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管理系统,通常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热管理装置的温度,进而判断热管理装置的换热情况,因而,获取准确的温度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以有利于提高通过传感单元获取温度信息的准确度。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换热芯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多个堆叠的板片,沿所述板片的堆叠方向,所述换热芯体的板片位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顶板固定;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第一孔道,所述第一孔道在所述底板具有出口;所述热管理装置包括管体和传感单元,所述管体包括连接壁,所述连接壁与所述板片或者所述第一板体固定;所述管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一孔道,部分所述传感单元位于所述主体部的腔;
所述管体包括第一口,所述第一口朝向所述第一孔道出口,沿所述管体轴线方向,相对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口靠近所述底板;所述传感单元包括感温部,沿管体的轴向,所述感温部位于所述第一孔道出口与所述第一口之间,和/或,所述感温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腔。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热管理装置包括传感单元和管体,传感单元包括感温部,管体的第一口相对靠近第一孔道的出口,沿管体的轴向,感温部位于第一孔道出口与第一口之间,和/或,感温部位于主体部的腔,这样感温部靠近第一孔道出口,传感单元获得温度信息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热管理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热管理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热管理装置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1及图2中热管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热管理装置沿A-A的第一种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热管理装置沿A-A的第二种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5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5中的传感单元与连接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第一板体、传感单元与管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11是是图4中热管理装置沿B-B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4、图5、图11以及图7-图9。热管理装置1000包括第一板体1200、第二板体1300、换热芯体1100。换热芯体1100包括多个堆叠的板片,沿板片的堆叠方向,换热芯体的板片位于第一板体1200和第二板体1300之间,其中,第一板体1200与换热芯体1100的顶板1102固定,第二板体1300与换热芯体1100的底板1101固定。在换热芯体1100中,板片堆叠后形成第一板间通道和第二板间通道,除顶板1102和底板1101外,内侧板片的一侧为第一板间通道,内侧板片的另一侧为第二板间通道,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板片结构相同,为了便于描述,相邻的两个板片中,一个定义为第一板片,另一个定义为第二板片,如第一板片及与该板片相邻的两片第二板片的其中之一形成第一板间通道,与另一个第二板片则形成第二板间通道,第一板间通道和第二板间通道相对不连通。第一板间通道内的制冷剂和第二板间通道内的制冷剂能够热交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间通道和第二板间通道相对不连通指在换热芯体1100内部不连通,热管理装置1000成为热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后,则可能存在连通的情况。这里的第一板体1200的主体部和第二板体1300的主体部的厚度比板片的主体部的厚度大,具有增强热管理装置1000机械强度的作用。
请参阅图5以及图11,热管理装置具有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液流道,制冷剂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包括第一孔道1110、第二孔道1120以及第一板间通道,第一孔道1110能够通过第一板间通道与第二孔道1120连通。冷却液流道包括第三孔道1130、第四孔道1140以及第二板间通道,第三孔道1130能够通过第二板间通道与第四孔道1140连通,流经第一流道的制冷剂和流经冷却液流道的冷却液能够进行热交换。热管理装置1000包括第一入口1001、第一出口1002、冷却液出口1004和冷却液入口1003,在本实施方式,第一入口1001、第一出口1002与制冷剂流道连通。冷却液出口1004、冷却液入口1003与冷却液流道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第一入口1001、第一出口1002成形于第二板体1300或者成形于与第二板体固定的接管或者块状结构;冷却液出口1004、冷却液入口1003成形于与第一板体1200的固定的接管。冷却液入口1003与第三孔道1130连通,冷却液出口1004与第四孔道1140连通,冷却液由冷却液入口1003进入第三孔道1130,而后进入换热芯体1100的第二板间通道,再进入第四孔道1140由冷却液出口1004排出热管理装置1000。
热管理装置1000包括传感单元1500、连接座1600和管体1400,连接座1600与第一板体1200固定或者与第一板体1200为一体结构,连接座1600与第一板体1200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如连接座1600的下壁与第一板体1200焊接固定。连接座1600具有第一孔1601,第一孔1601在连接座1600的上壁和下壁均具有孔口,其中,第一孔1601在连接座1600的下壁具有的孔口至少部分朝向第一孔道。连接座1600包括第一容纳部1610和第二容纳部1620,第一容纳部1610和第二容纳部1620的壁所围区域是第一孔1601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第一容纳部1610比第二容纳部1620靠近第一板体1200。管体1400包括限位部1430和主体部1420,至少部分限位部1430位于第一板体1200的一侧,至少部分主体部1420位于板体的另一侧,限位部1430的外径大于主体部1420的外径,在本实施方式,限位部1430位于第一孔1601,限位部1430与第一容纳部1610抵接,或者限位部1430与第一容纳部1610焊接固定,以防止管体1400朝向第二板体1300方向移动。另外,在热管理装置1000焊接时,限位部1430与第一容纳部1610的配合也能防止管体1400移位,有利于避免漏焊。第一板体1200具有容纳孔1210,容纳孔1210在第一板体1200下壁所形成口朝向第一孔道1110,容纳孔1210在第一板体1200的上壁也具有孔口,部分主体部1420位于容纳孔1210。传感单元1500包括连接部1520,连接部1520位于第一孔1601,连接部1520与第二容纳部1620固定连接,连接部1520与第二容纳部1620的连接处密封设置,连接部1520与第二容纳部1620的固定方式可以螺纹连接,在连接部1520和第二容纳部1620之间设置密封圈,以提高密封性能,防止制冷剂泄漏。
请参阅图5及图7,管体1400具有第一口1401,第一口1401朝向第一孔道的出口1111,沿管体1400的轴线方向,相对于换热芯体1100的顶板1102,第一口1401相对靠近换热芯体1100的底板1101。换热芯体1100包括第一隔板1150,第一隔板1150与板片为一体结构,第一隔板1150位于第一孔道1110,第一孔道包括第一腔1112和第二腔1113,第一腔1112位于第一隔板1150的一侧,第二腔1113位于第一隔板1150的另一侧,第一腔1112和第二腔1113相对不连通,其中,第一腔1112比第二腔1113靠近第二板体1300,第一腔1112与第一孔道1110的出口连通。第一隔板1150具有第一孔口1152,第一隔板1150包括第一配合壁1151,第一配合壁1151所围的区域包括第一孔口1152,管体1400包括第一连接壁1411,第一连接壁1411可以靠近第一口1401,第一配合壁1151与第一连接壁1411固定连接,在第一配合壁1151与第一连接壁1411的连接处密封设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隔板1150包括翻边,第一隔板1150的翻边所围区域为第一孔口1152或者第一孔口1152的一部分,第一配合壁1151成形于第一隔板的翻边,管体1400位于第一孔口1152内,第一连接壁1411成形于管体1400的外壁。第一口1401位于第一腔1112,第一腔1112与第一口1401连通。当然,第一隔板1150的翻边也可以位于管体1400腔,这时,第一连接壁1411位于管体1400的内壁,第一腔1112通过第一孔口1152与管体1400腔连通。第一隔板1150将第一孔道分为第一腔1112和第二腔1113,第一腔1112位制冷剂的流出腔。传感单元1500包括感温部1510,感温部1510能够获取温度信号,当感温部1510位于管体1400的腔时,感温部1510与管体内壁间隙设置,可以防止管体对感温部1510的干扰。这时,第一腔的制冷剂进入管体1400的腔,感温部1510获取的是相对靠近第一出口的制冷剂温度。在其他实施方式,感温部1510伸出管体,感温部位于第一腔1112,感温部1510直接与第一腔1112的制冷剂接触,进而获得制冷剂的温度信息。感温部1510位于管体1400的腔或者第一腔1112,而第一腔1112内的制冷剂在换热芯体1100内的换热基本完成,这样,感温部1510获取的制冷剂温度信号相对准确。
请参阅图8,换热芯体1100还可以包括第二隔板1160,第二隔板1160与换热芯体1100的顶板1102为一体结构或者与第一板体1200为一体结构,第二隔板1160的下壁朝向第一孔道1110,第二隔板1160具有第二孔口1162,第二隔板1160包括第二配合壁1161,第二配合壁1161所围区域包括第二孔口1162,管体1400的连接壁包括第二连接壁1412,第二配合壁1161与第二连接壁1412固定连接,在第二配合壁1161与第二连接壁1412的连接处密封设置。第二连接壁1412与第二配合壁1161的配合方式与第一连接壁1411和第一配合壁1151的配合方式相同,不再详细描述。热管理装置1000设置第二隔板1160,不仅有利于管体1400的固定,也能够防止第二腔1113内的制冷剂泄露。在第二隔板1160与顶板1102为一体结构时,第一板体的具有容纳孔1210,用于容纳部分管体。
请参阅图1及图5。在本实施方式,热管理装置1000还包括节流单元1700,节流单元1700包括阀体1710、阀芯1720、阀口部1730以及引管1740,阀体1710与第一板体1200固定,阀口部1730与阀体1710固定,阀口部1730具有阀口1731,阀芯1720能够调节阀口1731的开度,至少部分引管1740位于第二孔道1120,引管1740的第一端部1741与节流单元1700的阀口部1730相对固定,引管1740的腔与阀口1731连通,而阀口1731又与第二孔道1120连通。引管1740的第二端部1742与第二板体1300固定,第一入口1001与位于第二端部的端口连通,进而第一入口1001与引管1740腔连通。换热芯体还包括第三隔板1170,第三隔板1170位于第二孔道1120,第三隔板1170具有容纳部分引管1740的孔,第三隔板1170与引管1740固定连接并在连接处密封设置,沿第一孔道1110轴向方向,第三隔板1170比第一隔板1150靠近第一板体1200;第三隔板1170将第二孔道分为相对不连通第三腔1121和第四腔1122,第三腔1121比第四腔1122靠近第一板体1200。
请参阅图5,热管理装置1000工作时,制冷剂由第一入口1001进入引管1740的腔,而后进入阀口1731,阀芯1720调节阀口1731的开度进而对制冷剂进行降压,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三腔1121而后经第一板间通道进入第二腔1113,由于第一隔板1150的阻隔,第二腔1113的制冷剂流入第四腔1122,第四腔1122的制冷剂流向第二板体1300,而后流入第一腔1112。位于第一腔1112的感温部1510获取制冷剂的温度,最后由第一出口1002离开热管理装置1000。在其他实施方式,热管理装置1000也可以不包括节流单元1700,进入第一入口1001的制冷剂已经由其他节流装置节流。
请参阅图10所示意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热管理装置1000不包括连接座1600。管体1400包括第三连接壁1413,第三连接壁1413成形于限位部1430的外壁,第一板体1200包括第三配合壁1221,第三配合壁1221成形于第一板体1200的上壁,第三配合壁1221沿第一板体1200的容纳孔1210周向分布,第三配合壁1221与第三连接壁1413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以焊接,第三配合壁1221与第三连接壁1413的连接处密封设置。这时限位部1430至少具有两个作用,其中之一是对管体1400限位,在热管理装置1000焊接时,以防止管体1400朝向第二板体1300移动;另一个作用是将管体1400固定于第一板体1200,以使管体1400更加牢固。
在本实施例,第二容纳部1620也成形于管体1400的内壁,第二容纳部1620所围区域是管体1400的腔的一部分,传感单元1500的连接部1520位于管体1400的腔,管体1400包括第二口1402,沿管体1400的轴向方向,第二容纳部1620位于限位部1430和第二口1402之间;第二容纳部1620可以成形有内螺纹,连接部1520的外壁成形有外螺纹,二者配合以固定传感单元1500。
在组装热管理装置1000时,换热芯体1100、管体1400以及连接座1600焊接固定后,将传感单元1500插入管体1400腔,连接部1520与第二容纳部1620密封固定。
请参阅图2、图3及图6所示意的第三实施例,换热芯体1100包括第一换热部1010、第二换热部1020以及连接板体1800,第一流道、冷却液流道位于第一换热部1010,连接板体1800的上壁与第一换热部1010的底板1101固定,连接板体1800的下壁与述第二换热部1020的顶板固定,第一换热部1010的顶板1102与第一板体1200固定,第二板体1300与第二换热部1020的底板固定。第二换热部1020包括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第二流道包括第五孔道1021、第二换热部1020的第一板间通道、第六孔道1022,第一入口1001与第五孔道1021连通,第六孔道1022与引管1740的腔连通或与连接板体的第二通孔1820连通;第三流道包括第七孔道、第二换热部1020的第二板间通道和第八孔道1024,第七孔道与第一出口1002连通,第一孔道1110能够通过连接板体1800的第一通孔1810与第八孔道1024连通。热管理装置1000工作时,制冷剂由第一入口1001进入第二流道,位于第二流道的制冷剂能够与位于第三流道内制冷剂热交换,而后进入经第二通孔1820进入引管1740的腔,经节流单元1700节流后进入第二孔道1120而与冷却液热交换,再由第一孔道1110进入第八孔道1024,而后由第八孔道1024排出热管理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