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柔性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柔性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均温板。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产热量也越来越大,为了将热源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均温板被广泛用于热源的散热。均温板内部真空腔底部的液体吸收热量产生蒸汽,蒸汽蒸发扩散至真空腔内,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进行散热,蒸汽随后冷凝为液体回到底部,实现了热量的快速传递。
3.通常均温板整体呈板状结构,其不可折叠,由于均温板在使用过程中其形状不可改变,使得其不能适用于一些曲面形状的器件或外形需要改变的器件(例如可折叠手机)上,使得均温板的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均温板,该柔性均温板不仅能够对曲面形状的器件进行导热,还能够进行弯曲,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柔性均温板,包括: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均为聚酰亚胺薄膜件,所述上盖密封盖设于所述下盖上,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充有工作液体;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置于所述容置腔中,且所述毛细结构连接于所述下盖上,所述毛细结构能够随所述下盖弯折;流道件,所述流道件置于所述毛细结构和所述上盖之间,所述流道件上设有多个流道,所述流道用以通过所述工作液体的蒸汽,所述流道件可弯折设置。
7.作为一种柔性均温板的优选结构,所述毛细结构包括铜网,所述铜网铺设于所述下盖上,且所述铜网的侧面连接于所述下盖上。
8.作为一种柔性均温板的优选结构,所述铜网设有至少两层,相邻两层所述铜网相互连接,靠近所述下盖的所述铜网连接于所述下盖上。
9.作为一种柔性均温板的优选结构,所述铜网为220目-240目的铜网。
10.作为一种柔性均温板的优选结构,所述流道件为聚酰亚胺薄膜。
11.作为一种柔性均温板的优选结构,所述流道件包括第一流道板和第二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流道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形成所述流道。
12.作为一种柔性均温板的优选结构,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平行间隔设置。
13.作为一种柔性均温板的优选结构,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平行间隔设置。
14.作为一种柔性均温板的优选结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夹角范围
为60
°‑
90
°

15.作为一种柔性均温板的优选结构,该柔性均温板还包括注液管,所述注液管连通于所述容置腔。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均温板,其包括盖板组件、毛细结构和流道件,盖板组件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密封盖设于下盖上,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充有工作液体的容置腔,毛细结构置于容置腔中且连接于下盖上,流道件上设有多个流道,流道用于通过工作液体的蒸汽,使位于下盖处的工作液体吸热产生的蒸汽能够快速到达上盖处凝结放热。上盖和下盖均为柔性的聚酰亚胺薄膜,毛细结构能够随下盖进行弯曲,流道件可弯折设置,使得该柔性均温板能够弯曲,能够适用于对曲面形状的器件进行导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柔性均温板的爆炸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呈60
°
夹角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呈60
°
夹角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俯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呈75
°
夹角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呈75
°
夹角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俯视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呈90
°
夹角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呈90
°
夹角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俯视图。
25.图中:1、上盖;2、下盖;3、铜网;4、第一流道板;41、第一通孔;5、第二流道板;51、第二通孔;6、注液管;7、裁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柔性均温板的技术方案。
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均温板,如图1所示,该柔性均温板包括盖板组件、毛细结构和流道件,盖板组件包括上盖1和下盖2,上盖1和下盖2均为聚酰亚胺薄膜件,即上盖1和下盖2均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制成,使得上盖1和下盖2 能够弯折变形,上盖1密封盖设于下盖2上,上盖1和下盖2之间形成容置腔,容置腔为真空腔且其中充有工作液体。毛细结构置于容置腔中,且毛细结构连接于下盖2上,且毛细结构能够随下盖2弯折,流道件置于毛细结构和上盖1 之间,且流道组件上设有多个流道,流道用以通过工作液体的蒸汽且流道件可弯折设置,由于聚酰亚胺薄膜、毛细结构和流道件均为可折叠的柔性部件,使得该柔性均温板能够弯曲和折叠,能够适应于曲面形状的器件(例如可折叠手机)进行导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1.在本实施例中,毛细结构包括铜网3,铜网3铺设于下盖2上,且铜网3的侧面连接于下盖2上,使得下盖2上表面上能够形成一层混有工作液体的毛细结构,使得工作液体易于吸热蒸发形成蒸汽。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铜网3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折变形,能够保证该柔性均温板能够进行弯曲和折叠。
32.优选地,铜网3设有至少两层,相邻两层铜网3相互连接,靠近下盖2的铜网3连接于下盖2上,使得至少两层铜网3形成的毛细结构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工作液体能够沿毛细结构的高度方向进行扩散,有助于增大工作液体的蒸发面积。优选地,铜网3为220目-240目的铜网3,有助于使铜网3形成致密多孔的毛细结构,有助于工作液体的蒸发,在本实施例中,铜网3为230目的铜网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铜网3的具体目数进行选择,以保证铜网3形成的毛细结构致密多孔。
33.优选地,流道件为聚酰亚胺薄膜件,即流道件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制成,使得流道件能够弯折变形。流道件包括第一流道板4和第二流道板5,第一流道板 4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1,第二流道板5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51,第一通孔41 和第二通孔51连通形成流道,使得工作液体的蒸汽能够快速且顺畅的穿过第一流道板4和第二流道板5后在上盖1上凝结。
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41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多个第一通孔41平行间隔设置,使得第一通孔41具有较大的通过面积,能够保证第一通孔41透过工作液体蒸汽的量,保证该柔性均温板的传热效率。优选地,第二通孔51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多个第二通孔51平行间隔设置,使得第二通孔51具有较大的通过面积,能够保证第二通孔51透过工作液体蒸汽的量,保证该柔性均温板的传热效率。
35.进一步地,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
°‑
90
°
,保证了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重复的面积,使得工作液体的蒸汽能够顺畅穿过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通孔41 和第二通孔51之间的夹角为60
°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75
°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90
°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之间的夹角进行选择,
只要使得工作液体的蒸汽能够顺畅穿过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51 即可。
36.在本实施例中,该柔性均温板还包括注液管6,注液管6连通于容置腔,注液管6用于向容置腔中注入工作液体,并将容置腔抽为真空状态,以使该柔性均温板具有良好的传热功能。
3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毛细结构、流道件和注液管6均采用锡焊的方式焊接在一起,使容置腔形成密闭的腔体结构,并实现抽真空和注液,最终密封好后沿裁切线7裁切以去除注液管6,即可形成该柔性均温板。
3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