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冰箱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2.现有冰箱的多间室一般是上下分布或横向左右分布,例如,上冷藏室、下冷冻室,左冷藏室、右冷冻室,或者上冷藏室、下冷冻室,中间变温室等,各间室分布形式有限,限制了冰箱的样式,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至少解决上述问题的冰箱。
4.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保证回风风道的安装方便且能够精确到位。
5.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
6.位于横向第一侧的侧储物内胆,限定有侧储物间室,所述侧储物内胆内的下部区域限定有蒸发器室,所述蒸发器室内配置有第一蒸发器;
7.位于横向第二侧的上储物内胆,限定有上储物间室,所述第一蒸发器配置为通过风道组件向所述侧储物间室、所述上储物间室供应冷却气流;
8.位于所述上储物内胆下方的下储物内胆,以及回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配置为连通所述上储物间室与所述蒸发器室,以将所述上储物间室的回风输送至所述蒸发器室内;
9.并且,所述回风风道形成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下储物内胆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设置为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以对所述回风风道定位。
10.可选地,所述上储物内胆的后壁的下方临近所述侧储物内胆的区域形成有回风出口,所述侧储物内胆临近所述下储物内胆的横向侧壁的下后方区域形成有回风入口;
11.所述回风风道位于所述上储物内胆和所述下储物内胆的后方,所述回风风道的上端与所述回风出口连通,下端与所述回风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形成于所述下储物内胆的后壁。
12.可选地,所述上储物内胆的后壁位于所述回风出口的上方还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凸起,所述回风风道的上端形成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凸起一一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凸起设置为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
13.可选地,所述回风风道包括回风前板和与所述回风前板配合安装的回风后板,所述回风后板的横向第二侧的侧壁形成有向横向第二侧方向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形成有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回风前板的上端形成有所述第二定位孔。
14.可选地,所述回风前板形成有至少一个向前凸出的隔离柱,以在所述回风前板与所述下储物内胆的后壁之间隔离出间隔空间,避免所述回风前板与所述下储物内胆的后壁接触。
15.可选地,所述回风前板的上端的前表面具有与所述回风出口匹配的进风口,所述
回风前板的上端的前表面与所述回风出口所在的区域的表面抵接,且所述回风前板的上端的前表面、所述回风出口所在的区域的表面均由下至上呈向后倾斜。
16.可选地,所述风道组件包括:
17.第一风道,设置于所述侧储物内胆内的后侧,配置为将所述蒸发器室内由所述第一蒸发器冷却的至少部分冷却气流输送至所述侧储物间室;
18.过渡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过渡风道设置于所述侧储物内胆与所述上储物内胆之间,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风道设置于所述上储物内胆内的后侧,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风道内的至少部分冷却气流输送至所述上储物间室。
19.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20.第三风道,设置于所述下储物内胆内的后方,所述第三风道内设置有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三风道配置为将所述第二蒸发器冷却的气流输送至所述下储物内胆限定的下储物间室。
21.可选地,所述下储物内胆的后壁包括第一壁部区和位于所述第一壁部区横向第一侧的第二壁部区,所述回风风道位于所述第二壁部区的后侧,且所述第一壁部区向后凸出于所述第二壁部区,以在所述第一壁部区的横向第一侧和所述第二壁部区的后侧限定出布置所述回风风道的空间;
22.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形成于所述第一壁部区的后侧。
23.可选地,所述侧储物间室为冷冻室,所述上储物间室为冷藏室,所述下储物内胆限定的下储物间室为变温室。
24.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各储物间室分布形式新颖,冰箱样式美观,为用户提供了新选择,而且回风风道形成有第一定位孔,下储物内胆形成有与第一定位孔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第一定位凸起设置为插入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一定位孔配合,实现了回风风道的定位,从而确保了回风风道安装到位。
2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回风风道的上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孔,上储物内胆的后壁与第二定位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与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进一步对回风风道的安装进行定位,保证回风风道的安装能够精确到位。
26.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回风风道具有延伸出其侧壁的定位部,易于操作人员识别到定位部,方便回风风道的定位操作。而且,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分别形成于回风后板、回风前板,保证了回风后板和回风前板的各自定位,进一步保证了回风风道的整体精确装配到位。
27.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图3的区域a的放大图;
33.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回风风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
3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回风风道的另一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100,为了便于描述,说明书中提及的“上”、“下”、“前”、“后”、“顶”、“底”、“横向”等方位均按照冰箱100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限定。
36.以下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施例的冰箱100进行详细描述。
37.本实施例的冰箱100包括位于横向第一侧的侧储物内胆10、位于横向第二侧的上储物内胆20、位于上储物内胆20下方的下储物内胆30以及回风风道40,其中,侧储物内胆10、上储物内胆20、下储物内胆30分别限定有侧储物间室11、上储物间室21、下储物间室31,侧储物内胆10内的下部区域限定有蒸发器室(未示出),蒸发器室内布置有第一蒸发器(未示出),第一蒸发器配置为通过风道组件向侧储物间室11、上储物间室21供应冷却气流,而回风风道40则配置为连通上储物间室21与蒸发器室,以将上储物间室21的回风输送至蒸发器室。
38.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冰箱100具有位于横向第一侧的侧储物间室11和横向第二侧的上下分布的上储物间室21、下储物间室31,冰箱100的各储物间室分布形式新颖,冰箱100样式美观,为用户提供了新选择,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3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冰箱100,回风风道40形成有第一定位孔421a,下储物内胆30形成有与第一定位孔421a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321,第一定位凸起321设置为插入第一定位孔421a,以对回风风道40定位。本实施例的冰箱100通过在下储物内胆30上形成第一定位凸起321,在回风风道40上形成第一定位孔421a,利用第一定位凸起321与第一定位孔421a的配合,实现回风风道40的定位,从而可确保回风风道40安装到位。
4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储物内胆20的后壁的下方临近侧储物内胆10的区域形成有回风出口22,侧储物内胆10临近下储物内胆30的横向侧壁的下后方区域形成有回风入口112,回风风道40位于上储物内胆20和下储物内胆30的后方,回风风道40的上端与回风出口22连通,下端与回风入口112连通,第一定位凸起321形成于下储物内胆30的后壁。本实施例的冰箱100,上储物内胆20的回风出口22、侧储物内胆10的回风入口112的上述设计位置为回风风道40提供了合适的延伸路径,易于回风风道40的安装操作,并缩短回风风道40的长度。另外,下储物内胆30的后壁形成第一定位凸起321,与上储物内胆20和下储物内胆30后方的回风风道40的位置邻近,方便人员操作,易于回风风道40的安装定位。
41.在可替换实施例中,回风出口22可形成于上储物内胆20的其他位置,例如,侧壁或后壁的其他区域等,回风入口112可形成于侧储物内胆10的其他位置,例如,后壁或侧壁的其他区域,相应地,回风风道40的位置可基于回风出口22、回风入口112的位置调整,第一定位凸起321的位置可基于回风风道40的位置而调整。
42.如图3、图4所示,下储物内胆30的后壁包括第一壁部区32和位于第一壁部区32横向第一侧的第二壁部区33,回风风道40位于第二壁部区33的后侧,且第一壁部区32向后凸
出于第二壁部区33,以在第一壁部区32的横向第一侧和第二壁部区33的后侧限定出布置回风风道40的空间,第一定位凸起321可形成于第一壁部区的后侧。本实施例的下储物内胆30,特别设计的第一壁部区32和第二壁部区33,为回风风道40的布置提供了让位空间,使各储物内胆、回风风道40的位置分布更加紧凑,有利于保证发泡层的厚度。
43.第一壁部区32的前壁面可与下述的第三风道(未示出)限定出气流腔,也即是说,下述的第三风道设置于第一壁部区32的正前方。
44.上储物内胆20的后壁位于回风出口22的上方还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凸起23,回风风道40的上端形成有与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凸起23一一配合的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41a,第二定位凸起23设置为插入对应的第二定位孔41a。本实施例的冰箱100,回风风道40的上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孔41a,上储物内胆20的后壁与第二定位孔41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与第二定位孔41a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23,进一步对回风风道40的安装进行定位,保证回风风道40的安装能够精确到位。
45.如图4所示,第二定位凸起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定位凸起23横向间隔分布,相应地,如图5所示,第二定位孔41a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定位孔41a横向间隔分布。如图5所示,第二定位孔41a可形成于下述的回风前板的上端。
46.如附图所示,回风风道40包括回风前板41和与回风前板41配合安装的回风后板42,回风前板41与回风后板42限定出将上储物间室21与蒸发器室连通的回风腔,回风后板42的横向第二侧的侧壁形成有向横向第二侧方向延伸的定位部421,定位部421形成有第一定位孔421a,回风前板41的上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孔41a。本实施例的回风风道40具有延伸出其侧壁的定位部421,易于操作人员识别到定位部421,方便回风风道40的定位操作。而且,第一定位孔421a、第二定位孔41a分别形成于回风后板42、回风前板41,保证了回风后板42和回风前板41的定位,进一步保证了回风风道40的整体精确装配到位。
47.如图5所示,回风前板41可形成有至少一个向前凸出的隔离柱411,以在回风前板41与下储物内胆30的后壁之间隔离出间隔空间,避免回风前板41与下储物内胆30的后壁接触,从而在冰箱100形成发泡层时,发泡料可填充回风前板41与下储物内胆30的后壁之间的间隔空间,防止回风风道40与下储物内胆30之间的热交换,保证下储物内胆30的温度。
48.如图6所示,回风前板41的前表面的后壁可形成有向后凸出的分隔板412,分隔板412沿回风前板4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为将回风前板41与回风后板42限定出的回风腔分割为横向两个子腔室,以对进入回风腔内的回风进行分流和引导。分隔板412上形成有前后延伸的至少一个螺钉柱412a,回风后板42上与螺钉柱412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钉孔42a,回风前板41通过穿过螺钉孔42a和对应的螺钉柱412a锁紧的螺钉与回风后板42固定。
49.回风前板41的上端的前表面具有与回风出口22匹配的进风口41b,回风前板41的上端的前表面与回风出口22所在的区域的表面抵接,且回风前板41的上端的前表面、回风出口22所在的区域的表面均由下至上呈向后倾斜。本实施例的回风风道40,进风口41b所在的回风前板41的上端的前表面、回风出口22所在的区域的表面均为向后倾斜的斜面,增加了回风风道40的进风口41b与上储物内胆20的回风出口22对接的密封面积,从而可提高回风风道40与上储物内胆20装配的密封性。
50.回风前板41的上端的前表面可通过双面pe膜与回风出口22所在的区域的表面紧密粘接,保证密封性。
51.回风前板41的下端与回风后板42的下端配合限定出朝向侧储物内胆10的出风口,出风口与侧储物内胆10的回风入口112对接,出风口所在的区域表面与回风入口112所在的区域表面可通过双面pe膜紧密粘接,保证回风风道40与侧储物内胆10装配的密封性。
52.如图1和图2所示,风道组件可包括第一风道50、过渡风道60和第二风道70,第一风道50设置于侧储物内胆10内的后侧,配置为将蒸发器室内由第一蒸发器冷却的至少部分冷却气流输送至侧储物间室11,过渡风道60设置于侧储物内胆10与上储物内胆20之间,配置为将第一风道50与第二风道70连通,第二风道70设置于上储物内胆20内的后侧,配置为将第一风道50内的至少部分冷却气流输送至上储物间室21。本实施例的冰箱100通过在侧储物内胆10内与上储物内胆20之间设置过渡风道60,将第一风道50与第二风道70连通,实现了利用一个蒸发器可分别向横向分布的侧储物间室11和上储物间室21的供冷,满足侧储物间室11和上储物间室21的制冷需求。
53.风道组件还可包括第一风门(未示出),第一风门配置为在其打开时将过渡风道60与第一风道50连通,在其关闭时将过渡风道60与第一风道50断开,以实现对侧储物间室11、上储物间室21的分别独立送风,满足侧储物间室11和上储物间室21的不同制冷需求。
54.风道组件还包括风机(未示出),风机可设置于第一风道50内,配置为促使气流在侧储物间室11与蒸发器室之间和/或在上储物间室21与蒸发器室之间循环。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00还可包括第三风道(未示出),设置于下储物内胆30内的后方,第三风道内设置有第二蒸发器(未示出),第三风道配置为将第二蒸发器冷却的气流输送至下储物内胆30限定的下储物间室31,实现下储物间室31的独立制冷。
56.冰箱100还可包括另一风机(未示出),设置于第三风道内,配置为促使气流在下储物间室31与第三风道之间循环。
57.如前所述,本实施例的冰箱100通过两个蒸发器为三个储物间室供冷,使三个储物间室可具有不同的温度调节范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储物间室11可为冷冻室,上储物间室21为冷藏室,下储物间室31为变温室,下储物间室31的温度调节范围可涵盖冷冻室和冷藏室的温度调节范围,从而满足不同食材的存储需求。
5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储物间室21温度范围可为1℃到9℃,侧储物间室11的温度范围可为-14℃到-24℃,下储物间室31的温度范围可为5℃到-20℃。上述温度范围仅为示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59.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