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轴承锻造用中频炉加热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轴承锻造用中频炉加热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具体为一种轴承锻造用中频炉加热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2.中频炉全程为中频感应电炉,它的工作频率在50~2000hz之间,广泛用于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熔炼,与其他铸造设备相比较,中频感应电炉具有热效率高、熔炼时间短、合金元素烧损少、熔炼材质广、对环境污染小、能精确控制金属液的温度和成分等优点;
3.由于中频炉具有高温的特点,所以在人工加料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生产车间的生产安全,并且在加料后一些物料在熔炉内不能进行均匀熔炼,导致物料在熔炼时器质量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锻造用中频炉加热送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锻造用中频炉加热送料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一侧设置有上料通道,且上料通道的顶端设置有下料槽,所述下料槽的内壁底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炉体的一侧位于上料通道的下方连接有进料通道,且进料通道的内部设置有推板,所述上料通道的内壁通过转轴连接有多组单向阀。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通过进料通道和上料通道实现自动上料的功能和效果,避免人工上料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生产环境的安全隐患。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板的一侧连接有动力杆,且动力杆的一侧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动力杆的一端设置有搅拌器,且搅拌器包括有齿轮,所述齿轮的顶端连接有转盘,且转盘的顶端设置有多组搅拌棒。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炉体在自动上料的同时对炉体内的物料进行均匀搅拌,由此提高物料的熔炼效率和熔炼质量的均衡。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料管,且炉体远离进料通道的一侧安装有电机。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炉体在能够在物料熔炼后能够通过出料管排出,并通过出料管排出相应的模具等进行后续工艺的加工和生产。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槽的内壁呈斜面状,且下料槽与炉体连接处设置有进料口。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上料通道内的物料进入下料槽内后能够快速进行炉体内,由此避免造成物料在下料槽内造成堆积等问题。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杆的内部开设有与往复丝杆相匹配的丝杆孔,且动力杆与搅拌器连接处设置有与齿轮外壁相匹配的齿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往复丝杆在转动时能够有效带动动力杆进行往复
运动,由此实现上料和搅拌同时进行的技术问题。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料通道、下料槽、出料口、进料通道、推板等实现自动上料的功能,通过启动电机使其带动往复丝杆转动,往复丝杆在转动时又带动动力杆做往复运动,动力杆往复运动时又带动推板运动,推板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将进料通道内的物料拉动至上料通道内,上料通道内的物料不断受到挤压并向上移动,由于单向阀的设置,故而物料在向上移动后则可避免向下掉落的问题,当物料通过出料口进入至下料槽内后,物料受到下料槽内壁底端斜面的作用滑动至炉体内,由此便实现了自动上料的技术问题;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杆、往复丝杆、搅拌器、齿轮、转盘、搅拌棒等实现物料搅拌功能,通过动力杆往复运动,动力杆自身外壁的齿壁带动齿轮转动,齿轮接着又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则又带动多组搅拌棒进行转动,搅拌棒的转动则对炉体内被投入的物料进行搅拌,由此提高其熔炼的效率和熔炼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炉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炉体结构平面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杆连接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料通道结构平面图。
22.图中:1、炉体;2、出料管;3、电机;4、上料通道;5、下料槽;6、出料口;7、进料通道;8、推板;9、动力杆;10、往复丝杆;11、搅拌器;12、齿轮;13、转盘;14、搅拌棒;15、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5.一种轴承锻造用中频炉加热送料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炉体1,炉体1的一侧设置有上料通道4,且上料通道4的顶端设置有下料槽5,下料槽5的内壁底端开设有出料口6,炉体1的一侧位于上料通道4的下方连接有进料通道7,且进料通道7的内部设置有推板8,上料通道4的内壁通过转轴连接有多组单向阀15,从而通过进料通道7和上料通道4实现自动上料的功能和效果,避免人工上料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生产环境的安全隐患。
26.请参阅图3,推板8的一侧连接有动力杆9,且动力杆9的一侧连接有往复丝杆10,动力杆9的一端设置有搅拌器11,且搅拌器11包括有齿轮12,齿轮12的顶端连接有转盘13,且转盘13的顶端设置有多组搅拌棒14,从而使炉体1在自动上料的同时对炉体1内的物料进行均匀搅拌,由此提高物料的熔炼效率和熔炼质量的均衡。
27.请参阅图1,炉体1的一端设置有出料管2,且炉体1远离进料通道7的一侧安装有电机3,从而使炉体1在能够在物料熔炼后能够通过出料管2排出,并通过出料管2排出相应的模具等进行后续工艺的加工和生产。
28.请参阅图1,下料槽5的内壁呈斜面状,且下料槽5与炉体1连接处设置有进料口,从
而使上料通道4内的物料进入下料槽5内后能够快速进行炉体1内,由此避免造成物料在下料槽5内造成堆积等问题。
29.请参阅图3,动力杆9的内部开设有与往复丝杆10相匹配的丝杆孔,且动力杆9与搅拌器11连接处设置有与齿轮12外壁相匹配的齿壁,从而使往复丝杆10在转动时能够有效带动动力杆9进行往复运动,由此实现上料和搅拌同时进行的技术问题。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该炉体1进行上料时,首先需将物料投入至进料通道7内,然后启动电机3使其带动往复丝杆10转动,往复丝杆10在转动时又带动动力杆9做往复运动,动力杆9往复运动时又带动推板8运动,推板8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将进料通道7内的物料拉动至上料通道4内,上料通道4内的物料不断受到挤压并向上移动,由于单向阀15的设置,故而物料在向上移动后则可避免向下掉落的问题,当物料通过出料口6进入至下料槽5内后,物料受到下料槽5内壁底端斜面的作用滑动至炉体1内,由此便实现了自动上料的技术问题;
31.动力杆9往复运动的同时又通过自身外壁的齿壁带动齿轮12转动,齿轮12接着又带动转盘13转动,转盘13则又带动多组搅拌棒14进行转动,搅拌棒14的转动则对炉体1内被投入的物料进行搅拌,由此提高其熔炼的效率和熔炼的均匀度。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