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风冷冰箱及其风道组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风冷冰箱及其风道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储物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冷冰箱及其风道组件。


背景技术:

2.冰箱可包括风冷冰箱和直冷冰箱。风冷冰箱中一般设置风道组件,其中形成有冷冻风道,通过冷冻风道将经蒸发器换热后的冷气输送至储物间室。在风冷冰箱的运行中,冷冻风道内部以及冷冻风道背部(蒸发器安装面)会产生冷凝水,会导致冷冻风道内部(具体为风机遮蔽组件)结冰,且冷冻风道背部冷凝水倒流冷冻室造成冷冻室内部结冰,进而导致冰箱不制冷等质量问题。
3.为实现冷冻风道的冷凝水的排出,现有的风冷冰箱在风道组件中采用多排水孔及采用安装辅材(导水铝片等)的方式,具体地,通常风道前盖表面具有导水筋和排水槽结构,内部又有单独的排水槽结构,风道后盖又通过安装导水铝片等辅材实现排水。由于现有风道组件的整体结构复杂,极易出现安装不到位等质量隐患,且出现结冰等问题时故障不易排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排水结构较为简单、统一的风道组件。
5.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优化冷冻风道的内部结构,使形成于使冷冻风道内部的冷凝水能够较为彻底的排出。
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冷冰箱。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风道前盖和风道后盖,风道后盖具有进风口,风道前盖具有至少一个出风口,风道前盖与风道后盖之间形成有连通进风口和各出风口的冷冻风道;
8.风道前盖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导水组件,冷冻风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水组件,风道后盖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第一导水组件和第二导水组件分别用于将形成于风道前盖前侧的冷凝水和形成于冷冻风道内部的冷凝水汇流至排水结构;
9.风道后盖的背侧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用于接收形成于风道后盖背侧的冷凝水以及经第一导水组件和第二导水组件汇流至排水结构中的冷凝水。
10.进一步地,排水结构包括排水槽,排水槽位于风道后盖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并且由前至后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集水槽中。
11.进一步地,出风口设置有两列、每列多个,分布在风道前盖的两侧;
12.第一导水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水筋,每个第一导水筋对应设置在每列最上侧出风口和最下侧出风口之间的各出风口的上侧;以及
13.两个第二导水筋,每个第二导水筋设置于每列出风口的最下侧的出风口的上侧,两个第二导水筋彼此靠近的一端之间形成有下水口,下水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排水
槽内;并且
14.每个第二导水筋的长度大于第一导水筋的长度,以使每个第二导水筋接收从其上侧的每个第一导水筋两端流下的冷凝水。
15.进一步地,第一导水组件还包括第三导水筋,第三导水筋呈中部向上拱起的弧形状,设置于两列出风口之间,并且第三导水筋的每端设置于临近其的第一导水筋的端部的上侧或下侧。
16.进一步地,第二导水组件包括两个第四导水筋,两个第四导水筋间隔设置在风道后盖前侧的中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
17.风道前盖、风道后盖以及两个第四导水筋共同限定出冷冻风道的第一子风道,第一子风道的上端延伸至进风口,并于进风口的下方形成有进水口,第一子风道的下端延伸至排水槽,并于排水槽的上方形成有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排水槽内。
18.进一步地,第二导水组件还包括第五导水筋,第五导水筋固定至风道后盖的前侧;
19.风道前盖、风道后盖以及第五导水筋共同限定出冷冻风道的两个第二子风道,两个第二子风道位于第一子风道的两侧,每个出风口与其中一个第二子风道连通;并且
20.排水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子风道的底端的第二排水口,第二排水口由前至后倾斜向下地穿透风道后盖,并且第二排水口在风道后盖背侧的出口与集水槽连通。
21.进一步地,第五导水筋包括:
22.第一筋条,用于形成第二子风道的底壁;
23.第二筋条,用于形成第二子风道的侧壁;以及
24.第三筋条,呈向下拱起的弧形状,由第一子风道的顶部向第一子风道的两侧延伸,且两端分别与邻近其的第二筋条的顶端连接;并且
25.第三筋条上开设有连通第一子风道的开口。
26.进一步地,第三筋条从前至后倾斜向下地连接在风道后盖的前侧。
27.进一步地,各第二排水口分别位于各第二子风道其中一侧的角落处;
28.第二导水组件还包括两个第六导水筋,两个第六导水筋分别倾斜地设置在两个第二子风道内,用于收集第二子风道上方的冷凝水,并将收集的冷凝水导流至第二排水口。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风冷冰箱,包括:
30.箱体;以及
31.上述任一风道组件。
32.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通过设置的排水结构,可以将形成于风道前盖前侧(即储物间室)的冷凝水和形成于冷冻风道内部的冷凝水共同汇流至风道后盖背侧的集水槽中。并且由风道后盖背侧(即蒸发器安装面)流下的冷凝水也可以被集水槽直接收集。相比于现有的排水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水结构较为简单、统一,可有效解决储物间室内部,冷冻风道内部及蒸发器一侧因冷凝水结冰而引发的质量问题,易于风道组件的安装和故障排查。
3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冻风道划分为第一子风道和两个第二子风道,第一子风道位于两个第二子风道之间,使得形成于风机遮蔽组件底部的冷凝水可以通过第一子风道汇流至排水槽并最终排出冷冻风道,形成于第二子风道内的冷凝水可以通过第二子风
道底端的第二排水口从风道后盖的背侧排出冷冻风道。整体而言,冷冻风道中的冷凝水排出的较为彻底,可以显著减少冷冻风道内结冰的情况。
34.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5.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背侧结构示意图;
38.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爆炸图;
39.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是图4中a部分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
41.图6是图4中b部分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
42.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剖视图;
43.图8是图7中c部分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4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风道组件和包括该风道组件的风冷冰箱。
46.风冷冰箱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限定有冷却间室和储物间室,冷却间室位于储物间室的后侧。冷却间室与储物间室之间设置有风道组件,通过风道组件可以向储物间室内持续地输送冷量。
47.如前文所述,现有的风冷冰箱为减少结冰现象,通常在风道组件的前侧设置导水筋和排水槽结构,在风道组件的内部另设单独的排水槽结构,在风道组件的背侧又通过安装导水铝片等辅材实现排水,极易导致风道组件安装不到位等质量问题,并且风道组件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出现结冰等问题故障后不易排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风道组件的排水结构进行改进,优化风道组件的内部风路,使得排水结构简单统一,可以有效地解决储物间室内部、风道组件内部及风道组件背部因凝水结冰而引发的质量问题,并且故障排查容易。下面对风道组件的结构进行具体介绍。
4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道组件的前侧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并参照图2至图8,风道组件一般性地可包括风道前盖100和风道后盖200,风道前盖100与风道后盖200扣合固定在一起。风道后盖200具有进风口210,风道前盖100具有至少一个出风口110,风道后盖200与风道前盖100之间形成有连通进风口210和各出风口110的冷冻风道。
49.风道后盖200的进风口210处安装有风机遮蔽组件,风机遮蔽组件用于将冷却间室内的冷气吸入到冷冻风道中,而后通过风道前盖100上的各出风口110 均匀地吹至储物间室内,以对储物间室内的食品进行冷冻或保鲜。
50.风道前盖100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导水组件,冷冻风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导水组件,风道后盖200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第一导水组件和第二导水组件可以分别将形成于风道前盖100前侧的冷凝水和形成于冷冻风道内部的冷凝水汇流至排水结构。风道后盖200的背侧设置有集水槽600,经第一导水组件和第二导水组件汇流至排水结构中的冷凝水可以流入到集水槽600中。集水槽600 的长度与风道后盖200的宽度大致相同。集水槽600还用于接收风道后盖200 背侧的冷凝水,使得风道前盖100前侧的冷凝水、冷冻风道内部的冷凝水以及风道后盖200背侧的冷凝水可以全部汇入至集水槽600中,并最终由集水槽600 的底部排出。
5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排水结构包括排水槽220,排水槽220可以设置在风道后盖200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并且由前至后倾斜向下延伸至集水槽600 中。
52.在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110可以设置有两列、每列多个,分布在风道前盖100的两侧。第一导水组件可包括多个第一导水筋410和两个第二导水筋420。每个第一导水筋410设置在每列最上侧出风口110和最下侧出风口110之间的各出风口110的上侧。每个第一导水筋410均呈中部向上拱起的弧形状,以使接收到的冷凝水可以从第一导水筋410的两端流下。每个第二导水筋420设置在每列出风口110的最下侧的出风口110的上侧。每个第二导水筋420均呈中部向斜上方拱起的弧形状,并且其远离风道后盖中部的一端为自身的最高点,第二导水筋420的长度大于第一导水筋410的长度,以使每个第二导水筋420 能够接收从其上侧的各第一导水筋410两端流下的冷凝水。两个第二导水筋420 彼此靠近的一端之间形成有下水口440,排水槽220的前端向前超出风道前盖 100的前表面,下水口440位于排水槽220的正上方,使得下水口44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排水槽220内,通过下水口440可以将第二导水筋420接收到的冷凝水汇流至排水槽220中。
53.进一步地,第一导水组件还包括第三导水筋430,第三导水筋430呈中部向上拱起的弧形状,设置于两列出风口110之间,并且第三导水筋430的每端设置于临近其的第一导水筋410的端部的上侧或下侧。
5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每列出风口110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则第一导水筋4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水筋410分别设置在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出风口110的上侧。第三导水筋430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导水筋410的上侧。如此,第三导水筋430接收到的冷凝水可以首先从第三导水筋430的两端流下,然后被下方的第一导水筋410接收,接着从第一导水筋410的两端流下,而后被第二导水筋420接收,并最终从两个第二导水筋420之间的下水口440 流至排水槽220中。
5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水组件包括两个第四导水筋510,两个第四导水筋510间隔设置在风道后盖200前侧的中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风道前盖100、风道后盖200以及两个第四导水筋510共同限定出冷冻风道的第一子风道310。第一子风道310的上端延伸至进风口210,并于进风口210的下方形成有进水口240。第一子风道310的下端延伸至排水槽220,并于排水槽220的上方形成有第一排水口230,第一排水口23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在排水槽220内。第一子风道310可以设计的较窄,不作为输送冷量的主要风道,而是作为风
机遮蔽组件的排水通道。由于第一子风道310位于风机遮蔽组件的底部,当风机遮蔽组件上形成有冷凝水时,冷凝水可以通过进水口240滴落到第一子风道310 中,而后从第一子风道310下端的第一排水口230流入至排水槽220中。
56.进一步地,第二导水组件还包括第五导水筋520,第五导水筋520固定至风道后盖200的前侧。风道前盖100、风道后盖200以及第五导水筋520共同限定出冷冻风道的两个第二子风道320,两个第二子风道320位于第一子风道 310的两侧,每个出风口110与其中一个第二子风道320连通。风道后盖200 的排水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子风道320的底端的第二排水口250,第二排水口250由前至后倾斜向下地穿透风道后盖200,并且第二排水口250 在风道后盖200背侧的出口与集水槽600连通。第二子风道320作为输送冷量的主要风道,当第二子风道320中形成有冷凝水时,冷凝水可以汇集在第二子风道320的底部,并通过第二排水口250从风道后盖200的背侧排入到集水槽 600中。
5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排水口230、第二排水口250均位于风道冷量损失较小处,对风机遮蔽组件的冷量输送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导水筋520可包括第一筋条521、第二筋条522和第三筋条523。其中,第一筋条521用于形成第二子风道320的底壁,第二筋条522用于形成第二子风道320两侧的侧壁,第三筋条523由第一子风道310的顶部向第一子风道310的两侧延伸,其两端分别与邻近的第二筋条522的顶端连接。第三筋条523呈中部向下拱起的弧形状,第三筋条523 的中部开设有连通第一子风道310的开口。如此,通过第三筋条523可以更好地接收从风机遮蔽组件上滴落的冷凝水,使冷凝水通过第三筋条523中部的开口顺着第一子风道310流入到下方的排水槽220中。
59.优选地,第一筋条521、第二筋条522和第三筋条523一体成型。
60.进一步地,第三筋条523从前至后倾斜向下地连接在风道后盖200的前侧。如此,可以较为快速的将风机遮蔽组件上滴落的冷凝水引导至第三筋条523中的开口处,并通过第一子风道310及时排出。
61.在一个实施例中,各第二排水口250分别位于各第二子风道320其中一侧的角落处。例如,可以将第二排水口250设置在第二子风道320靠近第一子风道310一侧的底角处。第二导水组件还包括两个第六导水筋530,两个第六导水筋530分别倾斜地设置在两个第二子风道320内,第六导水筋530的一端与第二排水口250处的第一筋条521连接,另一端与远离第二排水口250一侧的第二筋条522连接。通过第六导水筋530可以将第二子风道320内的冷凝水引导至第二排水口250及时排出,可防止冷凝水在第二子风道320的底部滞留后结冰。
62.根据上述任意一个可选实施例或多个可选实施例的组合,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63.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通过设置的排水结构,可以将形成于风道前盖100 前侧(即冷冻室内部)的冷凝水和形成于冷冻风道内部的冷凝水共同汇流至风道后盖200背侧的集水槽600中,并且由风道后盖200背侧(即蒸发器安装面) 流下的冷凝水可以直接被集水槽600收集。相比于现有的排水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水结构较为简单、统一,可有效解决储物间室内部,冷冻风道内部及蒸发器一侧因冷凝水结冰而引发的质量问题,易于风道组件的安装和故障排查。
6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冻风道划分为第一子风道310和两个第二子风道320,第一子风道310位于两个第二子风道320之间,使得形成于风机遮蔽组件底部的冷凝水可以通过第一子风道310汇流至排水槽220并最终排出冷冻风道,形成于第二子风道320内的冷凝水可以通过第二子风道320底端的第二排水口250从风道后盖200的背侧排出冷冻风道。整体而言,冷冻风道中的冷凝水排出的较为彻底,可以显著减少冷冻风道内结冰的情况。
65.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