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2.相关技术中,空调柜机的换热器与风道大致位于同一高度,重心较高,很容易发生倾倒,空调柜机容易被摔坏甚至威胁用户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柜机,该空调柜机的重心较低,防倾倒效果较好。
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通过该控制方法在可以控制多个送风柱的工作模式,获得不同送风模式,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构设出具有回风口的风腔;多个送风柱,多个所述送风柱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每个所述送风柱构设出具有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风腔相通;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所述风腔内,用于制冷或制热进入所述风腔内的气流;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机座内和/或所述送风柱内,用于驱动气流循环进出所述风道。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通过将第一换热器设于机座上,可以增大机座的重量,相对地,也会减小送风柱的重量,也即可以使得空调柜机的重心下移,使得空调柜机的放置可以更加稳定,具有更好的防倾倒效果,安全性能较高。
7.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送风柱沿竖直方向延伸,相应地,所述风道也沿竖直方向延伸。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柱内设有第二换热器,从所述风腔内流出的气流预先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换热之后,再进入所述风道内。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迎风面小于所述风道的入口流通面,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送风柱的顶部。
10.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可旋转地设于所述机座上。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座的顶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送风柱,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口相对。
12.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送风柱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座上,另一个所述送风柱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座上。
13.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送风柱均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座上,两个所述送风柱同向旋转或相向旋转。
14.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送风柱其中一个出常温风,另外一个出制冷风或制热风。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驱动件包括多个,所述机座内设有离心风机,所述送风柱内设有贯流风机。
16.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座内,所述新风模块构设出与所述风道相通的新风风道,所述离心风机集成设置于所述新风模块上。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柱设有与所述风道相通的常温风入口。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常温风入口与所述风道的进口相对,在所述常温风入口与所述风道的进口之间设有净化模块。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柱和所述机座的其中一个设有定位轴,另一个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轴相对于所述定位孔可转动。
20.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送风柱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柱包括:风壳和风道结构,其中,所述风壳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风道结构设于所述风壳内,所述风道结构构设出所述风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设于所述风壳上,所述齿轮设于所述机座上。
2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座上设有导向柱,所述风壳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槽。
23.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柜机包括机座和多个送风柱,所述机座构设出具有回风口的风腔,多个所述送风柱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每个所述送风柱构设出具有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风腔相通,所述风腔内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制冷或制热进入所述风腔内的气流,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述空调柜机的当前执行指令;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以对所述空调柜机的送风进行控制。
2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空调柜机根据接收的执行指令来控制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送风柱的送风参数或送风模式,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送风需求。
2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座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且相对所述机座可旋转的所述送风柱,且两个所述送风柱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根据所述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所述送风柱进行控制,包括:当所述当前执行指令为广角送风指令时,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同时向一个方向转动,并在两个所述送风柱均到达预设的极限位置时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同时向相反方向转动,以及在两个所述送风柱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的送风风速分别进行变化。
26.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所述送风柱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控制两个所述送风柱的送风风速分别进行变化,包括:在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左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所述左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小风速逐渐增加到预设的最大风速,且在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右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所述右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大风速逐渐减少到预设的最小风速;在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左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所述左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大风速逐渐减少到预设的最小风速,且在两个所述送风柱中的右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所述右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小风速逐渐增加到预设的最大风速。
2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爆炸图;
29.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30.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31.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气流流向图;
33.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处于强劲气流模式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34.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处于对撞气流模式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35.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处于环抱气流模式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36.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37.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38.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侧视图;
39.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0.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41.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侧视图;
42.图15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3.图16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主视图;
44.图17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5.图18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控制方法的复位控制流程图;
46.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柜机控制方法的广角送风模式流程图;
47.附图标记:
48.空调柜机100,
49.机座10,回风口11,风腔101,
50.送风柱20,风壳21,出风口211,常温风入口212,定位轴213,风道结构22,风道201,
51.气流驱动件30,离心风机31,贯流风机32,
52.换热器40,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42,
53.净化模块50,
54.驱动组件60,齿轮61,齿条62,
55.导风板70,
56.导向柱81,导向槽82。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8.下面参照图1-图17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100。
5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100,如图1结合图9、图10、图13和图16所示,空调柜机100大体可以包括:机座10、多个送风柱20、第一换热器41和气流驱动件30。
60.具体而言,如图1结合图5所示,机座10构设出具有回风口11的风腔101,多个送风柱20设置于机座10上,每个送风柱20构设出具有出风口211的风道201,风道201与风腔101相通,第一换热器41设于风腔101内,用于制冷或制热进入风腔101内的气流,气流驱动件30设于机座10内和/或送风柱20内,用于驱动气流循环进出风道201。
61.可以理解,空调柜机100由于长度方向的尺寸较大,其重心不宜设置的较高,否则很容易发生倾倒砸坏机体甚至砸伤用户。本技术通过将第一换热器41设置于机座10内,由于机座10设置于送风柱20的下方,这样,可以降低重心,起到防倾倒的效果。
62.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气流驱动件30设于机座10和/或送风柱20内,也即气流驱动件30可以是设置于机座10内,有利于进一步地降低重心,也可以是设置于送风柱20内,气流驱动件30更靠近出风口211,可以使出风距离较远,还可以是送风柱
63.20和机座10内均设有气流驱动件30,通过设置多个气流驱动件30,可以增大风量,提高送风距离。
6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100,通过将第一换热器41设于机座10上,可以增大机座10的重量,相对地,也会减小送风柱20的重量,也即可以使得空调柜机100的重心下移,使得空调柜机100的放置可以更加稳定,具有更好的防倾倒效果,安全性能较高。
65.如图5所示,每个送风柱20沿竖直方向延伸,相应地,风道201也沿竖直方向延伸。将送风柱20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风道201沿竖直方向延伸,出风气流顺从风道201内吹出,沿竖直方向的覆盖面积广,可以照顾到人体的较多的部位,而非一小块局部区域吹风,让用户感受到更均匀地吹风效果。
66.如图13、图14、图15、图16和图17所示,送风柱20内设有第二换热器42,从风腔101内流出的气流预先经过第二换热器42换热之后,再进入风道201内。通过设置多个换热器40,可以使得气流被充分换热以达到预设的温度,有利于室内快速达温。
67.优选地,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相对独立地工作,也即,可以是第一换热器41工作时,第二换热器42不工作,也可以是第一换热器41不工作而第二换热器42工作,还可以是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同时工作。单独某个换热器40工作时,可以减小能量损耗,起到节能的效果,多个换热器40同时工作时,可以使得室内快速达温。
68.第二换热器42的迎风面小于风道201的入口流通面,第二换热器42位于送风柱20的顶部。可以理解,从风腔101内经过第一换热器41换热后的气流进入到风道201内时,由于风道201沿竖直方向延伸,气流在远离机座10的方向上温度会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在送风柱20的顶部设置第二换热器42,可以起到补偿换热的作用,使风道201内的气流温度趋于一致,这样,从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温度均匀,体感较好。
69.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送风柱20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进风格栅,进风格栅沿竖直方向延伸,进风格栅与风道201连通,第二换热器42设于风道201与进风格栅之间并沿竖直方向延伸,这样,送风柱20可以通过进风格栅进风,这部分气流单独通过第二换热器42换热后进入风道201内。
70.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于机座10上。举例而言,以多个送风柱20为两个送风柱20且两个送风柱20中的其中一个可相对机座10转动为例,其中一个送风柱20旋转,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朝向彼此吹出,并在两个送风柱20的中间区域形成为两股风向大致相同的气流,使得该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中吹出的气流与另一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全部或部分汇流后朝向远离送风柱20的方向吹出,此时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彼此交汇形成为一股风,也即此时空调柜机100处于强劲风模式,实现超远距离定向送风;或者其中一个送风柱20旋转,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朝向彼此吹出,且在两股气流交汇时,两股气流具有一定夹角,使得该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与另一个送风柱20的送风口吹出的气流彼此对撞,这样,经过对撞后,气流的方向和流速会发生一定改变,两股气流在对撞区域的下游转变为大面积的区域送风,由于碰撞会损失动能,这样,可以降低风速,实现无风感送风,此时,空调柜机100处于对撞风模式;或者其中一个送风柱20旋转,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超彼此远离的方向扩散,使得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互不干涉,这样,可以实现大范围送风,实现全屋环绕送风,吹风均匀,此时,空调柜机100处于环绕风模式。
71.如图2和图3所示,机座10的顶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送风柱20,两个送风柱20的出口相对。将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相对设置,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可以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吹出,可以更方便地将两个送风柱20的送风口吹出的气流汇流或者彼此碰撞。
72.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还可以是彼此背离或彼此平行的设置,实现不同方向和区域的吹风。在通过转动送风柱20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多种模式的吹风。
73.本技术中,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且两个送风柱20可以相互独立或彼此联动地控制,以送风柱20包括两个为例:
74.其中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另一个送风柱20固定连接于机座10上。通过将其中一个送风柱20设置为可旋转,可以减小驱动件和传动件的数量,精简结构。
75.两个送风柱20均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两个送风柱20同向旋转或相向旋转。通过将两个送风柱20均设置为可旋转,可以更快速地实现模式的切换,且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位置均可改变,送风范围较大,可以覆盖更多的房间区域。
76.如图1、图13和图15所示,两个送风柱20其中一个出常温风,另外一个出制冷风或制热风。也即两个送风柱20可以吹出不同温度的气流,实现差异化送风,在两个出风口211的送风范围不同时,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吹常温自然风、冷风或热风,在两个出风口211的送风范围存在交叉时,两个出风口211流出的气流可以混合,并彼此换热,实现混合出风效果,避免吹出的气流达到人体后人体感到较为生硬的过冷或过热感。
77.如图1所示,气流驱动件30包括多个,机座10内设有离心风机31,送风柱20内设有贯流风机32。机座10内的离心风机31用于驱动气流进入机座10内随后流入送风柱20内,在送风柱20内的贯流风轮的驱动下从出风口211吹出,通过设置多个气流驱动件30,可以增大进风量和增大送风距离,避免出现因动力不足导致的出风量小、送风距离小等问题。
78.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气流驱动件30包括多个,机座10内设有离心风机31,送风柱20内设有轴流风机,或者,机座10内设有轴流风机,送风柱20内设有离心风机31等。
79.另外,气流驱动件30还可以是仅为一个,例如,在机座10内设置轴流风机,或者在机座10内设置离心风机31,或者在机座10内设置贯流风机32,或者在送风柱20内设置轴流风机、离心风机31或贯流风机32。
80.还包括新风模块(图中未示出),新风模块设置于机座10内,新风模块构设出与风道201相通的新风风道201,离心风机31集成设置于新风模块上。通过设置新风模块,可以将室内与室外的空气互换,从而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室内空气长期处于密闭情况下变得混浊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具体而言,离心风机31驱动室外新风进入新风风道201,随后再贯流风机32的驱动下进入送风柱20内的风道201,并从出风口211吹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度。
81.可以理解,这里的常温风入口212并非指代该入口只能流入常温风,事实上,该常温风入口212流入的空气为室内的空气,也即,从常温风入口212流入风道201内的气流温度为室内空气温度。通过设置常温风入口212,一部分气流通过常温风入口212进入到送风柱20内,这部分气流与从机座10内经过换热器40换热后流入风道201内的另一股气流混合后从出风口211吹出,这样,可以在风道201内对这两股温度不同的气流进行混合换热,使从风道201内吹出的气流更接近房间温度,这部分气流与室内温度温差较小,用户的体感较好,而不会因吹出一股比较生硬的冷风或热风而影响体感。
82.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常温风入口212可以是由进风格栅限定而出,优选地,在进风格栅上还设有纱网,这样,可以减小灰尘、小动物等进入风道201内的可能性,保证风道201的整洁,避免吹出的气流被污染影响用户健康。
83.如图1所示,常温风入口212与风道201的进口相对,在常温风入口212与风道201的进口之间设有净化模块50。通过设置净化模块50,从常温风入口212进入送风柱20后经过净化模块50净化,可以起到除尘和/或除菌等作用,使吹出的气流较为洁净,有利于用户的健康。举例而言,净化模块50可以是电净化、海帕、uv杀菌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84.如图1所示,送风柱20和机座10的其中一个设有定位轴213,另一个设有定位孔,定位轴213相对于定位孔可转动。举例而言,可以是送风柱20上设有定位轴213,机座10上设有定位孔,还可以是送风柱20上设有定位孔,机座10上设有定位轴213,定位轴213适于伸入到定位孔内以使得送风柱20可相对机座10转动。
85.如图1结合图4所示,还包括驱动组件60,驱动组件60驱动送风柱2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通过设置驱动组件60,可以主动驱动送风柱20旋转,不用用户手动调节,产品的自动化程度高。其中,驱动组件60可以是包括驱动电机、齿轮61转动机构,驱动电机与齿轮61传动机构传动连接,齿轮61传动机构与送风柱20连接。
86.更具体地,齿轮61传动机构包括齿轮61和齿条62,齿条62与送风柱20固定连接,齿条62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齿轮61和齿条62啮合。
87.下面进一步对其详细描述,如图1结合图4所示,送风柱20包括:风壳21和风道结构22,其中,风壳21设有出风口211,风道结构22设于风壳21内,风道结构22构设出风道201;驱动组件60包括相互配合的齿轮61和齿条62,齿条62设于风壳21上,齿轮61设于机座10上。驱动组件60中的驱动电机旋转以带动与该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齿轮61转动,齿轮61转动以带动与该齿轮61啮合连接的齿条62移动,由于齿条62与风壳21固定连接,这样,可以驱动风壳21移动,风壳21上设有出风口211,实现出风方向的改变。
88.在上述实施例中,风道结构22可以是与风壳21固定连接,风道结构22也可以是与风壳21相对可转动地连接。当风道结构22可以是与风壳21固定连接时,驱动组件60驱动送风柱20整体相对机座10转动,当风道结构22也可以是与风壳21相对可转动地连接时,风道201形成于风壳21内,驱动组件60仅驱动风壳21转动,这样,可以实现风道201和出风口211位置的转变,相较于整体驱动,风壳21的质量较小,其所需要的驱动力较小,可以节约能量。
89.如图1结合图4所示,机座10上设有导向柱81,风壳21上设有与导向柱81配合的导向槽82。在送风柱20相对机座10转动时,导向柱81适于沿导向槽82滑动,优选的,导向柱81靠近风壳21的外圈设置,导向柱8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送风柱20整体承压于定位轴213,其结构容易被破坏,这样,可以使得送风柱20与机座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90.如图1所示,该空调柜机100大体可以包括:机座10、多个送风柱20和气流驱动件30。
91.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每个送风柱20构设出具有出风口211的风道201,通过改变至少一个送风柱20相对于机座10的位置来调整送风角度。
92.换言之,送风柱20包括多个,举例而言,送风柱20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
93.下面以送风柱20为两个为例,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可以是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安装于机座10上,另一个送风柱20与机座10相对固定地连接,还可以是两个送风柱20均可旋转地安装于机座10上。
94.当送风柱20为三个,可以是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安装于机座10上,另外两个送风柱20相对固定地安装于机座10上,也可以是其中两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安装于机座10上,另外一个送风柱20相对固定地安装于机座10上,还可以是三个送风柱20均可旋转地安装于机座10上。
95.当送风柱20为三个以上时,申请人不再赘述。
96.在上述的多个送风柱20中,每个送风柱20均构设出具有出风口211的风道201,由于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相对机座10旋转,送风柱20旋转时,多个送风柱20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相应地,多个送风柱20上的出风口21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这样,不同的出风口211之间的气流的出风位置和方向发生了相对变化。
97.举例而言,以多个送风柱20为两个送风柱20且两个送风柱20中的其中一个可相对机座10转动为例,其中一个送风柱20旋转,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朝向彼此吹出,并在两个送风柱20的中间区域形成为两股风向大致相同的气流,使得该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中吹出的气流与另一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全部或部分汇流后朝向远离送风柱20的方向吹出,此时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彼此交汇形成为一股风,也即此时空调柜机100处于强劲风模式,实现超远距离定向送风,如图6所示;或者其中一个送风柱20旋转,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朝向彼此吹出,且在两股气流交汇时,两股气流具有一定夹角,使得该送风柱20的出风口211吹出的气流与另一个送风柱20的送风口吹出的气流彼此对撞,这样,经过对撞后,气流的方向和流速会发生一定改变,两股气流在对撞区域的下游转变为大面积的区域送风,由于碰撞会损失动能,这样,可以降低风速,实现无风感送风,此时,空调柜机100处于对撞风模式,如图7所示;或者其中一个送风柱20
旋转,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超彼此远离的方向扩散,使得两个送风柱20吹出的气流互不干涉,这样,可以实现大范围送风,实现全屋环绕送风,吹风均匀,此时,空调柜机100处于环绕风模式,如图8所示。
98.如图1和图4所示,气流驱动件30设于机座10内和/或送风柱20内,用于驱动气流循环进出风道201。换言之,气流驱动件30可以是设于机座10内,也可以是设置于送风柱20内,还可以是机座10内和送风柱20内均设有气流驱动件30,通过气流驱动件30来驱动气流进入和排出风道201。
9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100,通过设置多个送风柱20,且至少一个送风柱20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座10上,每个送风柱20均具有出风口211,通过改变至少一个送风柱20相对于机座10的位置来调整送风角度,双风道201旋转结构可实现强劲气流、环抱气流和对撞气流等多种出风方式调节,可以实现差异化送风模式。
100.在上述实施例中,气流驱动件30可以是轴流风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和斜流风机中的至少一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101.本技术通过设置可旋转双风道结构22,实现气流出风方式调节,双风道201旋转结构可实现环抱气流,对撞气流等多种出风方式调节,同时,由于采用了独立控制的多风柱结构,可以实现差异化送风模式。
102.当然,如图1结合图4所示,本技术的出风口211处还可以设置导风板70,通过调节导风板70的角度来调节出风角度,这里不再赘述。
103.下面参照图1、图18-图19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柜机。
10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空调柜机包括机座10和多个送风柱20,机座10构设出具有回风口11的风腔101,多个送风柱20设置于机座10上,每个送风柱20构设出具有出风口的风道201,风道与风腔101相通,风腔101内设有第一换热器41,第一换热器41用于制冷或制热进入风腔101内的气流。
105.该实施例中,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确定当前状态下空调柜机100执行的指令。其中,执行指令包括但不限于启动或关闭制冷指令、启动或关闭制热指令、送风方向、送风范围、送风模式等。
106.即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来控制送风柱的工作模式,例如,空调柜机100可以控制送风柱20工作在制冷状态、制热状态,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空调柜机100的送风模式为左送风、右送风、无风感等模式,以左送风模式为例,可以控制位于左边的送风柱20关闭或小风速运转,位于右边的送风柱20以合适的风速开启,由此来实现左方向上的送风;右送风模式同理,控制位于右边的送风柱20关闭或小风速运转,位于左边的送风柱20以合适的风速开启,由此来实现左方向上的送风。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需求,也能选择空调柜机100工作在制冷状态或者是制热状态,且根据用户对于不同功率的需求也能选择开启和关闭的送风柱20的数量,以及控制送风柱20的位置或者运动轨迹等送风参数和送风模式。空调柜机100根据接到当前情况下的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送风柱20进行控制,以此来控制空调柜机100对应的送风柱20的送风风量和风向等进行控制。
107.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单独进行控制某个送风柱20的送风参数或送风模式或者通过控制多个送风柱20的运动轨迹来控制整体的送风方向及送风温度,可以
利用不同方向上的风进行合成叠加可以使空调柜机工作于不同的指令下的工作模式,即多个送风柱20的风流可以叠加合成某一方向的风流,即空调柜机100的送风温度可以通过调节多个送风柱20的送风温度来获得,从而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人群的用风需求。
108.举例而言,在空调柜机100具有两个送风柱20的情况,一种一个送风柱20可以保持不动,另一个送风柱20转动,又例如,当需要向某一方向强劲送风时,可以启动两个送风柱20向同一个方向送风,又例如,当需要调节送风温度的情况,其中一个送风柱20可以送冷风,另一个送风柱20可以送常温风,冷风与常温风混合形成满足用户体感的舒适风。可以理解的是,空调柜机100的送风模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方式的协调,并不限于上述。
109.如图18所示,进一步实施例中,当机座10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且相对机座10可旋转的送风柱20,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根据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送风柱20进行控制,空调柜机100执行命令为广角送风指令,目的是为了在送风柱20能在更大的广角范围内送风,举例而言,当机座10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送风柱20、且两个送风柱20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时,根据当前执行指令对至少一个送风柱20进行控制,当空调柜机100的送风柱20个数多于两个时,也可以将送风柱20按方向或者对称轴分割等方法进行分区控制,例如可以将送风柱20分割成左右两个区域,可以参照设置有两个送风柱20的空调柜机100的控制方法,来控制其工作在相应的工作模式,在此不过多赘述。上述的控制设置有两个送风柱的空调柜机的方法步骤包括:
110.s201,当空调柜机100当前执行命令为广角送风命令时,控制两个送风柱20向同一方向(同为逆时针或同为顺时针)转动,当一个送风柱20转动至当前方向上的极限位置时停止转动,直至另外一个送风柱20转动至当前方向上的极限位置。
111.该步骤可以理解为对空调柜机100的控制前的复位操作,由于用户的需要,可能某一时刻下的送风柱20的运动位置不确定,很难进行周期性的控制以得到准确的送风风速以及风向等送风参数;而且在不确定的位置上,使其开始同一方向上的运动也会因运动到各自极限位置上的行程差不同而造成的时间差,其中同一方向可以是同时向顺时针或者同时向逆时针转动。因此设计复位的过程来使先到达极限位置的送风柱20停下,等待另一个送风柱20也抵达相应的极限位置,从而确保当前的送风柱20的位置为已知,可以实现同步的控制,让送风的过程可控性更强,在之后的控制步骤可以调整送风风速、送风柱20的运动方向以及运动速度等参数,可以使空调柜机100的以便下一步的控制需要,从而实现送风柱20运动状态上的同步。
112.s202,当两个送风柱20都已经到达极限位置,控制两个送风柱20同时向反方向转动,并且在控制送风柱20反向转动过程中同时控制两个送风柱20的送风风速变化。
113.通过控制两个送风柱20以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方向运行,实现同步且有周期性的运动。可选地,可以控制在运动的过程中周期性地改变送风风速等送风参数或送风模式以此来满足不同场合下对于温度或风量的需要。举例来说,当用户需要空调工作在小风模式或无风模式,而又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的时候,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控制两个送风柱20运动到送风口重合度高的地方加大送风风速,在重合度低的时候减小风速,由于两个送风柱20运动同步,所以控制送风柱的送风风速和工作模式(如制冷或制热)等送风参数进行周期性的变化,便可以用同一控制逻辑来完成当前工作模式的目标,由此来实现快速调节风速又减小了风量的目的,从而满足用户的需要。
114.结合图19所示,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在两个送风柱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控制两个送风柱的送风风速分别进行变化,经过上一步的控制,控制送风柱20运动到极限位置,根据当前所处的极限位置进行控制,方法步骤包括:
115.s203,两个送风柱20处于左边极限位置时,在两个送风柱20中的左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左边的送风柱20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小风速逐渐增加到预设的最大风速,且在右边的送风柱20从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右送风柱20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大风速逐渐减少到预设的最小风速。
116.在送风柱20运动到了右侧的极限位置的过程中,以右送风模式为例,两个送风柱20的送风口的重叠部分越来越大,所以在运动到该位置的时候因为送风方向相对而造成的空气对流,使合成风变小,影响广角送风的效果。所以在各自的极限位置上减小右边送风柱20的送风风速可以让左边的送风柱20送出的吹往右边的风尽可能地大,可选地,让运动到极限位置周围的时候控制送风柱20的运动速度加快,从而减小了能源的损耗,在满足客户在大角度区域需要一定风量的条件下同时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117.s204,两个送风柱20处于右边极限位置时,在两个送风柱中的左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左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大风速逐渐减少到预设的最小风速,且在两个送风柱中的右送风柱从预设的最右侧极限位置向预设的最左侧极限位置转动时,控制右送风柱的送风风速从预设的最小风速逐渐增加到预设的最大风速。
118.同样的,为了保证两个送风柱20配合下对左边的广角区域的送风,需要在对流较大时减小左边送风柱20的送风风速从而减低能耗的情况下也同时保证了左方向上的广角送风。
119.上述控制流程中,将送风柱20的位置变化同送风风速同步进行周期性的控制,相互配合,即可实现在广角范围内进行送风。在扫风过程中用周期的风速变换和不同方向上的对流进行配合,合理的完成了广角送风的技术目标,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上述的控制方法能够使送风角度明显增大,从而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对于空调柜机100的使用需求。此外,可以根据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可以完成执行指令下的工作模式的要求,如启动或关闭制冷指令、启动或关闭制热指令、送风方向、送风范围、送风模式等。
12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2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
合和组合。
12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