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纸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纸处理用纸浆除渣器。
背景技术:2.除渣器是用于各种浆料净化系统中,主要除去浆料中密度大于浆料的沙石、铁屑等重杂质(重质除渣器)和密度小于浆料的混合胶粘物、石蜡、热熔胶、塑料片、泡沫、气体、油墨粒子等轻杂质(轻质除渣器);在废纸处理过程中,需要利用除渣器来对纸浆中的沙石、铁屑等碎渣进行去除,从而来提高纸浆生产出来的纸张品质,现有的除渣器在对碎渣去除后,分离去除的碎渣会大量的堆积在除渣器的排渣口,从而造成除渣器排渣速度降低,影响除渣器的除渣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废纸处理用纸浆除渣器。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一种废纸处理用纸浆除渣器,包括用于对纸浆中的碎渣进行除渣的除渣机构、用于对纸浆进行供给的供料机构、固定架、用于对碎渣输送时传动的传动机构,所述除渣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架两侧,所述供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侧,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供料机构下方,还包括用于对除渣后的碎渣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第一挡板、螺杆、送出管,所述送出管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下端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挡板安装在所述送出管一端,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送出管内侧,所述输送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挡板一侧。
6.优选的:所述供料机构包括出料管、进料管、连接管,所述出料管和所述进料管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侧,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进料管上方,所述连接管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出料管和所述进料管两侧。
7.如此设置,利用所述进料管将需要除渣的废纸纸浆通过其前后两侧的所述连接管送入到所述除渣机构中,同时利用所述出料管和其前后两侧的所述连接管来将除渣后的废纸纸浆进行收集。
8.优选的:所述除渣机构包括导出管、壳体、锥形管、导入管,所述导出管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出料管的所述连接管上,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导出管下端,所述锥形管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壳体下侧,所述导入管设置在所述进料管两侧的所述连接管上。
9.如此设置,利用所述导入管将需要除渣的废纸纸浆导入到所述壳体中,通过所述壳体和所述锥形管组成的锥形结构来将纸浆中的碎渣进行分离,此时分离后的纸浆通过壳体上侧的所述导出管进入到出料管中。
10.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挡板、链轮、链条,所述第二挡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送出管另一端,所述螺杆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挡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链轮设置在所述送出管另一端,所述链条设置在所述链轮外侧。
11.如此设置,利用所述第二挡板来对所述送出管另一端进行堵住,同时利用所述链轮和所述链条的传动让两个所述送出管进行同步转动。
12.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挡板、带轮、皮带,所述第二挡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送出管另一端,所述螺杆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挡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带轮设置在所述送出管另一端,所述皮带设置在所述带轮外侧。
13.如此设置,利用所述第二挡板来对所述送出管另一端进行堵住,同时利用所述带轮和皮带的传动让两个所述送出管进行同步转动。
14.优选的:所述送出管上侧设置有进渣口,所述送出管一端下侧设置有出渣口,所述螺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通过轴承连接。
15.如此设置,利用所述送出管上侧的进渣口来将除渣机构分离的碎渣进行收集,同时利用所述螺杆的转动来将所述送出管内的分离后的碎渣向其一侧的出渣口移动并进行排出收集。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利用输送电机转动带动送出管内的螺杆进行转动,通过送出管内的螺杆转动来将除渣机构送出的碎渣进行收集和输送,从而防止分离后的碎渣堆积对除渣机构出渣位置造成堵塞影响除渣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废纸处理用纸浆除渣器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废纸处理用纸浆除渣器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废纸处理用纸浆除渣器的传动机构实施例1局部零件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废纸处理用纸浆除渣器的传动机构实施例2局部零件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废纸处理用纸浆除渣器的送出管局部零件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废纸处理用纸浆除渣器的除渣机构局部零件图。
2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5.1、输送机构;2、除渣机构;3、供料机构;4、固定架;5、传动机构;11、输送电机;12、第一挡板;13、螺杆;14、送出管;21、导出管;22、壳体;23、锥形管;24、导入管;31、出料管;32、进料管;33、连接管;51、第二挡板;52、链轮;53、链条;512、带轮;513、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一种废纸处理用纸浆除渣器,包括用于对纸浆中的碎渣进行除渣的除渣机构2、用于对纸浆进行供给的供料机构3、固定架4、用于对碎渣输送时传动的传动机构5,除渣机构2位于固定架4两侧,供料机构3设置在固定架4上侧,传动机构5位于供料机构3下方,还包括用于对除渣后的碎渣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1,输送机构1包括输送电机11、第一挡板12、螺杆13、送出管14,送出管14设置在固定架4下端前后两侧,第一挡板12安装在送出管14一端,螺杆13设置在送出管14内侧,输送电机11安装在第一挡板12一侧。
30.实施例1
31.如图1、图3、图5、图6所示,供料机构3包括出料管31、进料管32、连接管33,出料管31和进料管32设置在固定架4上侧,出料管31位于进料管32上方,连接管33通过焊接连接出料管31和进料管32两侧,利用进料管32将需要除渣的废纸纸浆通过其前后两侧的连接管33送入到除渣机构2中,同时利用出料管31和其前后两侧的连接管33来将除渣后的废纸纸浆进行收集;除渣机构2包括导出管21、壳体22、锥形管23、导入管24,导出管21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出料管31的连接管33上,壳体22设置在导出管21下端,锥形管23通过螺栓连接在壳体22下侧,导入管24设置在进料管32两侧的连接管33上,利用导入管24将需要除渣的废纸纸浆导入到壳体22中,通过壳体22和锥形管23组成的锥形结构来将纸浆中的碎渣进行分离,此时分离后的纸浆通过1壳体22上侧的导出管21进入到出料管31中;传动机构5包括第二挡板51、链轮52、链条53,第二挡板51通过螺栓连接在送出管14另一端,螺杆13另一侧与第二挡板51通过轴承连接,链轮52设置在送出管14另一端,链条53设置在链轮52外侧,利用第二挡板51来对送出管14另一端进行堵住,同时利用链轮52和链条53的传动让两个送出管14进行同步转动;送出管14上侧设置有进渣口,送出管14一端下侧设置有出渣口,螺杆13一端与第一挡板12通过轴承连接,利用送出管14上侧的进渣口来将除渣机构2分离的碎渣进行收集,同时利用螺杆13的转动来将送出管14内的分离后的碎渣向其一侧的出渣口移动并进行排出收集。
32.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向进料管32内送入需要进行除渣的废纸纸浆,然后废纸纸浆会通过进料管32前后两侧的连接管33经过导入管24进入到壳体22和锥形管23之间,进入到壳体22和锥形管23之间的纸浆会沿着其内壁以旋涡的形式流动,此时由于碎渣的重力会沿着锥形管23内壁向下移动,通过纸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壳体22上侧的导出管21流出进入到出料管31中,而纸浆中的碎渣会沿着锥形管23内壁向下移动进入到送出管14中,随后对纸浆的长时间除渣,分离出来的碎渣会在送出管14内部进行堆积,然后利用输送电机
11转动部带动前侧的螺杆13进行转动,通过链轮52和链条53的传动来带动后侧的螺杆13进行同步转动,利用两个螺杆13的转动来将堆积在送出管14内的碎渣向出渣口移动,继而将堆积的碎渣进行快速的清理收集,从而防止堵塞螺杆13下端造成除渣效率。
33.实施例2
34.如图2、图4所示,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传动机构5包括第二挡板51、带轮512、皮带513,第二挡板51通过螺栓连接在送出管14另一端,螺杆13另一侧与第二挡板51通过轴承连接,带轮512设置在送出管14另一端,皮带513设置在带轮512外侧,利用第二挡板51来对送出管14另一端进行堵住,同时利用带轮512和皮带513的传动让两个送出管14进行同步转动。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