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柜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机房环境维护设备中,环境制冷设备至关重要,制冷方式多采用列间空调与精密空调制冷两种方式。精密空调制冷通常分为下送风方式和上送风方式。相对于对整个环境制冷的上送风方式,通过静电地板下的下送风方式更加节能环保。
3.机柜内因为安装的设备不同,机柜内的温度不同,形成温度差异,然而下送风方式不分区域的将冷量输送到机柜冷封闭区域,会形成机柜内部需求冷量不能精准送达的情况,会导致因局部设备产热过高,接收的制冷量不足而产生过热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主要通过机柜内部的总控温度传感器测量机柜温度值,操作人员实时观察温度值,并通过控制器控制送风装置的工作状态和送风量,实现机柜温度的精密调节。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
7.总控制器(1)、制冷机(2)、多条冷气通道(3)、多个送风装置(4)和多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
8.制冷机(2)、多个送风装置(4)和多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均连接于总控制器(1),制冷机(2)通过多条冷气通道(3)分别连接多个待降温区域(100),多个待降温区域(100)的冷气通道(3)出口处分别设置有送风装置(4),任一待降温区域(100)内设置有总控温度传感器(51);
9.送风装置(4)的送风量可调,总控制器(1)用于根据多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检测的温度值,控制任一送风装置(4)的送风量。
10.可选的,还包括:多个总控湿度传感器(52);
11.多个总控湿度传感器(52)连接于总控制器(1),任一待降温区域(100)内设置有总控湿度传感器(52);
12.总控制器(1)用于根据多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检测的温度值和多个总控湿度传感器(52)检测的湿度值,控制送风装置(4)的送风量。
13.可选的,任一冷气通道(3)上还设置连接于总控制器(1)的可开闭的排湿口(31);
14.送风装置(4)的工作状态包括送风状态和排风状态,总控制器(1)用于根据总控湿度传感器(52)检测的湿度值控制排湿口(31)开关,以及,控制送风装置(4)的工作状态的切换和送风装置(4)的排风量。
15.可选的,任一待降温区域(100)内设置有两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和两个总控湿度传感器(52),一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和一个总控湿度传感器(52)构成一组温湿度传感
器,两组温湿度传感器位于待降温区域(100)的不同位置。
16.可选的,还包括:人机交互设备(6);
17.人机交互设备(6)连接于总控制器(1),人机交互设备(6)用于显示多个送风装置(4)的送风量、制冷机(2)的制冷量和多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的检测值,以及,获取用户的指令,将指令发送给总控制器(1)。
18.可选的,送风装置(4)包括:外壳(41)、温度传感器(42)、控制器(43)和风机(44),风机(44)可变速;
19.控制器(43)连接于总控制器(1),温度传感器(42)和风机(44)均连接于控制器(43),控制器(43)和风机(44)设置于外壳(41)内,外壳(41)相对风机(44)位置设置有开口(411),温度传感器(42)用于设置于待降温区域,外壳(41)用于设置于待降温区域的冷气通道出口,控制器(43)用于控制风机(44)转速,使冷气通道中的冷气以第一流速经由风机(44)及开口(411)流向待降温区域。
20.可选的,风机(44)相对待降温区域一侧的开口(411)处设置有通风格栅板(45),通风格栅板(45)包括通气孔和风向偏转叶片,通风格栅板(45)连接于控制器(43),控制器(43)用于通过控制风向偏转叶片的转动角度调节冷气流向。
21.可选的,通风格栅板(45)靠近风机(44)一侧设置有过滤棉。
22.可选的,外壳(41)包括壳体(412)和底盖板(413),壳体(412)和底盖板(413)设置有相对应的开口(411),风机(44)和控制器(43)并列设置于底盖板(413)相对于壳体(412)一侧,且风机(44)设置于底盖板(413)的开口(411)上;
23.其中,壳体(412)为槽体结构,壳体(412)开口边沿设置第一卡接组件,底盖板(413)为板状结构,底盖板(413)边沿设置第二卡接组件,壳体(412)和底盖板(413)通过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的作用相互卡接。
24.可选的,壳体(412)相对于控制器(43)的位置处设置有壳体开口(414),壳体开口(414)上可拆卸连接有盖体(46)。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系统,主要通过机柜内部的总控温度传感器测量机柜温度值,操作人员实时观察温度值,并通过控制器控制送风装置的工作状态和送风量,实现机柜温度的精密调节。现有技术中,机柜内因为安装的设备不同,机柜内的温度不同,下送风方式不分区域的将冷量输送到机柜冷封闭区域,会导致因局部设备产热过高,接收的制冷量不足而产生过热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文件中,送风装置设置于冷气通道的出口,总控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机柜内的温度,总控制器对温度及送风装置的状态进行显示,操作人员根据温度控制送风装置的工作状态以及送风量,实现机柜内温度调节,达到根据机柜温度合理利用精密空调冷量。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送风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制冷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
30.总控制器(1)、制冷机(2)、多条冷气通道(3)、多个送风装置(4)和多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
31.制冷机(2)、多个送风装置(4)和多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均连接于总控制器(1),制冷机(2)通过多条冷气通道(3)分别连接多个待降温区域(100),多个待降温区域(100)的冷气通道(3)出口处分别设置有送风装置(4),任一待降温区域(100)内设置有总控温度传感器(51);
32.送风装置(4)的送风量可调,总控制器(1)用于根据多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检测的温度值,控制任一送风装置(4)的送风量。
33.其中,待降温区域(100)是放置设备的一个机柜,任一机柜内设置一个或多个冷气通道(3)开口,或者,待降温区域(100)是放置设备的机柜内的任一区域,机柜内分为多个待降温区域,任一区域对应一个或多个冷气通道(3)开口,制冷机(2)产生的冷量通过冷气通道(3)开口流入机柜或者机柜内的不同区域中。以下以待降温区域(100)是放置设备的多个机柜,且机柜内有唯一的送风口为例进行说明。冷气通道(3)为制冷机(2)与机柜之间冷气流通通道,冷气通道(3)为设置于地下的管道,冷气通道(3)在机柜内的地面上具有开口,冷气经过开口流向机柜内实现机柜的降温。送风装置(4)设置于冷气通道(3)的开口处,送风装置(4)内具有可变速且可双向转动的风机,通过改变送风装置(4)内风机的转速可以改变冷气通道(3)中冷气流入机柜的速度。以有十个待降温机柜为例,使用过程中,总控制器(1)实时接收并显示制冷机(2)的制冷量以及十个机柜内的总控温度传感器(51)检测的机柜内的温度值和十个送风装置(4)的送风量,操作人员查看十个机柜内的温度值,当任何一个或几个机柜需要降温时,结合制冷机(2)的制冷量,通过总控制器(1)控制任一机柜对应的送风装置(4)的风机转动速度,实现根据制冷量和机柜温度宏观调控多个机柜的送风量,实现冷气的合理化利用。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系统,主要通过机柜内部的总控温度传感器测量机柜温度值,操作人员实时观察温度值,并通过控制器控制送风装置的工作状态和送风量,实现机柜温度的精密调节。现有技术中,机柜内因为安装的设备不同,机柜内的温度不同,下送风方式不分区域的将冷量输送到机柜冷封闭区域,会导致因局部设备产热过高,接收的制冷量不足而产生过热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文件中,送风装置设置于冷气通道的出口,总控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机柜内的温度,总控制器对温度及送风装置的状态进行显示,操作人员根据温度控制送风装置的送风量,实现机柜内温度调节,实现根据机柜温度合理利用精密空调冷量。
35.进一步的,制冷系统还包括:多个总控湿度传感器(52),多个总控湿度传感器(52)连接于总控制器(1),任一待降温区域(100)内设置有总控湿度传感器(52);
36.总控制器(1)用于根据多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检测的温度值和多个总控湿度传感器(52)检测的湿度值,控制送风装置(4)的送风量。
37.机柜内排列密集的仪器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环境湿度大将会导致电路的短路,影响仪器的正常工作,而向机柜内输送冷气过快将导致温度的急剧下降,冷热交替会导致
机柜的湿度增加。在机柜中设置总控湿度传感器(52),实时检测机柜内的湿度值并发送给总控制器(1)进行显示,操作人员根据任一机柜中总控温度传感器(51)检测的温度值和总控湿度传感器(52)检测的湿度值综合判断该机柜中送风装置(4)的送风量,避免送风量过大导致的机柜温差变化大,避免机柜湿度升高。
38.进一步的,任一冷气通道(3)上还设置连接于总控制器(1)的可开闭的排湿口(31),送风装置(4)的工作状态包括送风状态和排风状态,总控制器(1)用于根据总控湿度传感器(52)检测的湿度值控制排湿口(31)开关,以及,控制送风装置(4)的工作状态的切换和送风装置(4)的排风量。
39.可开闭的排湿口(31)设置于制冷机(2)和机柜之间的冷气通道(3)上,且靠近机柜,排湿口(31)为连接冷气通道(3)和地面的排湿通道,排湿口(31)内设置有可开闭的挡板。送风装置(4)包括送风状态和排风状态,送风装置(4)在送风状态时,送风装置(4)的风机正转,送风装置(4)将冷气通道(3)内的冷气送入机柜中,当送风装置(4)在排风状态时,送风装置(4)的风机反转,送风装置(4)将机柜内的湿空气由冷气通道(3)和排湿口(31)排出到机柜外。操作人员根据任一机柜中总控温度传感器(51)检测的温度值和总控湿度传感器(52)检测的湿度值判断机柜是否需要除湿,当机柜内温度较低且湿度较大时,通过总控制器(1)控制排湿口(31)打开,控制送风装置(4)切换为排风状态,对机柜进行除湿。当机柜内湿度降低,通过总控制器(1)控制排湿口(31)关闭,控制送风装置(4)切换为送风状态,对机柜进行降温。
40.进一步的,任一待降温区域(100)内设置有两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和两个总控湿度传感器(52),一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和一个总控湿度传感器(52)构成一组温湿度传感器,两组温湿度传感器位于待降温区域(100)的不同位置。
41.当机柜较小时,仅用一组温湿度传感器即可实现对机柜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检测,然而当机柜为较大的机柜时,单一的温湿度传感器并不能反映整个机柜的温湿度情况,此时,可以设置两组温湿度传感器,两组温湿度传感器分布于机柜的预先设置的监控点或者机柜内设备较为集中的区域中,总控制器(1)计算计算两组温湿度传感器测量值的平均值,得到最终的机柜的温湿度值,实现机柜温湿度值的准确检测。
42.进一步的,总控制器(1)还连接有人机交互设备(6),人机交互设备(6)用于显示多个送风装置(4)的送风量、制冷机(2)的制冷量和多个总控温度传感器(51)的检测值,以及,获取用户的指令,将指令发送给总控制器(1)。
43.人机交互设备(6)为触控屏,触控屏可与总控制器(1)无线连接,人机交互设备(6)显示十个机柜的编号以及每一机柜对应的送风装置(4)的工作状态、送风量或者排风量、温度值、湿度值、制冷机(2)的制冷量和排湿口(31)的开关状态。操作人员可通过触控屏对送风装置(4)进行远程控制,如强制开启送风装置(4)或进行送风装置(4)送风量的控制。
44.在操作人员不在现场时,无法进行送风装置(4)的控制,设置可自主调节送风量的送风装置(4)极大的增加制冷系统的自能化,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具体的,如图2所示,送风装置(4)包括:外壳(41)、温度传感器(42)、控制器(43)和风机(44),风机(44)可变速;
45.控制器(43)连接于总控制器(1),温度传感器(42)和风机(44)均连接于控制器(43),控制器(43)和风机(44)设置于外壳(41)内,外壳(41)相对风机(44)位置设置有开口
(411),温度传感器(42)用于设置于待降温区域,外壳(41)用于设置于待降温区域的冷气通道出口,控制器(43)用于控制风机(44)转速,使冷气通道中的冷气以第一流速经由风机(44)及开口(411)流向待降温区域。
46.第一流速为冷气流动速度指标,为控制器(43)根据温度传感器(42)检测的温度值和以及预先存储的计算逻辑进行计算得出,第一流速根据温度传感器(42)检测的温度值的不同而变化,温度传感器(42)检测的温度值越高,第一流速越大,反之。控制器(43)控制风机(44)转动实现对冷气流入机柜内速度的控制。风机(44)包括多个子风机,多个子风机可并列设置,或者,多个子风机为4个子风机,4个子风机两两一组并列设置。开口(411)为位于外壳(41)上风机(44)叶片两侧的两个开口(411),两个开口(411)的形状均与多个子风机的外圈轮廓对应。多个送风装置(4)的控制器(43)连接于总控制器(1),实现总控制器(1)对送风装置(4)的控制。送风装置(4)的温度传感器(42)与总控温度传感器(51)和总控湿度传感器(52)为不同的传感器,操作人员可通过总控制器(1)选择送风装置(4)是否进行自主调节,在工作人员进行调节时,可选择关闭送风装置(4)的自主调节功能,送风装置(4)的控制器(43)仅仅以接收到的总控制器(1)的指令为准进行送风量的调节,当操作人员需要送风装置(4)自主调节时,送风装置(4)接收温度传感器(42)检测值,进而根据检测值进行送风量的调节。温度传感器(42)与总控温度传感器(51)和总控湿度传感器(52)可以位于机柜内的同一检测位置,也可在不同的检测位置,设置多个温度检测点实现准确检测机柜温度的目的。
47.进一步的,风机(44)相对待降温区域一侧的开口(411)处设置有通风格栅板(45),通风格栅板(45)包括通气孔和风向偏转叶片,通风格栅板(45)连接于控制器(43),控制器(43)用于通过控制风向偏转叶片的转动角度调节冷气流向。
48.通风格栅板(45)完全覆盖风机(44)叶片区域,通风格栅板(45)为一板状结构,包括框体和设置于框体开口内的纵横交错的栅板,栅板之间形成通气孔,冷气由通气孔向待降温区域流出。任一横向栅板或者纵向栅板上连接有可开合的风向偏转叶片,风向偏转叶片包括连接于栅板的转轴以及延转轴长度方向铺设的挡风叶片,风向偏转叶片的转轴连接于控制器(43),控制器(43)通过控制转轴转动带动连接于转轴的挡风叶片转动,进而控制挡风叶片相对通气孔的开合角度,实现控制冷气气流流出方向,避免冷风直吹机柜的玻璃门产生结露的现象。此外,在机柜内不需要冷气流入时,风机(44)停止转动,但是由于风机(44)的叶片无法完全遮挡冷气出口,仍会有冷气向机柜流入,导致冷气的流失,此时,可通过控制器(43)控制风向偏转叶片完全覆盖通气孔,实现切断冷气通道与机柜的气流路径。
49.进一步的,通风格栅板(45)靠近风机(44)一侧设置有过滤棉。
50.过滤棉(图中未标出)起到对冷气的过滤作用,由于冷气通道内会由于静电沉积灰尘,而机柜内的精密设备要求机柜环境洁净,过多的灰尘会导致设备运行不准确,增加过滤棉使得冷气通道内的灰尘不会流入机柜内,且起到对冷气通道的清洁作用。通风格栅板(45)与外壳(41)可拆卸连接,过滤棉与通风格栅板(45)可拆卸连接,实现过滤棉与通风格栅板(45)方便更换和清洗。送风装置通过外壳(41)设置于机柜内部地面的地板框架上.
51.具体的,外壳(41)包括壳体(412)和底盖板(413),壳体(412)和底盖板(413)设置有相对应的开口(411),风机(44)和控制器(43)并列设置于底盖板(413)相对于壳体(412)一侧,且风机(44)设置于底盖板(413)的开口(411)上,其中,壳体(412)为槽体结构,壳体
(412)开口边沿设置第一卡接组件,底盖板(413)为板状结构,底盖板(413)边沿设置第二卡接组件,壳体(412)和底盖板(413)通过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的作用相互卡接。
52.外壳(41)呈长方形,风机(44)和控制器(43)延外壳(41)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于外壳(41)内,壳体(412)和底盖板(413)上设置有对应的开口(411),风机(44)嵌入底盖板(413)上的开口(411),冷气由底盖板(413)上的开口(411)进入,经过风机(44)后,由壳体(412)上的开口(411)流入机柜。壳体(412)和底盖板(413)的相互卡接结构,使得外壳(41)易于拆装维修。
53.可选的,壳体(412)相对于控制器(43)的位置处设置有壳体开口(414),壳体开口(414)上可拆卸连接有盖体(46)。
54.控制器(43)具体为电路板,底盖板(413)上表面设置有电路板安装板(431),电路板可拆卸铺设于电路板安装板(431)上,壳体(412)上表面设置盖体(46),实现通过打开盖体(46)更换或维修电路板,不必将整个送风装置取出,方便快捷。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