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热力式除氧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热力式除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氧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力式除氧器。


背景技术:

2.除氧器是锅炉及供热系统关键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用来除去锅炉给水中的氧气及其它气体,保证给水的品质,同时,除氧器本身又是给水回热系统中的一个混合式加热器,起了加热给水,提高给水温度的作用,由于任何气体只要与水接触,必有一部分溶于水中,锅炉给水主要由凝结水和补充水组成。在化学补充水中,经常含有大量的溶解气体(如氧气和二氧化碳),凝结水中的空气则是由于真空下工作的设备(如凝汽器、真空状态运行的低压加热器及管道配件等)的不严密渗入的,若不采取措施,这些气体将随同给水进入给水系统,对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及时地把锅炉给水的气体清除掉,是保证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任务,除氧器就是完成该任务的设备,它是指清除给水中的溶解气体的设备,由于水中溶解气体危害最大的是氧气,所以在电厂内突出的问题是除氧;
3.现有的除氧器可根据除氧头内的播撒方式可分为水膜填料式、淋水盘式、淋水盘填料式、喷雾式、喷雾填料式和旋膜除氧器等,但均需要复杂的结构实现除氧,占地面积极大,不便于维护,且不便于移动,此外,现有的除氧器所排出的气体为氧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带走大量的水蒸气并且带走大量的热量,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力式除氧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体积过大、浪费能源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力式除氧器,包括:外壳;排水管,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右下角;人孔,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前侧左上角;进水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顶端;进汽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底端;淋水篦子,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部;补热网,安装于所述淋水篦子的底端;plc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前侧底部,且所述补热网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预热型喷淋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进水口的顶端,且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蒸汽输送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进汽口的底端,且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水位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前侧右下角,且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6.所述预热型喷淋装置包括:上端盖,固定安装于所述进水口的顶端;热交换组件,设置于所述上端盖的中部;喷淋头,设置于所述热交换组件的底端;进水管,设置于所述热交换组件的顶端;
7.所述蒸汽输送装置包括:下端盖,固定安装于所述进汽口的底端;加压器,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端盖的底端,且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蒸汽输送管,设置于所述加压器的左端;配汽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端盖的顶端;其中加压器将蒸汽输送管中的高温蒸汽进行压缩,再由配汽组件将高压蒸汽注入外壳的内腔。
8.优选的,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热交换壳体,设置于所述上端盖的中部,所述进水管安装于热交换壳体的顶部,且所述进水管与热交换壳体的中部内腔相连通;余热回收腔,沿周向的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壳体的外侧;联通孔,数量为若干个,沿周向的开设于所述热交换壳体的底部;排气口,开设于所述热交换壳体顶端右侧;冷凝管,固定安装于所述排气口的顶端,且所述冷凝管与余热回收腔相连通。
9.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腔呈螺旋状。
10.优选的,所述冷凝管的中部呈弯曲装。
11.优选的,所述配汽组件包括:连接管,固定安装于所述下端盖的顶端;分汽管,数量为若干个,分别沿周向的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的顶端,若干个所述分汽管与连接管相连通,且所述分汽管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向上倾斜;配汽盘,安装于所述分汽管的顶端,且若干个所述分汽管均与所述配汽盘的内腔相连通;喷汽孔,数量为若干个,分别沿周向的开设于所述配汽盘的顶端。
12.优选的,所述水位控制组件包括:观测管,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前侧右下角,且所述观测管的顶端和底端均与所述外壳的内腔相连通;水位传感器,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观测管的顶部和底部,且两个所述水位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13.优选的,所述观测管为透明材质。
14.优选的,位于顶部的所述水位传感器位于补热网的下方,且位于底部的所述水位传感器位于配汽盘的上方。
15.优选的,所述补水组件包括:分液器,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左侧顶端;补水管,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左侧,且所述补水管的一端与分液器相连通;喷淋管,数量为若干个,分别由上至下从左至右的设置于所述分液器的右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热力式除氧器,通过喷淋头喷出喷淋液与水蒸气进行对冲,使其将喷淋液中的气体赶出,水面上水蒸汽的分压力逐渐增加,而其他气体的分压力逐渐降低水中的气体就不断的分离析出,当水被加热到除氧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水面上的空间全部被水蒸汽充满,各种气体的分压力趋于0,此时水中的氧气及其它气体即被除去;通过外壳内腔中的多余气体携带部分水蒸气从联通孔挤入余热回收腔的内腔,混合气体旋转向上,与中部内腔向下的喷淋液形成对流并形成热交换,即高温的混合气体对低温的喷淋液进行预热,经过热交换的混合气体通过冷凝管进一步冷凝,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会冷凝成液态冷凝水,并进行回流,因此,可实现对热量和水蒸气的回收。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图;
19.图3为a处放大图;
20.图4为补热网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补水喷淋头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配汽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预热型喷淋装置结构示意图。
24.图中:2、外壳,3、排水管,4、人孔,5、进水口,6、出水口,7、预热型喷淋装置,71、上
端盖,72、热交换组件,721、热交换壳体,722、连通孔,723、排齐口,724、冷凝管,725、余热回收腔,73、喷淋头,74、进水管,8、蒸汽输送装置,81、下端盖,82、加压器,83、蒸汽输送管,84、配汽组件,841、连接管,842、分气管,843、配汽盘,844、喷汽孔,9、淋水篦子,10、补热网,11、plc控制器,12、水位控制组件,121、观测管,122、水位传感器,13、补水组件,131、分配器,132、补水管,133、喷淋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热力式除氧器,包括:外壳2、排水管3、人孔4、进水口5、进汽口6、预热型喷淋装置7、蒸汽输送装置8、淋水篦子9、补热网10、plc控制器11、水位控制组件12和,排水管3设置于外壳2的右下角,人孔4设置于外壳2的前侧左上角,进水口5开设于外壳2的顶端,进汽口6开设于外壳2的底端,淋水篦子9安装于外壳2的内腔中部,补热网10安装于淋水篦子9的底端,plc控制器11安装于外壳2的前侧底部,且补热网10与plc控制器11电性连接,plc控制器11由内部cpu,指令及数据存储器、输入输出单元、电源模块、数字模拟等单元所模块化组合成,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预热型喷淋装置7固定安装于进水口5的顶端,且与plc控制器11电性连接,蒸汽输送装置8固定安装于进汽口6的底端,且与plc控制器11电性连接,水位控制组件12设置于外壳2的前侧右下角,且与plc控制器11电性连接;
27.预热型喷淋装置7包括:上端盖71、热交换组件72、喷淋头73和进水管74,上端盖71固定安装于进水口5的顶端,热交换组件72设置于上端盖71的中部,喷淋头73设置于热交换组件72的底端,进水管74设置于热交换组件72的顶端;
28.蒸汽输送装置8包括:下端盖81、加压器82、蒸汽输送管83和配汽组件84,下端盖81固定安装于进汽口6的底端,加压器82固定安装于下端盖81的底端,且与plc控制器11电性连接,蒸汽输送管83设置于加压器82的左端,配汽组件84固定安装于下端盖81的顶端,其中加压器82将蒸汽输送管83中的高温蒸汽进行压缩,再由配汽组件84将高压蒸汽注入外壳2的内腔。
29.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热交换组件72包括:热交换壳体721、联通孔722、排气口723、冷凝管724和余热回收腔725,热交换壳体721设置于上端盖71的中部,进水管74安装于热交换壳体721的顶部,且进水管74与热交换壳体721的中部内腔相连通,余热回收腔725沿周向的设置于热交换壳体721的外侧,余热回收腔725呈螺旋状,联通孔722数量为若干个,沿周向的开设于热交换壳体721的底部,排气口723开设于热交换壳体721顶端右侧,冷凝管724,固定安装于排气口723的顶端,且冷凝管724与余热回收腔725相连通,冷凝管724的中部呈弯曲装;
30.具体地,外壳2内腔中的多余气体携带部分水蒸气从联通孔722挤入余热回收腔725的内腔,混合气体旋转向上,与中部内腔向下的喷淋液形成对流并形成热交换,即高温
的混合气体对低温的喷淋液进行预热,经过热交换的混合气体通过冷凝管724进一步冷凝,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会冷凝成液态冷凝水,并进行回流,最终冷凝水会通过余热回收腔725和联通孔722重新流回外壳2的内腔。
31.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配汽组件84包括:连接管841,固定安装于下端盖81的顶端,分汽管842,数量为若干个,分别沿周向的设置于连接管841的顶端,若干个分汽管842与连接管841相连通,且分汽管842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向上倾斜,配汽盘843,安装于分汽管842的顶端,且若干个分汽管842均与配汽盘842的内腔相连通,喷汽孔844,数量为若干个,分别沿周向的开设于配汽盘842的顶端;
32.具体地,喷汽孔844将压力稳定的蒸汽通入外壳2加热给水,在加热过程中,水面上水蒸汽的分压力逐渐增加,而其他气体的分压力逐渐降低水中的气体就不断的分离析出,当水被加热到除氧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水面上的空间全部被水蒸汽充满,各种气体的分压力趋于0,此时水中的氧气及其它气体即被除去,此过程去除百分之90至百分之95的气体。
33.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水位控制组件12包括:观测管121和水位传感器122,观测管121固定安装于外壳2的前侧右下角,且观测管121的顶端和底端均与外壳2的内腔相连通,观测管121为透明材质,水位传感器122,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观测管121的顶部和底部,且两个水位传感器122均与plc控制器11电性连接,位于顶部的水位传感器122位于补热网10的下方,且位于底部的水位传感器122位于配汽盘853的上方;
34.具体地,外壳2内腔中的水不易过多亦不易过少,水位范围即两个水位传感器122的范围。
35.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补水组件13包括:分液器131、补水管132和喷淋管133,分液器131安装于外壳2的内腔左侧顶端,补水管132固定安装于外壳2的左侧,且补水管131的一端与分液器131相连通,喷淋管133数量为若干个,分别由上至下从左至右的设置于分液器131的右侧;
36.具体地,当外壳2内腔中的水过少时,需要从外部向外壳2内腔中进行补水,即补水管132的水注入分液器131并通过喷淋管133向外壳2内腔中进行补水。
37.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38.将压力稳定的蒸汽通入除氧器加热给水,在加热过程中,水面上水蒸汽的分压力逐渐增加,而其他气体的分压力逐渐降低水中的气体就不断的分离析出,当水被加热到除氧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水面上的空间全部被水蒸汽充满,各种气体的分压力趋于0,此时水中的氧气及其它气体即被除去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部”、“一端”、“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卡接”、“插接”、“设置”、“开设”、“电性连接”、“固定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
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