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分配器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分配器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冷媒分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配器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市场上常用的压降式分配器,为达到将制冷剂均匀分配到蒸发器的每片盘管的效果,需要通过大量的仿真测试来不断优化结构尺寸,而不同型号的机组盘管数量往往不同,分配器受限于空调机组管路的设计以及两相流的分配问题,很难达到理想的制冷剂分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分配器及空调系统,可以使得制冷剂分配效果好。
4.本技术提供一种分配器,其中包括:
5.主体件,包括中空部、第一流液口和第二流液口,所述中空部包括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流液口设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中空部连通,所述第二流液口设于所述第二壁,与所述中空部连通;
6.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被调节地设于所述主体件,向所述第二流液口延伸,所述调节件被调节处于至少部分阻挡所述第二流液口的状态或未阻挡所述第二流液口的状态,所述调节件处于至少部分阻挡所述第二流液口的状态的情况下,延伸入所述第二流液口内的位置不同时,所述第二流液口与所述中空部连通的面积不同。
7.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内部设有流道,所述流道打开时连通所述第二流液口与所述中空部,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流液口接收流入的制冷剂且所述第二流液口输出所述制冷剂,所述流道关闭,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二流液口接收流入的制冷剂且所述第一流液口输出所述制冷剂,所述流道打开,允许所述制冷剂流过。
8.可选的,所述调节件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流道内,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单向阀位于第一位置时,关闭所述流道,所述单向阀位于第二位置时,打开所述流道。
9.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阻塞部和与所述阻塞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阻塞部容纳于所述中空部并向所述第二流液口延伸,可部分阻挡所述第二流液口,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主体件,并部分露出于所述主体件外。
10.可选的,所述阻塞部为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的面积小于另一端的圆台体,或为底面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圆锥体。
11.可选的,述调节件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流液口的轴线重合;和/或
12.所述调节件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部分露出于所述主体件之外。
13.可选的,所述主体件自所述第一壁向外凸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有第一通腔,所述第一通腔与所述第一流液口连通。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流液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通腔的截面积。
15.可选的,所述主体件自所述第二壁向外凸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设有第二通腔,所述第二通腔与所述第二流液口连通;和/或
16.第一流液口设置于所述主体件的中部,所述第一流液口的中心到多个所述第二流液口的中心的距离相同。
17.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中包括节流装置、换热器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设置在节流装置与换热器之间,所述分配器的所述第一流液口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流液口和所述换热器连接。
18.本技术提供的分配器,包括主体件和调节件,主体件包括中空部及与中空部连通的第二流液口,通过改变调节件延伸入第二流液口内的位置,调节第二流液口与中空部连通的面积,从而使得流出每个第二流液口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相同或基本相同,可以使得制冷剂分配效果好,从而使得温度调节效果好。
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1.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22.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23.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所示为图2所示的分配器的阻塞部在制冷模式下的剖视图;
25.图5所示为图2所示的分配器的阻塞部在制热模式下的剖视图;
26.图6所示为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27.图7所示为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配器的阻塞部在制冷模式下的剖视图;
28.图8所示为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配器的阻塞部在制热模式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0.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
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1.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配器及空调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分配器及空调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系统100包括节流装置10、换热器30和分配器20,分配器20设置在节流装置10与换热器30之间。当饱和的液态的制冷剂经过空调系统100的节流装置10(如毛细管、膨胀阀等部件)时,制冷剂压力被迅速释放,制冷剂的温度也逐渐降低,此时的制冷剂处于气相、液相并存的状态。相关技术中的分配器很难将制冷剂均匀分配到换热器30的盘管33中。
34.参见图2所示,分配器20包括主体件21和调节件22。主体件21包括中空部211、第一流液口212和第二流液口213,中空部211包括相对的第一壁2111和第二壁2112,制冷剂可以进入主体件21的中空部211进行均匀的混合,第一流液口212设于第一壁2111,与中空部211连通,第二流液口213设于第二壁2112,与中空部211连通,第二流液口213的数目不限,优选的,第二流液口213的数目为3至6个,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35.调节件22可被调节地设于主体件21,向第二流液口213延伸,调节件22被调节处于至少部分阻挡第二流液口213的状态或未阻挡第二流液口213的状态。调节件22处于至少部分阻挡第二流液口213的状态的情况下,延伸入第二流液口213内的位置不同时,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连通的面积不同。可以通过改变调节件22延伸入第二流液口213内的位置,调节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连通的面积,进而调节第二流液口213处的压降。
36.调节件22可以部分阻挡第二流液口213,也可以全部阻挡第二流液口213。调节件22全部阻挡第二流液口213时,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连通的面积为零,即两者不连通。调节件22部分阻挡第二流液口213时,调节件22的位置不同,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连通的面积不同,可以调大或调小连通面积。调节件22还可以不阻挡第二流液口213,第二流液口213完全被打开,连通面积最大。
37.在本实施例中,分配器20应用于空调系统100,分配器20的第一流液口212与节流装置10连接,第二流液口213和换热器30连接,本技术的分配器20可以通过对调节件22进行调节以改变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的连通面积,可以使得从节流装置10经过分配器20而流入到换热器30每片盘管33的质量流量或者每片盘管33的出口温度或过热度相同或基本相同,有效解决分配器20分配制冷剂不均的问题。且分配器20自带调节件22,无需调整分配器20到盘管33的管路结构,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针对一些特殊的安装场合,例如空调系统100进风条件差、非常靠近墙面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对调节件22进行调节,使得流入到进风条件差的盘管33的制冷剂流量少,流入到进风条件好的盘管33的制冷剂流量大,以确保空调具有优秀的制冷及制热效果。
3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流液口212设置于主体件21的中部,第一流液口212的中心到多个第二流液口213的中心的距离相同,在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可以尽量保证从
第一流液口212到每个第二流液口213的流量相同。
39.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件22的中心线与第二流液口213的轴线重合,使得调节件22两侧制冷剂的流通面积相等,更易通过对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连通的面积的改变,改变通过第二流液口213的制冷剂的流量和流速。
4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分配器20还包括设置于主体件21与调节件22之间的密封件23,设置密封件23可以防止主体件21与调节件22之间漏液导致第二流液口213的流量发生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23为密封螺母,调节件22外表面设有与密封螺母配合的螺纹,密封螺母固定在主体件21上,设置密封螺母可以在防止漏液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自锁性能,可以通过螺纹之间的摩擦力,限制调节件22保持在目标位置,便于调节件22的使用。
41.参见图3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件22设有刻度线226,刻度线226部分露出于主体件21之外,便于制冷剂分配测试实验中数据的记录与分配器20的量产。优选的,分配器20还包括安装帽,安装帽覆盖于调节件22露出于主体件21的部分,可以起到保护调节件22,防止由于受到外力作用使得调节件22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产生。
42.参见图1、图4和图5所示,分配器20的第一流液口212与节流装置10连接,第二流液口213和换热器30连接,在空调系统100处于制热模式时,换热器30是蒸发器,分配器20中制冷剂从第一流液口212流向第二流液口213,为了将制冷剂均匀分配给蒸发器,有时经过调节件22调节后的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之间流通的面积会很小。在空调系统100处于制冷模式时,换热器30是冷凝器,分配器20中的制冷剂从第二流液口213向第一流液口212流动,不存在制冷剂分配不均匀的问题,由于此时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之间的流通的面积狭小,制冷剂不便通过,影响制冷效率。
43.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件22内部设有流道223,流道223打开时连通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参见图4所示,在制冷模式下,第二流液口213接收流入的制冷剂且第一流液口212输出制冷剂,流道223打开,允许制冷剂流过。参见图5所示,在制热模式下,第一流液口212接收流入的制冷剂且第二流液口213输出制冷剂,流道223关闭,在调节件22设置单向导通的流道223,可以减小在制冷模式下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之间的压降,保证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效率。
44.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件22还包括单向阀224,单向阀224设置于流道223内,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单向阀224位于第一位置时,关闭流道223,单向阀224位于第二位置时,打开流道223,在流道223中设置单向阀224以实现流道223的关闭与打开,设计简单,可靠性较高。
45.在本实施例中,流道22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口2231和第二口2232,流道223的第一口2231设置于调节件22远离第一流液口212的一端,流道223的第二口2232设置于调节件22的侧面,流道223包括用于容纳单向阀224的腔体2233,单向阀224可活动的设置于腔体2233内,单向阀224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口2231与第二口2232的径向尺寸,防止单向阀224在活动过程中露出调节件22之外。调节件22还包括弹性件225,弹性件225设置于单向阀224与腔体2233靠近第一流液口212的内壁之间。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适用于所述第二流液口213向上安装,向下安装及其他方向安装的情况。参见图4所示,在空调系统100处于制冷模式时,制冷剂从第一口2231流向第二口2232,单向阀224受到制冷剂的冲击力,使得单向阀224处于第二位置,弹性件225被压缩,流道223打开,参见图5所示,在空调系统100处于制
热模式时,单向阀224受到弹性件225产生的弹性力,复位到第一位置,完全阻挡流道223,流道223关闭。
46.再次参见图2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件22包括阻塞部221和与阻塞部221连接的连接部222,阻塞部221容纳于中空部211并向第二流液口213延伸,可部分阻挡第二流液口213,连接部222穿设于主体件21,并部分露出于主体件21外,阻塞部221在处于部分阻挡第二流液口213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改变阻塞部221延伸入第二流液口213的位置,改变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的连通面积,连接部222部分露出主体件21之外,便于对连接部222进行操作以实现阻塞部221的运动。
47.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主体件21自第一壁2111向外凸设有第一凸台214,第一凸台214设有第一通腔2141,第一通腔2141与第一流液口212连通,设置第一凸台214便于第一流液口212与节流装置10之间管路的牢固固定,减少制冷剂泄露的风险。
4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流液口212的面积小于第一通腔2141的截面积,制冷剂通过第一通腔2141后,流经面积小于第一通腔2141截面积的第一流液口212,会使得流速增大,引起紊流,使制冷剂的气相和液相可以在中空部211进行充分混合。
49.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主体件21自第二壁2112向外凸设有第二凸台215,第二凸台215设有第二通腔2151,第二通腔2151与第二流液口213连通,设置第二凸台215使得阻塞部221容纳于第二通腔2151与中空部211内,可以防止由于阻塞部221在调节过程中露出于主体件21之外,易受到外力作用导致调节件22的位置发生变化。
5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主体件21自第一壁2111向外凸设有第三凸台216,第三凸台216的中心线与第一凸台的中心线重合,连接部222穿设于第三凸台216,使得连接部222不易受到外力而发生晃动,稳定性更好,同时设置第三凸台216后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密封件。
51.在本实施例中,阻塞部221为与连接部222连接的一端的面积大于另一端的圆台体,设置为圆台体在便于调整第二流液口231与中空部211连通面积的同时,还能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单向阀224。
52.图6所示为分配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参见图6所示,图6所示的实施例类似于图1-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较于图1-5所示的实施例,图6所示实施例中,阻塞部是221为底面与连接部222连接的圆锥体。阻塞部是221的侧面为倾斜面,可以通过阻塞部是221的简单的直线运动来改变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连通的面积。圆锥体的底面大于第二流液口213,阻塞部是221可以完全阻挡第二流液口213,使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不连通,即连通面积为零;也可以部分阻挡第二流液口213,使第二流液口213与中空部211连通;还可以不阻挡第二流液口213。
53.图7和图8所示为分配器的阻塞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参见图7和图8所示,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类似于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较于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适用于第二流液口213向下安装的情况。参见图7所示,在空调系统100处于制冷模式时,制冷剂从第一口2231流向第二口2232,单向阀224受到制冷剂的冲击力,使得单向阀224处于第二位置,流道223打开。参见图8所示,在空调系统100处于制热模式时,单向阀224由于自身的重力,复位到第一位置,完全阻挡流道223,流道223关闭。
54.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
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55.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