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循环流体学下送式排风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循环流体学下送式排风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清洗消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体学下送式排风机构。


背景技术:

2.近几年来,以牲畜、家禽等作为感染体的各种疫情快速传播,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情由于其高致死率和强传染性,是造成巨大损失的根源。长期以来,牲畜家禽行业普遍只重视养殖场所的消毒灭杀工作,而对于作为实现物流运输的商品流动载体的运输车辆不甚重视。传统方式仅是采用撒生石灰、简单喷洒消毒剂等方式进行处理,一方面这种处理方式较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消杀的有效性,这样的运输车辆重新投入市场,一旦引起感染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申请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完成清洗、消毒和烘干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馈。
3.该系统简单来讲包括清洗、消毒用的消毒车间,以及烘干用的烘干车间,车辆在消毒车间内完成消毒、清洗工作,随后进入烘干车间内完成快速的烘干。在烘干车间内,经热交换器换热形成的热风经过排风管(也就是朝烘干车间内送入高温气体的送风管)直接横向排入烘干车间内部,在对车辆进行烘干后,再经过回风管回流至热交换器完成循环再加热。
4.为了在排风的过程中防止热量损失,目前不得不在排风管的外表面布设较厚的保温层,导致加工成本上升;同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保温层老化等问题不可避免,这也给维保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维保难度的、提高保温效果的循环流体学下送式排风机构。
6.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流体学下送式排风机构,包括烘干车间,所述烘干车间底部的中心设置有沿烘干车间长度方向延伸的主风道、烘干车间外侧设置有热交换机、烘干车间内的顶部设置有回风室;所述回风室通过回风管与热交换机的进气口连接;
7.所述主风道下沉设置在烘干车间底部的地面基础内,所述主风道一侧的地面基础内设置有沿烘干车间宽度方向延伸的侧风道,所述侧风道的一端与主风道连通,另一端与热交换机的出风口之间通过由热交换机朝侧风道斜向下倾斜的斜坡管道连通。
8.优选的,所述斜坡管道和侧风道均为钣金管道。
9.优选的,所述斜坡管道由倾斜段和设置在倾斜段两端的平直段构成,并通过两个平直段分别与侧风道和热交换机的出风口构成法兰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烘干车间内的地面基础为混凝土基础,所述主风道和侧风道构筑在
混凝土基础上,所述斜坡管道伸入侧风道内,且斜坡管道与侧风道之间的缝隙通过填料封堵。
11.优选的,所述斜坡管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道沿斜坡管道长度方向延伸的分隔立板,所述分隔立板的上下边沿与斜坡管道固定连接,分隔立板将斜坡管道内部分隔为若干排风道。
12.优选的,所述侧风道顶板的内表面沿侧风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张斜板,所述斜板朝侧风道靠近主风道的一端斜向下延伸,且各斜板的延伸长度由靠近斜坡管道一端朝靠近主风道一端逐渐变短。
13.优选的,所述侧风道的顶板由地铺钢板构成。
14.优选的,多张所述斜板共同安装在基板上,所述基板通过螺栓与地铺钢板固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有效的避免热量损失,减少维保频率。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车间内的风循环顺序如下,热交换机产生的热风经过斜坡管道输送至侧风道,经侧风道流动至主风道,从主风道分散排入至烘干车间内,最后经回风室、回风管回流至热交换机进行循环加热。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下沉式设置在烘干车间地面基础上的主风道和侧风道送风,利用斜坡管道将热风导入,风流在运动过程中,地面基础自身就构成隔热保温层,能够有效的防止风流热量损失,热能效高。同时,下沉式设计也能为其他设施的安装腾出空间。另外,由于下沉式的埋地设计,即使在主风道和侧风道外增设保温层,其也能够有效的降低与空气的接触,减少氧化和外部应力影响,减少维保频次,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斜坡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所示结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19.图4为斜板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4所示的,一种循环流体学下送式排风机构,包括烘干车间1,所述烘干车间1底部的中心设置有沿烘干车间1长度方向延伸的主风道2、烘干车间1外侧设置有热交换机3、烘干车间1内的顶部设置有回风室4。所述回风室4通过回风管5与热交换机3的进气口连接,热交换机3直接通过燃烧器进行加热。
21.相较于现有的传统烘干车间1,所述主风道2下沉设置在烘干车间1底部的地面基础6内,所述主风道2一侧的地面基础6内设置有沿烘干车间1宽度方向延伸的侧风道7,所述侧风道7也是位于地面基础6内。在图1中,烘干车间1的长度方向也是图中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也就是左右方向。所述侧风道7的一端与主风道2连通,另一端与热交换机3的出风口之间通过由热交换机3朝侧风道7斜向下倾斜的斜坡管道8连通。
2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下沉式设置在烘干车间1地面基础6上的主风道2和侧风道7送风,利用斜坡管道8将热风导入,风流在运动过程中,地面基础6自身就构成隔热保温层,能够有效的防止风流热量损失,热能效高。同时,下沉式设计也能为其他设施的安装腾出空
间。另外,由于下沉式的埋地设计,即使在主风道2和侧风道7外增设保温层,其也能够有效的降低与空气的接触,减少氧化和外部应力影响,减少维保频次,提高其使用寿命。
23.所述地面基础6在地面夯实、满足支撑需求的情况下,可直接采用夯实的土地作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主风道2、斜坡管道8和侧风道7可以均为钣金管道。也就是埋设在地面基础6土层内的钣金管道,为了便于连接,如图2和3中所示,所述斜坡管道8由倾斜段和设置在倾斜段两端的平直段构成,并通过两个平直段分别与侧风道7和热交换机3的出风口构成法兰连接。
24.但由于烘干车间1内主要通行货车,由于有较大的重量,为了保证支撑性,所述烘干车间1内的地面基础6也可以为混凝土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主风道2和侧风道7构筑在混凝土基础上,所述斜坡管道8伸入侧风道7内,且斜坡管道8与侧风道7之间的缝隙通过填料封堵,所述填料可采用耐高温封堵泥、改性耐高温聚氨酯等等。
25.本实用新型热交换机3送出的热风经过斜坡管道8吹出,为了改善出风顺畅性,本发明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斜坡管道8的内部设置有若干道沿斜坡管道8长度方向延伸的分隔立板9,所述分隔立板9的上下边沿与斜坡管道8固定连接,分隔立板9将斜坡管道8内部分隔为若干排风道。通过分隔立板9的设计,风流在吹出时,通过分隔立板9的导流,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吹送的顺畅性。
26.当然,为了进一步保证送风压力,本实用新型还应当在斜坡管道8和侧风道7内设置类似止回阀的部件,以减少风流回流。为此,本实用新型更好的做法如图4中所示,所述侧风道7顶板的内表面沿侧风道7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张斜板10,所述斜板10朝侧风道7靠近主风道2的一端斜向下延伸,且各斜板10的延伸长度由靠近斜坡管道8一端朝靠近主风道2一端逐渐变短。通过多张参差不齐的斜板10的设置,其能够起到与止回阀类似的作用,减少回流,保证送风压力。为了便于斜板10的安装,多张所述斜板10共同安装在基板11上,所述基板11通过螺栓与侧风道7的顶板连接。当侧风道7由混凝土构筑时,其通常为顶部由地铺钢板构成,此时基板11安装在地铺钢板上,与地铺钢板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