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定排乏汽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能源双控(对电厂来说是三控)形势的日趋严紧,国内煤炭价格也日趋上涨,节约能源在目前的情况下更显紧迫,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量的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在运行过程中除氧器、定期排污、连续排污、疏水扩容器等产生大量的对空排放的具有低位热能的蒸汽,乏汽是由带压的高温水进入到比它压力低的容器里经闪蒸以后产生的闪蒸微压蒸汽,排掉会浪费大量的能源(热能和纯水),0.02mpa的饱和蒸汽热焓值为h1=2683.8kj/kg,热焓值是相当大的。
3.所以高、低压乏汽都有很大回收价值。同时减少蒸汽对锅炉钢架结构及周围的设备的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具有无压回收、闪蒸彻底和乏汽回收量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包括乏汽回收装置,所述乏汽回收装置左右两端下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输水管路,所述第一输水管路左侧下端通过套装固定有一号定排装置,所述第一输水管路右侧下端通过套装固定有二号定排装置,所述乏汽回收装置上侧右端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二输水管路,所述乏汽回收装置下端左右两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第四输水管路,所述第四输水管路左端上侧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下侧设有第二控制阀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上,所述第二控制阀右端设有第三控制阀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路上,所述第四输水管路右侧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涡街流量计,所述第一涡街流量计上侧设有第二涡街流量计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二输水管路上,所述第二输水管路右端通过套装固定有水水表面式换热器,所述水水表面式换热器上侧设有plc 电控箱,所述水水表面式换热器右测上端设有第三涡街流量计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三输水管路上,所述第三涡街流量计下侧设有第四涡街流量计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三输水管路上,所述第四输水管路中侧上端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二高温水泵,所述第二高温水泵下侧设有第一高温水泵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上。
6.优选的,所述第四输水管路左测下端设有储水箱。
7.优选的,所述第四输水管路中间上下两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热电阻。
8.优选的,还包括三个液位计,分别设在高位、中位和低位,当液面高于高位的液位计时控制器控制排水管路排水,当排到液面低于低位的液位计时停止排水。
9.优选的,所述乏汽回收装置型号为jm

fqh

8.0a,所述第一涡街流量计、第二涡街流量计、第三涡街流量计和第四涡街流量计型号为:dn150。
10.优选的,所述plc电控箱通过线缆连接乏汽回收装置、水水表面式换热器、一号定排装置、二号定排装置、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一高温水泵、第二高温水泵、第一涡街流量计、第二涡街流量计、第三涡街流量计和第四涡街流量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采用乏汽回收装置,方便乏汽回收量大,采用往第一输水管路与第二输水管路加入循环水,方便对装置进行循环冷却,采用一号定排装置和二号定排装置,方便无压回收,闪蒸彻底。
13.2.本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采用水水表面式换热器,方便进行换热,采用plc电控箱,方便为装置提供电源,方便控制装置,采用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方便控制排水量,采用第一涡街流量计、第二涡街流量计、第三涡街流量计和第四涡街流量计,方便检测流动水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正面内部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右侧面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左侧面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控制箱内部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的加热装置位置示意图。
20.图中标注说明:1、乏汽回收装置;2、水水表面式换热器;3、一号定排装置;4、二号定排装置;5、第一输水管路;6、第二输水管路;7、第三输水管路;8、第四输水管路;9、第一高温水泵;10、第二高温水泵;11、第一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3、第三控制阀;14、第一涡街流量计;15、第二涡街流量计;16、第三涡街流量计;17、第四涡街流量计;18、plc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实施例1:
24.请参阅图1,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包括乏汽回收装置1,乏汽回收装置1型号为jm

fqh

8.0a,乏汽回收装置1左右两端下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输水管路5,第一输水管路5左侧下端通过套装固定有一号定排装置3,第一输水管路5右侧下端通过套装固定有二号定排装置4,乏汽回收装置1上侧右端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二输水管路6,乏汽回收装置1下端左右两侧均通过套装固定有第四输水管路8,第四输水管路8左端上侧通过套装固定
有第一控制阀11,第一控制阀11下侧设有第二控制阀12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8上,第二控制阀12右端设有第三控制阀13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8路上,第四输水管路8右侧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一涡街流量计14,;
25.具体的,采用乏汽回收装置1,方便乏汽回收量大,采用往第一输水管路5 与第二输水管路6加入循环水,方便对装置进行循环冷却,采用一号定排装置3 和二号定排装置4,方便无压回收,闪蒸彻底。
26.实施例2:
27.请参阅图1,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包括第一涡街流量计14,第一涡街流量计14上侧设有第二涡街流量计15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二输水管路6 上,第二输水管路6右端通过套装固定有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第一涡街流量计 14、第二涡街流量计15、第三涡街流量计16和第四涡街流量计17型号为:dn150, 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上侧设有plc电控箱18,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右测上端设有第三涡街流量计16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三输水管路7上,第三涡街流量计16 下侧设有第四涡街流量计17通过套装固定在第三输水管路7上,第四输水管路 8中侧上端通过套装固定有第二高温水泵10,第四输水管路8左测下端设有储水箱,第二高温水泵10下侧设有第一高温水泵9并通过套装固定在第四输水管路8上,plc电控箱18通过线缆连接乏汽回收装置1、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一号定排装置3、二号定排装置4、第一控制阀11、第二控制阀12、第三控制阀 13、第一高温水泵9、第二高温水泵10、第一涡街流量计14、第二涡街流量计 15、第三涡街流量计16和第四涡街流量计17;
28.具体的,采用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方便进行换热,采用plc电控箱18,方便为装置提供电源,方便控制装置,采用第一控制阀11、第二控制阀12、第三控制阀13,方便控制排水量,采用第一涡街流量计14、第二涡街流量计15、第三涡街流量计16和第四涡街流量计17,方便检测流动水量。
29.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一种定排乏汽回收系统结构,plc电控箱18通过线缆连接乏汽回收装置1、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一号定排装置3、二号定排装置 4、第一控制阀11、第二控制阀12、第三控制阀13、第一高温水泵9、第二高温水泵10、第一涡街流量计14、第二涡街流量计15、第三涡街流量计16和第四涡街流量计17,一号定排装置3和二号定排装置4将乏汽排入乏汽回收装置 1,在乏汽回收装置1内与低温除盐水混合换热,低温除盐水升温后汇聚在乏汽回收装置1的水箱内,通过第二高温水泵10将高温除盐水送至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加热从第三输水管路7输入的低温除盐水,低温除盐水升温后送到除盐水箱或除氧器等需要使用的地方,水箱内送出的高温除盐水经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 换热降温后返回乏汽回收装置1内再次作为二次蒸汽吸收水重复使用。当水箱内水位高于设定值时,自动向外排水至正常水位,排出的水经检测装置检测符合锅炉给水要求时排入第四输水管路8,不符合要求则排入清水系统作为作为除盐水原水利用,而且,低温除盐水送往水水表面式换热器2换热前先送往出渣机出口加热,通过往第一输水管路5与第二输水管路6加入循环水,方便对装置进行循环冷却。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
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