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医疗中经常有受偏瘫、脑瘫、脑损伤、脑血栓等疾病困扰的患者,这些患者通常都有手部痉挛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患者上肢和手部曲张力大,主动伸直手指十分困难,轻者手指略微弯曲,不易伸直,重者五指都蜷缩在一起,完全无法张开,对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常需要用到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
3.原有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在使用时大多只能进行握力训练,对一些手指弯曲的患者无法使用;且在更改训练程度时大多依靠增加重力的方法,使用不便的同时还容易掉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只能进行单一的锻炼效果较为单一;且在使用时不便于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调节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具有同时具备进行握力和拉伸训练、便于调节训练强度、具有按摩活血功能以及便于调节设备适应不同患者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指套以及训练用拉簧的横板,所述主体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支撑主体的支撑架,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横板向上移动进行拉伸训练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将主体与底板连接的连杆,所述横板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将拉簧与横板连接的套杆,所述套杆的下端内部滑动连接有用于调节拉簧与横板之间间距的活杆,所述横板的中间位置上方设置有用于带动横板滑动调节位置的滑块,所述主体的前端位置以及靠近后端位置两侧均开设有滑道,所述主体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对患者进行按摩的按摩轴,所述按摩轴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相邻的按摩轴固定的固定架,所述主体的靠近后端位置的滑道内部滑动连接有用于带动固定架移动的滑架,所述滑架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按摩轴自动向下复位的弹簧伸缩杆,所述底板的靠近后端位置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底板的支座。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后端位置上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患者手腕的托架,所述主体的指套上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滑架移动的连接绳。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前端位置上方开设有用于收纳连杆的收纳槽,所述支撑架的靠近上端位置前方设置有用于对主体的后端位置进行限位防止向下旋转的限位块。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以及底
板的前端位置均设置有用于将连杆固定的轴座,所述滑块内部的螺栓下端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将滑块固定的摩擦垫。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杆的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杆旋转的环套,所述连杆的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轴座内部转轴卡合连接将连杆的上端位置固定的夹套。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自动将活杆固定的弹簧销,所述套杆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多处用于弹簧销卡合连接的定位孔。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架的上端设置有多处用于减小滑架移动时阻力的滚珠,所述主体的中间位置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将连接绳固定的固定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用手腕位置按压托架即可利用杠杆原理带动连杆将横板向上顶起使指套带动手指做拉伸训练,可对手指弯曲的患者进行训练提高实用性能,且通过夹套与轴座内部转轴的卡合连接可将其拆卸并收纳于收纳槽内部,装拆简单便于使用;通过将弹簧销向内部按压后将活杆轻微旋转利用内壁抵住弹簧销,此时即可将活杆拉动更改拉簧与手指之间的间距并利用其弹性增加反向作用力达到调节训练程度的效果,操作简单便于患者自行调节使用;通过在主体的下端设置按摩轴可在进行手指训练时经连接绳带动滑架移动,利用弹簧伸缩杆的弹性带动固定架自动将按摩轴向下顶紧使其与患者接触进行按摩,提高血液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训练效果;通过将滑块在滑道的内部滑动可带动横板调节至不同位置并由摩擦垫固定适应不同的患者进行使用提高通用性能。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的主体侧面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的连杆与底板分解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的套杆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的按摩轴与滑架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的横板与主体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横板;3、支撑架;4、底板;5、连杆;6、套杆;7、活杆;8、滑块;9、滑道;10、按摩轴;11、固定架;12、滑架;13、弹簧伸缩杆;14、支座;15、托架;16、连接绳;17、收纳槽;18、限位块;19、轴座;20、环套;21、夹套;22、摩擦垫;23、固定块;24、弹簧销;25、滚珠;26、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5.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医学科手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指套以及训练用拉簧的横板2,主体1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支撑主体1的支撑架3,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横板2向上移动进行拉伸训练的底板4,底板4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将主体1与底板4连接的连杆5,横板2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将拉簧与横板2连接的套杆6,套杆6的下端内部滑动连接有用于调节拉簧与横板2之间间距的活杆7,横板2的中间位置上方设置有用于带动横板2滑动调节位置的滑块8,主体1的前端位置以及靠近后端位置两侧均开设有滑道9,主体1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对患者进行按摩的按摩轴10,按摩轴10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相邻的按摩轴10固定的固定架11,主体1的靠近后端位置的滑道9内部滑动连接有用于带动固定架11移动的滑架12,滑架12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按摩轴10自动向下复位的弹簧伸缩杆13,底板4的靠近后端位置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底板4的支座14,本实施例中按摩轴10的外侧设置有多处圆形凸起结构。
16.具体的,底板4的后端位置上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患者手腕的托架15,主体1的指套上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滑架12移动的连接绳16,本实施例中连接绳16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滑架12。
17.具体的,底板4的前端位置上方开设有用于收纳连杆5的收纳槽17,支撑架3的靠近上端位置前方设置有用于对主体1的后端位置进行限位防止向下旋转的限位块18,本实施例中支撑架3的上端一侧设置有用于与主体1形成转动连接的转轴便于对手指进行拉伸训练。
18.具体的,主体1以及底板4的前端位置均设置有用于将连杆5固定的轴座19,滑块8内部的螺栓下端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将滑块8固定的摩擦垫22,本实施例中摩擦垫22在滑块8的两端为对称设置。
19.具体的,连杆5的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杆5旋转的环套20,连杆5的上端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轴座19内部转轴卡合连接将连杆5的上端位置固定的夹套21,本实施例中夹套21具有一定的弹性。
20.具体的,活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3,固定块2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自动将活杆7固定的弹簧销24,套杆6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多处用于弹簧销24卡合连接的定位孔,本实施例中将弹簧销24向内部按压即可将活杆7拉动调节位置。
21.具体的,滑架12的上端设置有多处用于减小滑架12移动时阻力的滚珠25,主体1的中间位置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将连接绳16固定的固定座26,本实施例中固定座26与滑架12之间的连接绳16外侧套设有用于带动滑架12自动复位的弹簧体。
2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通过在主体1的下端设置底板4并在其前端位置设置连杆5将两者连接,此时用手腕位置按压位于底板4后端位置上方的托架15即可利用杠杆原理以支座14的上端位置为轴心使底板4旋转,带动连杆5将横板2向上顶起使指套带动手指做拉伸训练,可对手指弯曲的患者进行拉伸训练提高实用性能,且通过设置于连杆5上端位置夹套21与主体1前端位置轴座19内部转轴的卡合连接,可将其便捷拆卸并收纳
于底板4前端位置上方的收纳槽17内部,装拆简单便于使用;通过将卡合连接于套杆6定位孔内部的弹簧销24向内部按压后将活杆7轻微旋转利用内壁抵住弹簧销24,此时即可将活杆7拉动更改指套上端拉簧与手指之间的间距并利用其弹性增加反向作用力达到调节训练程度的效果,操作简单便于患者自行调节使用;通过在主体1的下端设置按摩轴10并由固定架11固定,此时可在进行手指训练时经设置于指套上端与滑架12相连的连接绳16带动滑架12在主体1两侧位置的滑道9内部滑动,利用设置于滑架12下端与固定架11相连弹簧伸缩杆13的弹性可带动固定架11自动将按摩轴10向下顶紧使其与患者接触进行按摩,提高血液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训练效果;通过将设置于横板2中间位置上端的滑块8在主体1前端的滑道9内部滑动可带动横板2调节至不同位置并由摩擦垫22固定适应不同的患者进行使用提高通用性能。
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