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照明工业 专利正文
感应器及感应灯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感应器及感应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应器及感应灯。


背景技术:

2.通过在内部设置感应组件和控制组件,感应器可以自动控制灯具的开关状态,使灯具实现不同的照明效果,因此在现代生活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使用,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场合。
3.传统的感应器通常采用一体成型设置,由于感应组件和控制组件均设置其壳体内部,在对感应器进行组装和维修时拆装起来十分不方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应器及感应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感应器进行组装和维修时拆装起来十分不方便,费时费力的问题。
5.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应器,包括:
6.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两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卡持部;
7.第二壳体,盖设在所述第一开口上且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相对的两内壁上均凸设有条形部,所述条形部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条形部上有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相卡合;
8.控制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设有用于连接灯具的连接插孔;及
9.感应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持部为凸起部,所述第二卡持部为凹陷部;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两内壁上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持部。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两内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条形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间隙卡入所述限位槽内且其端部与所述限位槽的底部接触。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吸附件,所述容置槽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与所述吸附件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接触设置。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路板、控制开关和调节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和所述调节开关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且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还包括控制滑钮与调节滑钮,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控制滑钮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且其一端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并用于控制灯具的开和关,所述调节滑钮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且其一端与所述调节开关连接并用于调节控制灯具的照明时间。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滑钮靠近所述控制开关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控制开关配合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调节滑钮靠近所述调节开关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调节开关配合卡入所述第二卡槽内。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红外感应装置和光感应装置,所述红外感应装置的外部设置有菲涅尔透镜,所述菲涅尔透镜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还包括可循环充电的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有用于给所述蓄电装置充电的充电插孔。
18.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应灯,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感应器以及灯具,所述灯具连接于所述感应灯中的连接插孔。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应器,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卡持部与第二卡持部相卡合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可拆卸连接,同时第二壳体上设置条形部与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开口的内壁相贴合,可防止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发生相对晃动,不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提高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在对感应器进行组装和维修时拆装起来十分方便,省时省力。
20.本实用新型之感应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其中的感应器进行组装和维修时拆装起来十分不方便,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感应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感应器的结构分解图;
24.图3是图2中感应器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4是图2中感应器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5是图1中感应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分解图。
27.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28.10、第一壳体;11、第一开口;12、第一卡持部;13、限位条;14、限位槽;15、容置槽;16、通孔;17、限位块;18、吸附件;20、第二壳体;21、第二开口;22、条形部;23、第二卡持部;24、第一滑槽;25、第二滑槽;30、控制装置;31、连接插孔;32、电路板;33、控制开关;34、调节开关;35、充电插孔;40、感应装置;41、红外感应装置;42、菲涅尔透镜;50、控制滑钮;51、第一卡槽;60、调节滑钮;61、第二卡槽;70、蓄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33.请参考图1、图2和图5,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应器,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控制装置30和感应装置40。
34.第一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可用以放置控制装置30和感应装置40,第一壳体10设置有第一开口11,用以将控制装置30和感应装置40放置于第一壳体10的内部,放置在第一壳体10内部的零件通过第一开口11露出,第一开口11相对的两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卡持部12。
35.第二壳体20盖设在第一开口11上,将第一开口11封闭,第二壳体20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可用于放置控制装置30和感应装置40,其靠近第一壳体10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开口21,用以将控制装置30和感应装置40放置于第二壳体20的内部。
36.第二开口21相对的两内壁上均凸设有条形部22,条形部22凸出第二壳体20靠近第一壳体10的一面,条形部22与第一开口11的内壁相贴合,防止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发生相对晃动,条形部22上有第二卡持部23,第一卡持部12与第二卡持部23相卡合,以实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可拆卸连接。
37.控制装置30设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且设有用于连接灯具的连接插孔31,灯具可连接于连接插孔31内,从而使得控制装置30对灯具进行控制。
38.感应装置40设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且与控制装置30电连接,用以检测外部的感应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感应信号传送至控制装置30。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器,通过第一卡持部12与第二卡持部23相卡合实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可拆卸连接,同时第二壳体20上设置的条形部22与第一壳体10上的第一开口11的内壁相贴合,可防止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发生相对晃动,不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提高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在对感应器进行组装和维修时拆装起来十分方便,省时省力。
40.请再次参考图1、图2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12为凸起部,第二卡持部23为凹陷部,凸起部配合卡入凹陷部内,第一开口11相对的两内壁上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持部12。
4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不仅结构简单,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拆卸方便,而且可以使得第一卡持部12与第二卡持部23相卡合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连接强度较高。
42.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为凹陷部,第二卡持部为凸起部,凸起部配合卡入凹陷部内,第一开口相对的两内壁上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持部。
4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不仅结构简单,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拆卸方便,而且可以使得第一卡持部与第二卡持部相卡合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强度较高。
44.请参考图2和图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相对的两内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条13,限位条13靠近第二壳体20的一端与第一开口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限位槽14,条形部22靠近第一壳体10的一端间隙卡入限位槽14内且其端部与限位槽14的底部接触。
4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组装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时,对条形部22进行定位,避免条形部22深入第一开口11内的部分较多,导致无法将第一卡持部12与第二卡持部23对齐卡合。
46.请参考图2和图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远离第二壳体20的一面设置有容置槽15,容置槽15的底部设有通孔16,容置槽15内设置有吸附件18,吸附件18可以设置为磁铁等,容置槽15靠近第二壳体2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远离第二壳体20的一面与吸附件18靠近第二壳体20的一面接触设置。
4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通过吸附件18将感应器快速地安装吸附到磁性金属的安装部位上,而通孔16可以减少第一壳体10对吸附件18磁性的阻隔,增大吸附件18与安装部位之间的连接强度,限位块17不仅可以将吸附件18固定在容置槽15内,且当需要从容置槽15内取出吸附件18时,只需从第一壳体10的外部沿着通孔16顶起吸附件18的一端,即可将吸附件18从容置槽15内取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8.请参考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0包括电路板32、控制开关33和调节开关34,控制开关33和调节开关34均设置在电路板32上且均与电路板32电连接。
4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通过控制开关33控制灯具的亮和灭,也可以通过调节开关34调整灯具每次亮的时长。
50.请参考图2和图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器还包括控制滑钮50与调节滑钮60,第二壳体20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滑槽24和第二滑槽25,控制滑钮50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24内且其一端与控制开关33连接并用于控制灯具的开和关,调节滑钮60设置在第二滑槽25内且其一端与调节开关34连接并用于调节控制灯具的照明时间。
5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只需通过在第一滑槽24内滑动控制滑钮50即可控制灯具的亮和灭,只需在第二滑槽25内滑动节滑钮即可调整灯具亮的时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户体验好。
52.请再次参考图2和图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滑钮50靠近控制开关3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51,控制开关33配合卡入第一卡槽51内;调节滑钮60靠近调节开关3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61,调节开关34配合卡入第二卡槽61内。
5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实现控制滑钮50与控制开关33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也可以实现调节滑钮60与调节开关34的可拆卸连接,使得控制滑钮50与控制开关33、调节滑钮60与调节开关34的拆装都十分方便快捷。
54.请参考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感应装置40包括红外感应装置41和光感应装置40(图中未示出),红外感应装置41的外部设置有菲涅尔透镜42,菲涅尔透镜42延伸至第二壳体20的外部。
5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得感应器同时获得红外感应信号和光感应信号,提高其感应的灵敏度,同时菲涅尔透镜42也可以增强红外感应装置41的红外感应效果。
56.请参考图2和图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感应器还包括可循环充电的蓄电装置70,如蓄电池等,蓄电装置70与控制装置30电连接,控制装置30上设置有用于给蓄电装置70充
电的充电插孔35。
5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感应器无需借助外部电源,同时蓄电装置70可循环充电,方便使用,节省能源。
58.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应灯,包括如第一方面的感应器以及灯具,灯具连接于感应灯中的连接插孔31,感应器通过感应到的信号来控制灯具的亮灭状态。
59.本实用新型之感应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其中的感应器进行组装和维修时拆装起来十分不方便,费时费力的问题。
60.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应器,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控制装置30、感应装置40、控制滑钮50、调节滑钮60和可循环充电的蓄电装置70。
61.第一壳体10设置有第一开口11,第一开口11相对的两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卡持部12,第一卡持部12为凸起部,第一开口11相对的两内壁上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持部12。
62.第二壳体20盖设在第一开口11上且其靠近第一壳体10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开口21,第二开口21相对的两内壁上均凸设有条形部22,条形部22与第一开口11的内壁相贴合,条形部22上有第二卡持部23,第二卡持部23为凹陷部,第一卡持部12与第二卡持部23相卡合,第二壳体20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滑槽24和第二滑槽25。
63.第一开口11相对的两内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条13,限位条13靠近第二壳体20的一端与第一开口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限位槽14,条形部22靠近第一壳体10的一端间隙卡入限位槽14内且其端部与限位槽14的底部接触。
64.第一壳体10远离第二壳体20的一面设置有容置槽15,容置槽15的底部设有通孔16,容置槽15内设置有吸附件18,容置槽15靠近第二壳体2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远离第二壳体20的一面与吸附件18靠近第二壳体20的一面接触设置。
65.控制装置30设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且设有用于连接灯具的连接插孔31,控制装置30包括电路板32、控制开关33和调节开关34,控制开关33和调节开关34均设置在电路板32上且均与电路板32电连接。
66.控制滑钮50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24内,控制滑钮50靠近控制开关3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51,控制开关33配合卡入第一卡槽51内并用于控制灯具的开和关,调节滑钮60设置在第二滑槽25内,调节滑钮60靠近调节开关3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61,调节开关34配合卡入第二卡槽61内并用于调节控制灯具的照明时间。
67.感应装置40设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且与控制装置30电连接,感应装置40包括红外感应装置41和光感应装置40,红外感应装置41的外部设置有菲涅尔透镜42,菲涅尔透镜42延伸至第二壳体20的外部。
68.蓄电装置70与控制装置30电连接,控制装置30上设置有用于给蓄电装置70充电的充电插孔35。
6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应器,通过第一卡持部12与第二卡持部23相卡合实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可拆卸连接,同时第二壳体20上设置条形部22与第一壳体10上的第一开口11的内壁相贴合,可防止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发生相对晃动,不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提高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在对感应器进行组装和维修时拆装起来十分方便,省时省力。
7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