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蒸汽发生器和电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蒸汽发生器和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和电器。


背景技术:

2.蒸汽发生器是蒸汽电器的心脏,其性能的好坏决定挂烫机的性能,同时影响其熨烫效果。目前绝大部分的蒸汽发生器是采用将发热管压铸在铝件中组成的,其优点是传热更加均匀,避免水与发热管直接接触,耐久性好。但是,对于该类型的蒸汽发生器,其打样过程复杂,耗时长,严重制约了蒸汽发生器的更新迭代,而且现有的蒸汽发生器结构各异,性能差异也较大,在蒸汽发生器的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其进行测试,且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取决于工程师的喜好,其在使用过程中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旨在提高蒸汽输送量。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蒸汽发生器,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发生单元,所述蒸汽发生单元包括:
5.第一蒸汽箱,所述第一蒸汽箱包括第一拼接面,并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汽口;和
6.第二蒸汽箱,所述第二蒸汽箱开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汽口并设置有第二拼接面,所述第二蒸汽箱通过所述第二拼接面与所述第一拼接面进行拼接设置。
7.可选地,所述第二蒸汽箱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第二蒸汽箱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拼接面,多个所述第二蒸汽箱中的一个通过第二拼接面与所述第一蒸汽箱的第一拼接面进行拼接,其余的第二蒸汽箱依次通过各自的第二拼接面与相邻的第二蒸汽箱拼接。
8.可选地,所述第一蒸汽箱和多个所述第二蒸汽箱上下堆叠设置。
9.可选地,所述第一蒸汽箱具有多个所述第一拼接面,多个所述第二蒸汽箱通过各自的所述第二拼接面拼接于所述第一蒸汽箱的不同第一拼接面。
10.可选地,所述第一蒸汽箱于所述第一拼接面形成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蒸汽箱于一第二拼接面形成有第二连接结构,并于另一第二拼接面形成有第三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蒸汽箱和所述第二蒸汽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蒸汽箱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二者之一设置为凹槽结构,二者之另一设置为凸起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和所述凸起结构镶嵌固定。
12.可选地,所述凹槽结构为插槽或齿槽,所述凸起结构为插销或插齿。
13.可选地,所述蒸汽发生单元还包括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用以对所述第一蒸汽箱进行加热。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加热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蒸汽箱之外的加热盘,所述加热盘与
所述第一蒸汽箱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加热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蒸汽箱之内的加热管。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蒸汽箱以及多个所述第二蒸汽箱分别设置有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用于为其所设置的蒸汽箱加热。
16.可选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用以监控所述第一蒸汽箱或所述第二蒸汽箱的温度。
1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器,该电器包括机壳和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中,所述蒸汽发生器安装于所述机壳;
18.所述电器包括挂烫机、蒸汽烤箱或蒸汽拖把。
19.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发生器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发生单元,蒸汽发生单元包括第一蒸汽箱和第二蒸汽箱,第一蒸汽箱能够将由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蒸汽箱内的液体高温蒸发成水蒸汽,第二蒸汽箱能够将由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二蒸汽箱内的液体高温蒸发成水蒸汽,由于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进行拼接,使得第一蒸汽箱和第二蒸汽箱便于安装,在提高了集成化速度的同时,提高了蒸汽的生成效率。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蒸汽发生器与外壳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号说明:
24.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第一蒸汽箱301第一连接结构101第一进水口302第二连接结构102第一出汽口303第三连接结构103第一拼接面40加热盘20第二蒸汽箱50温控装置201第二进水口501第一温控器202第二出汽口502第二温控器203第二拼接面
ꢀꢀ
2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
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
30.参照图1至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蒸汽发生器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发生单元,蒸汽发生单元包括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第一蒸汽箱10包括第一拼接面103,并开设有第一进水口101和第一出汽口102;第二蒸汽箱20开设有第二进水口201和第二出汽口202并设置有第二拼接面203,第二蒸汽箱20通过第二拼接面203与第一拼接面103进行拼接设置。
31.本技术蒸汽发生器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发生单元,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而自行搭配蒸汽箱的数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蒸汽发生器的实用性。蒸汽发生单元包括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其中,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均选用铝材料,其热导率高能够充分实现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之间的热量交换,当然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的加工材料可以选择其他导热性能好的材料。
3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蒸汽箱10能够加热第一蒸汽箱10内的液体,且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相拼接的第一拼接面103和第二拼接面203进行热量传递,使得第二蒸汽箱20也能加热第二蒸汽箱20内的液体,进而实现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的共同工作而提高总蒸汽输送量。
33.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蒸汽箱10能够单独加热第一蒸汽箱10内的液体,第二蒸汽箱20也能单独加热第二蒸汽箱20内的液体,进而实现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的同时工作而提高总蒸汽输送量,缩短加热时间。
34.具体地,第一蒸汽箱10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一蒸汽箱10的侧壁开设有连通第一容纳腔的第一进水口101和第一出汽口102,第一进水口101和第一出汽口102可错开设置在同一方位的侧壁上或者不同方位的侧壁上,且第一出汽口102位于第一进水口101上方,第一进水口101和第一出汽口102连通第一容纳腔,使得液体由第一进水口101流入第一容纳腔内受热沸腾,液体蒸发成高温水蒸汽而向上扩散并由第一出汽口102流出。第二蒸汽箱20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二蒸汽箱20的侧壁开设有连通第二容纳腔的第二进水口201和第二出汽口202,第二进水口201和第二出汽口202可错开设置在同一方位的侧壁上或者不同方位的侧壁上,且第二出汽口202位于第二进水口201上方,第二进水口201和第二出汽口202连通第二容纳腔,使得液体由第二进水口201流入第二容纳腔内受热沸腾,液体蒸发成高温水蒸汽而向上扩散并由第二出汽口202流出。
35.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发生器包括至少一个蒸汽发生单元,蒸汽发生单元包括第一
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第一蒸汽箱10能够将由第一进水口101进入第一蒸汽箱10内的液体高温蒸发成水蒸汽,第二蒸汽箱20能够将由第二进水口201进入第二蒸汽箱20内的液体高温蒸发成水蒸汽,由于第一拼接面103和第二拼接面203进行拼接,使得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便于安装,在提高了集成化速度的同时,提高了蒸汽的生成效率。
36.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蒸汽箱20设置有多个,每一第二蒸汽箱2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拼接面203,多个第二蒸汽箱20中的一个通过第二拼接面203与第一蒸汽箱10的第一拼接面103进行拼接,其余的第二蒸汽箱20依次通过各自的第二拼接面203与相邻的第二蒸汽箱20拼接。
37.本技术第二蒸汽箱20设置有多个,多个为一个、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每一第二蒸汽箱20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拼接面203,多个第二蒸汽箱20中的一个通过第二拼接面203与第一蒸汽箱10的第一拼接面103进行拼接,进而将第一蒸汽箱10的热量传递至该第二蒸汽箱20,其余的第二蒸汽箱20依次通过各自的第二拼接面203与相邻的第二蒸汽箱20进行拼接,进而将上一个第二蒸汽箱20的热量传递至下一个第二蒸汽箱20,进一步实现多个第二蒸汽箱20和第一蒸汽箱10同时加热而高温蒸发位于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内的液体,从而大大提高总蒸汽输送量,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多个相同第二蒸汽箱20的设置,能够使得用户根据需求进行自定义组合,进而能够通过简单的多个第二蒸汽箱20的拼接来实现性能的提升,减少调试工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38.其中之一的第二蒸汽箱20与第一蒸汽箱10拼接设置,此时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可通过在纵向上的拼接设置,也可以在横向上的拼接设置,来实现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之间的拼接,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更进一步地,其余的第二蒸汽箱20也依次随该第二蒸汽箱20拼接的方向而实现相邻第二蒸汽箱20之间的拼接设置。
39.进一步地,第一蒸汽箱10和多个第二蒸汽箱20上下堆叠设置。具体而言,本技术第一蒸汽箱10和一第二蒸汽箱20上下堆叠设置,其余第二蒸汽箱20则依次堆叠在第一蒸汽箱10的上方,在满足总蒸汽输送量的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
40.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蒸汽箱10具有多个第一拼接面103,多个第二蒸汽箱20通过各自的第二拼接面203拼接于第一蒸汽箱10的不同第一拼接面103。
41.第一蒸汽箱10具有多个第一拼接面103,即除了开设有第一进水口101和第一出汽口的表面外,第一蒸汽箱10的其他表面均可设置第一拼接面103,使得多个第二蒸汽箱20可以同时并直接与第一蒸汽箱10进行拼接,例如多个第二蒸汽箱20环绕拼接于第一蒸汽箱10,增加第一蒸汽箱10与第二蒸汽箱20之间的热传导途径,提高热利用率;通过直接对第二蒸汽箱20进行热量传递,避免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散失导致远离第一蒸汽箱10的第二蒸汽箱20获得的热量少,进一步提高热利用率,提高蒸汽发生单元产生蒸汽的效率;同时能够进一步满足用户对第二蒸汽箱20的自定义组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2.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蒸汽箱10于第一拼接面103形成有第一连接结构301,第二蒸汽箱20于一第二拼接面203形成有第二连接结构302,并于另一第二拼接面203形成有第三连接结构303,其中,第一连接结构301和第三连接结构303相同,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01和第二连接结构302可拆卸连接,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蒸汽箱20通过第二连接结构302和第三连接结构303可拆卸连接。
43.本技术第一蒸汽箱10设置有第一拼接面103,第二蒸汽箱20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
第二拼接面203,第一拼接面103形成有第一连接结构301,二者之一的第二拼接面203形成有第二连接结构302,二者之另一的第二拼接面203形成有第三连接结构303,其中,第一连接结构301和第三连接结构303相同,且第一连接结构301和第二连接结构302为可拆卸连接配合的连接结构,第三连接结构303和第二连接结构302为可拆卸连接配合的连接结构,进而使得第一蒸汽箱1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结构301和第二连接结构302相互固定而与第二蒸汽箱20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第二蒸汽箱20可以通过第三连接结构303和第二连接结构302相互固定而固定连接,实现第一蒸汽箱10和多个第二蒸汽箱20的拼接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设置有利于第二蒸汽箱20数量的增减以及对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的清洁,用户能够根据总蒸汽输送量的需求而进行自定义组合,从而实现性能的提升。而第二蒸汽箱20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302和第三连接结构303,促使通过设置多个相同结构的第二蒸汽箱20之间的相互堆叠拼接,便能实现性能的提升,既减少调试工作量,又满足总蒸汽输送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4.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301和第二连接结构302二者之一设置为凹槽结构,二者之另一设置为凸起结构,凹槽结构和凸起结构镶嵌固定。具体地,所述凹槽结构为插槽或齿槽,所述凸起结构为插销或插齿。
45.本技术第一连接结构301和第二连接结构302二者之一设置为凹槽结构,二者之另一设置为凸起结构,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通过凹槽结构和凸起结构镶嵌固定,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热传递效率,也提高了第一连接结构301和第二连接结构30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同理,相邻两个第二蒸汽箱20通过凹槽结构和凸起结构镶嵌固定,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热传递效率,也提高了第三连接结构303和第二连接结构30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进一步提高蒸汽发生单元整体连接的稳定性。具体而言,凹槽结构可设置为单个或多个连接槽,凸起结构设置为与连接槽相适配的单个或多个连接柱,通过将连接柱与连接槽进行插接固定,大大增加了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之间的接触面积;当然其他能够使得第一连接结构301和第二连接结构302相互固定且增大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具体结构同样适用本技术。
46.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槽可以为插槽,此时连接柱为与对应的插槽相适配的插销;连接槽也可以为齿槽,此时连接柱为与对应的齿槽相适配的插齿;进一步地,当凹槽结构为多个齿槽、凸起结构为多个插齿时,即第一连接结构301、第二连接结构302、第三连接结构30均为均匀相连的连接齿,能够进一步使得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之间充分接触,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蒸汽箱20之间充分接触,进一步增大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相邻两个第二蒸汽箱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之间能够充分进行热量的传递,以及两两第二蒸汽箱20之间能够充分进行热量的传递,提高热利用率;并且由于凹槽结构和凸起结构为连接齿时其结构相似,便于加工。
47.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单元还包括第一加热件,第一加热件用以对第一蒸汽箱10进行加热。具体地,第一加热件为设置于第一蒸汽箱10之外的加热盘40,加热盘40与第一蒸汽箱10固定连接;或者,第一加热件为设置于第一蒸汽箱10之内的加热管。
48.本技术蒸汽发生单元还包括第一加热件,第一加热件用以对第一蒸汽箱10进行加热,使得第一蒸汽箱10内的液体能够高温蒸发成水蒸汽,而第一蒸汽箱10设置有第一拼接面103,第二蒸汽箱20设置有第二拼接面203,通过第一拼接面103和第二拼接面203的拼接
设置,使得第一蒸汽箱10和第二蒸汽箱20充分接触而提高热量的传递效率,即当第一蒸汽箱10被第一加热件加热使得内部液体高温蒸发成水蒸汽时,其第一拼接面103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并加热与第一拼接面103密切接触的第二拼接面203,进而使得第二蒸汽箱2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汽化,进一步提高生成蒸汽的效率,增加蒸汽发生单元的总蒸汽输送量。
49.具体地,以第一蒸汽箱10和一第二蒸汽箱20上下堆叠设置,且其余第二蒸汽箱20依次堆叠在第一蒸汽箱10的上方为例,第一加热件为设置于第一蒸汽箱10之外的加热盘40,即加热盘40与第一蒸汽箱10的非第一拼接面抵接,当加热盘40工作时,加热盘40对第一蒸汽箱10的非第一拼接面进行加热,由于第一蒸汽箱10由导热能力强的材料制成,非第一拼接面温度的升高能够使得第一蒸汽箱10内的温度随之升高而满足液体汽化的条件温度,使得位于第一蒸汽箱10内的液体受热蒸发成高温水蒸汽;且第一蒸汽箱10内外均具有高温,当第一蒸汽箱10与第二蒸汽箱20接触时,第二蒸汽箱20能够通过热量传递而获得热量,进而加热位于第二蒸汽箱20内的液体,提高蒸汽发生单元的总蒸汽输送量。
50.当加热盘40与第一蒸汽箱10的非第一拼接面抵接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蒸汽箱10的非第一拼接面是光滑的,将第一蒸汽箱10直接放置在加热盘40上进行加热,即第一蒸汽箱10的非第一拼接面形成于第一蒸汽箱10的底壁,因第一蒸汽箱10的重量而使得加热盘40与第一蒸汽箱10更加紧密接触,便于加热盘40对第一蒸汽箱10的加热;当然加热盘40也可抵接于第一蒸汽箱10的侧壁。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蒸汽箱10的非第一拼接面向内凹设有阶梯槽,加热盘40设置有对应阶梯槽的台阶,使得加热盘40与第一蒸汽箱10进行插接固定,并使得加热盘40与第一蒸汽箱10的接触面积增大而提高热利用效率,此时第一蒸汽箱10的非第一拼接面可以形成于第一蒸汽箱10的底壁、侧壁等。可以理解的,当第一蒸汽箱10和多个第二蒸汽箱20以横向拼接设置时,加热盘40可以设置在第一蒸汽箱10的底部、侧壁和顶部。
51.加热盘40可以为发热管加热盘40,加热盘40内设有发热管,加热盘40与第一蒸汽箱10接触,实现加热盘40内的发热管对第一蒸汽箱10的非第一拼接面的加热,进而使得第一蒸汽箱10内的温度升高而满足液体汽化的条件温度,同时能够有效传递热量至第二蒸汽箱20,进而蒸发第二蒸汽箱20内的液体,提高总蒸汽输送量;发热管可设有相互并联的多根加热管以满足液体汽化的温度需求;加热盘40也可以是电磁加热的线圈加热盘40,此时第一蒸汽箱10的内表面需要增加导磁涂层,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热量来实现对第一蒸汽箱10的加热。
52.第一加热件为设置于第一蒸汽箱10之内的加热管,通过将加热管直接安装于第一蒸汽箱10内,使得加热管直接与第一蒸汽箱10内的液体接触并将其高温汽化成水蒸汽,提高热利用效率。
53.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蒸汽箱10以及多个第二蒸汽箱20分别设置有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用于为其所设置的蒸汽箱加热。
54.在第一蒸汽箱10和多个第二蒸汽箱20外均设置有第二加热件,使得第一蒸汽箱10和多个第二蒸汽箱20均能够直接受热而高温蒸发相应的第一蒸汽箱10和多个第二蒸汽箱20内的液体,进而使得第一蒸汽箱10和多个第二蒸汽箱20能够同时工作而进一步缩短加热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55.参照图1,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温控装置50,温控装置50用以监控第一蒸汽箱10或所
述第二蒸汽箱20的温度。
56.本技术温控装置50包括第一温控器501,第一温控器501安装于第一蒸汽箱10上并用以监控第一蒸汽箱10的表面温度,进而实时反馈第一蒸汽箱10的温度数据,使得通过第一进水口101进入第一蒸汽箱10的进水量和第一加热件的加热效率得以相配合控制,进一步使得第一蒸汽箱10内形成一定稳定的汽化水平,保持稳定的蒸汽输送量,同时避免第一蒸汽箱10的温度过高或者第一容纳腔内的含水量过低等情况发生而造成第一蒸汽箱10损坏,提高第一蒸汽箱10的使用寿命。当第一蒸汽箱10上安装有第二蒸汽箱20时,第一温控器501检测整个蒸汽发生单元的温度。
57.进一步地,本技术温控装置还包括第二温控器502,第二温控器502安装于第二蒸汽箱20上并用以监控第二蒸汽箱20的表面温度,进而实时反馈第二蒸汽箱20的温度数据,使得通过第二进水口201进入第二蒸汽箱20的进水量和由第一蒸汽箱10传递至第二蒸汽箱20的热量相匹配,或者使得通过第二进水口201进入第二蒸汽箱20的进水量和第二加热件的加热效率得以相配合控制,进一步使得第二蒸汽箱20内形成一定稳定的汽化水平,保持稳定的蒸汽输送量,同时避免第二蒸汽箱20的温度过高或者第二容纳腔内的含水量过低等情况发生而造成第二蒸汽箱20损坏,提高第二蒸汽箱20的使用寿命。当第一温控器501和第二温控器502位于同一侧时,便于蒸汽发生单元的安装和维修。
5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器,该电器包括机壳和蒸汽发生器,该蒸汽发生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蒸汽发生器安装于机壳内。
59.本技术电器可以是挂烫机、蒸汽拖把、蒸汽烤箱等产品。电器包括机壳和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安装于机壳内,根据使用场景和蒸汽输送量需求,蒸汽发生器内可自定义设置蒸汽发生单元的数量,进而自定义拼接第一蒸汽箱10和多个第二蒸汽箱20,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