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电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蒸汽发生器和蒸汽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和蒸汽电器。


背景技术:

2.目前蒸汽烹饪技术是时下迎合大众健康的烹饪技术,其中蒸汽发生器是作为蒸汽类产品的核心模块。相关技术中的蒸汽发生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蒸汽产生的速度较慢,容易在管道内产生水垢,从而降低蒸汽发生器的使用效率。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旨在提升蒸汽产生速度,降低水垢产生的机率,提升蒸汽发生器的使用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
6.加热主体;
7.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设于所述加热主体;以及
8.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设于所述加热主体,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管道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管路的管道横截面。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串联连接。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包括至少一个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并联与所述第一管路串联,所述进口设于所述分支管路的进口端,所述出口设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端。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包括至少两个分支管路,两所述分支管路并联,并与所述第一管路串联。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进口设于所述第一管路的进口端,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出口设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端。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进口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出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
14.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并联设置,并均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通。
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出口处,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计时传感器的至少其中之一。
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的管道横截面积s1的范围值为:7mm2≤s1
≤28.5mm2;
17.和/或,所述第二管路的管道横截面s2的范围值为:0.75mm2≤s2≤7mm2。
1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主体包括:
19.主体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设于所述主体部;和
20.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主体部。
2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以及所述加热件均位于所述主体部内。
2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进口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出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
23.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并联设置,并均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通;
24.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并位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进口之间,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进口之间的通道;
25.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并位于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进口之间,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进口之间的通道;
26.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出口处,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计时传感器的至少其中之一;
27.所述第一管路的管道横截面积s1的范围值为:7mm2<s1≤28.5mm2;
28.所述第二管路的管道横截面s2的范围值为:0.75mm2≤s2≤7mm2;
29.所述加热主体包括:主体部和加热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设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主体部;
30.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以及所述加热件均位于所述主体部内。
3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蒸汽电器,包括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
32.加热主体;
33.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设于所述加热主体;以及
34.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设于所述加热主体,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管道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管路的管道横截面;
35.所述蒸汽电器为电蒸锅、挂烫机、电熨斗、或蒸汽炸锅。
3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加热主体设置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二管路设置在进口和出口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从而使得外部液体经由进口进入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形成的内部流道中。因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管道截面积不同,因此,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会形成加热汽化时间的阶梯差,从而形成阶梯加热的方式,区别于现有的一根管子缓慢的加热方式,阶梯加热的方式会使得气体产生的速度加快,液体在第二管路内的汽化速度大于第一管路的汽化速度,从而使得气体能够快速通过第二管路,形成阶梯压差的效果,增大气体的排出速度,从而也降低水垢产生的机率,进而也能够提升蒸汽发生器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的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串联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虚线箭头方向为液体流动方向);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的第二管路包括多个并联分支管路且与第一管路串联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虚线箭头方向为液体流动方向);
40.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并联,且第一阀体完全关闭、第二阀体完全打开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虚线箭头方向为液体流动方向);
41.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并联,且第一阀体部分打开、第二阀体部分打开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虚线箭头方向为液体流动方向);
42.图5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并联,且第一阀体完全打开、第二阀体完全关闭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虚线箭头方向为液体流动方向)。
43.附图标号说明:
[0044][0045][0046]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8]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0]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1]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100。
[0052]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蒸汽发生器100,蒸汽发生器100具有进口10a和出口10b,蒸汽发生器100包括加热主体10、第一管路20以及第二管路30,第一管路20设于加热主体10,第二管路30设于加热主体10,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均与进口10a和出口10b连通,第一管路20的管道横截面积大于第二管路30的管道横截面。
[0053]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加热主体10设置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第一管路20、第二管路30和第二管路30设置在进口10a和出口10b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从而使得外部液体(可以为水,也可以为其他可被加热蒸发的液体)经由进口10a进入到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形成的内部流道中。因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的管道截面积不同,因此,在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内会形成加热汽化时间的阶梯差,从而形成阶梯加热的方式,区别于现有的一根管子缓慢的加热方式,阶梯加热的方式会使得气体产生的速度加快,液体在第二管路30内的汽化速度大于第一管路20的汽化速度,从而使得气体能够快速通过第二管路30,形成阶梯压差的效果,增大气体的排出速度,从而也降低水垢产生的机率,进而也能够提升蒸汽发生器100的使用效率。
[0054]
结合参照图1,在设计管道流路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管路20与第二管路30串联连接。
[0055]
通过将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串联连接,可以简化管路的连接设计,从而简化整体蒸汽发生器100的结构。
[0056]
进一步地,进口10a设于第二管路30背离第一管路20的一端,出口10b设于第一管路20背离第二管路30的一端。
[0057]
通过将进口10a设置在第二管路30背离第一管路20的一端,也即,外部液体先从第二管路30中进入管路中进行汽化,第二管路30的管径较小,可以现在第二管路30中进行较快的加热汽化,然后再通过第一管路20中进行加热,然后再从出口10b中喷出,从而能够实现较快的加热,增大气体的排出速率。在第二管路30中加热较快,气液混合的气体在通过第一管路20中是也不容易出现水垢。
[0058]
结合参照图2,在设置管路时,还可以实现串联并联混合设置的方式,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管路30包括至少两个分支管路31,两分支管路31并联,并与第一管路20串联。
[0059]
在设置时,通过两个以上的分支管路31并联,可以使得水流通过的速率和效率增加,同时可以降低单一的分支管路31被堵塞而使得整个流道被堵塞的风险。
[0060]
可以设置两条分支管路31,也可以设置三条分支管路31,其中位于上下的两条分
支管路31呈弯折延伸,例如设置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和连接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的连接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倾斜角度相反,可以与连接段的夹角为钝角,例如为120度、135度等,如此方便液气的通过。位于中间的分支管路31可以为直管段,方便气体的快速通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设置四条、五条或者更多分支管路31。
[0061]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器100的进口10a与分支管路31背离第一管路20的一端连通,蒸汽发生器100的出口10b设于第一管路20的背离分支管路31的一端。
[0062]
同样的,外部液体先从多条分支管路31中进行汽化,分支管路31的管径较小,可以现在第二管路30中进行较快的加热汽化,多个分支管路31在第一管路20的进口10a端处汇合再进入到第一管路20内进行进一步汽化,然后再通过第一管路20中进行加热,然后再从出口10b中喷出,从而能够实现较快的加热,增大气体的排出速率。
[0063]
结合参照图3至图5,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40和第二连接管50,进口10a设于第一连接管40,出口10b设于第二连接管50;第一管路20与第二管路30并联设置,并均与第一连接管40和第二连接管50连通。
[0064]
如此设置,外部液体可以同时经由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进行汽化。在气化进行时,外部液体先经由进口10a进入到第一连接管40内,然后从第一连接管40分别进入到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中进行汽化,然后汇合到第二连接管50中,从第二连接管50的出口10b处流出。如此,第一管路20内的汽化速度快,第二管路30中的液体流量大,通过并联设置也可以实现阶梯化加热的效果,实现整体液体的较快的加热,从而能够实现较快的加热,增大气体的排出速率。
[0065]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第一阀体61,第一阀体61设于第一连接管40,并位于第一管路20和进口10a之间,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管路20和进口10a之间的通道。
[0066]
通过设置第一阀体61,可以控制第一管路20的开闭,具体参照图3,当第一阀体61封闭第一管路20和进口10a之间的第一连接管40时,液体只能经由第一连接管40进入到第二管路30中进行加热,加热后进入到第二连接管50后通过出口10b排出。加热到一段时间后,可以将第一阀体61打开,如此,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同时被导通,如此能够实现快速出气后的增大出气量的有益效果。第一阀体61可以蒸汽电器的主控器进行智能控制打开或关闭,也可以进行手动的机械控制打开或关闭。
[0067]
和/或,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第二阀体62,第二阀体62设于第一连接管40,并位于第二管路30和进口10a之间,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管路30和进口10a之间的通道。
[0068]
单独设置第二阀体62,能够起到的效果也是类似于上述设置,在此不做赘述。这里重点阐述第一阀体61和第二阀体62同时设置时,具体参照图4,可以控制第一阀体61和第二阀体62的开度来实现气体的平稳过度。正常工作时,热管快速加热蒸汽管路,蒸汽发生器100的第二管路30对应的第二阀体62完全打开,第二阀体62打开的第一连接管40的管路截面积为a,第一管路20对应的第一阀体61关闭,水在第二管路30快速加热产生蒸汽,出汽口产生稳定蒸汽后,位于出口10b处的传感器70传递信号给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为蒸汽发生器的控制器,也可为蒸汽电器的整体主控芯片),控制第一阀体61打开一部分,第一阀体61打开的第一连接管40的管路截面积为b,第二阀体62关闭一部分第一连接管40,在第二阀体62关闭的过程中,对应第一连接管40的截面积为c,为了保证第二管路30切换至第一管路20过程中出汽的稳定性,切换过程中b加c大致等于a,确保蒸汽管道截面积变换不大,待
管路切换完成后,蒸汽后续在第一管路20中继续加热,由此使得蒸汽发生器100具有快速产生蒸汽的技术,且耐水垢能力较强。
[0069]
结合参照图3至图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传感器70,传感器70设于蒸汽发生器100的出口10b处,传感器70为压力传感器70、温度传感器70以及计时传感器70的至少其中之一。
[0070]
通过在出口10b处设置传感器70,可以智能检测出口10b处的各种参数,从而实现蒸汽发生器100的智能控制。例如,设置压力传感器时,可以通过检测出口10b处的压力来实现上文实施例提到的第一阀体61和第二阀体62的打开或关闭,也可以控制加热主体10的整体加热功率。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出口10b处的温度,从而实现加热主体10的加热功率的调节,进而还可以结合调节进口10a处进入的水流的流量,从而实现预设温度的排出。当然,还可以设置计时传感器,从而计算出口10b处的排气时间,进而进一步实现整体管路蒸汽排气时间的统计。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传感器70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0071]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管路20的管道横截面积s1的范围值为:7mm2<s1≤28.5mm2;
[007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管路2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也即,第一管路20可以为圆形管道、方形管道或其他形状的管道。在设置第一管道的横截面积时,因为第一管路20的横截面积要大于第二管路30的横截面积,因此,第一管路20可以考虑为整体流道能够通过的上限流量值。因此,第一管路20在大于第二管路30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液体的上限流量值,同时也要考虑到加热效率。因此设置在范围值为7mm2<s1≤28.5mm2,例如设置为7mm2、9mm2、10mm2、15mm2、20mm2、28.5mm2。此时,即能保证液体在整个液路中的通过效率,也能有效提高整体加热效率。
[0073]
和/或,第二管路30的管道横截面s2的范围值为:0.75mm2≤s2≤7mm2。
[0074]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管路3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也即,第二管路30可以为圆形管道、方形管道或其他形状的管道。第二管路30的形状可以与第一管路20相同,例如均为圆形以方便加工和液体的通过,当然也可以为不同形状,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75]
在设置第二管路30的横截面积时,需要考虑到液体在第二管道内的通过效率和加热效率。因此设置在范围值为0.75mm2≤s1≤7mm2,例如设置为0.75mm2、1mm2、2mm2、3mm2、5mm2、7mm2。此时,即能保证液体在第二管路30中的通过效率,也能有效提高其加热效率。
[0076]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加热主体10包括主体部11和加热件13,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设于主体部11,加热件13设于主体部11。
[0077]
加热件13可以为电阻加热管,也可以为电磁加热件13。通过电阻加热管或电磁加热间加热主体10部,使得设置于主体部11的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内的液体能够被加热,主体部11可以为导热材料制成,例如为导热的金属件例如铝材或铁合金等等,当然,也可以为隔热外壳内部设置导热介质,通过加热件13加热导热介质来进行加热。主体部11的形状可以依据需求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0078]
进一步地,第一管路20、第二管路30以及加热件13均位于主体部11内。将第一管路20、第二管路30以及加热件13均设置在主体部11内,从而能够实现快速加热的效果。
[0079]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蒸汽电器,该蒸汽电器包括蒸汽发生器100,该蒸汽发生器
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蒸汽电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蒸汽电器为电蒸锅、挂烫机、电熨斗、或蒸汽炸锅。
[008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