合,使第一卡位件39与第二卡位件40处于卡位状态,支撑组件3与底座组件5不能相对转动,两者处于锁止状态。
49.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楔块设有朝内且朝下逐渐减薄的第一楔形部,而第二楔块设有朝外且朝下逐渐加厚的第二楔形部,同时,交互组件从使用状态转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设置为操作件通过中间件将连接件向上移动,这样,第二楔块在压簧的推动下同样会往外运动,也带动第一卡位件往外运动。反之亦然,即交互组件从展开状态转至使用状态的过程中,操作件通过中间件将连接件向下移动,这样,第二楔块在第一楔块的推动下同样会往内运动,也带动第一卡位件往内运动。
50.上述第一卡位件39与第二卡位件40形成卡位机构,其能在活动状态与卡位状态之间切换,在活动状态,支撑组件3与底座组件5能相对转动,在卡位状态,支撑组件3与底座组
件5无法相对转动,这样实现对支撑组件3与底座组件5之间旋转操作的解锁与锁止。
51.上述固定件31、连接件32、中间件33、轴瓦34、可转动限位件35、铰链座36形成连接机构,第一楔块37、第二楔块38、压簧42形成驱动机构。操作机构、连接机构、驱动机构一起构成联动装置。旋转交互组件使其从使用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通过操作机构带动连接机构进而带动驱动机构,使卡位机构从卡位状态切换至活动状态,使支撑组件3与底座组件5能相对转动。这样,就实现了交互组件1、支撑组件3、底座组件5的联动,使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可靠。
52.上述交互组件1、固定件下半部312与底座组件5构成跑步机的主要轮廓,在交互组件1与固定件下半部312以及固定件下半部312与底座组件5之间,可以增设保护件(如塑胶伸缩管),以保护两枢接位置处的各元件。需注意的是,可转动限位件35的扳动部351需露出保护件,便于操作。
5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操作机构、连接机构、驱动机构、卡位机构均可采用其它不同结构,只要能旋转交互组件使其从使用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通过操作机构带动连接机构进而带动驱动机构,使卡位机构从卡位状态切换至活动状态,使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能相对转动,就能实现底座组件、支撑组件、交互组件的联动,使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可靠。
54.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跑步机,通过设置联动装置,能使得旋转交互组件使其从使用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通过操作机构带动连接机构进而带动驱动机构,使卡位机构从卡位状态切换至活动状态,使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能相对转动,从而在旋转交互组件的同时对支撑组件与底座组件之间的旋转进行解锁与锁止,折叠操作方便快捷,且安全可靠。
55.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6.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5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