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2.挂式空调经常需要开启面板,取出其中的滤尘网进行清洗。但是,空调面板通常仅能开启到一个较大的角度,因此需要用户站在高处才能开启,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面板仅能开启固定角度的缺陷。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面板、罩壳和挂钩;所述挂钩连接于所述面板,所述挂钩设有转轴、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罩壳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壁设有凸台;所述挂钩插设于所述卡槽,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卡槽,在所述面板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位于所述凸台的第一侧;在所述面板开启至第一角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件抵接于所述凸台的第二侧;在所述面板开启至第二角度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于所述凸台的第二侧。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二限位件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或等于80
°
。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所述第二角度小于或等于60
°
。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所述第一限位件为棱台凸起或圆柱凸起。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所述第二限位件为棱台凸起或圆柱凸起。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所述凸台为沿所述卡槽的槽深方向延伸的条形凸台。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所述凸台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凸台的面积较大的一面与所述卡槽的一侧槽壁连接,所述凸台的面积较小的一面与所述卡槽的另一侧槽壁相对。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所述凸台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凸台的一面连接于所述卡槽的一侧侧壁,所述凸台的一条棱边与所述卡槽的另一侧槽壁相对。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所述挂钩还设有第三限位件,在所述面板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第三限位件位于所述凸台的第一侧,在所述面板开启至第三角度的状态下,所述第三限位件抵接于所述凸台的第二侧。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在开启面板时,若手动开启的角度可以使第一限位件从凸台的一侧转动至另一侧,则松开面板后第一限位件抵住凸台,从而面板固定开启于某一角度;若手动开启的角度可以使第二限位件从凸台的一侧转动至另一侧,则松开面板后第二限位件抵住凸台,从而面板固定开启于另一角度。因此,通过设置位置不同的限位件,可
以使面板具有不同的开启角度。小角度开启面板对用户高度要求小,大角度开启面板能更大面积暴露空调内部,操作空间大,从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场景灵活选择面板开启的角度。比如,当用户站在低处而需要取出空调内的防尘网时,可以小角度开启面板;当用户需要打开面板对空调内部进行清理时,可以站在高处大角度开启面板。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通过设置不同限位件,使面板具有不同开启角度,能够优化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在面板开启至第一角度时的面板与罩壳的连接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在面板开启至第二角度时的面板与罩壳的连接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挂钩;
ꢀꢀꢀꢀꢀꢀꢀꢀꢀꢀꢀ
11:第一连接段;
ꢀꢀꢀꢀ
12:第二连接段;
21.13:转轴;
ꢀꢀꢀꢀꢀꢀꢀꢀꢀꢀ
14:第一限位件;
ꢀꢀꢀꢀ
15:第二限位件;
22.2:卡槽;
ꢀꢀꢀꢀꢀꢀꢀꢀꢀꢀꢀ
21:第一槽壁;
ꢀꢀꢀꢀꢀꢀ
22:第二槽壁;
23.23:槽底;
ꢀꢀꢀꢀꢀꢀꢀꢀꢀꢀ
24:凸台;
24.3:面板;
ꢀꢀꢀꢀꢀꢀꢀꢀꢀꢀꢀ
4:罩壳。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面板3、罩壳4和挂钩1。
27.其中,挂钩1连接于面板3,挂钩1设有转轴13、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
28.罩壳4设有卡槽2,卡槽2的槽壁设有凸台24。
29.挂钩1插设于卡槽2,转轴13转动连接于卡槽2。
30.在面板3关闭的状态下,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均位于凸台24的第一侧。
31.在面板3开启至第一角度的状态下,第一限位件14抵接于凸台24的第二侧。
32.在面板3开启至第二角度的状态下,第二限位件15抵接于凸台24的第二侧。
33.其中,挂钩1固定连接于面板3内侧,可以为与面板3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安装于面板3,或焊接固定于面板3。
34.具体的,如图1所示,挂钩1包括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第一连接段11和第
二连接段12均为片状结构,第一连接段11的一端的厚度面连接于面板3,另一端弯折后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段12,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的延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35.转轴13设于第二连接段12的末端,即第二连接段12远离第一连接段11和面板3的一端,且转轴13垂直于第二连接段12的延展面。
36.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设于第一连接段11的延展面或第二连接段12的延展面,且转轴13、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设于挂钩1的同侧。
37.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具有一定弹性。
38.挂钩1插设于卡槽2,第二连接段12的厚度面与卡槽2的槽底23相对,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的延展面与卡槽2的槽壁相对。其中,卡槽2的第一槽壁21上设有通孔,转轴13穿过通孔并转动连接于第一槽壁21,从而挂钩1转动连接于卡槽2。面板3通过挂钩1转动连接于卡槽2而转动安装于罩壳4。
39.在面板3关闭的状态下,挂钩1插设于卡槽2,转动开启面板3时,挂钩1向卡槽2外部转动,第二连接段12的厚度面远离槽底23,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的延展面相对第一槽壁21和第二槽壁22滑动。
40.由于转轴13、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设于挂钩1的同侧,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也与第一槽壁21相对,并与第一槽壁21间隔一段间隙,从而挂钩1转动时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不与第一槽壁21发生摩擦。
41.第一槽壁21上还设有凸台24。凸台24相对第一槽壁21凸出的高度大于第一限位件14、第二限位件15与第一槽壁21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42.值得说明的是,以凸台24朝向空调正面的一侧为凸台24的第一侧,以凸台24朝向空调背面的一侧为凸台24的第二侧。
43.在面板3关闭于罩壳4的状态下,第一限位件14、第二限位件15均位于凸台24的第一侧,并与凸台24的第一侧相对。当开启面板3时,转轴13随面板3转过一定角度,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中的一个首先与凸台24接触,并发生一定弹性形变,直至越过凸台24而转动至凸台24的第二侧,同时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中的另一个仍位于凸台24的第一侧,此时不对面板3施加外力,面板3自然下落,转轴13回转,则位于凸台24第二侧的限位件自上而下的抵接于凸台24,此时转轴13相对于初始状态转动过某一相对较小的角度,面板3相对于罩壳4也固定开启于该角度。
44.继续使面板3转过更大角度,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中的另一个也与凸台24接触,并发生一定弹性形变,直至越过凸台24转动至凸台24的第二侧,此时不对面板3施加外力,面板3自然下落,转轴13回转,则第二个越过凸台24的限位件也自上而下的抵接于凸台24,此时转轴13相对于初始状态转动过某一相对较大的角度,面板3相对罩壳4也固定开启于该角度。
45.关闭空调的面板3时,先转动面板3,使其开启角度略大于面板3固定时的角度,然后转动关闭面板3,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先后发生弹性形变而从凸台24的第二侧回到凸台24的第一侧。
46.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在开启面板3时,若手动开启的角度可以使第一限位件14从凸台24的第一侧转动至第二侧,则松开面板3后第一限位件14会自上而下抵住凸台24,从而面板3固定开启于某一角度。若手动开启的角度可以使第二限位件15从凸台
24的第一侧转动至第二侧,则松开面板3后第二限位件15会自上而下抵住凸台24,从而面板3固定开启于另一角度。因此,通过设置位置不同的限位件,可以使面板3具有不同的开启角度。
47.可以理解,小角度开启面板3对用户操作时所处的高度要求小,大角度开启面板3能更大面积暴露空调内部,操作空间大,便于用户对空调内部进行清理、维修等工作。从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场景灵活选择面板3开启的角度。比如,当用户站在低处而需要取出空调内的防尘网时,可以小角度开启面板3;当用户需要打开面板3对空调内部进行清理时,可以站在高处大角度开启面板3。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通过设置不同限位件,使面板3具有不同开启角度,能够优化用户使用体验。
4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4设于第二限位件15靠近转轴13的一侧,以使第一角度大于第二角度。
49.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4设于第二连接段12,第二限位件15设于第一连接段1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均设于第一连接段11,第一限位件14相对靠近转轴13,第二限位件15相对靠近第一连接段11连接于空调的面板3的一端。
50.通过第一限位件14设于第二限位件15靠近转轴13的一侧,使得在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的延展面所在平面上,转轴13、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满足这样一种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转轴13、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构成一个三角形,随着挂钩1的转动,该三角形绕转轴13转动。
51.转轴13固定于凸台24的第二侧,在面板3关闭的状态下,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均位于凸台24的第一侧。在转动过程中,如图3所示,第二限位件15首先越过凸台24,面板3固定于第二角度,此时第一限位件14仍位于凸台24第一侧。随着转轴13转动角度增大,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件14越过凸台24,此时第二限位件15向凸台24第二侧的方向远离凸台24。从而,有第二限位件15抵接于凸台24时转轴13转过的角度小于第一限位件14抵接于凸台24时转轴13转过的角度,即第二角度小于第一角度。
5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角度大于或等于80
°
。
5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角度小于或等于60
°
。
54.可以理解,第一角度可以为80
°
、90
°
或其它不致挂钩1与卡槽2发生干涉的角度,第一角度越大,空调的面板3开启的固定角度越大,暴露空调内部的空间越大,越便于对空调内部进行清理或检修,并且需要用户转动面板3达到的高度越高。
55.第二角度可以为60
°
、50
°
、40
°
等,第一角度越小,空调的面板3开启的固定角度越小,需要用户转动面板3达到的高度也越低,同时暴露空调内部的空间越小,应使第二角度满足使空调内部防尘网暴露出来,从而用户可以将防尘网抽出的角度。
5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4为棱台凸起或圆柱凸起。
5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15为棱台凸起或圆柱凸起。
58.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均设于第一连
接段11,第一限位件14相对靠近转轴13,第二限位件15相对靠近第一连接段11连接于面板3的一端。第一限位件14为四棱台形状的凸起,第二限位件15为圆柱形状的凸起。
5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均为四棱台形状的凸起。
60.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均为圆柱形状的凸起。
61.在面板3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均需要限位件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设置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为棱台凸起或圆柱凸起,发生的形变量小,开启和关闭过程更顺畅。
6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台24为沿卡槽2的槽深方向延伸的条形台。
63.由于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是转动地越过凸台24,两者与凸台24的接触点不在同一槽深处,因此凸台24沿卡槽2槽深延伸一定长度,以保证第一限位件14和第二限位件15均能抵接于凸台24。
6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凸台24的横截面为梯形,即凸台24为条形棱台。凸台24面积较大的一面连接于卡槽2的第一槽壁21,面积较小的一面与卡槽2的第二槽壁22相对。
65.或者,凸台24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即凸台24为三棱柱条形台,凸台24的一面连接于卡槽2的第一槽壁21,一条棱边与卡槽2的第二槽壁22相对。
6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凸台24为沿卡槽2槽深方向延伸的三棱柱条形台,三棱柱的一侧表面连接于第一槽壁21,两侧表面分别朝向空调的正面和背面,一条棱柱朝向第二槽壁22。第一限位件14为四棱台形状的凸起,第二限位件15为圆柱形状的凸起。在第一限位件14抵接于凸台24的状态下,由于第一限位件14的侧面和凸台24的侧面倾斜角度相当,贴合较好,凸台24对第一限位件14的支撑更为稳固。
6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挂钩1还设有第三限位件,在面板3关闭的状态下,第三限位件位于凸台24的第一侧,在面板3开启至第三角度的状态下,第三限位件抵接于凸台24的第二侧。
68.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挂钩1上还可以设有其它限位件,以使空调面板能固定开启于多种不同角度。
6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0.第一,具备多个开启角度,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将面板开启至不同角度,使用方便。
71.第二,结构简单。无需增设额外的支撑机构或调节机构,仅通过增设限位件来实现多角度开启。
72.第三,成本低廉,容易实现。只需在板件上增加限位件即可实现,相比于现有的空调面板挂钩,无需增加其它复杂工艺。
7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