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


背景技术:

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后到另一系统放热,放出的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冷却塔是利用高温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高温湿空气,高温湿空气带走热量并排放到大气中,主要利用蒸发散热、对流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但是,冷却塔上安装有电机、风机、水循环系统等,这些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噪音,而冷却塔往往是位于楼宇的顶部,冷却塔产生的噪音会严重影响周围的工作环境。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减轻冷却塔工作带来的噪音和影响。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方设置有导风筒,所述导风筒为弧形,开口朝向斜上方,所述本体内部设有喷水装置、缓冲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本体下方设有积水盆和支脚,所述喷水装置包括进水管、水泵、高压喷头,所述进水管贯穿本体且位于本体上方,所述进水管位于本体外侧一端设有水泵,所述进水管远离水泵一端设有高压喷头,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弹簧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本体内壁且与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设于支撑板上方,所述缓冲板与弹簧弹性连接且设有转轴与本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扇、冷却填料,所述冷却填料设于缓冲装置下方且位于本体底部,所述冷却扇设于本体外侧且与本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扇所在侧壁上设有格栅网,所述冷却扇外侧设有消声墙。
7.作为改进,所述积水盆与本体下方贯穿连接,所述本体下方内壁设有5
°
倾斜角。
8.作为改进,所述缓冲装置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本体两侧壁。
9.作为改进,所述支脚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本体下方,所述支脚与地面接触处设有防护垫。
10.作为改进,所述本体侧壁均为蜂窝结构隔音墙。
11.作为改进,所述高压喷头喷射角度为0
°‑
110
°
,所述缓冲板倾斜角度为25
°

12.作为改进,所述冷却扇由六个扇叶构成,所述冷却扇内部设有电机。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装置利用冷却扇和导风筒交换气体来实现冷却效益,从根源上降低了噪音,另外通过缓冲装置能够对落下水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处理,从而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剖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冷却扇结构剖视图。
17.如图所示:(1、本体,2、导风筒,3、喷水装置,4、缓冲装置,5、冷却装置,6、积水盆,7、支脚,8、进水管,9、第二水泵,10、高压喷头,11、缓冲板,12、弹簧,13、支撑板,14、转轴,15、冷却扇,16、冷却填料,17、格栅网,18、消声墙,19、隔音墙,21、出水管,22、第一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如图所示,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方设置有导风筒2,所述导风筒2为弧形,开口朝向斜上方,所述本体1内部设有喷水装置3、缓冲装置4和冷却装置5,所述本体1下方设有积水盆6和支脚7,所述喷水装置3包括进水管8、水泵9、高压喷头10,所述进水管8贯穿本体1且位于本体1上方,所述进水管8位于本体 1外侧一端设有水泵9,所述进水管8远离水泵9一端设有高压喷头10,所述缓冲装置4包括缓冲板11、弹簧12和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设于本体1内壁且与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2设于支撑板13上方,所述缓冲板11与弹簧12弹性连接且设有转轴14与本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冷却扇15、冷却填料16,所述冷却填料16设于缓冲装置4 下方且位于本体1底部,所述冷却扇15设于本体1外侧且与本体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扇15所在侧壁上设有格栅网17,所述冷却扇15外侧设有消声墙18。
22.所述积水盆6与本体1下方贯穿连接,所述本体1下方内壁设有5
°
倾斜角,所述缓冲装置4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本体1两侧壁,所述支脚7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本体1下方,所述支脚7与地面接触处设有防护垫,所述本体1侧壁均为蜂窝结构隔音墙19,所述高压喷头10喷射角度为0
°‑
110
°
,所述缓冲板11倾斜角度为25
°
,所述冷却扇15由六个扇叶20构成,所述冷却扇15内部设有电机。
23.在具体的使用中,冷却水通过水泵的压力进入进水管,通过高压喷头将水射入本体内腔,高压喷头的喷射角度为0
°‑
110
°
,使喷射范围变大,由于缓冲装置中支撑板支撑的缓冲板是倾斜25
°
,所以它受到冷却水的撞击后通过转轴以及弹簧进行缓冲,减缓了冷却水下落的速度、冲击力以及噪音,期间格栅网后方的冷却扇进行运动,格栅网可以防止冷却水喷溅到冷却扇上,通过冷却扇和导风筒来回交换气体,达到通过本体内气体循环进行冷却
的作用,由于导风筒呈弧形,冷却扇后方也设有消声墙,所以可以减缓气体循环带来的噪音冷却水最终通过缓冲装置掉入冷却填料,在冷却填料中再次进行冷却后,通过内壁5
°
倾斜角进入积水盆。
2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方设置有导风筒(2),所述导风筒(2)为弧形且开口朝向斜上方,所述本体(1)内部设有喷水装置(3)、缓冲装置(4)和冷却装置(5),所述本体(1)下方设有积水盆(6)和支脚(7),所述积水盆(6)一侧设有出水管(21)和第一水泵(22)与喷水装置(3)相连接,所述喷水装置(3)包括进水管(8)、第二水泵(9)、高压喷头(10),所述进水管(8)贯穿本体(1)且位于本体(1)上方,所述进水管(8)位于本体(1)外侧一端设有水泵(9),所述进水管(8)远离水泵(9)一端设有高压喷头(10),所述缓冲装置(4)包括缓冲板(11)、弹簧(12)和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设于本体(1)内壁且与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2)设于支撑板(13)上方,所述缓冲板(11)与弹簧(12)弹性连接且设有转轴(14)与本体(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冷却扇(15)、冷却填料(16),所述冷却填料(16)设于缓冲装置(4)下方且位于本体(1)底部,所述冷却扇(15)设于本体(1)外侧且与本体(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扇(15)所在侧壁上设有格栅网(17),所述冷却扇(15)外侧设有消声墙(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盆(6)与本体(1)下方贯穿连接,所述本体(1)下方内壁设有5
°
倾斜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4)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本体(1)两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7)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于本体(1)下方,所述支脚(7)与地面接触处设有防护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侧壁均为蜂窝结构隔音墙(1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喷头(10)喷射角度为0
°‑
110
°
,所述缓冲板(11)倾斜角度为25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扇(15)由六个扇叶(20)构成,所述冷却扇(15)内部设有电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水循环降噪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上方设导风筒,本体内部设喷水装置、缓冲装置和冷却装置,本体下方设积水盆和支脚,喷水装置包括进水管、水泵、高压喷头,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弹簧和支撑板,支撑板设于本体内壁且与内壁固定连接,弹簧设于支撑板上方,缓冲板与弹簧弹性连接且设转轴与本体转动连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扇、冷却填料,冷却填料设于缓冲装置下,冷却扇设于本体外侧,冷却扇所在侧壁上设格栅网,冷却扇外侧设消声墙。本装置利用冷却扇和导风筒交换气体来实现冷却效益,从根源上降低了噪音,另外通过缓冲装置能够对落下水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处理,从而降低噪音。从而降低噪音。从而降低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李知强 国洪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州嘉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07
技术公布日: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