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塔式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通常是通过管道的拼装构成的,而在管道拼装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固定装置,以保证炉内受热面的稳定状态,但是目前有的固定装置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固定装置还不方便对锅炉炉内受热面进行拆装工作,便不方便对锅炉炉内受热面进行更换工作,且不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受热管道固定,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我们提出了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实用新型目的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具有便于受热面拆装,适用于多种规格受热管道固定的特点。
5.(二)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包括受热管道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管道的两端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受热管道的一侧对称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上夹块和下夹块,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的一侧相对面对称开设有夹槽,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中夹槽的一侧分别对称开设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中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插入夹槽中连接有夹块,所述夹块之间夹持有受热管道,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的一侧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顶部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下端插入调节块中开设的调节槽中,所述调节槽中设有移动块套设在调节杆上,所述移动块的一端穿过调节块一侧开设的滑槽连接有上夹块,所述调节块和下夹块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杆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夹块为圆弧形结构,且夹块与受热管道外形相适配。
8.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外侧由上到下等距开设有若干插孔。
9.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一端穿过调节块和下夹块并插入到固定杆上开设的插孔中,所述固定螺栓与调节块、下夹块和固定杆螺纹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下端转动连接调节块,所述移动块与调节杆之间螺纹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夹块内侧设有防滑层。
1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有的弹簧、推杆、挡板、夹板以及移动块、调节杆的使用使得其适用性更加广泛,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受热管道,同时便于拆装更换受热管道,且便于调节各受热管道之间的间距,使用更加的方便,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夹块与下夹块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
18.1、受热管道;2、连接装置;3、固定杆;4、上夹块;5、下夹块;6、调节块;7、调节杆;8、固定螺栓;9、移动块;10、调节槽;11、滑槽;12、夹槽;13、夹块;14、推杆;15、推板;16、弹簧;17、夹持槽;18、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0.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包括受热管道1,受热管道1的两端安装连接有连接装置2,在受热管道1的一侧对称设有固定杆3,固定杆3上安装有若干上夹块4和下夹块5,上夹块4和下夹块5的一侧设有调节块6,调节块6的顶部设有调节杆7,调节杆7的下端插入调节块6中开设的调节槽10中,在调节槽10中设有移动块9套设在调节杆7上,移动块9的一端穿过调节块6一侧开设的滑槽11与上夹块4相连接。
21.在本实施例中,上夹块4和下夹块5设有若干组,上夹块4与下夹块5的结构大小相同,下夹块5一端固定连接调节块6,移动块9与调节杆7螺纹连接,调节杆7转动连接调节块6,通过调节调节杆7从而带动移动块9,进而使得移动块9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上夹块4移动,使得上夹块4与下夹块5之间相配合夹持固定受热管道1。
22.在调节块6的一侧设有固定螺栓8,固定螺栓8的一端穿过调节块6和下夹块5并插入固定杆3中。
2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3的侧壁一侧由上到下等距开设有若干插孔18,固定螺栓8螺纹连接调节块6和下夹块5,固定螺栓8的一端插入插孔18中,并与插孔18内壁螺纹连接。通过插孔18便于将其进行拆卸,使得固定的更加稳定,同时也便于根据需求进行更改调节各受热管道1之间的间隔,使用更方便。
24.在上夹块4和下夹块5的一侧底部对称开设有夹槽12,在夹槽12的一侧对称开设有夹持槽17,夹持槽17中设有弹簧16,弹簧16的一端连接有推板15,推板15的一侧连接有推杆14的一端,推杆14的一端插入夹槽12中连接有夹块13,夹块13之间夹持有受热管道1。
25.在本实施例中,夹块13为圆弧形结构,能够与受热管道1的外形相适配,便于对受热管道1进行夹持固定,在夹块13的内槽设有防滑层,防滑层能够使得夹块13与受热管道1之间摩擦力增大,从而更好的将受热管道1固定;通过弹簧16、推板15、推杆14和夹块13的组合使得调节杆7能够使用多种规格的受热管道1固定,对受热管道1进行二次固定,同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比比面夹持固定力道过大对其造成损坏。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需要现将受热管道1和连接装置2排布到该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之后再通过该固定装置使受热管道1的分布位置进行固定,在使用固定装置时,可以先确定各个受热管道1之间固定的尺寸,之后进行选择合适的插孔18进行依次安装,通过固定螺栓8将调节块6、上夹块4和下夹块5固定在固定杆3上,之后将受热管道1放置在夹块13之间,然后扭动调节杆7带动移动块9移动,进而使得移动块9带动上夹块4移动,从而带动夹块13夹持受热管道1,随着上夹块4逐渐的移动,夹块13与受热管道1之间发生挤压,夹块13会推动推杆14进而推动推板15挤压弹簧16,弹簧16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后产生弹力使得推板15做复位运动,从而推动推杆14和夹块13挤压受热管道1,进而将其固定,进而实现受热管道1的固定,通过双重固定的方式使得其固定效果更好;该装置便于拆装更换受热管道1,且适用范围广,能够调节各受热管道1之间的间隔,使用更方便,实用性更好。
27.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特征:
1.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包括受热管道(1)和连接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管道(1)的两端安装有连接装置(2),所述受热管道(1)的一侧对称设有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上套设有上夹块(4)和下夹块(5),所述上夹块(4)和下夹块(5)的一侧相对面对称开设有夹槽(12),所述上夹块(4)和下夹块(5)中夹槽(12)的一侧分别对称开设有夹持槽(17),所述夹持槽(17)中设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一端连接有推板(15),所述推板(15)的一侧连接有推杆(14),所述推杆(14)的一端插入夹槽(12)中连接有夹块(13),所述夹块(13)之间夹持有受热管道(1),所述上夹块(4)和下夹块(5)的一侧设有调节块(6),所述调节块(6)顶部设有调节杆(7),所述调节杆(7)的下端插入调节块(6)中开设的调节槽(10)中,所述调节槽(10)中设有移动块(9)套设在调节杆(7)上,所述移动块(9)的一端穿过调节块(6)一侧开设的滑槽(11)连接有上夹块(4),所述调节块(6)和下夹块(5)通过固定螺栓(8)与固定杆(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13)为圆弧形结构,且夹块(13)与受热管道(1)外形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的外侧由上到下等距开设有若干插孔(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8)一端穿过调节块(6)和下夹块(5)并插入到固定杆(3)上开设的插孔(18)中,所述固定螺栓(8)与调节块(6)、下夹块(5)和固定杆(3)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7)下端转动连接调节块(6),所述移动块(9)与调节杆(7)之间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13)内侧设有防滑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塔式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塔式锅炉炉内受热面固定装置,包括受热管道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管道的两端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受热管道的一侧对称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上夹块和下夹块,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的一侧相对面对称开设有夹槽,所述上夹块和下夹块中夹槽的一侧分别对称开设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中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推板,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有的弹簧、推杆、挡板、夹板以及移动块、调节杆的使用使得其适用性更加广泛,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受热管道,同时便于拆装更换受热管道,且便于调节各受热管道之间的间距,使用更加的方便,实用性更强。实用性更强。实用性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峰 石晓东 樊忱 李大伟 刘忠宝 郝杰 吕浩东 王玥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立峰
技术研发日:2021.08.27
技术公布日:2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