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暖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摇头远红外电暖器。
背景技术:2.现有技术的电暖器设有外壳,外壳的内部设有发热管及反射罩,反射罩用于将发热管发射的红外线向前反射,现有技术的电暖器还设有摇头底座,外壳的底部与摇头底座连接,摇头底座包括电机及曲柄连杆机构,电机通过曲柄连杆机构驱动连接外壳,于是外壳能够在水平面内摇头(往复)摆动。现有技术的发热管仅通过简单的结构支撑,发热管容易出现松动现象,在电暖器摇头摆动的过程中,发热管可能会与发热管支架发生碰撞而导致发出噪声,影响到电暖器的使用感受,所以现有技术的电暖器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摇头远红外电暖器,它的发热管的安装结构设置合理,避免发热管发出碰撞噪声。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摇头远红外电暖器,包括发热管组件,所述发热管组件设有发热管及反射罩,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反射罩位置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发热管组件还包括发热管支板及发热管座,所述反射罩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连接,所述发热管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发热管座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安装连接;所述发热管座包括隔热板、弹性胶垫及压盖,所述发热管支板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发热管穿过对应的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隔热板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发热管支板的外侧,所述弹性胶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隔热板的外侧,所述压盖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弹性胶垫的外侧,所述隔热板与对应的所述发热管支板贴靠连接,所述弹性胶垫与对应的所述隔热板贴靠连接,所述压盖与对应的所述弹性胶垫贴靠连接,所述隔热板形成有支撑孔,所述发热管包括端盖部,所述端盖部形成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孔的边缘贴靠连接,所述安装孔的边缘部向外延伸形成有立板部,所述立板部的外端形成有横钩板部,所述压盖形成有弧形长孔,所述立板部穿过对应的所述弧形长孔设置,所述横钩板部与对应的所述弧形长孔的边缘部扣接。
6.优选地,所述隔热板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对应的所述立板部卡接。
7.优选地,所述弹性胶垫形成有底槽,所述隔热板适配置于对应的所述底槽内。
8.优选地,所述反射罩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形成有端齿板,所述端齿板与对应的所述发热管支板插装连接。
9.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还包括背壳体,所述背壳体的后部设有背板,所述背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设有前安装板,所述反射罩设置在所述背壳体内,所述发热管支板的后部形成有折弯板部,所述反射罩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形成有左右边板,所述左右边板通过对应的螺钉与对应的所述前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折弯板部分别通过对应的螺钉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上述的发热管座,发热管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发热管座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安装连接,发热管的安装结构设置合理,避免发热管出现松动现象,避免发热管发出碰撞噪声。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的分解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支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移去了弹性胶垫及压盖的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移去了压盖的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的端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胶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标号说明:1-背壳体;101-背板;102-前安装板;2-摇头底座;3-防护网罩;4-发热管组件;41-发热管;411-端盖部;4111-台阶部;4112-扁片部;42-反射罩;4201-左右边板;421-端齿板;43-发热管支板;431-安装孔;432-立板部;433-横钩板部;434-折弯板部;45-发热管座;451-隔热板;4511-支撑孔;4512-发热管定位槽;4513-卡槽;452-弹性胶垫;4521-底槽;453-压盖;4531-弧形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6.本实用新型的摇头远红外电暖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发热管组件4,发热管组件4设有发热管41及反射罩42,发热管41与反射罩42位置对应设置;发热管41可以选用碳纤维发热管,碳纤维发热管为现有技术,与传统的发热管相比,由于碳纤维发热管的能量发射方式是以远红外线辐射为主,而且碳纤维发热管发射的可见光占比相对较小,因而碳纤维发热管具有不刺眼且取暖效果好的优点;发热管41竖立设置,发热管41在工作时向四周发射红外线,向前发射的红外线直接照射需要取暖的用户,而向后发射的红外线则通过反射罩42发射向前,有利于提高取暖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还包括外壳及防护网罩3,发热管41设置在上述的外壳内,防护网罩3设置在上述的外壳的前部,防护网罩3用于保护发热管41,也避免人手接触发热管41;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还包括摇头底座2,上述的外壳的底部与摇头底座2连接,摇头底座2包括电机及曲柄连杆机构,电机通过曲柄连杆机构驱动连接上述的外壳,于是上述的外壳能够在水平面内摇头(往复)摆动。以上描述为现有技术,亦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作详述。
27.如图3和图4所示,发热管组件4还包括发热管支板43及发热管座45,反射罩4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43连接,发热管4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发热管座45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43安装连接,具体地说,发热管座45包括隔热板451、弹性胶垫452及压盖453,如图5所示,发热管支板43形成有安装孔431,如图3、图4及图6所示,发热管41穿过对应的安装孔431设置,如图6至图8所示,隔热板451设置在对应的发热管支板43的外侧(从图3上看,在上下方向上,从发热管41的中部至发热管41的两端设为“向外”方向),弹性胶垫452设置在对应的隔热板451的外侧,压盖453设置在对应的弹性胶垫452的外侧,隔热板451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43贴靠连接,弹性胶垫452与对应的隔热板451贴靠连接,压盖453与对应的弹性胶垫452贴靠连接;如图11所示,隔热板451形成有支撑孔4511,支撑孔4511对应形成有发热管定位槽4512,发热管定位槽4512与对应的支撑孔4511连通设置,如图9所示,发热管41包括端盖部411,端盖部411形成有台阶部4111,端盖部411还形成有扁片部4112,如图6所示,扁片部4112穿过对应的发热管定位槽4512,而因为设置支撑孔4511的直径小于端盖部411的圆柱面外径,所以台阶部4111与对应的支撑孔4511的边缘贴靠连接(台阶部4111形成有圆角),也就是说,上下两块隔热板451阻挡发热管41沿上下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安装孔431的边缘部向外延伸形成有立板部432,立板部432的外端形成有横钩板部433,如图13所示,压盖453形成有弧形长孔4531,如图8所示,立板部432穿过对应的弧形长孔4531设置,横钩板部433与对应的弧形长孔4531的边缘部扣接,横钩板部433位于对应的压盖453的外侧。
28.装配发热管41的过程是:先斜着将发热管41的一端穿入安装孔431,然后沿上或下方向移动发热管41,使发热管41相对应的另一端穿入对应的安装孔431,如图6所示,再分别从外向内安装隔热板451,使得扁片部4112相对穿过对应的发热管定位槽4512,而隔热板451则会被对应的台阶部4111阻挡,如图7所示,接着将弹性胶垫452从外至内盖向隔热板451,然后将压盖453盖向弹性胶垫452,此过程中,立板部432及横钩板部433对应穿过压盖453的弧形长孔4531,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再用手旋动压盖453,立板部432相对地在对应的弧形长孔4531内移动,从而使得横钩板部433与对应的弧形长孔4531的边缘部扣接,于是发热管41的一端对应的发热管座45安装完毕,再安装发热管41相对应的另一端的对应的发热管座45,在安装发热管41相对应的另一端的对应压盖453时,需要将压盖453用力压向对应的弹性胶垫452,于是使发热管41两端对应的弹性胶垫42都产生一定的弹性压缩变形,然后使上述的发热管41相对应的另一端的对应的压盖453与对应的横钩板部433扣接,于是一根发热管41安装完毕,发热管41的安装过程简单方便。由于弹性胶垫452的弹性力作用,使得隔热板451与对应的发热管41、隔热板451与对应的弹性胶垫452、弹性胶垫452与对应的压盖453及压盖453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43都能保持良好的接触,于是避免发热管41出现松动现象,从而避免在电暖器摇头摆动的过程中,发热管41与对应的隔热板451发生碰撞而导致发出噪声,有利于电暖器的使用感受良好。隔热板45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石棉板或硅酸铝纤维板制作,通过设置隔热板451,避免弹性胶垫452的温度过高而遭到破坏。弹性胶垫45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橡胶制作。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发热管41在工作时的长度会增大一些,使得弹性胶垫452进一步弹性变形压缩,弹性胶垫452补偿了对应的发热管41的长度的增加,避免发热管41因应力而破裂。
29.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隔热板451形成有卡槽4513,如图6所示,卡槽4513与对应
的立板部432卡接,在水平面内,隔热板451受到立板部432的定位作用,从而避免隔热板451移位。
30.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弹性胶垫452形成有底槽4521,如图7所示,隔热板451适配置于对应的底槽4521内,于是隔热板451限位弹性胶垫452。
31.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反射罩42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形成有端齿板421,如图6所示,端齿板421与对应的发热管支板43插装连接,具体是发热管支板43上可以通过激光切割工艺加工形成位置和形状与对应的端齿板421适配的通槽,端齿板421适配插入在对应的上述的通槽内,从而使的反射罩42在在水平面内与发热管支板43相互定位,上述的连接结构便于装配。
32.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还包括背壳体1,背壳体1属于上述的外壳的一部分,如图10所示,背壳体1的后部设有背板101,背壳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设有前安装板102,如图1和图2所示,反射罩42设置在背壳体1内,如图5所示,发热管支板43的后部形成有折弯板部434,如图3所示,反射罩42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形成有左右边板4201,如图1和图2所示,左右边板4201通过对应的螺钉与对应的前安装板102固定连接,折弯板部434分别通过对应的螺钉与背板101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的安装过程中,先将发热管组件4装配好,再将发热管组件4装入背壳体1内,左右边板4201贴靠在对应的前安装板102的前侧,再安装各个对应的螺钉;由于反射罩42及发热管支板43分别与背壳体1的对应的部位固定,所以在上下方向上,反射罩42与发热管支板43相对定位,上述的装配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