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冷冻装置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冷冻装置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冷冻装置的室内机,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从环境保护的观点来看,采用全球变暖系数(gwp)低的制冷剂(后文中称为低gwp制冷剂)的空调装置被投放到市场中。作为低gwp制冷剂,例如,采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1914号公报)公开的可燃性制冷剂。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3.在将来不断采用可燃性制冷剂的情况下,为了防备制冷剂发生泄漏的情况,需要设置气体传感器,因此,存在如何以能够在早期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方式设置气体传感器这一技术问题。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4.第一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包括排水盘、热交换器、风扇、气体传感器、外壳。排水盘具有包括第一壁面在内的四个壁面,在俯视观察时呈四边形。热交换器设置于排水盘的上方,供比重大于空气的比重的燃烧性制冷剂流动。风扇生成空气向热交换器的流动。气体传感器对制冷剂的泄漏进行检测。外壳对排水盘、热交换器、风扇以及气体传感器进行收纳。外壳具有多个侧板、分隔板以及吹出口。多个侧板形成外轮廓的侧面。分隔板将由多个侧板围成的内部空间划分成第一室以及第二室。第一室设置有排水盘。第二室设置有风扇。吹出口形成于多个侧板中的一个侧板即第一侧板。第一侧板与排水盘的第一壁面相对。排水盘的除第一壁面以外的壁面配置成沿着侧板或分隔板。气体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在排水盘的上方,从排水盘的上端到气体传感器的高度h满足下述关系式:l
·
w{c1
·
h1/q+c2
·
h/(q-c3
·
l
·
h^(3/2))}≤90,常数c1:0.0067,常数c2:0.01172,常数c3:0.000153,l[m]:排水盘的所述第一壁面的长度,w[m]:所述排水盘的与第一壁面相交的壁面的长度,h1[m]:排水盘的深度,q[m^3/s]:制冷剂泄漏流量。
[0005]
在该室内机中,在将气体传感器设置于排水盘的上方的情况下,以满足上式表达的关系的方式设定气体传感器的高度位置(高度h),从而能够在早期检测到制冷剂泄漏。
[0006]
在第一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在第二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中,室内机还包括控制基板。热交换器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控制基板,所述第二端部相比第一端部远离控制基板。气体传感器设置于相比热交换器的第二端部靠
近第一端部的场所。
[0007]
在该室内机中,气体传感器的设置场所变得靠近控制基板。一般而言,考虑到更换等维护时的作业性,控制基板设置于服务人员易于进行作业的场所,因此,通过将气体传感器设置于控制基板附近,进行气体传感器的更换等维护时的作业性变好。
[0008]
在第二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在第三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中,热交换器具有多个传热管、集管以及连接管。集管与多个传热管的一端连接。连接管在多个传热管的另一端将传热管彼此连接。控制基板设置于相比连接管靠近集管的场所。
[0009]
在第二观点或第三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在第四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中,控制基板配置成沿着侧板或分隔板。
[0010]
在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在第五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中,外壳还具有开口部和盖部。开口部形成于侧板。盖部将开口部关闭。气体传感器设置于当盖部被打开时能够经由开口部进行装卸的位置。
[0011]
在该室内机中,由于服务人员将盖部打开就能够经由开口部对气体传感器进行装卸,因此,维护性良好。
[0012]
在第一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在第六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中,气体传感器设置于比热交换器靠下方的位置。
[0013]
在第一观点至第六观点中任一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在第七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中,室内机还包括多个气体传感器。多个气体传感器设置于不同的多个部位。
[0014]
在第一观点至第七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在第八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中,气体传感器被设置有通气用的开口的壳体覆盖。
[0015]
在该室内机中,壳体能够发挥对气体传感器进行保护以及将泄漏的制冷剂导入这两个功能。
[0016]
在第一观点至第八观点中任一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在第九观点的冷冻装置的室内机中,气体传感器具有检测部和配线。气体传感器以配线比检测部位于下方的方式设置。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表示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的配管系统图。图2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3是室内机的侧视图。图4a是通过壳体覆盖前的气体传感器的立体图。图4b是被壳体覆盖的气体传感器的立体图。图4c是气体传感器的设置位置的放大侧视图。图5是表示气体传感器的高度位置与检测到泄漏为止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6a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变形例的室内机时的立体图。图6b是从吹出口侧观察图6a的排水盘时的概略主视图。图6c是在第三变形例的室内机中从吹出口侧观察排水盘时的概略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1)空调装置10此处,作为冷冻装置的一例,对空调装置10进行说明。
[0019]
图1是表示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c的结构的配管系统图。图1中,空调装置10进行室内的制冷以及制热。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具有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11和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20。室外机11与室内机20通过两个连通配管2、3彼此连接。由此,在空调装置10中构成制冷剂回路c。在制冷剂回路c中,通过使填充的制冷剂循环,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冷冻循环。
[0020]
封入制冷剂回路c的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可燃性制冷剂包括在美国的ashrae34制冷剂命名和安全分类标准或iso817制冷剂命名和安全分类标准下符合类3(强燃性)、类2(弱燃性)、子类2l(微燃性)的制冷剂。
[0021]
例如,采用r1234yf、r1234ze(e)、r516a、r445a、r444a、r454c、r444b、r454a、r455a、r457a、r459b、r452b、r454b、r447b、r32、r447a、r446a以及r459a中的任意一者。
[0022]
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使用r32。
[0023]
(1-1)室外机11在室外机11设置有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膨胀阀14以及四通换向阀15。
[0024]
(1-1-1)压缩机12压缩机12对低压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排出。在压缩机12中,涡旋式、旋转式等压缩机构通过压缩机马达12a驱动。压缩机马达12a的运转频率通过逆变器装置是可变的。
[0025]
如图1所示,在压缩机12的制冷剂的排出口与四通换向阀15之间连接有排出管121。此外,在压缩机12的吸入口与四通换向阀15之间连接有吸入管122。
[0026]
(1-1-2)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热交换器13是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13的附近设置有室外风扇16。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室外风扇16运送的空气与在室外热交换器13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0027]
如图1所示,在制冷运转中的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的流入口与四通换向阀15之间连接有第一配管131。
[0028]
(1-1-3)室外膨胀阀14室外膨胀阀14是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室外膨胀阀14在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回路c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13的下游。
[0029]
制冷运转时,室外膨胀阀14的开度是全开状态。另一方面,制热运转时,室外膨胀阀14的开度被调节成将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减压至能够使其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蒸发的压力(蒸发压力)。
[0030]
(1-1-4)四通换向阀15四通换向阀15具有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在四通换向阀15中,第一端口p1与压缩机12的排出管121连接,第二端口p2与压缩机12的吸入管122连接,第三端口p3与室外热交换器13的第一配管131连接,第四端口p4与气体截止阀5连接。
[0031]
四通换向阀15在第一状态(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与第二状态(图1的虚线所示的
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的四通换向阀15中,第一端口p1与第三端口p3连通,并且,第二端口p2与第四端口p4连通。在第二状态的四通换向阀15中,第一端口p1与第四端口p4连通,并且,第二端口p2与第三端口p3连通。
[0032]
(1-1-5)室外风扇16室外风扇16由通过室外风扇马达16a驱动的螺旋桨风扇构成。室外风扇马达16a的运转频率通过逆变器装置是可变的。
[0033]
(1-1-6)液体连通配管2以及气体连通配管3两根连通配管由液体连通配管2以及气体连通配管3构成。液体连通配管2的一端与液体截止阀4连接,另一端与室内热交换器32的液体连接管6连接。如图1所示,液体连接管6是与制冷运转中的室内热交换器32的制冷剂的入口直接或间接连接的配管。
[0034]
气体连通配管3的一端与气体截止阀5连接,另一端与室内热交换器32的气体连接管7连接。如图1所示,气体连接管7是与制冷运转中的室内热交换器32的制冷剂的出口直接或间接连接的配管。
[0035]
(1-2)室内机20图2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20的立体图,对将外壳22的上表面拆除后的情况进行图示。图3是空调装置的室内机20的侧视图,以双点划线图示了外壳22。
[0036]
在图2以及图3中,室内机20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天花板背侧空间,包括外壳22、室内风扇30、室内热交换器32、排水盘36、气体传感器55。外壳22具有通风空间。图3中,通风空间是空气从外壳22的第四侧板27向第一侧板23流动的内部空间。在通风空间中,从外壳的第四侧板27向第一侧板23依次配置有室内风扇30以及室内热交换器32。
[0037]
(1-2-1)外壳22外壳22是箱形的,具有形成其外轮廓的侧面的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第三侧板26以及第四侧板27。
[0038]
第四侧板27位于外壳22的背面,在第四侧板27形成有吸入口21。吸入口21通过入口管道(图3中以单点划线进行图示)将空气吸入外壳22内。
[0039]
此外,第一侧板23位于外壳22的前表面,在第一侧板23形成有吹出口37。吹出口37通过出口管道(图3中以单点划线进行图示)将流过室内热交换器32的空气向外壳22外吹出。
[0040]
在第二侧板24形成有开口部241。开口部241在对将积存于排水盘36的冷凝水排出的排水泵(未图示)进行更换时使用。开口部241也可在对气体传感器55进行更换时使用。在更换排水泵或气体传感器以外的时间,开口部241被盖部25封闭。
[0041]
(1-2-2)分隔板28分隔板28将通风空间划分成第一室r1和第二室r2。第二室r2与吸入口21连通。室内风扇30设置于第二室r2。第一室r1与吹出口37连通。室内热交换器32以及排水盘36设置于第一室r1。
[0042]
此外,分隔板28是板状的,设置成与外壳22的前表面以及背面平行。在分隔板28排列形成有三个开口28a、28b、28c。三个开口28a、28b、28c在外壳22的前表面以及背面平行地排列。
[0043]
(1-2-3)室内风扇30室内风扇30配置在第二室r2内。室内风扇30将空气从吸入口21吸入第二室r内,并通过分隔板28的开口28a、28b、28c将空气吹出至第一室r1。室内风扇30是双吸入式西洛克风扇。室内风扇30具有三个叶轮301a、301b、301c、收纳叶轮301a、301b、301c的三个涡旋外壳302a、302b、302b、对叶轮301a、301b、301c进行驱动的马达30a。
[0044]
叶轮301a、301b、301c朝向外壳22的侧方排列配置。涡旋外壳302a、302b、302c具有形成于两侧面的三个涡旋吸入口303a、303b、303c以及形成于前表面的涡旋吹出口304a、304b、304c。涡旋吹出口304a、304b、304c以与分隔板28的开口28a、28b、28c对应的方式配置。
[0045]
在俯视观察外壳22时,马达30a配置于涡旋外壳302a与涡旋外壳302b之间,马达30a的轴与两个叶轮301a、301b连结。叶轮301b与叶轮301c通过轴连结。
[0046]
另外,作为室内风扇30,不限定于上述的通过一个马达30a对多个双吸入式西洛克风扇进行驱动的结构,西洛克风扇的个数也可以是两个,马达的个数也可不同。此外,室内风扇30也可以是西洛克风扇以外的风扇。
[0047]
(1-2-4)室内热交换器32室内热交换器32配置在第一室r1内。室内热交换器32使从涡旋吹出口304a、304b、304c吹出至第一室r1内的空气与在室内热交换器32中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0048]
室内热交换器32是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32具有多个翅片321、多个传热管322、集管323(图3)以及连接管324。翅片321是由导热性高的金属、例如铝或铝合金成形的矩形形状的薄板。在翅片321形成有沿板厚方向贯穿的多个通孔。多个翅片321隔开一定的间隔层叠。
[0049]
传热管322是铜管。传热管322在被插入翅片321的通孔后扩大管径而与翅片321紧贴。集管323与多个传热管322的一端连接。连接管324在多个传热管322的另一端将传热管322彼此连接。
[0050]
为了便于说明,将室内热交换器32的端部中集管323所在一侧的端部称为第一端部32a,将连接管324所在一侧的端部称为第二端部32b。
[0051]
室内热交换器32随着从下端向上端而朝向外壳22的前表面倾斜。此外,比重大于空气的比重的燃烧性制冷剂、例如r32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32中流动。
[0052]
另外,室内热交换器32不限定于交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
[0053]
(1-2-5)排水盘36排水盘36具有第一壁面361、第二壁面362、第三壁面363以及第四壁面364,俯视观察时呈四边形。在排水盘36的上方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32,排水盘36接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2冷凝的水。
[0054]
排水盘36的第一壁面361与外壳22的第一侧板23相对,其结果是,形成于第一侧板23的吹出口37沿着排水盘36的第一壁面361。排水盘36的第二壁面362沿着外壳22的第二侧板24,排水盘36的第三壁面363沿着外壳22的第三侧板26,排水盘36的第四壁面364沿着分隔板28。
[0055]
(1-2-6)电气安装件箱50电气安装件箱50设置成沿着外壳22的侧板24或沿着分隔板28。在电气安装件箱50
中包含有控制基板501,控制基板501也设置成沿着侧板24或分隔板28。
[0056]
控制基板501根据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室内风扇30等设备。控制基板501相比室内热交换器32的连接管324所在的第二端部32b靠近室内热交换器32的集管323所在的第一端部32a。
[0057]
(1-2-7)气体传感器55图4a是通过壳体56覆盖前的气体传感器55的立体图。此外,图4b是被壳体56覆盖的气体传感器55的立体图。在图4a以及图4b中,气体传感器55对制冷剂的泄漏进行检测。气体传感器55具有基板551、传感器部552以及配线部553。传感器部552具有传感器元件552a、将该传感器元件552a覆盖的圆筒管552b。
[0058]
传感器元件552a安装于基板551,对是否存在制冷剂气体进行检测。在圆筒管552b的上端面形成有孔552c以使制冷剂气体能够进入。
[0059]
配线部553由阴型连接器553a、阳型连接器553b以及电线553c构成,其中,阴型连接器553a安装于基板551,阳型连接器553b与阴型连接器553a嵌合,电线553c与阳型连接器553b连接。配线部553将传感器元件552a与基板551电连接。
[0060]
气体传感器55的至少传感器部552被保护用的壳体56覆盖。在壳体56设置有通气用的第一开口561。将设置有该第一开口561的面称为通气面56a。
[0061]
本实施方式中,在与通气面56a相交的侧面56b设置有第二开口562。
[0062]
当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从第一开口561进入的制冷剂气体的一部分流动至气体传感器55的传感器部552,剩余的部分能够不断从第二开口562出来。或者,当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从第二开口562进入的制冷剂气体的一部分流动至气体传感器55的传感器部552,剩余的部分也能够不断从第一开口561出来。
[0063]
本实施方式中,在通气面56a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561,在侧面56b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562。不过,第一开口561以及第二开口562也可以是单个。
[0064]
壳体56发挥对传感器部552进行保护以及将泄漏制冷剂即制冷剂气体导入这两个功能。
[0065]
图4c是气体传感器55的设置位置的放大侧视图。图4c中,配线部553的电线553c以比传感器部552位于下方的方式弯曲后被导入电气安装件箱50。这是为了即使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水滴附着于电线,水滴也不会经由电线553c浸入基板551而设置的。
[0066]
(2)运转动作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在空调装置10中,切换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0067]
(2-1)制冷运转在制冷运转中,图1所示的四通换向阀15处于实线所示的状态,压缩机12、室内风扇30、室外风扇16处于运转状态。由此,在制冷剂回路c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13构成为放热器且室内热交换器32构成为蒸发器的冷冻循环。
[0068]
具体而言,在压缩机12中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流动,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高压制冷剂向室外空气放热。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冷凝后的制冷剂被送往室内机20。在室内机20中,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39中减压后,流经室内热交换器32。
[0069]
在室内机20中,从室内风扇30吹出的室内空气流过室内热交换器32,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室内热交换器32中,制冷剂从室内空气吸热而蒸发,室内空气被制冷剂冷却。
[0070]
在室内热交换器32中冷却后的空气被向室内空间供给。此外,在室内热交换器32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2而再次被压缩。
[0071]
(2-2)制热运转在制热运转中,图1所示的四通换向阀15处于虚线所示的状态,压缩机12、室内风扇30、室外风扇16处于运转状态。由此,在制冷剂回路c中,进行室内热交换器32构成为冷凝器且室外热交换器13构成为蒸发器的冷冻循环。
[0072]
具体而言,在压缩机12中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在室内机20的室内热交换器32中流动。在室内机20中,从室内风扇30吹出的室内空气流过室内热交换器32,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室内热交换器32中,制冷剂向室内空气放热,室内空气被制冷剂加热。
[0073]
在室内热交换器32中加热后的空气被向室内空间供给。此外,在室内热交换器32中冷凝后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14中减压后,流经室外热交换器13。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制冷剂从室外空气吸热而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2而再次被压缩。
[0074]
(3)气体传感器的设置位置(3-1)气体传感器55的高度位置与直到检测到泄漏为止的时间之间的关系作为气体传感器55的设置位置,其条件是1)能够进行维护、2)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
[0075]
关于1),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服务人员能够进行作业、靠近控制基板501且在开口部241附近的位置是最合适的。
[0076]
关于2),在比重大于空气的比重的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32泄漏的情况下,由于滞留在室内热交换器32下方的排水盘36是容易推测的,因此,较理想的是设置于排水盘36。不过,为了防止水溅到气体传感器55,可以考虑将其设置于比排水盘36的壁面靠上方的位置。
[0077]
在上述情况下,可以预计的是,若气体传感器55的高度位置不合适,那么,从制冷剂开始泄漏后到泄漏的制冷剂到达气体传感器55的高度位置为止的时间较长,或者,泄漏的制冷剂不会达到气体传感器55的高度位置,无法被气体传感器55检测到。
[0078]
为此,申请人确定了气体传感器55的高度位置与制冷剂开始泄漏后到泄漏的制冷剂到达气体传感器55的高度位置为止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该关系式设定了气体传感器55的高度位置。
[0079]
具体而言,气体传感器55设置于排水盘36的上方,从排水盘36的上端到气体传感器55的高度h被设定为满足下述关系式:l
·
w{c1
·
h1/q+c2
·
h/(q-c3
·
l
·
h^(3/2))}≤90,常数c1:0.0067,常数c2:0.01172,常数c3:0.000153,l[m]:排水盘36的所述第一壁面的长度,w[m]:排水盘36的与第一壁面相交的壁面的长度,
h1[m]:排水盘36的深度,q[m^3/s]:制冷剂泄漏流量。
[0080]
在上式中,l
·w·
h1/q表示排水盘36内被制冷剂填满为止的时间,是将排水盘36的内容积[l
·w·
h1]除以“泄漏的制冷剂的每单位时间的制冷剂泄漏流量q”而得到的。另外,流量是体积流量。此外,q=1.90131
×
10
-5
,是以温度为0℃时的r32的密度即22.09[kg/m^3]对r32的泄漏速度下限值即0.42g/s进行换算得到的值。
[0081]
此外,l
·w·
h/(q-l
·
h^(3/2))表示排水盘36内被制冷剂填满后从排水盘36溢出的制冷剂到达高度h为止的时间。常数c1、c2以及c3是流量系数。
[0082]
从排水盘36溢出的制冷剂虽然沿着外壳22的侧板不断累积,但由于吹出口37侧是敞开的,因此,制冷剂将自身的势能转换成动能而不断流出。
[0083]
位于比排水盘36高的位置的制冷剂是相当于从“泄漏的制冷剂的每单位时间的制冷剂泄漏流量q”减去“不断流出的制冷剂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q”得到的流量的制冷剂堆积而成的制冷剂。
[0084]
此处,“不断流出的制冷剂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q”根据堆积于排水盘之上的量而不同,因此,通过积分的方式求出。
[0085]“到气体传感器55的高度h”是从排水盘36的上端到保护传感器元件的圆筒管552b的中心为止的铅垂距离。
[0086]
此外,关于排水盘36的深度h1,由于还存在排水盘36的底面和开口面的形状不一致而无法唯一确定的情况,因此,在该情况下,采用平均深度来代替深度h1。
[0087]
此外,上述关系式的不等号右侧的数值90采用的是iec标准(iec60335-2-40)中泄漏开始后的气体传感器位置处的气体浓度超过设定值前的容许时间的上限值。
[0088]
(3-2)验证图5是表示气体传感器55的高度位置(高度h)与直到检测到泄漏的时间t之间的关系的图表,横轴表示从排水盘36的上端到气体传感器55的高度h,纵轴表示制冷剂开始泄漏后通过气体传感器55检测到泄漏的制冷剂为止的时间。
[0089]
根据图5的图表,直到检测到泄漏的时间t为90秒以下的范围是高度h为110mm以下的范围。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理论值确保20%的误差度,将高度h设定为80mm以下。
[0090]
以满足上述关系式中表示的排水盘36的代表尺寸(长度l、宽度w、平均深度h1)、制冷剂泄漏流量q、泄漏的制冷剂到达气体传感器55的位置(高度h)为止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方式设定气体传感器,从而能够在早期检测到制冷剂泄漏。
[0091]
(4)特征(4-1)在室内机20中,由于排水盘36的代表尺寸(长度l、宽度w、平均深度h1)、制冷剂泄漏流量q、泄漏的制冷剂到达气体传感器的位置(高度h)为止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因此,能够适当地设定气体传感器的位置(高度h)。
[0092]
(4-2)在室内机20中,气体传感器55的设置场所靠近控制基板501。一般而言,考虑到更换等维护时的作业性,控制基板501设置于服务人员易于进行作业的场所,因此,通过将气体传感器55设置于控制基板501附近,进行气体传感器55的更换等维护时的作业性较好。
[0093]
此外,由于气体传感器55的设置场所靠近控制机基板501,因此,将气体传感器55与控制基板501电连接的配线的长度较短,具有减少材料费这一优点。
[0094]
(4-3)控制基板501设置于相比室内热交换器32的连接管324靠近集管的场所。
[0095]
(4-4)控制基板501配置成沿着侧板24或分隔板28。
[0096]
(4-5)气体传感器55设置于当盖部25被打开时服务人员能够经由开口部241对其进行装卸的位置,服务人员能够在不从外壳22将外壳22的第二侧板24拆除的情况下从开口部241进行气体传感器55的更换等,因此,维护性良好。
[0097]
(4-6)气体传感器55设置于比室内热交换器32靠下方的位置。
[0098]
(4-7)室内机20还包括多个气体传感器55,多个气体传感器55设置于不同的多个部位。
[0099]
(4-8)气体传感器55被设置有通气用的第一开口561的壳体56覆盖。壳体56能够发挥对气体传感器55进行保护以及将泄漏的制冷剂导入这两个功能。
[0100]
(4-9)气体传感器55具有传感器部552和配线部553。气体传感器55以配线部553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传感器部552位于下方的方式设置。
[0101]
(5)变形例(5-1)第一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一个气体传感器55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并不限定于此,室内机20也可还包括多个气体传感器55,多个气体传感器55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多个部位。
[0102]
图6a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变形例的室内机20时的立体图,示出了设置多个气体传感器55的情况下的各气体传感器55的设置位置。图6b是从吹出口37侧观察排水盘36时的概略主视图,示出了设置多个气体传感器55的情况下的各气体传感器55的设置位置。
[0103]
图6a以及图6b中,四个气体传感器55在第一室r1中沿着分隔板28设置于不同的场所。
[0104]
为了便于说明,将四个气体传感器55设为第一气体传感器55a、第二气体传感器55b、第三气体传感器55c以及第四气体传感器55d。
[0105]
此处,第一气体传感器55a在靠近电气安装件箱50的场所设置于与排水盘36的上端相距h1(例如60mm)的高度位置。第二气体传感器55b在靠近室内热交换器32的集管323的场所设置于与排水盘36的上端相距h2(例如20mm)的高度位置。第三气体传感器55c在排水盘36的中央设置于与排水盘36的上端相距h2的高度位置。第四气体传感器55d在靠近室内热交换器32的连接管324的场所设置于与排水盘36的上端相距h2的高度位置。
[0106]
在上述情况下,任何气体传感器均能够在制冷剂泄漏开始后的90秒内检测到制冷剂。
[0107]
与第三气体传感器55c以及第四气体传感器55d相比,第一气体传感器55a以及第二气体传感器55b靠近控制基板501以及第二侧板24的开口部241。
[0108]
因此,当对第一气体传感器55a以及第二气体传感器55b进行更换时,服务人员能够从开口部241进行更换作业。
[0109]
服务人员能够在不从外壳22拆除第二侧板24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气体传感器55a以及第二气体传感器55b的更换作业,因此,维护性良好。
[0110]
另外,第三气体传感器55c以及第四气体传感器55d在维持在与排水盘36的上端相距h2的高度位置的情况下沿着吹出口37侧设置,从而位于比室内热交换器32靠下方且比排水盘36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0111]
(5-2)第二变形例在上述第一变形例中示出了多个气体传感器55的设置位置的一例,不过,也不需要同时使用所设置的全部气体传感器55。例如,若以图6a以及图6b为例进行说明,那么,也可以是,最开始仅使用第一气体传感器55a,在第一气体传感器55a的使用寿命终结前,切换成第二气体传感器55b。
[0112]
第一气体传感器55a的切换时刻例如能够以气体传感器55a的保修年限为基准进行确定。此外,当根据第一气体传感器55a的输出信号推定出不同于制冷剂泄漏的异常时,也可切换成下一气体传感器55。
[0113]
通过相同的方法,依次使用第二气体传感器55b、第三气体传感器55c以及第四气体传感器55d即可。
[0114]
(5-3)第三变形例多个气体传感器55也可在铅垂方向上设置。图6c是第三变形例的室内机20中从吹出口37侧观察排水盘36时的概略主视图,第一气体传感器55a、第二气体传感器55b、第三气体传感器55c以及第四气体传感器55d在铅垂方向上设置。
[0115]
但是,即使是设置于最高位置的第一气体传感器55a,也必须能够在制冷剂泄漏开始后的90秒内检测到制冷剂。因此,第一气体传感器55a设置于与排水盘36的上端相距h1(例如60mm)的高度位置。
[0116]
作为使用方法,可以考虑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中,第一气体传感器55a、第二气体传感器55b、第三气体传感器55c以及第四气体传感器55d分别连接于控制基板501并使用,在第二方式中,这些气体传感器中的一者连接于控制基板501并使用。
[0117]
(5-3-1)第一方式在第一方式中,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在铅垂方向上设置的第一气体传感器55a、第二气体传感器55b、第三气体传感器55c以及第四气体传感器55d中的任意一者对制冷剂泄漏进行检测,因此,即使万一任意一个气体传感器发生了故障,剩余的气体传感器也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因此,制冷剂泄漏能够在早期被检测到。
[0118]
此外,在第一方式中,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所有正常的气体传感器都检测到制冷剂泄漏。因此,经过规定时间后,还能够将未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气体传感器判定为异常。
[0119]
(5-3-2)第二方式在第二方式中,例如,第一气体传感器55a、第二气体传感器55b、第三气体传感器
55c以及第四气体传感器55d中仅第一气体传感器55a连接于控制基板501并使用,剩余的气体传感器处于未使用状态。
[0120]
在第一气体传感器55a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由于在第一气体传感器55a的下方储备有第二气体传感器55b、第三气体传感器55c以及第四气体传感器55d,因此,若服务人员将这些气体传感器中的任意一者与控制基板501连接以替代第一气体传感器55a,则气体传感器的更换完成。
[0121]
因此,服务人员即使未持有更换用的气体传感器而前往修理,也能够进行气体传感器的更换。
[0122]
(6)其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作为冷冻装置的一例,对空调装置进行了说明,不过,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除了空调装置以外,冷冻装置还包括对需要冷冻、冷藏或低温保管的物品进行贮藏的低温仓库等。
[0123]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态和细节的多种变更。符号说明
[0124]
10空调装置(冷冻装置)20室内机22外壳23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5盖部;26第三侧板27第四侧板28分隔板30风扇32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32a第一端部32b第二端部36排水盘37吹出口55气体传感器56壳体241开口部322导热管323集管324连接管361第一壁面501控制基板552传感器部(检测部)
553配线部(配线)561第一开口(开口)562第二开口(开口)r1第一室r2第二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12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1914号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