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用于回转窑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用于回转窑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环保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回转窑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俗称旋窑),属于建材设备类。回转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回转窑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回转窑的筒体表面温度可以达到400-500℃。
3.为了防止表面温度过高影响到回转窑的正常运转。目前绝大部分厂房都是通过十余台大功率吹风机对其进行强制风冷降温。
4.采用强制风冷降温方式,虽然起到了降温的作用,但是存在以下缺点:十余台大功率吹风机运转消耗的电量很大,增加运行成本,且噪音大。举个例子:一个10000t/d的回转窑,需要20台7.5kw的轴流风机进行风冷却。每台吹风机价格3000元左右。20台吹风机就需要6万元采购成本。而且按一度电一块钱算,每月电费就要消耗108000元。
5.因此,亟需研制出一种降温效果好,能够节省运行成本并且能够降低噪音的用于回转窑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回转窑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用于安装在回转窑处,包括:
8.水罐,用于储存水;
9.增压泵站,经管路与所述水罐相连,用于为流过增压泵站的水增压;和
10.喷头,经管路与所述增压泵站相连,用于将增压后的水喷出并形成纳米喷雾,进而为所述回转窑降温。
11.可选地,所述喷头的数量为多个,并分为n组,每组喷头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12.所述纳米喷雾降温装置还包括分配管,安装在所述增压泵站及n组喷头之间,所述分配管包括主管及与主管相连的n个支管,所述主管与所述增压泵站相连,每一支管对应一组喷头,以为对应的喷头供水。
13.可选地,所述用于回转窑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还包括n个控制阀,n个控制阀与所述n个支管一一对应,每一支管对应安装一个控制阀,用于控制对应支管的开启或关闭。
14.可选地,每一喷头通过前后移动机构可相对所述回转窑前后移动,每一喷头通过上下移动机构可相对所述回转窑上下移动,以改变所述喷头相对所述回转窑的位置。
15.可选地,所述喷头安装在所述上下移动机构上,所述上下移动机构与所述前后移动机构相连,并随所述前后移动机构运动。
16.可选地,所述前后移动机构包括:
17.横向导轨,用于提供水平运动导向;和
18.横向滑块,与所述横向导轨相配,可相对所述横向导轨前后移动。
19.可选地,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包括:
20.竖向导轨,与所述横向滑块固定连接,用于提供垂直运动导向;和
21.竖向滑块,与所述喷头固定连接,与所述竖向导轨相配,可相对所述竖向导轨上下移动。
22.本技术的用于回转窑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包括水罐、增压泵站和喷头,通过增压泵站为水加高压,通过喷头将高压水雾化成纳米级的水雾颗粒,在空气中蔓延,蔓延过程中不断吸取回转窑周围热量,进而升温、气化,与回转窑周围的热空气进行换热,达到回转窑降温目的。本技术喷头喷出的水雾噪音远远低于风冷的噪音,故本技术能有效降噪。
23.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4.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5.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回转窑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26.图2是图1所示纳米喷雾降温装置中的喷头、上下移动机构及左右移动机构装配在一起时的示意性结构图;
27.图3是现有技术的风冷消耗热功率图;
28.图4是本技术的水冷消耗热功率图。
29.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30.1回转窑,
31.100纳米喷雾降温装置,
32.10水罐,
33.20增压泵站,
34.30喷头,31软管,32连接管,
35.40分配管,41主管,42支管,
36.50控制阀,
37.60上下移动机构,61竖向导轨,62竖向滑块,
38.70前后移动机构,71横向导轨,72横向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9.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回转窑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纳米喷雾降温装置中的喷头、上下移动机构及左右移动机构装配在一起时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回转窑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100,用于安装在回转窑1处,一般性可以以包括:水罐10、增压泵站20和喷头30(也叫作纳米雾滴发生器)。水罐10用于储存水。增压泵站20经管路与所述水罐10相连,用于为流过增压泵站20的水增压。喷头30经管路与所述增压泵站20相连,用于将增压后的水喷出并形成纳米喷
雾,进而为所述回转窑1降温。
40.其中,喷头30为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纳米喷头,例如米凯利公司的型号为mcl-nz-sl-001的喷头。
41.降温原理:
42.纳米喷雾降温装置100通过增压泵站20为水加高压,通喷头30将高压水雾化成纳米级的水雾颗粒,在空气中蔓延,蔓延过程中不断吸取回转窑1周围热量,进而升温、气化,与回转窑1周围的热空气进行换热,达到回转窑1降温目的。每克水可以使每立方米空气降温约2度。故本技术纳米喷雾降温装置100,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43.理论上讲,喷雾降温所需的能量是克服水的表面张力增大所需要的能量,1立方米的水变成纳米级的立方体时,其表面张力所需要的能量约43200焦耳,而蒸发潜热高达22亿焦耳,其理论能效比高达5万。
44.降噪原理:本技术可以代替回转窑1冷却用的轴流风机,达到回转窑1降噪的效果。
45.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喷头30的数量为多个,并分为n组,每组喷头3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例如本实施例中,n为7,即7组喷头30,每组喷头30的数量为10个。1组喷头30覆盖回转窑1轴向长度3米。单个喷偷流量:0.5l/min。建议5000tpd水泥窑在高温区配置10组喷头30,也可根据窑的特征,灵活布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n的数量还可以是大于等于1的数。
46.更具体地,所述纳米喷雾降温装置100还包括分配管40,安装在所述增压泵站20及n组喷头30之间,所述分配管40包括主管41及与主管41相连的n个支管42,所述主管41与所述增压泵站20相连,每一支管42对应一组喷头30,以为对应的喷头30供水。本实施例中有7个支管42。
47.更具体地,所述用于回转窑1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100,还包括n个控制阀50,n个控制阀50与所述n个支管42一一对应,每一支管42对应安装一个控制阀50,用于控制对应支管42的开启或关闭。本实施例中有7个控制阀50。
48.如图2所示,为了确保喷头30喷出的雾滴在接触回转窑1筒体前已完全蒸发,因此需要根据筒体温度,调节喷头30与筒体之间的距离,基于此,本实施例中,每一喷头30通过前后移动机构70可相对所述回转窑1前后移动,每一喷头30通过上下移动机构60可相对所述回转窑1上下移动,以改变所述喷头30相对所述回转窑1的位置。每一喷头30通过连接管31与支管42相连,连接管31通过软管32连接喷头30。
49.具体地,所述喷头30安装在所述上下移动机构60上,所述上下移动机构60与所述前后移动机构70相连,并随所述前后移动机构70运动。
50.更具体地,所述前后移动机构70包括:横向导轨71和横向滑块72。横向导轨71用于提供水平运动导向。横向滑块72与所述横向导轨71相配,可相对所述横向导轨71前后移动。更具体地,所述上下移动机构60包括:竖向导轨61和竖向滑块62。竖向导轨61与所述横向滑块72固定连接,用于提供垂直运动导向。竖向滑块62与所述喷头固定连接,与所述竖向导轨61相配,可相对所述竖向导轨61上下移动。
51.图3是现有技术的风冷消耗热功率图。如图3所示,采用现有技术的风冷把回转窑1筒体温度降低40℃,需要消耗热功率为2mw,到同种效果,需要150000m3/h的冷风,即需要10台15000m3/h的轴流风机,装机功率55kw。
52.图4是本技术的水冷消耗热功率图。如图4所示,采用本技术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100,把回转窑1筒体温度降低40℃,则需要3m3/h,装机功率5kw。
53.由此可见,采用本技术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100可大幅降低系统电耗。
54.下面以5000tpd水泥厂为例,说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经济技术效益
55.水泥回转窑1(以某5000tpd水泥厂为例)采用本技术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100时,电机5kw,50hz,380v;
56.水28barmax.50l/min(3m3/h),
57.能耗电耗:5*24*300=36,000kwh,即3.6万元/年(按1度电1元计算)
58.水费:3*24*300=21,600吨,即8.64万元/年(按4元每吨水计算)
59.总计:12.24万元/年
60.水泥窑(以某5000tpd水泥厂为例)采用现有技术的风冷机时,
61.风机功率:5.5kw,50hz,380v;
62.风量:15000m3/h;
63.风压:570pa;
64.噪音:85db;
65.数量10台;
66.装机功率55kw
67.能耗:
68.55*24*300=396,000kwh,按1元每度工业用电计算,每年的电耗为39.6万。
69.可见,如采用本技术的纳米喷雾降温装置100,每年可为客户节省27.36万元
7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7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7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7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