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蒸汽配件的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多角度摆放使用的蒸汽座。
背景技术:2.蒸汽发生器(俗称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挂烫机、熨斗、蒸汽脚盆是较为常见的带有蒸汽产生功能的装置,其一般包含有储水腔、具有蒸汽出口的加热腔、连通储水腔和加热腔的导流通道、以及配置于加热腔内的加热件。
3.例如蒸汽熨斗,众所周知为提供衣物平整的装置,包括在熨斗主体内的储水器,并包括加热底板,该底板有用于接触衣服的表面。水可以通过底板或单独的加热器加热以产生蒸汽,该蒸汽可以穿过底板的孔持续地输送,或者该蒸汽可以作为对通过触发器等的启动的响应或作为某些检测到的状态的结果而被控制输送。
4.之后,蒸汽发生器已经发展成使用具有加热底板但没有储水器的熨斗,其中该熨斗与蒸汽发生基座单元连接,该蒸汽发生基座单元包括储水器和用于产生蒸汽的加热装置。蒸汽和电力通常通过蒸汽导管和电线输送到熨斗,该蒸汽导管和电线设置在柔性软管内,这允许熨斗独立于基座单元被操纵。这种蒸汽发生器的熨斗本身通常设计成像具有手柄部分的传统熨斗,以允许操纵熨斗,特别是熨斗的底板,用于蒸烘和熨烫衣物等。与传统的熨斗相比,蒸汽发生器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产生更大量的蒸汽,因为蒸汽是在基座单元内产生的。基座单元通常大于熨斗并且包括更大的储水器和更强大的蒸汽发生器。
5.现有的上述这类熨斗产品中,其蒸汽发生基座的结构形式都较为单一,如专利文献cn110088384a,公开的一种便携式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发生器基座,该蒸汽发生器基座包括储水器和蒸汽发生单元,该蒸汽发生单元与该储水器可操作地流体连接,以向该蒸汽发生单元供水。该便携式蒸汽发生器还包括熨斗,该熨斗包括具有开口的底板,使得蒸汽能够通过该底板。该便携式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柔性软管,该柔性软管位于蒸汽发生基座和该熨斗之间,该柔性软管包括蒸汽导管,该蒸汽导管与该蒸汽发生单元和该熨斗的内腔可操作地流体连接,以向该熨斗供应蒸汽。从上述专利文献的描述和附图中可以毫无疑义的推定,这类熨斗中,其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基座)的摆放姿态和使用姿态是唯一的,其使用方式单一,且移动不便,只能卧式地摆放在桌面上,若是改变姿态则可能导致无法使用,甚至出现安全风险。因此,急需一种改进的蒸汽发生基座,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摆放使用姿态,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多角度摆放使用的蒸汽座。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多角度摆放使用的蒸汽座,包括蒸汽座壳体、设置在蒸汽座壳体中的控制电路板、蒸汽发生器和供水组件,所述的蒸汽座壳体上开设有排汽口,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分别与所述供水组件和排汽口连通,所述的蒸汽座壳
体至少具有第一角度摆放位置和第二角度摆放位置;
8.所述的蒸汽发生器中至少具有第一加热面和第二加热面,其中所述的第一加热面与所述的第一角度摆放位置相适配,所述的第二加热面与所述的第二角度摆放位置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加热面与第二加热面呈“l”形或近似“l”形分布;
9.当所述的蒸汽座壳体处于第一角度摆放位置时,所述的第一加热面工作并对蒸汽发生器内的水进行加热;当所述的蒸汽座壳体处于第二角度摆放位置时,所述的第二加热面工作并对蒸汽发生器内的水进行加热。
10.作为优选,所述的蒸汽发生器中嵌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所述的第一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加热面处,所述的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加热件处,且所述的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分别与所述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11.作为优选,所述的蒸汽发生器中嵌设有完整的一体式加热件,所述的一体式加热件具有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所述的第一加热段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加热面处,所述的第二加热段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加热面处。
12.作为优选,所述的蒸汽发生器上开设有第一入水口和第二入水口,所述的第一入水口朝向第二加热面,所述的第二入水口朝向第一加热面;
13.当所述的蒸汽座壳体处于第一角度摆放位置时,水从所述的第一入水口进入至蒸汽发生器中,经由第二加热面并最终积聚在第一加热面上;当所述的蒸汽座壳体处于第二角度摆放位置时,水从所述的第二入水口进入至蒸汽发生器中,经由第一加热面并最终积聚在第二加热面上。
14.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中设有位置检测传感器,所述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的控制电路板通信连接。
15.作为优选,所述的供水组件包括储水容器、进出管路和水泵。
16.作为优选,所述的储水容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的安装腔与所述储水容器的内胆分隔,所述的水泵装配在所述的安装腔中。
17.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座壳体的其中一外侧面上设有第一支脚组件,在所述第一支脚组件的作用下,所述的蒸汽座壳体能够保持在第一角度摆放位置;
18.所述蒸汽座壳体的另一外侧面上设有第二支脚组件,在所述第二支脚组件的作用下,所述的蒸汽座壳体能够保持在第二角度摆放位置。
19.所述的第一角度摆放位置为卧式摆放位置,所述的第二角度摆放位置为立式摆放位置。
20.作为优选,所述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为接触感应检测传感器、磁感应检测传感器、光电感应检测传感器中的一者或多者。
21.作为优选,所述的接触感应检测传感器包括一具有检测通道的检测壳体、重力自适应件、设置在检测通道两端的信号接收装置,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22.所述的检测通道呈“l”形或近似“l”形,所述的重力自适应件活动设置在检测通道中并能够与信号接收装置通信连接。
23.作为优选,所述的蒸汽座壳体上还设有一提手。
24.作为优选,所述的提手包括手持部和位于手持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与所述的蒸汽座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的手持部与蒸汽座壳体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供手部进入
的置入空间;
25.所述的连接部上还设有罩壳,所述的罩壳与连接部的外侧壁配合形成配件收纳插槽。
2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蒸汽座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提手配合的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与所述的导向滑槽相对位并能够沿着导向滑槽运动。
27.作为优选,所述手柄部与连接部的交汇处具有倾斜向内的第一楔形面,所述的蒸汽座壳体上设有第二楔形面,所述的第一楔形面与第二楔形面相抵。
28.作为优选,所述的提手中还具有伸缩背带。
2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用户将蒸汽座壳体调整至第一角度摆放位置时,第一加热面即为底面,且第一加热面所对应的第一加热件启动工作,水泵启动使得水箱中的水进入至蒸汽发生器中,在重力作用下,水自然的积聚在第一加热面上并被有效的加热、蒸发为蒸汽,再先后通过出汽口和排汽口排出至蒸汽座壳体外;当用户将蒸汽座壳体调整至第二角度摆放位置时,第二加热面即为底面,且第二加热面所对应的第二加热件启动工作,水泵启动使得水箱中的水进入至蒸汽发生器中,在重力作用下,水自然的积聚在第二加热面上并被有效的加热、蒸发为蒸汽,再先后通过出汽口和排汽口排出至蒸汽座壳体外。
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提供了一种可多角度摆放使用的蒸汽座,至少具有两种不同角度的摆放位置(优选为卧式和立式),配合不同角度的第一加热面和第二加热面的设置,能够在各个角度摆放位置情况下,将进入至蒸汽发生器内的水稳定地加热、蒸发为所需的水蒸汽;2、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能够分别独立运行,即用户可根据使用时具体的角度摆放位置状态,选择性的启用其中一个加热件,关闭其它加热件,更加节能环保,且以防出现干烧的情况,延长元器件的使用寿命;3、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准确、实时的监测蒸汽座壳体当下所处的角度摆放位置状态,并将该信息反馈至控制电路板,通过控制电路板自动对各个加热件发出控制指令,实现了加热件的自动开关、切换的功能,更加智能化,使用起来也更加便捷、安全。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处于卧式摆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发明处于立式摆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35.图5是本发明中一体式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是本发明中伸缩背带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是本发明中接触感应检测传感器的原理示意图。
38.图8是本发明中磁感应检测传感器的原理示意图。
39.图9是本发明中浮力式检测传感器的原理示意图。
40.图10是本发明中提手与蒸汽座壳体的拆分示意图。
41.图11是本发明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2.图中:1、蒸汽座壳体;2、控制电路板;3、排汽口;4、第一加热面;5、第二加热面;6、
第一加热件;7、第二加热件;8、一体式加热件;9、第一加热段;10、第二加热段;11、第一入水口;12、第二入水口;13、位置检测传感器;14、第一接触开关;15、第二接触开关;16、检测通道;17、球状体;18、第一干簧管组件;19、磁性件;20、检测箱;21、液体;22、浮子;23、空气间隙;24、第三接触开关;25、第四接触开关;26、储水容器;27、进出管路;28、水泵;29、出汽口;30、安装腔;31、插槽;32、金属固定片;33、第一支脚组件;34、第二支脚组件;35、提手;36、手持部;37、连接部;38、置入空间;39、罩壳;40、收纳插槽;41、导向滑槽;42、连接件;43、第一楔形面;44、第二楔形面;45、伸缩背带;46、蒸汽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4.参照图1~图11,一种可多角度摆放使用的蒸汽座,包括蒸汽座壳体1、设置在蒸汽座壳体1中的控制电路板2、蒸汽发生器46和供水组件,所述的蒸汽座壳体1上开设有排汽口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46分别与所述供水组件和排汽口3连通,所述的蒸汽座壳体1至少具有第一角度摆放位置和第二角度摆放位置;
4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46中至少具有第一加热面4和第二加热面5,其中所述的第一加热面4与所述的第一角度摆放位置相适配,所述的第二加热面5与所述的第二角度摆放位置相适配,且所述第一加热面4与第二加热面5呈“l”形或近似“l”形分布;
46.当所述的蒸汽座壳体1处于第一角度摆放位置时,所述的第一加热面4工作并对蒸汽发生器46内的水进行加热;当所述的蒸汽座壳体1处于第二角度摆放位置时,所述的第二加热面5工作并对蒸汽发生器46内的水进行加热。
47.常规蒸汽发生器46的形状大都呈长方体状,底部嵌入加热件,水在经过时被加热蒸发,形成蒸汽后流出。但是显然,这种蒸汽发生器46无法适用于具有多角度摆放位置的蒸汽座,当立式放置时就会出现干烧现象,同时水还不能被有效加热成蒸汽。在此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46的优选结构,具体为:所述第一加热面4与第二加热面5呈“l”形或近似“l”形分布。蒸汽发生器46采用上述结构,使得蒸汽座无论在第一角度摆放位置或第二角度摆放位置,其内部的水均能够具有较大的有效加热面积,使得水在各个角度摆放位置下均可以有高效的加热蒸发效率,提供给用户稳定的使用体验。
48.参照图1~图2,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角度摆放位置为卧式摆放位置,所述的第二角度摆放位置为立式摆放位置,卧式和立式作为最为常见的位置摆放方式,其能够兼顾大多数场景的使用需求。当然,本发明中的蒸汽座壳体1还可以具有更多角度摆放位置(例如介于卧式和立式之间的倾斜放置方式),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49.在不同的摆放位置状态下,若第一加热面4、第二加热面5等同时工作,一是能耗更高,使用经济性差;二是其中的部分加热面可能会出现干烧缺陷,很容易导致相关的加热元器件损坏。
50.参照图4,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出现,所述的蒸汽发生器46中嵌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加热件6和第二加热件7,所述的第一加热件6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加热面4处,所述的第二
加热件7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加热件7处,且所述的第一加热件6和第二加热件7分别与所述的控制电路板2电连接。采用上述优选结构,第一加热件6和第二加热件7能够分别独立运行,即用户可根据使用时具体的角度摆放位置状态,选择性的启用其中一个加热件,关闭其它加热件,更加节能环保,且以防出现干烧的情况,延长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51.参照图5,另一种方式,所述的蒸汽发生器46中嵌设有完整的一体式加热件8,所述的一体式加热件8具有第一加热段9和第二加热段10,所述的第一加热段9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加热面4处,所述的第二加热段10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加热面5处。通过其第一加热段9和第二加热段10的设置,不论蒸汽座壳体1处于何种角度摆放状态,使得该一体式加热件8至少部分始终处于待加热的水中,以防出现干烧的情况,且能对水进行加热蒸发。
52.当采用一体式加热件8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蒸汽座壳体1的结构和重力作用,第一加热段9和第二加热段10的其中一者(高效加热段)对待加热的水的作用效果较为明显,另一者(低效加热段)则可能部分处于空气中,其加热效率相对较低,产生热能浪费。为此,在所述的蒸汽发生器46上开设有第一入水口11和第二入水口12,所述的第一入水口11朝向第二加热面5,所述的第二入水口12朝向第一加热面4。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其在使用过程中,当所述的蒸汽座壳体1处于第一角度摆放位置时,水从所述的第一入水口11进入至蒸汽发生器46中,经由第二加热面5并最终积聚在第一加热面4上;当所述的蒸汽座壳体1处于第二角度摆放位置时,水从所述的第二入水口12进入至蒸汽发生器46中,经由第一加热面4并最终积聚在第二加热面5上。即,通过对入水口方向的特殊设置,使得水进入时第一时间落到低效加热段上,尽可能的将低效加热段产生的热能吸收,再在重力作用下积聚在高效加热段上,以提升一体式加热件8的热能利用率,起到节能效果。
53.用户手动去操控加热件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不太方便,二是容易出现误操作、忘操作的情况。为此,在所述的壳体中设有位置检测传感器13,所述的位置检测传感器13与所述的控制电路板2通信连接。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13的设置,能够准确、实时的监测蒸汽座壳体1当下所处的角度摆放位置状态,并将该信息反馈至控制电路板2,通过控制电路板2自动对各个加热件发出控制指令,实现了加热件的自动开关、切换的功能,更加智能化,使用起来也更加便捷、安全。
54.位置检测传感器13的结构方式多种多样,优选的,所述的位置检测传感器13为接触感应检测传感器、磁感应检测传感器、浮力式检测传感器、光电感应检测传感器中的一者或多者。具体的,所述的接触感应检测传感器包括一具有检测通道16的检测壳体、重力自适应件、设置在检测通道16两端的信号接收装置,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与控制电路板2电连接;所述的检测通道16呈“l”形或近似“l”形,所述的重力自适应件活动设置在检测通道16中并能够与信号接收装置通信连接。使用时,根据蒸汽座壳体1摆放姿势的变化,重力自适应件即能够自行调整其状态,从而信号接收装置感应到重力自适应件的变化而判断出蒸汽座壳体1当前的摆放姿态,进而再反馈至控制电路板2,以第一加热面4和第二加热面5的工作状态进行适应性地调整切换。
55.更具体的,在此提供3种不同的位置检测传感器13方案:
56.一、参照图7,接触感应检测传感器: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包括第一接触开关14和第二接触开关15,所述的第一接触开关14和第二接触开关15分别设置在检测通道16的两端,所述的重力自适应件能够与第一接触开关14和第二接触开关15其中任意一者接触。所
述的重力自适应件为球状体17,且所述检测通道16的尺寸大于所述球状体17的尺寸,使得球状体17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在检测通道16内滚动并触发对应的接触开关,实现自调节作用。
57.二、参照图8,磁感应检测传感器: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为第一干簧管组件18,所述的第一干簧管组件18设置在所述检测通道16的其中任意一端或两端,且所述的重力自适应件为磁性件19。
58.三、参照图9,浮力式检测传感器:所述的位置检测传感器13包括检测箱20、填充在检测箱20中的液体21、漂浮在液体21上的浮子22、以及与浮子22通信连接的信号接收装置,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还与控制电路板2电连接。所述的液体21与检测箱20之间存在空气间隙23,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包括具有防水性能的第三接触开关24和第四接触开关25,所述的第三接触开关24和第四接触开关25分别设置在检测箱20的两个相邻的侧壁上,所述的浮子22至少部分露出在所述的空气间隙23中并能够与第三接触开关24和第四接触开关25其中任意一者接触。
59.本发明中,所述的供水组件包括储水容器26、进出管路27和水泵28。其中的储水容器26可以是外挂式的,加水时与蒸汽座壳体1拆分独自进行操作;也可以是内置式的储水容器26,通过外接的水管对储水容器26进行加水操作;还可以是内置式的储水管路,使用时需要时刻外接水管,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水量。当然,上述储水容器26的具体结构方案还有很多其他种类,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另一方面,进出管路27即为输水管路,蒸汽发生器46的出汽口29再通过另外的输汽管道与蒸汽座壳体1上的排汽口3连通。水泵28的设置,提供给整个水路一定的压力,使得储水容器26中的水能够更加快速地流入至蒸汽发生器46中。
60.为了节省安装空间,且缩短进出管路27的长度,优化供水组件整体的结构,本实施例在所述的储水容器26开设有安装腔30,所述的安装腔30与所述储水容器26的内胆分隔,所述的水泵28装配在所述的安装腔30中。即从储水容器26中掏出了一片区域形成独立的安装腔30,进而实现了水泵28的隐藏式安装,外观上水泵28与储水容器26合为一体,更加美观;另一方面,可在外部先将水泵28装配在储水容器26上,再将整个储水容器26装入蒸汽座壳体1中,因此无需在蒸汽座壳体1上设计并成型水泵28的安装结构,利于整体的结构布局,使得整体的生产加工难度大大下降。
61.进一步的,由于储水容器26一般都是注塑成型,若是水泵28直接固定在储水容器26上,需要在储水容器26上开孔,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密封不到位的情况,存在漏水风险。为了解决上述可能存在的缺陷,在所述的安装腔30中形成一插槽31,插槽31中插入金属固定片32,水泵28安装在金属固定片32上,该固定方式更加牢固可靠,且无需在储水容器26上开孔,彻底杜绝了漏水风险。
62.蒸汽座壳体1的第一角度摆放位置和第二角度摆放位置可由其自身的外形来实现位置保持功能。但是,当蒸汽座壳体1整体的外形设计得较为圆润的情况下,最好是通过一些辅助结构的设计,以使得蒸汽座壳体1摆放使用时的稳定性更好。例如:当蒸汽座壳体1整体呈近似水滴状时,直接摆放使用会不太稳,容易跌倒。参照图11,因此,在所述蒸汽座壳体1的其中一外侧面上设有第一支脚组件33,在所述第一支脚组件33的作用下,所述的蒸汽座壳体1能够保持在第一角度摆放位置;所述蒸汽座壳体1的另一外侧面上设有第二支脚组件34,在所述第二支脚组件34的作用下,所述的蒸汽座壳体1能够保持在第二角度摆放位置。
通过第一支脚组件33和第二支架组件各自的设置使用,能够使得蒸汽座壳体1稳定地保持在第一角度摆放位置或第二角度摆放位置。
63.优选的,上述的第一支脚组件33和第二支脚组件34可采用滚轮结构,以此使得蒸汽座壳体1在使用过程中还能够实现移动式工作的功能。
64.一般市面上的蒸汽座,在使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其不具有手持的结构,因此需要双手环抱,因此较为麻烦。为了使得蒸汽座的移动更加轻松,所述的蒸汽座壳体1上还设有一提手35。更具体的,所述的提手35包括手持部36和位于手持部36两端的连接部37,所述的连接部37与所述的蒸汽座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手持部36与蒸汽座壳体1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供手部进入的置入空间38;所述的连接部37上还设有罩壳39,所述的罩壳39与连接部37的外侧壁配合形成配件收纳插槽40。使用时,用户一手通过提手35拎着蒸汽座,另一手可拿住熨斗,以方便设备整体更加方便地移动。另一方面,用户还可以将蒸汽座扛在肩膀上进行使用,使用时一手握住提手35以防蒸汽座从肩膀上跌落,另一手控制熨斗进行熨烫,即实现了这类具有蒸汽座的熨斗边移动边熨烫的功能,填补市场上的空白。
65.参照图10,为了方便提手35与蒸汽座壳体1的生产安装及使用,在所述连接部37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滑槽41,所述蒸汽座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与提手35配合的连接件42,所述的连接件42与所述的导向滑槽41相对位并能够沿着导向滑槽41运动。其中,所述手柄部与连接部37的交汇处具有倾斜向内的第一楔形面43,所述的蒸汽座壳体1上设有第二楔形面44,所述的第一楔形面43与第二楔形面44相抵。两个楔形面相抵,一方面使得提手35无法相对蒸汽座壳体1继续移动,代表着提手35已经装配到位,以提高定位精度和生产装配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性,起到零部件之间的防脱功能。
66.参照图6,优选的,所述的提手35中还具有伸缩背带,该伸缩背带能够相对提手35拉伸或缩回,从而用户可通过伸缩背带将蒸汽座壳体1整体背在身上或是悬挂在支撑物上,方便携带和收纳,且适用于不同的高度。
67.本发明以蒸汽座具有卧式摆放位置和立式摆放位置为例,其工作原理为:当用户将蒸汽座壳体1调整至卧式摆放位置时,第一加热面4即为底面,且第一加热面4所对应的第一加热件6启动工作(同时第二加热件7停止工作),水泵28启动使得水箱中的水进入至蒸汽发生器46中,在重力作用下,水自然的积聚在第一加热面4上并被有效的加热、蒸发为蒸汽,再先后通过出汽口29和排汽口3排出至蒸汽座壳体1外;当用户将蒸汽座壳体1调整至立式摆放位置时,第二加热面5即为底面,且第二加热面5所对应的第二加热件7启动工作(同时第一加热件6停止工作),水泵28启动使得水箱中的水进入至蒸汽发生器46中,在重力作用下,水自然的积聚在第二加热面5上并被有效的加热、蒸发为蒸汽,再先后通过出汽口29和排汽口3排出至蒸汽座壳体1外。
6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