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2.油品中的轻烃组分和制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易挥发气体成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其在生产、储运和销售过程中挥发进入大气,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危害,废气冷凝回收既能实现油气有害气体污染治理又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早在上世纪中叶国外就开始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与国外技术相比,我国的油气回收技术起步晚,差距大,尤其是在油气回收工艺流程的研究方面,缺乏实验和应用数据,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相对较为薄弱。
3.得益于近三十年来制冷技术的迅速发展,冷凝法挥发性气体的回收显示出了巨大的技术优势,复叠系统因为具有冷凝温度低、系统紧凑的优点,并可实现模块化制造等诸多优点而成为冷凝法油气回收制冷系统的主流。本文以自主设计的带预冷单元的冷凝法挥发性气体回收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易挥发性气体回收的制冷循环系统装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4.1、介绍了挥发性气体冷凝回收技术的发展背景、目的及意义,结合目前国内外挥发性气体回收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储运和销售环节的现状,通过对几种易挥发性气体回收方法的对比分析,论证了采用多元工质复叠(或自复叠)制冷技术的冷凝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5.2、介绍了复叠制冷循环与白复叠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分析了混合工质自复叠制冷循环的技术优势,混合工质的热物性计算及工质的分类和选取原则。
6.3、应用大型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plus,以自主设计的带预冷单元的冷凝法油气回收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模拟分析,得到了制冷系统稳态运行的结果及相关热力学参数。
7.4、进行系统模拟运行,利用aspenplus中的优化分析工具sensitivity对制冷系统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配比变化对自复叠单元压缩机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该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的工作性能,对油气的冷凝特性进行了优化分析,为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关键参数的设计和运行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包括风冷凝器通过避震管54接口连接有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连接有0度换热器,所述0度换热器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道,所述0度换热器的出气端连接有5度出气管,5度出气管连接有-35度换热器的进气端,所述-35度换热
器的出气端连接有-30度出气管,所述-30度出气管连接有-55度换热器的进气端,所述-55度换热器的出气端连接有水雾铺集器,所述水雾铺集器通过管道连接有-40度换热器的出气端,所述-40度换热器的进气端连接出气管道,所述风冷凝器分别连接有第一油分离器、第二油分离器和第三油分离器,且第一油分离器、第二油分离器和第三油分离器分别连接有第一回热器、第二回热器和第三回热器,所述第一回热器与-35度换热器和-40度换热器相连接,第二回热器与-55度换热器相连接,第三回热器与-55度换热器相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通过避震管42接口连接有第四回热器,第四回热器连接有换热器。
11.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手动阀,且第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手动阀依次设置。
12.优选的,所述-55度换热器连接有积液罐,且积液管上设置有排液口,所述第三油分离器连接有储油罐。
13.优选的,所述0度换热器、-35度换热器和-55度换热器的进气端均设置有电动阀。
14.优选的,所述5度出气管和-30度出气管上均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充分利用有机废气作为吸收式制冷的动力能源,通过多级降温,能够有效的进行制冷,具有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的示意图。
17.图中:1风冷凝器、2涡旋压缩机、3第一回热器、4第一油分离器、5第二回热器、6第二油分离器、7 0度换热器、8第一温度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10手动阀、11 5度出气管、12-35度换热器、13-30度出气管、14-55度换热器、15积液罐、16水雾铺集器、17-40度换热器、18第三油分离器、19储油罐、20第三回热器、21第四回热器、22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包括风冷凝器1通过避震管54接口连接有涡旋压缩机2,涡旋压缩机2连接有0度换热器7,0度换热器7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道,0度换热器7的出气端连接有5度出气管11,5度出气管11连接有-35度换热器12的进气端,-35度换热器12的出气端连接有-30度出气管13,-30度出气管13连接有-55度换热器14的进气端,-55度换热器14的出气端连接有水雾铺集器16,水雾铺集器16通过管道连接有-40度换热器17的出气端,-40度换热器17的进气端连接出气管道,风冷凝器1分别连接有第一油分离器4、第二油分离器6和第三油分离器18,且第一油分离器4、第二油分离器6和第三油分离器18分别连接有第一回热器3、第二回热器5和第三回热器20,第一回热器3与-35度换热器12和-40度换热器17相连接,第二回热器5与-55度换热器14相连接,第三回热器20与-55度换热器14相连接,第二回热器5通过避震管42接口连接有第四回热器21,第四回热器21连接有换热器22。
20.本实用新型中,进气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和手动阀10,且第一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和手动阀10依次设置。
21.本实用新型中,-55度换热器14连接有积液罐15,且积液管15上设置有排液口,第三油分离器18连接有储油罐19。
22.本实用新型中,0度换热器7、-35度换热器12和-55度换热器14的进气端均设置有电动阀。
23.本实用新型中,5度出气管11和-30度出气管13上均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24.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吸收有机废气,有机废气通过换热器进行多级降温,并将多余的水雾和液体进行收集,进行多级降温后的有机废气通过回热器作用,达到制冷的目的。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凝器(1)通过避震管54接口连接有涡旋压缩机(2),所述涡旋压缩机(2)连接有0度换热器(7),所述0度换热器(7)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道,所述0度换热器(7)的出气端连接有5度出气管(11),5度出气管(11)连接有-35度换热器(12)的进气端,所述-35度换热器(12)的出气端连接有-30度出气管(13),所述-30度出气管(13)连接有-55度换热器(14)的进气端,所述-55度换热器(14)的出气端连接有水雾铺集器(16),所述水雾铺集器(16)通过管道连接有-40度换热器(17)的出气端,所述-40度换热器(17)的进气端连接出气管道,所述风冷凝器(1)分别连接有第一油分离器(4)、第二油分离器(6)和第三油分离器(18),且第一油分离器(4)、第二油分离器(6)和第三油分离器(18)分别连接有第一回热器(3)、第二回热器(5)和第三回热器(20),所述第一回热器(3)与-35度换热器(12)和-40度换热器(17)相连接,第二回热器(5)与-55度换热器(14)相连接,第三回热器(20)与-55度换热器(14)相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5)通过避震管42接口连接有第四回热器(21),第四回热器(21)连接有换热器(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和手动阀(10),且第一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和手动阀(10)依次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55度换热器(14)连接有积液罐(15),且积液管(15)上设置有排液口,所述第三油分离器(18)连接有储油罐(1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0度换热器(7)、-35度换热器(12)和-55度换热器(14)的进气端均设置有电动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5度出气管(11)和-30度出气管(13)上均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利用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冷凝废气的制冷装置,包括风冷凝器通过避震管54接口连接有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连接有0度换热器,所述0度换热器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道,所述0度换热器的出气端连接有5度出气管,5度出气管连接有-35度换热器的进气端,所述-35度换热器的出气端连接有-30度出气管,所述-30度出气管连接有-55度换热器的进气端,所述-55度换热器的出气端连接有水雾铺集器,所述水雾铺集器通过管道连接有-40度换热器的出气端。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有机废气作为吸收式制冷的动力能源,通过多级降温,能够有效的进行制冷,具有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的优点。运行成本低的优点。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倪爱舟 马学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劳达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2
技术公布日: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