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属于制热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它是热泵的一种形式。顾名思义,热泵也就是像泵那样,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如空气、土壤、水中所含的热量)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如煤、燃气、油、电能等)的目的。一般的空气热源泵只能够将水加热到55摄氏度左右,只有添加了过冷加热器等设备后才能后将水温加热到更高的温度,但是添加了过冷加热器就提升了成本,并且故障率也相应提升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在不添加设备的前提下能够将水加热到55摄氏度以上,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等优点。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包括蒸发器装置、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热交换器、储液罐、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装置的出口、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和热交换器的入口依次连通,热交换器的出口、储液罐、过滤器、膨胀阀和蒸发器装置的入口依次连通;所述蒸发器装置包括外部壳体和顶部导流结构,顶部导流结构固定在外部壳体的上方,顶部导流结构由弧形的顶板、背板和两块侧板构成,背板竖直设置,背板的一端和其中一块侧板相连,背板的另一端和另一块侧板相连,顶板固定在背板和侧板上;所述顶部导流结构和外部壳体连通,所述顶部导流结构具有朝向下方的进气口;所述外部壳体内具有若干矩阵式布置的蒸发单元,所述外部壳体的底板上具有圆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安装有导流风扇。
6.前述的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中,所述顶部导流结构的数量是两个,两个顶部导流结构对称设置在外部壳体上,两个顶部导流结构的背板相互贴合。
7.前述的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中,所述顶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板、弧形板和第二连板,第一连板水平设置,第二连板竖直设置,第一连板通过弧形板和第二连板的顶端相连,顶部导流结构的进气口位于第二连板的一侧。
8.前述的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中,所述蒸发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设置的导热板,导热板上设有蛇形导热管,蛇形导热管穿插设置在导热板上,蛇形导热管的截面成矩形。
9.前述的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中,所述蒸发单元还包括放热管,放热管的形状和导热管形状相同,放热管的一端和储液罐的出口连通,放热管的另一端和储液罐的进口连通,放热管和储液罐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泵体。
10.前述的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中,放热管和导热管贴合,放热管和导热管贴合的表
面涂覆有导热层;压缩机和热交换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动三通阀,电动三通阀的一个接口和压缩机相连,电动三通阀的另一个接口和热交换器相连,电动三通阀的再一个接口和风机盘管的一端相连,风机盘管的另一端和热交换器与储液罐之间的管路连通。
11.前述的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中,放热管位于两根导热管之间,放热管的两侧均和导热管贴合,导热管的一侧和放热管贴合。
12.前述的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中,导热管的两端均连接连通有第一支管,第一支管的一端和导热管连通,第一支管的另一端和第一母管相连,气液分离器和膨胀阀均通过第一母管和蒸发器装置连通。
13.前述的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中,所述放热管的两端均连接连通有第二支管,第二支管的一端和放热管连通,第二支管的另一端和第二母管相连,放热管通过第二母管和储液罐连通。
14.前述的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中,所述外部壳体的底部设有支腿,外部壳体的底板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0厘米。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不添加设备的前提下能够将水加热到55摄氏度以上,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等优点。本设备通过改变了蒸发器装置的结构,使循环水流出蒸发器装置时处于更高的温度,经过压缩机后循环水获得高于摄氏度的温度,一般能够保持在60摄氏度左右。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蒸发器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蒸发单元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顶部倒流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蒸发器装置,2-气液分离器,3-压缩机,4-电动三通阀,5-热交换器,6-风机盘管,7-膨胀阀,8-过滤器,9-储液罐,10-顶部倒流结构,11-外部壳体,12-支腿,13-导流风扇,14-固定筒,15-底板,16-进气口,17-顶板,18-侧板,19-背板,20-第二连板,21-弧形板,22-第一连板,23-导热板,24-导热管,25-放热管。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包括蒸发器装置1、气液分离器2、压缩机3、热交换器5、储液罐9、过滤器8、膨胀阀7,蒸发器装置1的出口、气液分离器2、压缩机3和热交换器5的入口依次连通,热交换器5的出口、储液罐9、过滤器8、膨胀阀7和蒸发器装置1的入口依次连通;所述蒸发器装置1包括外部壳体11和顶部导流结构10,顶部导流结构10固定在外部壳体11的上方,顶部导流结构10由弧形的顶板17、背板19和两块侧板18构成,背板19竖直设置,背板19的一端和其中一块侧板18相连,背板19的另一端和另一块侧板18相连,顶板17固定在背板19和侧板18上;所述顶部导流结构10和外部壳体11连通,所述顶部导流结构10具有朝向下方的进气口16;所述外部壳体11内具有若干矩阵式布置的蒸发单元,所述外部壳体11的底板15上具有圆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固定筒14,所述固定
筒14内安装有导流风扇13。
23.所述顶部导流结构10的数量是两个,两个顶部导流结构10对称设置在外部壳体11上,两个顶部导流结构10的背板19相互贴合。所述顶板17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板22、弧形板21和第二连板20,第一连板22水平设置,第二连板20竖直设置,第一连板22通过弧形板21和第二连板20的顶端相连,顶部导流结构10的进气口16位于第二连板20的一侧。所述蒸发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设置的导热板23,导热板23上设有蛇形导热管24,蛇形导热管24穿插设置在导热板23上,蛇形导热管24的截面成矩形。所述蒸发单元还包括放热管25,放热管25的形状和导热管24形状相同,放热管25的一端和储液罐9的出口连通,放热管25的另一端和储液罐9的进口连通,放热管25和储液罐9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泵体。
24.实施例2: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包括蒸发器装置1、气液分离器2、压缩机3、热交换器5、储液罐9、过滤器8、膨胀阀7,蒸发器装置1的出口、气液分离器2、压缩机3和热交换器5的入口依次连通,热交换器5的出口、储液罐9、过滤器8、膨胀阀7和蒸发器装置1的入口依次连通;所述蒸发器装置1包括外部壳体11和顶部导流结构10,顶部导流结构10固定在外部壳体11的上方,顶部导流结构10由弧形的顶板17、背板19和两块侧板18构成,背板19竖直设置,背板19的一端和其中一块侧板18相连,背板19的另一端和另一块侧板18相连,顶板17固定在背板19和侧板18上;所述顶部导流结构10和外部壳体11连通,所述顶部导流结构10具有朝向下方的进气口16;所述外部壳体11内具有若干矩阵式布置的蒸发单元,所述外部壳体11的底板15上具有圆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固定筒14,所述固定筒14内安装有导流风扇13。
25.所述顶部导流结构10的数量是两个,两个顶部导流结构10对称设置在外部壳体11上,两个顶部导流结构10的背板19相互贴合。所述顶板17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板22、弧形板21和第二连板20,第一连板22水平设置,第二连板20竖直设置,第一连板22通过弧形板21和第二连板20的顶端相连,顶部导流结构10的进气口16位于第二连板20的一侧。所述蒸发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设置的导热板23,导热板23上设有蛇形导热管24,蛇形导热管24穿插设置在导热板23上,蛇形导热管24的截面成矩形。所述蒸发单元还包括放热管25,放热管25的形状和导热管24形状相同,放热管25的一端和储液罐9的出口连通,放热管25的另一端和储液罐9的进口连通,放热管25和储液罐9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泵体。
26.放热管25和导热管24贴合,放热管25和导热管24贴合的表面涂覆有导热层;压缩机3和热交换器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动三通阀4,电动三通阀4的一个接口和压缩机3相连,电动三通阀4的另一个接口和热交换器5相连,电动三通阀4的再一个接口和风机盘管6的一端相连,风机盘管6的另一端和热交换器5与储液罐9之间的管路连通。
27.实施例3:空气源热泵工程设备,包括蒸发器装置1、气液分离器2、压缩机3、热交换器5、储液罐9、过滤器8、膨胀阀7,蒸发器装置1的出口、气液分离器2、压缩机3和热交换器5的入口依次连通,热交换器5的出口、储液罐9、过滤器8、膨胀阀7和蒸发器装置1的入口依次连通;所述蒸发器装置1包括外部壳体11和顶部导流结构10,顶部导流结构10固定在外部壳体11的上方,顶部导流结构10由弧形的顶板17、背板19和两块侧板18构成,背板19竖直设置,背板19的一端和其中一块侧板18相连,背板19的另一端和另一块侧板18相连,顶板17固定在背板19和侧板18上;所述顶部导流结构10和外部壳体11连通,所述顶部导流结构10具有朝向下方的进气口16;所述外部壳体11内具有若干矩阵式布置的蒸发单元,所述外部壳
体11的底板15上具有圆形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固定筒14,所述固定筒14内安装有导流风扇13。
28.所述顶部导流结构10的数量是两个,两个顶部导流结构10对称设置在外部壳体11上,两个顶部导流结构10的背板19相互贴合。所述顶板17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板22、弧形板21和第二连板20,第一连板22水平设置,第二连板20竖直设置,第一连板22通过弧形板21和第二连板20的顶端相连,顶部导流结构10的进气口16位于第二连板20的一侧。所述蒸发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设置的导热板23,导热板23上设有蛇形导热管24,蛇形导热管24穿插设置在导热板23上,蛇形导热管24的截面成矩形。所述蒸发单元还包括放热管25,放热管25的形状和导热管24形状相同,放热管25的一端和储液罐9的出口连通,放热管25的另一端和储液罐9的进口连通,放热管25和储液罐9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泵体。
29.放热管25和导热管24贴合,放热管25和导热管24贴合的表面涂覆有导热层;压缩机3和热交换器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动三通阀4,电动三通阀4的一个接口和压缩机3相连,电动三通阀4的另一个接口和热交换器5相连,电动三通阀4的再一个接口和风机盘管6的一端相连,风机盘管6的另一端和热交换器5与储液罐9之间的管路连通。
30.放热管25位于两根导热管24之间,放热管25的两侧均和导热管24贴合,导热管24的一侧和放热管25贴合。导热管24的两端均连接连通有第一支管,第一支管的一端和导热管24连通,第一支管的另一端和第一母管相连,气液分离器2和膨胀阀7均通过第一母管和蒸发器装置1连通。所述放热管25的两端均连接连通有第二支管,第二支管的一端和放热管25连通,第二支管的另一端和第二母管相连,放热管25通过第二母管和储液罐9连通。所述外部壳体11的底部设有支腿12,外部壳体11的底板15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0厘米。
3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设备通过改变了蒸发器装置1的结构,使循环水流出蒸发器装置1时处于更高的温度,经过压缩机3后循环水获得高于55摄氏度的温度,一般能够保持在60摄氏度左右。
32.能够得到以上有益效果,得益于两个方面:1、改变了蒸发器装置1外部结构,通过增设顶部导流结构10可以能够使气流更加均匀的分布在外部壳体11内,从而使热交换进行的更换充分、均匀,一方面减轻了压缩机3的负担,另一方面提升了循环水流出蒸发器装置时的温度。2、改变了导热管24的结构,采用了矩形结构的导热管24,能够增大导热管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加快换热速度,并且增设了放热管25,将储液罐9内较高温度的循环水温度传递给导热管24内的循环水,从而进一步提升循环水流出蒸发器装置时的温度。所以循环水经过压缩机3处理后能够获得更高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