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氧器乏液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2.除氧器的物理加热蒸汽来源一是管网低压蒸汽,二是连排蒸汽,除氧器内维持温度104℃以进行物理除氧,排放口外排蒸汽压力在20kpa左右。除氧器乏汽冷却后的凝液目前是直接排放的,造成资源浪费。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氧器乏液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氧器乏液回收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4.一种除氧器乏液回收装置,包括除氧器、热交换器、储液箱和气动隔膜泵,
5.所述的除氧器包括除氧塔头和除氧水箱组成,所述的除氧水箱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的除氧塔头通过耐温管道与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的热交换器通过管道与储液箱连接,所述的储液箱通过管道与气动隔膜泵连接,所述的进水管与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的气动隔膜泵通过管道与除氧塔头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的储液箱内安装有液位计,所述的液位计与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的气动隔膜泵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的电磁阀与自动控制装置电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的耐温管道的外壁上包裹有保温层,防止热量丢失。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乏液进行冷却,并回收利用,再次用于除氧器,并且有效利用乏液的热量,将乏液的热量用于给输入除氧器的水体加热。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经济节约等优点。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除氧器乏液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除氧器乏液回收装置的控制流程图。
12.其中,1
‑
除氧器,101
‑
除氧塔头,102
‑
除氧水箱,103
‑
进水管,2
‑
热交换器,3
‑
储液箱,301
‑
液位计,4
‑
气动隔膜泵,401
‑
电磁阀,5
‑
耐温管道,501
‑
保温层,6
‑
自动控制装置。
13.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1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 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实施例
16.参见图1至图2,
17.一种除氧器乏液回收装置,包括除氧器1、热交换器2、储液箱3和气动隔膜泵4,
18.除氧器1包括除氧塔头101和除氧水箱102组成,除氧水箱102上设置有进水管103,除氧塔头101通过耐温管道5与热交换器2连接,热交换器2通过管道与储液箱3连接,储液箱3通过管道与气动隔膜泵4连接,进水管103与热交换器2连接,气动隔膜泵4通过管道与除氧塔头101连接。
19.进一步地,储液箱3内安装有液位计301,液位计301与自动控制装置6电连接。
20.进一步地,气动隔膜泵4上安装有电磁阀401,电磁阀401与自动控制装置6电连接。
21.进一步地,耐温管道5的外壁上包裹有保温层501,防止热量丢失。
22.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等同替换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技术特征:1.一种除氧器乏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氧器(1)、热交换器(2)、储液箱(3)和气动隔膜泵(4),所述的除氧器(1)包括除氧塔头(101)和除氧水箱(102)组成,所述的除氧水箱(102)上设置有进水管(103),所述的除氧塔头(101)通过耐温管道(5)与热交换器(2)连接,所述的热交换器(2)通过管道与储液箱(3)连接,所述的储液箱(3)通过管道与气动隔膜泵(4)连接,所述的进水管(103)与热交换器(2)连接,所述的气动隔膜泵(4)通过管道与除氧塔头(10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乏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箱(3)内安装有液位计(301),所述的液位计(301)与自动控制装置(6)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氧器乏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动隔膜泵(4)上安装有电磁阀(401),所述的电磁阀(401)与自动控制装置(6)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乏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温管道(5)的外壁上包裹有保温层(501),防止热量丢失。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氧器乏液回收装置,包括除氧器、热交换器、储液箱和气动隔膜泵,除氧器包括除氧塔头和除氧水箱组成,除氧水箱上设置有进水管,除氧塔头通过耐温管道与热交换器连接,热交换器通过管道与储液箱连接,储液箱通过管道与气动隔膜泵连接,进水管与热交换器连接,气动隔膜泵通过管道与除氧塔头连接。本实用新型将乏液进行冷却,并回收利用,再次用于除氧器,并且有效利用乏液的热量,将乏液的热量用于给输入除氧器的水体加热。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经济节约等优点。经济节约等优点。经济节约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裴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蓝星安迪苏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9
技术公布日:20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