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安全型纳米气溶胶灭火筒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安全型纳米气溶胶灭火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型纳米气溶胶灭火筒。


背景技术:

2.传统气溶胶灭火筒包括外筒和内筒,内筒中装有药柱,药柱前端设置滤料,该气溶胶灭火筒中的药柱的喷发时容易直接冲击在前筒盖上,使滤料或药柱喷发出的物质快速堵塞前筒盖上的喷射口,导致缓冲不够,甚至因堵塞而瞬间增大内压,最终容易导致灭火筒爆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型纳米气溶胶灭火筒,该灭火筒能够在灭火筒前端形成有效缓冲并阻挡滤料以避免堵塞。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纳米气溶胶灭火筒,包括外筒,外筒内插套设置有内筒,内筒带有前筒盖和后筒盖,前筒盖处带有喷射口,喷射口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内筒中、药柱的前侧填充有颗粒状滤料,所述药柱配置有设置于外筒上的点火机构,所述前筒盖与颗粒状滤料之间设置有弹簧圈。
5.优选的,所述颗粒状滤料上端封盖有滤网,滤网上密布有滤孔,所述弹簧圈下端抵在所述滤网上。
6.优选的,所述药柱装入隔热阻燃套内,所述药柱与隔热阻燃套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胶水层,隔热阻燃套装入所述内筒下部,所述药柱配置有设置于外筒上的点火机构,引线一端连接药柱上端,并从隔热阻燃套外壁与内筒内壁之间向下,再经由内筒底部穿出。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该安全型纳米气溶胶灭火筒能够利用弹簧圈的设置形成缓冲,避免前筒盖压力骤然增大,并且通过滤网有效阻挡滤料,避免滤料进入到前筒盖的喷射口形成堵塞,可有效避免灭火筒爆开等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纳米气溶胶灭火筒的安全型纳米气溶胶灭火筒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9.图2为图1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11.参照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型纳米气溶胶灭火筒,包括外筒1,外筒2
内插套设置有内筒2,内筒2带有前筒盖3和后筒盖4,前筒盖3处带有喷射口5,喷射口5设置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为封堵在喷射口5上的橡胶塞6,所述内筒2中、药柱7的前侧填充有颗粒状滤料8,所述药柱7配置有设置于外筒1上的点火机构,所述前筒盖3与颗粒状滤料8之间设置有弹簧圈9。
12.参照图1-2,所述颗粒状滤料8上端封盖有滤网10,滤网10上密布有滤孔,所述弹簧圈9下端抵在所述滤网10上。所述药柱7装入隔热阻燃套11内,所述药柱7与隔热阻燃套11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胶水层12,隔热阻燃套11装入所述内筒2下部,所述药柱7配置有设置于外筒1上的点火机构,引线13一端连接药柱7上端,并从隔热阻燃套11外壁与内筒2内壁之间向下,再经由内筒2底部穿出。
1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型纳米气溶胶灭火筒,其特征是:包括外筒,外筒内插套设置有内筒,内筒带有前筒盖和后筒盖,前筒盖处带有喷射口,喷射口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内筒中、药柱的前侧填充有颗粒状滤料,所述药柱配置有设置于外筒上的点火机构,所述前筒盖与颗粒状滤料之间设置有弹簧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灭火筒,其特征是:所述颗粒状滤料上端封盖有滤网,滤网上密布有滤孔,所述弹簧圈下端抵在所述滤网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溶胶灭火筒,其特征是:所述药柱装入隔热阻燃套内,所述药柱与隔热阻燃套之间的缝隙处填充有胶水层,隔热阻燃套装入所述内筒下部,所述药柱配置有设置于外筒上的点火机构,引线一端连接药柱上端,并从隔热阻燃套外壁与内筒内壁之间向下,再经由内筒底部穿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型纳米气溶胶灭火筒,包括外筒,外筒内插套设置有内筒,内筒带有前筒盖和后筒盖,前筒盖处带有喷射口,喷射口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内筒中、药柱的前侧填充有颗粒状滤料,所述药柱配置有设置于外筒上的点火机构,所述前筒盖与颗粒状滤料之间设置有弹簧圈。该安全型纳米气溶胶灭火筒能够利用弹簧圈的设置形成缓冲,避免前筒盖压力骤然增大,并且通过滤网有效阻挡滤料,避免滤料进入到前筒盖的喷射口形成堵塞,可有效避免灭火筒爆开等事故发生。筒爆开等事故发生。筒爆开等事故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雨 官长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安顺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1
技术公布日:2022/1/18